第二章:-社会及其构成PPT课件_第1页
第二章:-社会及其构成PPT课件_第2页
第二章:-社会及其构成PPT课件_第3页
第二章:-社会及其构成PPT课件_第4页
第二章:-社会及其构成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社会(society),第一节社会概述一、社会的概念二、中西社会关系结构的比较三、社会的特征四、社会的功能第二节社会类型一、五类型论二、两类型论三、三类型论四、当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定位,.,2,第一节社会概述,一、社会的概念(一)我国历史上的社会观(二)西方学者的社会观1社会唯实论社会唯实论因与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正统派理论唯实论有相通之处而得名。在唯实论看来,除个别的东西之外,还存在着一般的东西。较为严格的唯实论认为,一般先于个别,个别是由一般分化而来;较为温和的唯实论认为,一般存在于思维之中,它是对事物的共性(相似性、普遍性)的抽象。社会唯实论是唯实论观点在社会理论中的贯彻或体现。它认为社会是一个由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社会唯实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孔德、迪尔凯姆,英国的斯宾塞,美国的斯莫尔、帕森斯。,.,3,2社会唯名论社会唯名论因渊源于中世纪经院哲学的非正统派的理论唯名论而得名。在唯名论看来,只有个别的东西(特殊、特相)才是实际存在的,而一般(概念、共相)不过是人们用来表示个别的东西的名称;个别才是科学的对象,一般则是逻辑的对象。社会唯名论认为,个人是实际存在的,社会则是各个个人的行动的产物或互动的形式;对社会的认识是以对个人的认识为基础的,而认识社会最终也是为了认识个人。社会唯名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卢梭、塔尔德,英国的洛克,美国的吉丁斯和德国的韦伯。,.,4,3社会过程论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既不赞成社会唯名论也不同意社会维实论的社会观,他从对社会唯名论和社会维实论的批评中提出自己独特的社会观。齐美尔认为,仅仅承认个体的存在,如同仅仅承认树木、水滴的存在一样,是远远不够的,社会也不是一个实体。在齐美尔的心目中,社会是一个过程,是一种具有意识的个体之间互动的过程,正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他通常称之“交往”,构成了社会。齐美尔认为,社会的本质存在于人与人的交往和互动中,社会是一个由单个人所构成的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网络,是各种关系形式的总合。,.,5,4社会关系论关系主义方法论是当代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分析社会现象的基本方法,他的社会观就是关系论。在布迪厄看来,社会学视野里的社会世界,其本质就是各种关系。他指出:“概念的真正意涵来自于各种关系。只有在各种关系系统中,这些概念才获得了它们的意涵”。“我可以对黑格尔那个著名的公式稍加改动,指出现实的就是关系的:在社会世界中存在的都是各种各样的关系不是行动之间的互动或者个人之间交互主体性的纽带,而是各种马克思所谓的独立于个人意识和个人意志而存在的客观关系”。,.,6,(三)马克思的社会观,马克思:“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为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为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特征的社会”。“社会不管形式如何究竟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这一界定主要包括了两层意思:一是社会的本质,及社会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本质上是一个社会关系体系。二是社会形成的基本途径。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即社会是在人们的相互交往和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因为只有通过相互交往和互动,才能形成社会关系,各种社会关系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关系体系即构成社会。,.,7,(四)社会学的社会涵义,理解社会概念需要三个结合:一是形象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的结合;二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结合;三是现象分析与本质分析的结合。在社会学中,我们从两个角度界定社会的涵义:第一、从外在形态上看,社会是指享有共同地域和共同文化的相互交往的人口有机结合而成的人类共同体。这一界定实际上是从形象思维、感性认识和外在现象等综合角度认识社会,分析的是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A主体要素B地域要素C结合要素D文化要素,.,8,第二,从内在本质看,社会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一个社会关系体系或系统。主体角度:个人之间的关系,个人与群体的关系、群体之间的关系(家庭之间、家族之间、民族之间、阶层之间、阶级之间等等)静态角度:社会结构的关系上下关系、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等。动态角度:社会互动中的关系冲突、合作、竞争、同化、模仿、暗示生活领域:家庭关系、政治关系、经济关系、职业或事业关系等等。方法论意义:(1)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个人是社会关系网络中一个纽结(2)个人社会性的获得(参与广泛的社会交往和互动)(3)个人的社会作用(不应该无所为,也不能无所不为)(4)个人要调适各种社会关系的作用方向,减少内心冲突。(5)个人成长的关系网络(社会资本),.,9,(五)社会与国家的关系,1发生学意义上的关系。从发生学的角度看,先有社会,后有国家,社会的历史比国家的历史长,国家是一个历史概念,社会则与人类共始终。2从范围上讲,社会应该大于国家。在当代社会学的研究中,人们通常把一个民族国家等同于一个社会。,.,10,二、中西社会关系结构的差异,(一)中国社会差序格局“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到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1998:26)“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愈推愈薄。”(1998:27)“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1998:30)“在这种富于弹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这并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1998:28)。在自我主义下,“我常常觉得:中国传统社会里一个人为了自己可以牺牲家,为了家可以牺牲党,为了党可以牺牲国,为了国可以牺牲天下。”(1998:29)“在差序格局里,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站在任何一圈里,向内看也可以说是公的。当他牺牲国家为他的小团体谋利益、争权利时,他也是为了公,为了小团体的公。”(1998:30)费孝通:乡土中国(1998年版),.,11,(二)西方社会团体格局“西洋的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每一根柴也都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会乱的。在社会里,这些单位就是团体。我说西洋社会像捆柴就是想指明:他们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团体。团体是有一定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得分清楚。在团体里的人是一伙,对于团体得关系是相同的,如果团体中有组别或等级的分别,那也是事先规定的。”(1998:25)在团体格局里,“他们把国家看成了一个超过一切小组织的团体,为了这个团体,上下两方都可以牺牲,但不能牺牲它来成全别种团体。这是现代国家观念,乡土社会中是没有的。在西洋社会里,国家这个团体是一个明显的也是唯一特定的群己界线。在国家里做人民的无所逃于这个团体之外,像一根柴捆在一束里,他们不能不把国家弄成为每个分子谋利益的机构,于是他们有革命、有宪法、有法律、有国会等。”(1998:30)“社会结构格局的差别引起了不同的道德观念。在团体格局中,道德的基本观念建筑在团体和个人的关系上。团体是超越个人的实在,不是有形的东西。我们不能具体地拿出一个有形体的东西来说这是团体。它是一束人和人的关系,是一个控制各个人行为的力量,是一种组成分子生活所依赖的对象,是先于任何个人而又不能脱离个人的共同意志这种实在只能用有形的东西去象征它、表示它。在团体格局的社会中才发生笼罩万有的神的观念。团体对个人的关系,就象征神对于信徒的关系,是个有赏罚的裁判者,是个公正的维持者,是个全能的保护者。”(1998:33-34),.,12,三、社会的特点1社会由人群组成2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4社会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5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6社会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有机体四、社会文化的功能1整合功能(文化、观念、规范、功能整合)2交流功能(交往工具、交往场所、交往规范)3导向功能(思想导向与行为导向)4继承和发展功能,.,13,第二节社会类型,一、五类型论二、两类型论三、三类型论四、当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定位,.,14,一、五类型论,.,15,二、两类型论,.,16,三、三类型论,.,17,四、当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定位,(一)“转型社会论”1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分期2中国转型期社会的特点(1)二元性二元性也可以称之为异质性或双重性,即新旧并存或者说是传统与现代同在。(2)形式主义形式主义也可以称为形式化,指“应然”与“实然”之间的脱节,即“应该是什么”与“实际是什么”之间的脱节。(3)重叠性重叠性指社会结构的分化程度不高,社会机构的功能发挥尚未专门化,不同的社会组织之间缺乏自主性,相互交叉渗透,职能不清,功能重复。,.,18,3中国社会转型的内容(1)经济方面:经济形态:自然经济商品经济;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的增长方式集约型的增长方式。(2)政治方面:治理方式:从人治法治,从高度集权民主政治;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从“大政府-小社会”“小政府-大社会”。(3)思想文化方面:传统的价值观念体系为现代的价值观念体系,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4)上述社会转型的内容也可以“从外到内”分为三个层面: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社会心理与价值观念层面的转型。层次越深,转型的难度越大,转型的过程越慢。,.,19,(二)“时空压缩论”中国社会学者景天魁提出“时空压缩”(time-spacecompression)论。景天魁认为,“在西欧,传统社会转变为现代社会用了几百年时间,实现现代化以后,经过很长的时间才出现”后现代“的特征。换句话说,在西欧的社会发展史上,先是传统与现代性的对话,然后是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对话,对话结构总是二元的。”“在中国就不同了,尤其是在当代中国,既有从传统社会转变为现代社会的问题,又有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的问题,同时中国还面临着走向世界的问题,而世界已经出现了”后现代“的征象。这样,改革开放的中国就面对着传统性、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前所未有的大汇集、大冲撞、大综合。第一,传统性、现代性和后现代性这三个不同时代的东西集中压缩到了一个时空之中,对话结构由二元变成了三元;第二,在欧美,这三者是一个取代另一个,一个否定另一个,一个排斥另一个。在当代中国,却必须把这三个本来相互冲突的东西形成相互协调、相互包含、择优综合的关系,使之在发展中取长补短,克服弊端,优势互补。第三,整个过程是学习的过程,但又不能照抄照搬,而必须进行制度创新、机制创新,走出一条既不脱离世界文明大道,又适合国情的属于自己的道路;第四,这个过程不容许是一个慢慢进化的过程,它必须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里解决这个历史任务。,.,20,社会的构成要素,一、作为社会行动者的人1、人的两重属性自然属性:与生俱来,生物性。社会属性:个体接受群体和社会的文化二表现未群体和社会成员的特征,是他遵照社会规范参与群体和社会生活的特性。A.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能力。B.人有能动性:基于自己的意愿和选择行动的能力C.具有共同的生活模式。2、人是社会行动者社会行动者:是指从事社会行动的人,即享有以文化和价值为基础,有目的、有意识活动的人。个人主义:集体主义:,.,21,社会的构成要素,3、社会需要对人的行动的意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从人本主义的角度阐述了需要对人的行为的作用。A.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或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22,社会的构成要素,二、社会关系1、含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普遍性的联系,而非个别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结构角度看,社会关系是在社会中占有一定位置的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即具有稳定的、合乎社会期望的相互作用的模式。2、类型A.纽带角度: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