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点论文关于回归教育的原点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1页
原点论文关于回归教育的原点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2页
原点论文关于回归教育的原点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3页
原点论文关于回归教育的原点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点论文关于回归教育的原点论文范文参考资料 摘 要:肖川说过:“教育,是真正把人的发展当作目的的教育。”然而,现实教育常常面对着儿童本位的缺失,许多教者常以成人的语言、模式来约束处于童年的孩子们,从而造成教育的无力化。因此,教育生活中的一个实例出发,通过成因剖析、策略解读、深度深思,阐述了教育应回归其原点,顺应儿童的天性,关注儿童生命成长的观点。 关键词:特殊家作;童年生活;本真教育 任教十多年,笔者第一次接到这样特殊的班级:开学第一个周末的家庭作业(由于事先对此班班风有所耳闻,所以特意在布置作业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将作业压缩为最简),出乎意料的是,周一只有近十个学生勉强过关,其余学生要么偷工减料,要么胡乱涂鸦,更有甚者只字未动。 面对这样的“烂摊子”,笔者不知如何是好:是大发雷霆,罚其重做,还是压住怒火,苦口婆心,劝其补上 猛然间,想起了成尚荣老师的儿童立场:教育从这儿出发一文,笔者近乎枯竭的内心闪过一道炫着异彩的灵光,对,不妨借鉴专家的观点,尝试着从孩子们的立场出发,于是,有了以下“三部曲”: 1.序曲第一份特殊的家作,让孩子们动心 当晚回家,笔者将孩子们周日的作业工工整整地做了一遍。第二天早上,笔者早早地来到教室,将这份特殊的家作放在了班级的投影仪上。每一个学生进教室第一眼看到的便是笔者写的那份工整的作业,一个个面露惊讶状,一阵窃语后,教室里便恢复了平静。孩子们一反常态,居然都自觉有序地开始了晨读。 笔者保持沉默,没有作过多地解释,但笔者知道,自己的做法如一块巨石,在这些“因久经沙场而顽固不化”的孩子心间激起了阵阵涟漪。 2.协奏曲第二份特殊的家作,让孩子们震惊 在笔者的策划下,中午,康(该生是出了名的懒)的父亲如约来到教室,在同学们的众目睽睽之下,坐在了儿子身旁的空位上,开始了历时半小时的作业旅程。所有的孩子无不震惊,因为他们绝对没有想到:贵为权威的一家之长,不但没有责骂自己的孩子,还来替自己的儿子完成家作。就这样,到放学时,陆续有十几位家长完成了为人父母后第一次特殊的“作业”。 最后,在十八点五十分,笔者送走了最后一位家长,从投影仪上取下笔者的特殊作业。告别了那对父女,笔者带着从未有过的轻松回家了。 3.交响曲第三天心与心的交流,让孩子们感动 第三天,笔者真诚地向学生道歉:“老师只顾着自己所交的学科,没有设身处地地为所有孩子着想。针对同学们没完成家作的情况,第一责任人是老师。所以,老师应该罚做一份作业。” 同学们听了笔者的肺腑之言,主动打开了心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畅谈了师长的良苦用心,以及今后的打算。最后笔者让学生带着这种感受和家长进行一次心与心的交流,不少家长在孩子的作业本上写下发自肺腑的感受:原来当个好孩子不容易,当个好学生更不容易! 如今,本班学生的作业情况已大有改观,不做作业的现象已完全消失,原本学习心不在焉的学生似乎都变了样。 1.环境,对孩子提出严峻挑战 在当今光怪陆离的世界中,许多成年人拥有了享受式、娱乐化的生活方式,“歌声、舞声、*声,声声入耳”。这无疑给处于童年时期的孩子们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另外,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电脑的虚拟世界将孩子们带入了一个充满诱惑的新天地。在这方天地中,存有许多诱惑,布有很多陷阱,低级、恶俗的东西侵蚀着儿童的心灵,占据了儿童大量的业余时间。 2.家庭,对孩子产生关键性影响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孩子们能否成才,涉及家家户户的切身利益,也关乎未来社会的发展。但许多家长由于工作、生活等多种理由,忽视了对孩子正确而耐心的引导,他们总是以严父怨母的身份成为了单一向孩子索要分数的机器。 久而久之,孩子学会了说谎,学会了投机取巧。当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走“读书之路”没有大好光明时,渐渐因失望而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部分早对学习厌倦的学生失去了学习的最后一种外动力。部分家长面对孩子的不求上进,产生了推卸、放任和畏难的思想,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和权利完全推给了学校。 3.教育,给孩子带来不小的压力 当下,教师总戴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神圣光环,以绝对权威的严师形象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老师们常常借助于指示、命令,借助于手中掌握的可支配的,如奖励、惩罚、班干部任免、座位安排、表扬、批评等来显示自己的权威。在这种“权威”下,学生只能是被动消极服从,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 如此一来,“拖欠作业或不做作业”等不良现象,就像可怕的瘟疫一样,在学生中间蔓延开来,并一发不可收拾。教师则又反过来威逼强迫学生服从,甚至采用侮辱、恐吓、体罚等手段,逼迫学生就范,从而在教师与儿童之间造成了绝对牢固的堵塞心灵沟通的屏障。 本班部分学生正是在以上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