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 使至塞上 雁门太守行_第1页
边塞诗 使至塞上 雁门太守行_第2页
边塞诗 使至塞上 雁门太守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边塞诗使至塞上导学案教师寄语: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教学目标】了解诗意,赏析诗句,体会情感,背诵诗篇。【知识链接】 1、边塞诗,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可以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可以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情;可以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艰辛;可以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2、王维(701年-761),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王维擅书画,苏轼评价其诗是“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3、公元737年,王唯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而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自主学习】1、写出正确的汉字和注音属国( ) 征png( ) 汉塞( ) xio( )关 逢hu( )骑( ) 燕( )然2、读准字音,划出节奏。使至塞上王维(唐)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合作探究】1、翻译诗句单车: 属国:官职,指诗人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 征蓬: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于比喻远行之人。 逢:候骑:负责侦查、通信的骑兵。 都护:这里指前线统帅。 2、内容赏析“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蓬草随风飞转,在古诗中多比喻漂泊在外的游子。王维以征蓬自喻,暗示此行身不由己,表达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忧愤之情。赏析被王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充分体现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首先构图层次丰富,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上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再到绵延无边的沙漠;其次讲究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最后色彩丰富。黄沙漫漫的大漠,黄昏橘红色的夕阳,白光和狼烟。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边塞孤烟垂直、落日浑圆之景,表现了边塞的雄浑辽阔,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之情,以及侧面描写了边塞将士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尾联 “在燕然”是说都护真的在燕然山吗?。引用“汉朝窦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边关将士建功立业的赞美之情。燕然未勒归无计。3、总结主旨本诗通过描写了诗人出使边关的所见所感,描绘了雄浑辽阔的边塞风光图,表达了诗人对边关将士不畏艰苦,建功立业的赞美之情,也表达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忧愤、孤独之情。以及流露出一种豁达之情。【当堂检测】1、理解性默写诗中的千古名句是:诗中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的句子是:诗中描绘浑辽阔的边塞风光的句子是:诗中点名诗人出使原因的句子是:2、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画面。3、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直”和“圆”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雄浑辽阔的边塞风光,“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之情,也流露出一种豁达之情。4、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边塞诗雁门太守行导学案教师寄语: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教学目标】了解诗意,赏析诗句,体会情感,背诵诗篇。【知识链接】 1、李贺(790816),字长吉,因想象力奇特,形成幽冷浓艳、虚幻荒诞的独特风格,被人称为“诗鬼”。2、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曲名。后人多题面意思,写边塞征战之事。唐代中期,藩镇割据,拥兵自重,不服从朝廷。于是朝廷派兵讨伐,亦不能制止。河北诸镇为祸尤烈。河北易水的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祖孙三代拥兵割据39年。此诗写的便是朝廷和河北藩镇之间的战争状况。【自主学习】1、写出正确的汉字和注音摧( ) 金ln( ) 角声( ) 燕脂( ) 提 xi( )2、读准字音,划出节奏。雁门太守行李贺(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合作探究】1、翻译诗句摧: 燕脂:胭脂,色深红。这里形容战场的 临: 结:凝聚 报: 意: 玉龙:2、内容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战争场景,请根据诗歌内容找出战事的季节、时间、地点以及简要归纳作战的经过。兵临城下,严阵以待,夜袭敌营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把敌军兵临城下比作黑云压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敌军人马众多,来势汹汹,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把城内守军的铠甲比作金光闪闪的鱼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与敌军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赞美之情。从描写方法角度赏析“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运用环境描写,渲染边塞秋天的苍凉与悲壮,侧面表现战争的激烈与悲壮。赏析“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角度赏析)运用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渲染了边塞秋夜的寒冷,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援军黑夜行车,奔袭敌人的场景,烘托出援军将士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援军将士勇往直前的赞美之情。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用典,赞颂君主的英明和将士们的勇猛,赞美守边将士誓死报国的英雄气概,也从侧面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3、总结主旨本诗通过描写了战争场面,表达了诗人对守边将士誓死报国的英雄气概的赞美之情,也从侧面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当堂检测】1、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城欲摧”这句话形容 。2、理解性默写诗中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决心的诗句是:诗中分别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奇异的边塞风光的诗句是:诗中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诗中写救援部队不畏寒夜浓霜,夜袭敌阵的诗句是:3、对该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C.第六句,“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D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3.下面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 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全诗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奇特的意境,歌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