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朝阳矿业有限公司村庄下条带开采地表沉陷观测报告 中 国 矿 业 大 学朝阳矿业有限公司2006年12月朝阳矿首采区条带开采工业性试验报告1 概述朝阳矿是隶属枣庄市市中区的一座新建煤矿,位于山东省滕州市西北部滨湖镇,东南与北徐楼煤矿相邻,该矿初步设计能力45万ta,系统装备能力90万ta,该矿首采区坐落在东焦、西焦两个村庄之下,开采3下煤层,面临村庄下采煤问题。两村共压煤1165万t,占3下煤总储量的52,均为A+B级高级储量。朝阳矿首采区开采3下煤层,东以F4断层为界,南以北徐楼断层为界,北以3下煤层露头为界,西以西焦村西侧保护煤柱边界为界,与二采区相邻。从3下煤层露头到北徐楼断层之间距离较小,平均750 m左右;从首采区东部F4断层到西部二采区边界距离较大,为1500 m左右。首采区地表标高+35 m,3下煤层底板标高-650-870 m,埋藏深度685905 m。在井田范围内,首采区位于井筒的西南方向,沿首采区北部3下煤层露头是矿井西翼皮带下山和轨道下山。根据朝阳矿建设进展情况,面临以下选择,其一,如果因为村庄问题,先不采东焦、西焦两个村庄之下首采区,而先采第二采区,预计到2006年10月份左右才能够具备出煤条件;其二,如果先采首采区,在2004年9月左右即具备出煤条件,可又存在村庄下开采问题,迁村采煤矿上目前没有经济能力,不迁村而用传统的条带开采,由于采深大、煤层厚,采出率低,将损失大量宝贵的优质的煤炭资源。为了及早出煤,最大限度开采利用煤炭资源,朝阳矿业有限公司与中国矿业大学合作开展“朝阳矿井村庄下深埋厚煤层开采关键技术” 项目研究,专门研究解决朝阳矿首采区3下煤层村庄下开采问题。本矿共进行了4个工作面的开采。开采顺序及时间见表1。为了监测这个四个面开采可能对东焦村和西焦村产生的影响,在这四个工作面上方布置了4条地表移动观测线(14号观测线),从2004年12月开始进行观测,至2006年7月21日,共观测了8次。首采区与观测线相对位置见图1。3101、3103工作面基本位于东焦村下方,3105、3107工作面位于东、西焦图1 首采面与地表观测线相对位置图表1 各工作面开采起止时间工作面开始开采时间停止开采时间31012004.092005.0131032005.022005.0731052005.102006.0431072006.042006.08村之间。3101工作面与3107工作面相距约548m。四个工作面走向与倾向长度分别为:335m,70m;469m,70m;492m,70m;319m,70m。总的开采面积约为113050m2。2 首采区地质概况首采区3下煤层在下二叠山西组地层内。边界断层有北徐楼断层和F4断层两条,探明的断层中位于村庄下的有F3和F4两条,其中,F3断层主体部分位于西焦村外,部分位于西焦村下;F4断层则从东焦村下穿过。3下煤层局部有伪顶和伪底,直接顶以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其次为粉砂岩、细粒砂岩,直接底板为砂质泥岩、泥岩。井田内山西组3下煤层水文地质类型属裂隙类简单中等型,断层带充填较好,富水性弱,导水性差。3 首采区设计布置情况首采区条带开采工作面采用南北向布置,确定首采区条带开采工作面巷道布置方案见图2“首采区条带布置(采70m,留140 m方案)”,其中:(1)首采区第一阶段条带开采工作面共布置7个,由东向西分别是3101、3103、3105、3107、3109、3111条带回采工作面,3113是长壁回采工作面,各工作面的推进度和煤炭储量见表2,7个面共计可采煤炭储量367.4万t。(2)条带工作面开切眼距采区南部北徐楼井田边界煤柱距离60 m,距F4断层距离30 m;(3)条带面停采线距离西翼下山或其它开拓巷道距离50 m,距离煤层露头10 m;(4)F3断层两侧各留15 m安全煤柱;(5)3101条带工作面推进范围进入矿工广煤柱180 m,3103条带工作面推进范围进入矿工广煤柱80 m,由于保留煤柱足够宽,地表变形很小,远低于建筑物I级损害允许变形值范围内,对工广内的建筑设施没有明显不良影响。表2首采区条带开采工作面尺寸与煤炭储量统计工作面3101310331053107310931113113巷道1长/m407652648672682637640巷道2长/m407662672685673640627条带宽/m707070707070145理论储量/万t29.748.048.249.649.546.695.8图2 首采区条带开采工作面巷道布置方案开采沉陷预测图见图3。4 首采区实际布置及开采情况朝阳井田内无岩浆侵入,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3下煤层倾角平缓,赋存稳定,井田内平均厚度为7.14 m,首采区内平均厚度7.62 m,低瓦斯,顶底板岩性稳定,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总体上,除采深较大,工作面推进长度较小外,其它条件均比较好,适合机械化开采和放顶煤开采。与原设计方案相比, 朝阳煤矿首采区工作面的实际布置,有一定的变化, 4个工作面的开采范围都比原设计方案都要小。沿倾向方向,4个工作面的位置基本没有变化。走向方向上,3101工作面的开切眼位置向往南平移了约4m,3103工作面开切眼向北平移了约11m,3105工作面的开切眼位置与设计的基本吻合,3107工作面开切眼向北平移了约18m。而停采线沿走向方向则向南缩短了15m36m左右。即工作面的长度比原设计的要短10m55m不等,因此开采面积为2439.7m2,约占原设计开采面积3656.7m2 的66.7。其中3101为首采工作面。图3 采深7.6m全条带开采沉陷预测图朝阳矿首采区3下厚煤层开采采用综采轻型支架放顶煤一次采全高。选用ZFZ2000/15/23D型轻型放顶煤液压支架,工作面支架为40架(3101工作面);采用SGZ630/220刮板输送机,流量为2000L/min,公称压力为31.5MPa的BRW20031.5型乳化液泵;使用SZZ-764/160型顺槽转载机,LPS-1000-110破碎机;四个工作面的采高分别为:7.89m;7.55m;7.65m;7.76m。其中,3101工作面的回采率为84.1,平均回采速度3.3m/天。5 首采区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站在首采区上方布置了4条地表移动观测站(14号观测线),测线布置充分考虑了当地村庄建筑物分布、道路情况等,并尽量利用道路,少占土地,其中:1号测线:基本沿3101条带面推进方向靠矿工业广场方向的主断面,重点观测条带开采下沉量及其变化。2号测线:与1号线垂直,观测条带开采沿面方向沉陷过程与变化,最远测点离条带开采边界要求不少于1000m,保证在采动影响范围外。3号测线:基本沿贯穿东焦村、西焦村的道路布置,主要观测后续条带开采沉陷量及其变化。4号测站:基本沿3101条带面开切眼向外的主断面方向,观测3101条带面推进方向沉陷过程与变化,最远测点离3101条带开切眼不少于1000m,保证在采动影响范围外。上述测线上测点间距分两种情况,如果测点附近有房屋建筑,则测点间距控制在20m左右,村庄外测点间距控制在50m左右。另外,根据矿坐标情况,在开采影响范围外选择三个固定测点作控制点,控制点与受采动影响外边界点之间距离50100m。6 首采区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结果6.1 地表下沉与水平移动观测从2004年12月份开始进行观测,到2006年7月,共采集了八次比较完整的观测数据,取得了部分观测成果。中间有3次数据前后对比,有上升情况,与图4 1号线地表下沉曲线图5 2号线地表下沉曲线图6 3号线地表下沉曲线图7 4号线地表下沉曲线图8 1号线东西水平移动曲线图图9 2号线东西水平移动曲线图图10 3号线东西水平移动曲线图图11 4号线水平移动曲线图图12 1号线南北水平移动曲线图图13 2号线南北水平移动曲线图图14 3号线南北水平移动曲线图图15 4号线南北水平移动曲线图实际情况不符,应该是由其他原因引起(后面将有分析),但基本上比第一次都有下降情况,其中,最后两次下降比较显著,说明地下开采活动已经对地表产生了明显的下沉影响。在历次观测中,存在有些点破坏,或是位于道路上,被掩盖而无法观测的情况,所以3号线8点和4号线2点只有一两次数据。4号线上测点被当地农户种上了花草,或条石压着,没有最后一次观测数据。1号线和4号线在眼工作面推进方向上布置的,但并不是布置在工作面正上方。也就是说不在下沉盆地的主断面上。而且1号线偏离走向主断面60米;2号线和3号线的布置与工作面推进方向是垂直的。地表下沉曲线图见图4图7,水平移动曲线图见图8图15。从图4图7可以看出:开采活动初期对1号线和2号线的影响最大,越是靠近3101工作面正上方,下沉也最厉害。引起数据误差的原因主要是,地表碾压,季节变化引起的热胀效应,气候影响(如风大,小雨影响视线)和转点误差等。前面六次的观测结果,变化范围基本都在10mm左右,说明对地表的采动影响很小,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最后两次有了明显的下沉效果。第八次的下沉比第七次下沉值更大,下沉处于活跃期,有加快下沉趋势。1、2、4三条观测线的下沉值,基本都呈现从小点号到大点号逐步减小的现象,3号线出现从小到大在到小的现象,说明3号线中部靠近移动盆地底部。从图8图15可以看出:靠近下沉盆地底部的点,水平移动变化值更大;沿倾向方向的点,移动值的变化比走向方向的平缓;3号观测线的水平移动变化值比其他几条的要大,除了地表的碾压有关外,主要是靠近移动盆地底部。相比与第七次,1号线和2号线的最后一次水平移动值变化减小,而3号线还在继续增大,说明开采的滞后效应加大。6.2 地表建筑物观测通过近两年时间的连续观测,没有发生东、西焦村村民因为房屋损害问题与朝阳矿业有限公司存在冲突的现象。表明条带开采对房屋的采动影响非常小,地表下沉值比预计的要小,说明当时的条带开采设计是偏于安全的。7 观测结果分析7.1 1号线结果分析1号线最后两次下沉值范围在1mm60mm,其中3点下沉值最大。靠近工业工厂的点下沉值最小。水平值的变化分为两组,工广外的点变化趋于一个方向,往南倾斜,也即是与工作面推进方向相反。工广里几个点恰好相反,一致往北倾斜。下沉值从1点到14点逐步减小,越靠近下沉盆地,下沉值越大,与拟合图走势一致。最后一次3点下沉值为51mm。水平移动变化值最后两次也基本呈现靠近盆地,变化值越大。7.2 2号线结果分析2号线最后两次下沉变化范围是8mm39mm,从历次来看,最后两次相对前几次变化较大,如果以第一次数据为基础,则第2次观测变化就分别有69mm和74mm的变化,估计是第1次的测量有问题,故进行分析的时候,以第二次为基准(做下沉和水平移动数据分析,全是以第二次数据为基准)。从其他测点来看,基本呈现从1点到9点下沉值依次降低的现象,点之间的数据波动不大。水平移动值的变化,呈现正负值交替的现象,在1点出现最大负值,然后逐步向正值移动,与拟合图走势一致。但是出现正值,其绝对值则是基本减小的,说明测量数据有误。7.3 3号线结果分析3号线最后两次的下沉变化范围分别是7mm43mm,17mm95mm。后面两次下沉观测比较明显。最后一次的下沉相比第七次,有了成倍的增加,下沉效应显著加强。水平移动值的变化出现反复现象,从出现较大的负值转变变为正值,出现正值与水平移动等值线图数值走势较为一致,第五次(2005.5.7)观测,出现后面十个点的负值绝对值比正值大,而且大于下沉值,观测结果违背了一般规律,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在那次观测前几天,村子里的农户将道路两旁十几年的白桦树砍掉,由于质量较大,对地表的冲击力较大。后面三次观测值,逐渐向东移动,偏向下沉盆地底部,说明下沉盆地影响占主要因素。7.4 4号线结果分析 4号线的下沉变化在4条观测线中是最小的,从北往南,各个观测点的值逐步变小。下沉值变化范围是7mm22mm。水平变化值基本呈负值,与3号线布置在公路上受外界影响较大不同,4号线布置在村子里的外界影响相对较小。1号线上各点的变化与2号线各点走势和波动非常相似;3、4号线各点的走势波动趋于一致,变化幅度也基本一样。由于1、2号线布置在田间,人为等外界因素较小,这点与布置在村子里的3号线和4号线明显不一样。这说明影响数据变化(上升)的异常情况的因素是一致的。3号线最后一次各点的变化值非常分散,幅度大,说明各点受外界影响不一样,靠近开采工作面的各点,受到采动影响,变化值更大。从下沉曲线的走势来看,地表下沉还远没有形成盆地。实测表明:地表下沉仍在继续;1号观测线和2号观测线最先受到采动影响,下沉较大。3号线最后一次下沉值较大,有外界因素影响;地表的变化还处于非充分采动影响状态。7.5 下沉等值线图的拟合求参由于最后一次观测数据时,3107工作面开采较快,从2006.04到2006.08持续时间很短,对地表的采动影响还很小,所以,进行下沉等值线图拟合时求参,只按三个工作面的开采情况考虑。进行最终下沉预计时,则是按四个工作面采动影响的情况。根据实测数据,进行下沉曲线拟合,得出下沉系数0.015,水平移动系数0.35,主要影响角2.0。绘出地表下沉等值线图和水平移动等值线图(见附图),其中标有括号的数值为观测下沉值。实际观测值绘制下沉等值线图比原来预计的要小,主要是因为开采范围比原设计要小的多,约占原开采设计的66.7,以及下沉系数根据资料取值偏大。7.6 预计地表最终下沉等值线图根据实测值求算最终下沉量和下沉系数,由波兰SKnothe教授的地表动态下沉过程的下沉表达式: 式中 某一时刻点的下沉值; 点的最终下沉值; C 地表移动过程时间影响参数,1/a。根据朝阳矿地质资料,参考地表移动过程时间影响参数与覆岩岩性关系,李德海,取时间影响参数C=2,得到/1.29。故最终下沉系数=1.29=0.02。得到地表最终下沉等值线图等(见附图)。可知最终=110mm,水平变形 mm/m,曲率 (10-3/m),倾斜mm/m。7.7 下沉影响指标比较 从观测结果,拟合下沉和水平移动等值线图,得到的地表变形值比原设计要小,按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2000)开采规程(见附表1),对地表建筑物的开采损害指标也是非常小的,具体比较见表3。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实测变形值与规程保护等级级的关系是:倾斜I=11/20*0.2;曲率K1/5*0.4;水平变形e1/9*3.0。远远小于保护等级的标准值,原设计偏于安全。表3 首采区条带开采沉陷地表变形(绝对值)比较开采情况下沉量倾斜变形/mm/m水平移动/mm/m水平变形/mm/m曲率变形/mm/m南北向东西向南北向东西向南北向东西向南北向东西向设计三条带2400.450.5070800.300.300.0030.004实测三条带850.350.2540250.40.160.0010.0011预测四条带1100.400.2555300.450.120.0040.001规程保护等级级3.02.00.27结论由于严格按照条带设计要求开采,在开采的观测的这近两年的时间里,东、西焦村房屋完好,正常使用,取得了预期的开采效果。从观测结果和预测结果来看,对地表开采的影响最大下沉值不到90mm。大部分下沉值分布在20mm70mm之间,从地表下沉曲线看,属于不充分采动。实际开采对地表的影响比预计的结果要小,原开采设计偏于安全。按朝阳矿首采区条带开采设计方案,进行工业性开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北省黄石市名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广东文理职业学院《法律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昌师范学院《快题设计景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淮安市三树镇蒋集九一贯制学校2024年七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公路货运行业2025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配送效率报告
- 公路货运行业数字化转型中的物流园区智慧物流系统建设与运营报告
- 智能电网建设下的卫星物联网数据存证解决方案探讨
- 企业家创业经历与管理智慧分享记录
- 形体礼仪教学培训课件
- 油田设备资产管理办法
- 动火切割安全协议书
- 免疫药物的处方审核思路与用药指导
- 《空压机节能技术及应用》课件
- 2025-2030年中国塑料制品行业产销需求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2025年留置辅警面试题目及答案
- 工伤预防培训
- 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2024
- 陕投集团招聘笔试真题答案下载版
- 设备管理考试题及答案
-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解读与培训
- 2023年高考真题-物理(广东卷) 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