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发光材料研究演讲课件_第1页
纳米发光材料研究演讲课件_第2页
纳米发光材料研究演讲课件_第3页
纳米发光材料研究演讲课件_第4页
纳米发光材料研究演讲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光学性能,左洋2010012447材料1003班,目录,摘要上转换纳米材料介绍上转换纳米材料的合成上转换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能参考文献,摘要,近年来,人们开始对荧光标记材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能够进行生物标记的无机纳米晶成为人们追逐的热点,但是由于生物背底同样会产生荧光从而对荧光检测形成干扰,于是不会产生背底干扰的稀土上转换纳米发光标记材料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关键词:纳米材料发光材料上转换发光荧光材料双光子吸收纳米晶,上转换,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通过多光子机制把长波辐射转换成短波辐射称为上转换。,上转换纳米材料,受到光激发时,可以发射比激发波长短的荧光的材料。,上转换发光的本质是一种反Stokes发光,早在1959年,就出现了上转换发光的报道。美国科学家用960nm的红外光激发多晶ZnS,观察到了525nm绿色发光。,上转换发光的机理可以归结为4种情况:,(1)单离子的步进多光子吸收,这实际上是激发态吸收(ESA)的过程。(2)直接双光子吸收。这也是一个单离子过程,能量为E1和E2(E1与E2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的两个光子从一个虚拟的中间量子态被同时吸收终态E3=E1+E2。(3)多个激发态离子的共协上转换。(4)光子雪崩吸收上转换。,上转换纳米材料的合成,共沉淀法水热法,共沉淀法,优点:方便、节时,在制备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等方面优势更突出生成的样品反应温度低,样品纯度高,粒径小,分散性也很好缺陷:不适于复杂的多组分体系的制备,IohannesHampl,高温流化床,Er,Yb共掺的氧硫化物,Er,Yb共掺的氧硫化物,将Er,Yb和Y的硝酸盐用尿素共沉淀,得到的沉淀在840下通过H2S和水蒸气,最后在1500的流化床中用Ar气保护活化,这样得到了尺寸大约400nm的粒子。,水热法以有机溶剂代替水,可以适用于一些非水反应体系的制备,从而打一大了水热技术的适用范围。,在特制的反应釜(高压釜)中,采用水溶液作为反应体系,通过将反应体系加热至临界温度(或接近临界温度),在反应体系中产生高压环境从而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使物质在溶液中进行化学反应的一种无机制备方法。,水热法,反应釜,上转换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能,(1)尺寸与物理的特征量相差不多(2)大的比表面使处于表面态的原子、电子与处于小颗粒内部的原子、电子的行为有很大的差别(3)纳米微粒具有同样材质的宏观犬块物体不具备的新的光学特性,上转换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能,1.宽频带强吸收2.吸收带蓝移现象3.量子限域效应4.上转换纳米微粒发光,宽频带强吸收,纳米氮化硅、碳化硅及氧化铝粉对红外宽频带有强吸收谱,宽频带强吸收带,吸收带蓝移现象,可能导致的原因:(1)量子尺寸效应(2)表面效应,量子限域效应,半导体纳术微粒的半径raB(激子玻尔半径)时,电子的平均自由程受小粒径的限制,局限在很小的范围,空穴很容易与它形成激子,引起电子和空穴波函数的重叠,这就报容易产生激子吸收带。,上转换纳米微粒的发光,当上转换纳米微粒的尺寸小到一定值时可在定波长的光激发下发光。1990年,日本佳能研究中心的H.Tabagi发现,粒径小于6nm的硅在室温下可以发射可见光。当粒径大干6nm时,这种光发射现象消失。,室温下,纳米级元素发射可见光,Tabagi目认为硅纳米微粒的发光是载流子的量子限域效应引起的。Brus认为,大块硅不发光是因为它的结构存在平移周期性,由平移对称性产生的选择定则使得大尺寸硅不可能发光,当硅粒径小到某程度时(6nm)平移对称性消失,因此出现发光现象。,表面效应,由于纳米微粒颗粒小,大的表面张力使晶格畸变,品格常数改变。对纳米氧化物和氮化物小粒于研究表明第一近邻和第二近邻的距离发生变化。键长的改变导致纳米微粒的键本征振动频率改变,结果使光吸收带发生移动。,BACK,量子尺寸效应,由于颗粒尺下降能隙变宽,这就导致光吸收带移向短波方向,Ball等对这种蓝移现象给出了解释:已被电子占据分子轨道能级与未被电子占据分子轨道能级之间的宽度(能隙)随颗粒直径碱小而增大这是产生蓝移的根本原因。这种解释对半导体和绝缘体都适用。,BACK,参考文献,(1)电沉积纳米晶材料技术屠振密等编著2008(2)发光材料与显示技术徐叙瑢主编2003(3)有机发光材料、器件及其平板显示李文连著2002(4)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应用滕枫,侯延冰,印寿根等编著2006(5)实用发光材料余宪恩编著2008(6)刘珍梁伟许并社市野濑英喜材料科学与工艺2000第3期(7)张中太林元华材料工程2000第3期(8)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