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儒论文关于荀子的“大儒”观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1页
大儒论文关于荀子的“大儒”观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2页
大儒论文关于荀子的“大儒”观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3页
大儒论文关于荀子的“大儒”观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儒论文关于荀子的“大儒”观论文范文参考资料 王璐 (西安培华学院通识教育中心,陕西西安710125) 摘要: 孔子开创的儒学,与先前作为一种职业的儒存在着质的区别。荀子从对贱儒、陋儒、俗儒、小儒的角度批判,欲将自己以“大儒”化身出现的价值理想与思想路线确立于世,。值得注意的是,荀子以孔子、子弓为“大儒”,但他所立之“大儒”与孔子所崇尚的以“君子”,在核心价值思想上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关键词:荀子 大儒 孔子 :B222 :A :1003-9082 (xx) 01-0392-01 原始儒家始于孔子,然“儒”作为一种职业早已出现。论语雍也:“子谓子夏:汝为君子儒,勿为小人儒”1。据周礼大宰云:“儒以道得民。” “道”是解释职业“儒”的重点,汉郑玄注云:“儒,有六艺以教民者。”将“道”释为六艺,始见于荀子。汉许慎说文解字云:“儒,柔也,术士之称。” 在甲骨文中“儒”与“需”二字实乃同一字也,为一人沐浴之状,且当时也有“儒人”一词。“需”字后来用来表其他意思,而原本作“儒”用“需”就添加人字旁二变为“儒”。儒早先就是宗教神职人员。据推测,这种宗教人员,在主持祭祀仪式前需要戒斋沐浴,所以“儒”又有作“濡”的用例。论语子罕中有记载:“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兄父,丧事不敢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2由此可见,即便到孔子创立儒学时,“儒”的一部分仍是因从事宗教祭祀这种职业而存在。 孔子开创的儒学,与先前儒人,存在着质的区别。先前的儒人虽有着较高的修养,能够主持祭祀等重大的活动,但在宗法贵族制度下,他们的修习礼义之道为了服丧相礼的需求,而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有着不一样的宗旨,即要立志成为“君子”,而“君子”又以行“仁”为己任。这与当时流行兴起的“学而仕”的价值取有关。“仕”对孔门儒家来说,不是个人的做官发财,而是为了实现其“为仁”的担当。 那么,荀子对儒门内诸子的批判,就是为了厘清儒学内部那些自以为得到孔子真传的俗儒、贱儒、陋儒、瞽儒对孔门儒家担当意识的偏离与背离,将孔子为代表的原始儒家思想学说净化与纯化,以此来显示自己一派乃孔子真传,是孔门儒学说真正的正统。荀子批判先秦诸子,采用的是外部批判和内部净化的两条技术路线,为的是将自己以“大儒”化身出现的价值理想与思想路线确立于世,使之得以传播并得到世人的到认可。 虽然荀子以孔子、子弓为“大儒”,但他所立之“大儒”与孔子所崇尚的以“君子”,在核心价值思想上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谈大儒之前,我们首先应该了解:在荀子一书中,所涉及的儒名繁多,大儒的提出,针对的是贱儒、陋儒、俗儒、小儒等不良、无知之儒。荀子将“儒”大致分为四类: 第一类乃为品行低下,才智平庸的贱儒,俗儒。也就是在非十二子文章上半部分中所涉及的三大贱儒:子张氏、子夏氏、子游氏。“俗儒”荀子在儒效篇中这样解释:“逢衣浅带,解果其冠,略法先王而足乱世,术缪学杂,不知法后王而一制度,不知隆礼义而杀诗书随其长子,事其偏僻,举其上客,亿然若终身之虏而不敢有他志,是俗儒是也”3。俗儒在荀子看来衣冠楚楚,道貌岸然,只会粗略的效法古代的圣明君主,实际上却扰乱了当时的社会秩序,学说荒谬、杂乱,不懂得效法后代帝王、统一制度。他们中,有的不懂的礼义的作用,言谈在一定程度上和墨子没有什么区别,有的凭借称道古代圣王的欺骗愚昧的行径而获得生存;有的心甘情愿尾随官宦之臣,吹捧度日。在荀子看来俗儒与贱儒的本质是一样的,二者虽然自称为儒,但实际却庸俗不堪。 第二类是德虽不贱,才皆平庸,陋儒、沟瞀儒是也。荀子这样描述陋儒:“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来识志,顺诗、书而称,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而对子思、孟子则这样描述:“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然而犹材剧志大,闻见杂博案饰其辞而袛敬之曰:此真先君子之言也。”荀子认为沟瞀(无知)儒受子思、孟子的影响而不明子思、孟子的思想并不能代表孔子思想。 第三类是德性高尚,才智皆良,小儒,雅儒是也。荀子这样描述小儒“志愚私,然后能公,行愚情然而后能修,知而好问,然后能才,公修而杂,可谓小儒矣”4,在儒效篇,荀子这样描述雅儒:“法后王,一制度,隆礼义而杀诗、书以是尊贤畏法而不敢怠傲,是雅儒者也”5。 第四类便是荀子最为欣赏和推崇的大儒。在荀子儒效篇,对大儒有明确的阐释:“法先王,统礼义,一制度,以浅持博,以古持今,以一持万,苟仁义之类也故开张其法以测度之,则唵然如何符节,言不差错也”6。 可见,荀子笔下的大儒,是品行高尚的道德家,还是才能皆开通,博古通今,知一举万的大学问家,更是“法后王”、善于治国与团结民众的心智成熟、手段高超的政治家。 在荀子看来,大儒为世人所诚服,“故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竭厥而趋之,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连之属莫不徙服,夫是之谓从师”7。大儒之如此被尊贵,自然可以成为人之师长,起到化俗的作用。 基于对不同儒者正反作用的分析,荀子提出任用不同儒者会造成好坏不同的后果:“人主用俗人,则万乘之国亡,用俗儒,则万乘之国存;用雅儒,则万乘之国安,用大儒,则百里之地久矣。”然而大儒却不被任用。面对任用大儒这一心愿不能实现的现实,荀子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