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道 德 篇 教 案授课日期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总第 1-2学时课题第一讲 道德理论概述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道德理论2.增强学生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3.能运用道德基本理论分析道德现象。教学重点正确理解道德的起源、本质与功能;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以及温古知今而指导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教学难点 理解传统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师生互动、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视频赏析等授课时数2更新、补充、删减内容使用教具 多媒体课外作业1人为什么需要道德?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是什么?2大学生应当怎样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3人为什么要为别人,请说出至少五个理由。课后体会第一讲 道德理论概述课程导入:播放小视频校园10大不文明行为课程内容:一、道德及其历史发展有人讲,天上数不清的是星星,人间说不清的是道德。人们对道德有着太多的误解,道德也背负了太多的重负。道德就是呆板的、冷漠的、束缚人的规则?道德就是空洞的说教和令人厌烦的陈词滥调?道德就是高高在上的玄虚之谈? 道德是万能的? 道德是无用的?在视频中出现“校园10种不文明行为”的同学是否触犯了法律?此类行为你认可吗?如何杜绝这些现象的出现?引出道德的概念:(一)道德的定义及起源1定义: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道德的字面理解:道:道路、道理,事物的规律,引伸为规则、规范,就是所谓的“规距”。德: 有所得,“德者、得也”。古代德与得相遁,外在的“道”,内得于已后就成为人们做人、行事的依据。在现代社会中,道德这个概念的科学涵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的要求表现为道德的外部形式行为规范;二是个体的内在约束力表现为内在个人品质(人格)规范;三是表现为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手段即肯定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特殊方式。道德极为广泛,渗透于各种社会关系中,包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2道德的起源:狼孩的故事:1920年的一天,在印度加尔格达西南的一个小城附近,一位牧师救下了两个由狼抚养长大的女孩儿。这两个女孩,大的大约七、八岁,起名为卡玛娜,活到了十七岁;小的不到两岁,不到一年后就死在了孤儿院里。卡玛娜不喜欢穿衣服,给她穿上衣服她就撕下来;用四肢爬行,喜欢白天缩在黑暗的角落里睡觉,夜里则象狼一样嚎叫,四处游荡,想逃回丛林。她有许多特征都和狼一样,嗅觉特别灵敏,用鼻子四处嗅闻寻找食物。喜欢吃生肉,而且吃的时候要把肉扔在地上才吃,不用手拿,也不吃素食。牙齿特别尖利,耳朵还能抖动。她十五岁时的智力水平大致相当于三岁半的儿童。启示:道德形成是有一定的条件的,狼孩之所以表现出这些异于人的特征,是因为长期生活在狼群中而不是人群中。道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其产生的条件主要有: (1)客观条件:社会关系的形成 (2)主观条件: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3)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二)道德的本质图片:高速路上哄抢东西与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中,灾区现场互助的感人图片、社会各界的援助行动、及有序重建。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1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2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3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种道德体系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4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引导、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三)道德的功能与作用1、道德的主要功能集中表现为,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道德的主要功能:认识功能解决“知”的问题;调节功能解决”行”的问题道德最突出、最重要的社会功能:调节功能。见PPT对比图表2.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德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二、传统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1、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只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才能充分激发整个民族的潜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儒家所推崇的“修齐治平”,去其封建性糟粕,在当前仍有指导意义。2、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2001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 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为着力点。3、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优良道德传统的熏陶,能内化为个人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准则,不断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完善我们的人格和道德品质,成为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推动力量。例如:中国革命道德。(二)传统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1.传统道德的主要内容第一,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诗经中的“夙夜在公”;书经周官的“以公灭私,民其允怀”;西汉贾谊治安策中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的“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孙中山的“天下为公”等等都显示了强烈的为国家、为民族、为整体的献身精神。整体主义具体引申出中国古代爱国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即国家统一。中国人特别重视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中国古代的民族统一思想萌芽于黄帝统一黄河流域。到了奴隶社会,统治者认为自己是天子,即上天之下都是他的统治范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中国古人眼里,所有的自然地域都是天子的管辖范围,不能存在也不允许存在分裂的状态。这是中国人重视国家统一的理念基础。第二,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特别强调要“推己及人”,关心他人,也就是“仁者爱人”。孔子以“仁”作为自己伦理道德思想的核心,并最先把“仁”同“爱人”联系起来。墨子从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功利原则的角度,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孟子也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三,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孔子:“不学礼,无以立。”孟子:“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长幼有序。”第四,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孔子提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第五,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中国传统道德认为,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是因为人有道德。儒家传统伦理思想认为“为学的目的”就是要“改变气质”,以达到“成贤”的目的。孔子主张在物质生活基本满足的情况下,人们应当追求崇高的精神生活,并把这种对精神生活的追求,看作人生的最大快乐。道家更崇尚精神境界,把成为无私无欲的“真人”、“圣人”作为最高的人生理想。墨子的“尚贤”,推崇“圣王”、“贤人”,把为大众谋利的牺牲精神,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古人追求崇高的道德理想的精神在今天对我们青年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第六,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中国历史上的儒、墨、道、法各家都认为,在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人格的同时,最重要的就是要奋发向上、切磋践履、养心修身、变化气质,以达到最高的理想人格的目的。孔子说:“苟志于仁矣,无恶也。”他特别强调道德主体的能动作用,他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认为“仁”这一最高的道德品质和道德境界,对人们来说,并不是遥远而不可达到的。墨家也非常强调“修身”,强调“察色修身”和“以身戴行”,注意社会环境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影响。这一点也是需要我们继承并发扬光大的。以上六个方面是中华民族的古代优良传统道德的概括,这些又可以衍生出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爱国爱民、廉洁奉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艰苦朴素、勤劳节俭、孝敬父母、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尊师敬业等等道德,还形成了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仁民爱物、奋发图强的人生哲学和人生态度。2.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1)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为什么社会主义道德要义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第一,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第二,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通过服务于人民,才能实现市场主体自己的利益。为人民服务的主要内容:针对不同的人民群体有不同的要求。为人民服务是一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宣传口号,最先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提出。邓小平同志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改革开放以来,他更明确地指出,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应当成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标准。由此可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是有其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含义的。主要写了五方面内容:一:共产党的宗旨就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党的宗旨)二: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死的意义)三: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利益坚持好处改正错误的精神。(是非判断)四: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具体做法)五:用开追悼会的方式使整个人民团结在一起。(形成制度)(2) 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是:集体主义要求: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层次:一是无私奉献、一心为公。为最高层次,党员和先进分子应努力达到。二是先公后私、先人后己。具有较高社会主义道德觉悟的人们能够达到 。三是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这是对我国公民最基本得到的要求。3.传统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之比较案例:世界各国的道德建设情况美国: 尊重人、关心人、个人兴趣和社会职业联系起来、为人正直等。 法国: 人权教育、建立民主生活、爱国教育、伦理道德教育等。 日本:个性教育、爱国教育、人生观教育、国际化教育等。 新加坡: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同舟公济;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等。 传统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比较:见PPT(三)大学生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历史使命1、塑造过硬的道德素质和“三观”。从每个人自身出发,人人都有过硬的三观和道德素养,社会主义的道德水平就会逐步提高,并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大学四年,除了学习,更重要的是个人品德的养成。2、用实际行动感染周围的人和事。 学生是社会未来发展的领头羊,在自己的学习、工作以及人际交往中,重视人格发展,注重传递正能量,并感染周围的人和事。3、把社会发展与自身命运紧密相连。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有着“骨肉相连”般的关系,因此,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应该关注社会发展,紧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三、个人品德及道德修养(一)个人品德1.定义: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2.特点:第一,实践性:个人品德是人在实践中通过社会道德要求的内化锤炼而成的一种特殊品性。第二,综合性:个人品德不是某种道德要素的表现,而是个人的道德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综合体现。第三:稳定性:个人品德不是偶然的、短暂的道德行为现象,而是在实践活动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核酸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汉字默写考试题及答案
- 国贸自考试题及答案
- 柜员高考试题及答案
- 关于腹泻考试题及答案
- 古文鉴赏考试题及答案
- 公关国考试题及答案
- 工会业务考试题及答案
- 高压叉车考试题及答案
- 服装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 反洗钱可疑交易识别课件
- 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 光伏运维安全培训总结课件
- 2025年第九届全国中小学“学宪法、讲宪法”活动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土石方运输居间合同范本土石方运输居间合同格式-仅供参考8篇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PEP)三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三篇)
- 室外消火栓埋地施工方案
- 电源老化知识培训课件
- 施工质量月课件
- 2025年辅警笔试考试题库题库与答案
- 心血管疾病患者血糖波动管理的专家共识解读 8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