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文体知识及阅读技巧PPT课件_第1页
记叙文文体知识及阅读技巧PPT课件_第2页
记叙文文体知识及阅读技巧PPT课件_第3页
记叙文文体知识及阅读技巧PPT课件_第4页
记叙文文体知识及阅读技巧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记叙文复习专题,记叙文文体知识及阅读技巧,.,2,什么是记叙文,所谓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3,记叙文的分类,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一面。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如白杨礼赞,.,4,关于记叙文阅读考纲有如下具体要求,1能指出记叙的要素,理解记叙文所记叙的事件、人物、景物及其所表现的思想意义。2理解记叙文的人称,记叙的顺序的特点和作用。3能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思想,理解记叙文的中心和材料的关系、理解记叙的详略得当。4理解和分析记叙中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特点和作用。5理解和分析记叙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理解记叙性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5,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的6要素是指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记叙文一般都具备六要素,但有的记叙文,如果其中某些要素是读者熟知的,或者某些要素不交代不影响表达效果,是可以省略的。,.,6,记叙文的人称,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第一人称:以“我、我们”的角度展开叙述,便于直抒胸臆,增加文章的真实感亲切感。第三人称:用“他、他们”的旁观者身份叙述,不受时空限制,能从更多方面自由叙述第二人称:用“你、你们”直接与读者交流。一般多是出现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便于直抒胸臆,增加文章的亲切感。,.,7,记叙文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落,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线索类型: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判断方法:看本质(贯穿全文,串联材料)看题目看反复(文章中反复出现的人、事、物以及表人物情感和时空的词)看抒情议论句,.,8,记叙文的顺序,记叙的顺序要求掌握的是顺叙、倒叙、插叙三种。顺叙():使文章层次井然有序,脉络分明倒叙():造成悬念,引发读者阅读兴趣,使读者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留下深刻印象。插叙():基本作用是补充说明,据补充内容的不同又产生以下效果:1、使读者更好的了解故事情节。2、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3、烘托主要事件,拓展丰富主要内容。,.,9,记叙文的表现手法,1、对比。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2、衬托。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就是衬托。3、铺垫。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所做的描写,借以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10,记叙文的表现手法,4、伏笔、照应。A伏笔,实际上是一种交待,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做铺垫。埋下伏笔后,后边一定要有照应。B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方式主要有与伏笔照应、与开头或题目照应、反复照应等。照应得好,可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主题更加鲜明强烈。5、象征: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使之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即“寓理于物”。,.,11,记叙文的表现手法,5、象征: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使之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即“寓理于物”。6、夸张:一种故意“言过其实”的形象化手法,可以突出人物,强化感情。,.,12,记叙文的表现手法,7、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8、借景抒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13,记叙文的表现手法,9、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14,记叙文的表现手法,10、悬念:就是文章中令人好奇而又不能马上知道底细的情景。它可以是一个场面、一段情节,可以是贯穿全文的一个具体事物、人物某一时刻的神态描写等。悬念的主要作用是抓住读者的心,引起读者对事情的发展、变化、结果,对人物或事物的处境、结局产生关切的心理,使文章情节发展更具有吸引读者关切、引人入胜的魅力。,.,15,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记叙文虽然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但常常借助议论、抒情、说明来开拓意境,深化主题。很多是各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1)叙述: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2)描写:是对人物的外形、动作、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景物的状貌,变化所作的具体刻画和生动描摹。(3)说明:是用简明的语言、客观而准确地解说事物或阐述说事理的一种表达方式。(4)抒情:是作者通过作品中心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流露出爱憎感情。(5)议论:根据作品写出自己的见解或道理.,.,16,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描写:对人物或事件、环境作细致入微的刻画。,人物环境,先叙后议先议后叙,议论:目的是为了直接点明和加深所写内容的意义。,.,17,练习:判断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透过荔枝树林,我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勤地分秧插秧。,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记叙,议论,描写,抒情,.,18,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指对日、月、星辰、天气、自然风光等的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用:渲染气氛;衬托人物的心情;表现人物的品质;突出人物身份地位;推动情节的发展;起衬托中心意思。,.,19,社会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场所、风土人情、社会背景、历史背景的描写。能揭示人物思想产生和导致事件结局的社会根源。,如孔乙己对鲁镇咸亨酒店的格局、不同人物的身份、穿着等的有关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贫富悬殊、阶级对立,交代了时代背景,暗示了孔乙己悲剧的必然性。,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时,要先找出描写的句子,再联系文章的内容、时代背景综合考虑。,.,20,记叙文中修辞方法的作用,1、解题方法分析其艺术效果,常用修辞方法的艺术效果如下:比喻:化抽象为具体,语言生动形象。夸张:强调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排比:增强语势,节奏鲜明,富于感染力和说服力。对比:反衬突出,使事物性质、特征鲜明突出。设问:引起读者的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激发读者共鸣或留下鲜明的印象。反问:加强语气,表意坚定。拟人:有人的情感,写活了。对偶:句式整齐匀称,节奏感强,语言凝炼,言简意丰。2、分析本句所表达的内容、情感,.,21,主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一、比喻,作用:1、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2、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帮助人深入理解。,根据事物的相似点,把甲物比作乙物。,.,22,二、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相关的三个句子或短语排列起来。,作用:1、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2、用排比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楚。3、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感情抒发的淋漓尽致,增强文章的感染力。,.,23,三、拟人:,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24,四、夸张:,为了表达的需要,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尽力作夸大或缩小的描述。,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25,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的排列。,五、对偶:,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26,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六、反复:,作用: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加强节奏感。,.,27,七、设问:,八、反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只问不答,答案寓于问话中。,作用:加强语气,激发读者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28,九、对比:,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作用:1、说明文中称“作比较”。其作用是:更加鲜明突出的说明了事物的特征。2、议论文中称“对比论证”。其作用是更透彻、全面、严密的论证论点。,.,29,记叙文的题目,1、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2、品味题目的含义可以从(1)内容上(2)主题上(3)线索(4)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30,记叙文的关键词语的作用,解题方法:(1)结合特定语言环境,落实到文章所指。(2)注意词的感情色彩。(3)注意修辞手法,区分词的本义、比喻义、引申义等。(4)注意词的言外之意,区分一词多义。表述方式:语境中的释义+作者所表达情感、目的。,.,31,记叙文的关键句子的含义,(1)结合具体语境,深刻领会句子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深意。(2)结合修辞来分析语句、体味语句的含义。(3)联系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的色彩,分析其感情色彩的变化。(4)结合上下文,联系人物的性格或文章的主旨分析。(5)联系写作背景去理解:文章是作者在特定背景下写出来的,因此,要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必须了解特定的写作背景。,.,32,记叙文的关键句子的作用,(1)结构上作用:在开头:常设悬念、埋伏笔、作铺垫、引下文、开篇点题、总领全文等。在中间部分:承上启下、照应开头等。在结尾:呼应开头、照应前文,总结全文,扣题等。(2)内容上作用:在开头常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交待环境背景;在中间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物形象在结尾常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33,如何赏析文中所喜欢的句子:,1、从修辞手法上分析;(修辞的作用)2、从该句在文中的作用;(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前后照应、画龙点睛)3从语言风格上(豪放、婉约)4、从用语、遣词准确传神巧妙5、从蕴含的哲理,给你的启示。6、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34,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1、开篇点题;2、总领全文;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35,1、篇末点题;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3、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照应标题);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5、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回味无穷)。,记叙文结尾句子(段)的作用:,.,36,开放性题目,考查角度比较灵活;谈看法、读启示、读体验、谈做法等等,内容大多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学习实际密切相关,应该说,每个考生都有的可说,但要说好却不容易。,.,37,开放性试题应注意:,平时一方面要关注生活,注意勤观察、勤思考;另一方面要广泛阅读,开阔视听,不断吸取知识营养。积累较丰富的材料,“谈”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谈”时要针对话题,选取适当的角度,具体阐述,避免空泛,“谈”的内容应从原文生发,要中心明确,要表现正确的思想和健康的情感。“谈”时要根据题意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议论记叙相结合);语言力求简明扼要(注意文字数量的要求)。,.,38,记叙文中心提炼,提炼方法1、分析文章标题2、研究文章开头结尾3、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语句4、分析文章层次和人物事件有些文章的中心意思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进行综合归纳,才能准确把握中心。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5、分析文章的时代背景如故乡表述方法1、记叙文的中心包含记叙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两方面。2、归纳中心时常用“通过表达”的句式来表达。“通过”就是概括文章所写的内容,语言要简明;“表达”就是总结出作者的立场、观点、感情等。,.,39,记叙文常用的层次划分方法,(1)按事件和发展过程来划分,如皇帝的新装。(2)按空间转换来划分,如老山界。(3)按内容变化来划分,如从百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