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税法的产生与发展,黑龙江大学伊春分校人文社会科学系,.,2,第四章税法的产生与发展,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税法的产生和历史沿革,外国现代税法的产生和演变,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教学重点:1、中国封建制社会的税法2、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税法制度的发展教学难点:1994年新税制改革教学时数:2学时,.,3,第一节中国古代税法的产生和发展,一、税法的产生税法是一个历史范畴。和其他社会现象一样,税法有其自身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税法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才出现的。,.,4,国家为了维持军队、警察、监狱、法庭等国家机器的运转,实现国家的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职能,必然要消耗一定的物质财富。而国家这个组织本身并不直接从事生产和创造财富,它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只能从社会生产者手中取得。因此,国家需要强迫社会生产者将自己创造的财富的一部分固定地、无偿地交给国家。这样,就产生了反映奴隶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税收行为规范税法。至此,人类社会最早的税法历史类型奴隶制税法应运而生。,.,5,二、奴隶制社会的税法,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奴隶主统治的时代,也是我国税法发展的低级阶段。在这一时期,我国的税收法律制度较为简单,贡赋不分,租税合一,以土地税为主。另外,在税收立法上,我国奴隶制的税法体现了税赋均平的思想,这成为后世税收立法的准绳。,.,6,早在夏代,我国就已经出现了国家凭借其政权力量进行强制课征的形式贡。一般认为,贡是夏代王室对其所属部落或平民根据若干年土地收获的平均数按一定比例征收的农产物。,.,7,到商代,贡逐渐演变为助法。助法是指借助农户的力役共同耕种公田,公田的收获全部归王室所有,实际上是一种力役之征。,.,8,到周代,助法又演变为彻法。所谓彻法,就是每个农户耕种的土地要将一定数量的土地收获量交纳给王室,即“民耗百亩者,彻取十亩以为赋。”西周时,税法已有一定发展。据周礼大宰记载,西周有九种赋税,不仅有人头税,而且有商税和货税。周代,为适应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开始对经过关卡或上市交易的物品征收“关市之赋”,对伐木、采矿、狩猎、捕鱼、煮盐等征收“山泽之赋”。这是我国最早的工商税收。,.,9,公元前685年左右管仲相齐,实行井田畴均,相地而衰征,以上壤之满补下壤之虚;同时,划二岁而税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岁饥不税,岁饥驰而税,按土地质量等级和年景的好坏向土地占有者征收赋税;到春秋时期,在公田以外开垦私田增加收入,鲁宣公于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实行了“初税亩”,宣布对私田按亩征税,即“履亩十取一也。“初税亩”首次从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制,是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改革措施,同时也是税收起源的一个里程碑。这也标志着奴隶制税法向封建制税法的过渡。,.,10,三、封建制社会的税法,战国时,我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历代封建统治者都比较重视税收制度的建设,我国封建制的税法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够成熟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11,战国时,各诸侯国都非常重视赋税制度的建设,并用法律的形式将其固定下来。在赵国,贵族和平民都要依法如数纳税,否则将被依法治罪。秦国在商鞅变法后,除按土地面积征收赋税外,还要按人头征收人头税。,.,12,秦统一六国后,在原有赋税制度的基础上,对赋税制度进行了改进。田租、赋税是秦国的重要财产来源。秦除按地收租外,还论户取赋,也就是所谓的口赋,即人头税。秦时的赋税除上述两项外,还有徭役制度,就是无偿征取力役之课,是秦赋役制度的重要部分。,.,13,汉代的赋税除最主要的税种-田租外,还有一项重要的税源就是口赋。这是承袭秦的税制。,.,14,隋及唐前期的赋税制度均是以均田制为基础的租庸调制。租庸调法始于隋朝,以人丁为基本依据和计量单位。隋初规定,始令人以二十一成丁,岁役不过二十日,不役者收庸。后来年老者收庸免役成为定制:民年五十,免役收庸。唐武德七年,在实施均田制时重新颁行租庸调法。租,即每个受田的成丁男子每年纳租粟二石或稻三石;调,即随乡土所产,蚕乡每丁每年纳绫或绢二丈,棉三两,非蚕乡纳布二丈五尺,麻三斤;庸,即每丁每年服役二十日,如不服役,每日纳庸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15,唐中后期,均田制遭破坏,大量失去土地以及没有获得足额授田的农民无力承担租庸调制下的赋役义务,国家财政大幅下降。为解决财政危机,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宰相杨炎主持制定两税法。该法取消了原来租庸调法按人丁为依据征收赋役的作法,改为以户为单位,按土地、财产多少分别征收地税和户税两项。两税法按土地及财产征税的作法,有利于税收的均衡负担,是符合当时实际的措施。执行的结果是朝廷的税收有明显增加,对稳定唐王朝的统治起了一定的作用。唐中后期,由于国家财政困难,唐政府采纳大臣建议,开始对盐、茶、酒征税,同时沿袭前朝旧制,继续征收商税和关税。唐代后期还恢复沿行一种税赋-契税。,.,16,宋仍沿袭唐两税法,但将两税分为田赋,宋田赋率每亩在一斗上下。“宋开始实行钞盐法,商人向政府交钱领取钞盐券,凭券买盐销售。宋盐税是国家主要财政收入。另外,宋还对出海贸易的商舶及海外诸国来华贸易的商舶征税。,.,17,元政权占有中原的时间先后不同,各地原来的法制也有差异,形成元朝田赋法的不统一。南北税制不同,税赋不一,素有南重于粮,北重于役之说。北方仿行唐租庸调法,江南仿唐两税法。元继续实行盐专卖,盐利是元财政收入的主要支柱。元的茶税也是政府的一项大宗收入。除上述盐茶专卖外,元对酒醋等也实行专卖并课税。另外,元还实行市舶课税法和商税法。,.,18,明和历代一样,仍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农业税、田赋是国家最大的财政进项,辅之以丁赋、差役。明代初行两税法,田赋分夏税、秋粮,中叶以后改行一条鞭法,赋、役渐有合并之势。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一,计亩征银,以银征收。是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它以货币税代替实物税,结束了历代以来以征收实物为主的国家税收方式,废除了古老的直接役使农民人身自由的赋役制度,使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国家仅次于赋役的税收,就是盐税,明代继承宋元制度,通过盐业专卖来收取。明代对内对外贸易有了很大的发展,商业十分发达。明政府为了增加国库的收入,对投入流通的产品都依法征收赋税,国家由开始的法无明文规定任意征税到重视以法征税。明代的商税主要包括市税、关税和舶税三种。关税,又称“通过税”,是指在商人必经交通要道设关立卡,征收通过税。,.,19,清朝建立后,宣布沿用一条鞭法。从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起,清政府开始推行地丁银制度,将丁税并入田亩征收。雍正初年,又在全国各地实行“摊丁入地,地丁合一”的办法。地丁合一的推行,结束了长期以来地、户、丁分别征税的混乱现象,完成了赋税合并即人头税归入财产税的过程,同时取消了地主豪绅的免役特权。,.,20,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曾借鉴西方国家的税制,颁布了一些单行税法。到了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税收制度受西方影响更大,各个时期的法律对税收均有规定,在法律上统一了全国的税权。另外,从1931年至1946年,国民党政府还先后颁布了营业税法、所得税法、印花税法、货物税条例、房产税条例以及契税条例等一系列税收单行法律、法规。,.,21,第二节外国现代税法的产生与发展,一、外国现代税法的产生西方现代税法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资产阶级国家的产生而产生。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西方各国纷纷制定宪法和宪法性法律文件,其中,都毫无例外地肯定了资产阶级国家的征税权。,.,22,英国的权利法案等几部资产阶级革命初期的宪法性文件都有依法纳税、反对随意征税的内容。美国1776年独立宣言明确提出反对英国殖民者的繁重课税,而在1787年宪法中则确立了美国自己的赋税制度。日本在1889年制定的日本帝国宪法第21条明确规定:“日本臣民,遵从法律规定,有纳税之义务。”后来,在各国制定的宪法中也都有类似的规定。,.,23,二、现代税法的历史演变,西方国家现代税法经历了一个由幼稚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在20世纪初期,各西方国家以消费税和关税等间接税为主要的税收收入,间接税法是当时各国主要的税法部门。英国当时一直实行消费税法。美国于1787年根据宪法征收了国内消费税,又于1789年实施了关税法令。法国是这一时期广泛推行间接税法的主要代表。法国自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先后补充和增设了酒税、酒精税、糖税、盐税、烟草税、火柴税、奶油税、印花税、营业牌照税等,加上原来的关税,间接税达几十种。,.,24,各资本主义国家重视间接税法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一方面,间接税是资产阶级削弱封建贵族势力的主要手段。当时,被征税的商品大多由封建贵族消费,广大劳动人民的购买力非常有限。另一方面,间接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间接税能够保障被征税商品能够按较高的价格顺利销售出去,税负也就转嫁到征税商品的购买者或消费者身上,资本家个人并不负担任何税款,不会侵犯资本家的利益。,.,25,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以间接税为主的税收法律制度显示出诸多弊端,原有的间接税日益成为商品流通的障碍。此时,以所得税法为代表并伴以财产税法的直接税法便日益受到重视。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中最早施行现代所得税法的国家。早在1779年,英国就开始征收所得税。美国于1913年颁布了联邦所得税法。此后,法国、德国也相继开征所得税。日本于1887年引进所得税。美国又于1937年颁行了社会保险税法。随后,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施行了社会保险税法令。此外,在大力发展直接税法的同时,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也对原有的间接税法进行了改革。1954年,法国首创增值税。,.,26,现代税法发展的另一个表现就是独立的税收法典的制定。早在20世纪初,法国就制定了普通税法典和海关法典。此后,美国于1939年和1954年两次编定了国内收入法典,其中1954年的国内收入法典虽屡次经修改却一直沿用至今。日本制定有国税通则法,德国有税收通则法,荷兰有总税收条例,巴西有税收大典。独立的税收法典的出现,表明资本主义社会现代税法正在成长为一个相对自成体系的部门法。,.,27,综上,现代税法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所得税制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税收法律制度的中心内容。其次,资本主义国家广泛利用税收作为调节经济杠杆。再次,货币征收成为现代税法规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税收形式。最后,与封建制国家的人头税和简单的间接税相比,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税法具有隐蔽性和合理性。,.,28,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制度的建立我国统一的社会主义税法制度,是在革命根据地时期税收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个革命根据地都曾颁布过一些税收法令。早在1928年12月颁布的井冈山土地法中就规定:“土地税依照生产情形分为三种:一、百分之十五;二、百分之十;三、百分之五。”1931年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暂行税则规定征收农业税、工业税、营业税和关税等税种。1933年,又颁布了农业税暂行税则;1940年5月30日,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货物税暂行条例。根据地的这些税收法令,是新中国税法制度的雏形。,.,2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税制很不统一。为了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建立全国统一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巩固刚刚建立起来的国家政权,提供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所必需的财力,就必须废除原政府的旧税制,统一税法、统一税收政策,建立起新的税收制度和税务组织机构。为此,1950年1月前政务院发布了全国税政实施要则、关于统一全国税收政策的决定和全国各级税务机关暂行组织规程,明确规定了新中国的税收政策、税收制度和税务组织机构等一系列税收建设的重大原则,至此,结束了建国初期税制混乱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新中国的税收制度、税收政策和税务工作体系。,.,30,按照全国税政实施要则的规定,在工商税制方面:全国统一开征了货物税、工商业税(包括座商、行商、摊贩营业税和所得税)、盐税、关税、薪给报酬所得税、存款利息所得税、印花税、遗产税、交易税、屠宰税、地产税、房产税、特种消费行为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共14个税种。1950年6月政务院发布调整税收的决定,暂不开征薪给报酬所得税和遗产税,将地产税和房产税合并为城市房地产税;同时简并了税目,将货物税原定1136个征税品目简并为358个品目,印花税由原定30个税目简并为25个。,.,31,1951年1月政务院发布特种消费行为税暂行条例,4月1日财政部颁布棉纱统销税征税办法,这样在全国开征的16种工商税经过调整,削减为11种税。在农业税制方面,对全国各地实行的税制、税种、税目和税率进行了调整,1950年4月全国公布实施了契税暂行条例,1950年9月实施了新解放区农业税暂行条例。牧区省份也陆续制定了牧业税征收办法。,.,32,二、中国改革开放前的税法制度的变化与调整,从1950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前的近三十年间,我国社会主义税法制度经历了1953年、1958年和1973年的三次大调整。,.,33,(一)1953年修正税制,为了使税收制度适应新的形势,国家决定从1953年1月1日起对税制进行修正。修正税制的主要内容:1开征商品流通税。从原来征收货物税的品目中22个改征商品流通税,实行从生产到零售一次课征制。2修订货物税。简并货物税税目为174个,调整货物税税率,改变货物税的计税价格,由原来不含税价改为含税价计税。3修订工商业税中的营业税。将应纳的工商业营业税及附加、印花税并入营业税征收,统一调整营业税税率。已纳商品流通税的商品不再交纳营业税。,.,34,4取消特种消费行为税。将特种消费行为税中的筵席、冷食、舞场税目并入营业税,对电影、戏剧等娱乐税目改征文化娱乐税。5把棉纱统销税和棉花交易税并入商品流通税,粮食、土布交易税改征货物税,停征药材交易税,只保留牲畜交易税。6根据合理负担、鼓励增产的原则,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修订实施了西北解放区农业税暂行条例。,.,35,经过上述修正税制,在基本保持原税负的基础上,使税收简并为14种。具体包括:商品流通税、货物税、工商业税、印花税、盐税、关税、牲畜交易税、城市房地产税、文化娱乐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屠宰税、利息所得税、农(牧)业税、契税,基本上适应了当时形势发展的需要。,.,36,(二)1958年改革税制,1958年,基于“基本保持原税负、适当简化税制”的指导思想,对税制进行了改革简并:1合并税种。将原来实行的货物税、商品流通税、营业税和印花税合并成工商统一税。将所得税从原工商业中独立出来,建立了工商所得税。2改变纳税环节。对工农业产品,实行从生产到流通两次课征制,取消批发环节的税收。,.,37,3在基本维持原税负的基础上,对少数产品的税率作了调整。4统一了农业税收制度。1958年6月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对纳税人、征税范围、农业收入的计算、税率、优惠减免及征收管理等作出明确规定,并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根据各地具体情况确定农业税征收实施办法。同时,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税平均税率的规定。,.,38,这次税制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实行的多税种、多次征的税收制度,使税制结构开始出现了以流转税为主体的格局,税收制度由原来的14种税简并为9种税,在调节经济方面的作用已逐渐减弱。,.,39,(三)1973年简并税制,由于受单纯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税收的作用除了积累资金外,调节经济的作用已不重要,因此,1973年,对已经商化了的税制又进行了简化:一是合并了税种。把工商统一税及附加、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屠宰税以及盐税合并为工商税;二是简化税目和税率;三是把一部分税收管理权限下放给地方。,.,40,这次税制进一步简化后,就工商税制而言,对国营企业只征收一种税,对集体企业只征收工商税和工商所得税两种税,至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和屠宰税,实际上只对个人征收,从而严重限制了税收经济杠杆作用的发挥。尽管在此期间我国的农业税制基本上保持相对的稳定,但我国税制由建国时期的复合税制,几经简并,基本上已成为单一税制。,.,41,三、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税法制度的发展,1978年以来,随着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我国经济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方式,原有的单一税收制度因税种过少,难以适应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新形势,也不利于对外开放政策的执行,并且税收征税范围过小,取得收入的来源不够普遍,税负不公平,集体商业和个体工商业户的税负偏重,不利于多种经济成份公平竞争。为适应经济情况的变化,对税收制度进行了改革。,.,42,(一)建立和健全涉外税制,1980年9月,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1981年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同时明确规定涉外企业继续沿用修订后的工商统一税,并要缴纳车船使用牌照税和城市房地产税。至此,我国的涉外税制初步建立起来。此后,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陆续对上述税法作了适当修改,进一步放宽了优惠政策,以利于我国吸引外资,引进技术,扩大对外经济交往。,.,43,(二)第一步利改税,1983年为了通过用税收来规范国家与国营企业的利润分配关系,国家实行第一步利改税改革,即对国营企业征收所得税,简称利改税。主要内容是:凡有盈利的国营大中型企业,按55的税率缴纳所得税税后的利润,一部分采取多种形式上缴国家;凡有盈利的国营小型企业,按八级超额累进税率缴纳所得税,税后利润原则上归企业支配。第一步利改税对调动企业生产的积极性,激发企业活力起到了一定作用。,.,44,(三)第二步利改税,1984年国家实行第二步利改税,即对工商税制进行全面改革。发布了关于征收国营企业所得税、国营企业调节税、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盐税、资源税等税种的行政法规。主要内容是:把原来的工商税按性质划分为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和盐税4种税;对某些采掘矿产资源的企业开征资源税;恢复和开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等4个地方税;对企业继续征收所得税,并对国营大中型企业征收国营企业调节税。,.,45,(四)工商税制的进一步完善,在两步利改税的基础上,国务院陆续发布了关于征收集体企业所得税、私营企业所得税、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个人收入调节税、国营企业奖金税(1984年发布,1985年修订发布)、集体企业奖金税、事业单位奖金税、国营企业工资调节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其前身为1983年开征的建筑税)、筵席税等税种的行政法规,并决定开征特别消费税。1991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与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合并为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46,(五)改革和完善了农业税制,1979年以后,随着农村经济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出现和逐步推广,对农业税制进行了适应性的改革和完善。农业税实行了起征点、户缴户结的纳税方式及折征代金等方面的改革完善措施,牧区省份也适时调整了减免税政策;全面开征了农林特产税和耕地占用税;及时调整和完善了契税政策。,.,47,到1993年,我国的税收制度共由37种税构成,具体包括:,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特别消费税、国营企业所得税、国营企业调节税、集体企业所得税、私营企业所得税、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个人收入调节税、资源税、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烧油特别税、国营企业奖金税、集体企业奖金税、事业单位奖金税、国营企业工资调节税、筵席税、印花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牧畜交易税、集市交易税、屠宰税、契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工商统一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城市房地产税、农(牧)业税(包括农林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关税、船舶吨税。,.,48,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税制,这一时期是中国税制改革全面深化的时期,取得了改革开放以来税制改革的第三次重大突破。,.,49,1994年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第一,全面改革了货物和劳务税制,实行了以比较规范的增值税为主体,消费税、营业税并行,内外统一的货物和劳务税制。第二,改革了企业所得税制,将过去对国营企业、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分别征收的多种所得税合并为统一的企业所得税。第三,改革了个人所得税制,将过去对外国人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对中国人征收的个人收入调节税和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合并为统一的个人所得税。第四,对其他税收作了大幅度的调整,如扩大了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开征了土地增值税,取消了盐税、烧油特别税、集市交易税等若干税种,并将屠宰税、筵席税的管理权下放到省级地方政府,新设了遗产税、证券交易税(这两种税后来没有立法开征)。,.,50,至此,中国的税制一共设立25种税收,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遗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契税、资源税、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印花税、证券交易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屠宰税、筵席税、农业税和牧业税。,.,51,此后至2000年期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改了个人所得税法:国务院陆续改革了农业特产税制度,修改了契税暂行条例,发布了车辆购置税暂行条例,并从2000年开始进行农村税费改革的试点,暂停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52,1994年税制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泛、内容最深刻的一次税制改革,改革的方案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税制改革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积极借鉴外国税制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的国情制定的,推行以后从总体上看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经过这次税制改革和后来的逐步完善,到20世纪末,中国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四川省成都高中高考压轴卷英语试卷含解析
- 2025年山东省临沭一中高考临考冲刺英语试卷含答案
- 深度解读2025年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资金申请的冷链物流冷链包装材料创新报告
- 2025届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德望中学高考英语押题试卷含解析
- 2025设备租赁合同「样式」
- 旅游地产项目可持续发展与旅游产业政策建议报告
- 2025年土地流转用工合同范本
- 绿色金融产品创新趋势2025年市场发展现状及政策支持体系研究报告
- 文化产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2025年文化产业产业政策与实施方案
- 预制菜行业数字化转型与大数据应用研究报告
- 2025年三力反应测试题及答案
- 基于PLC的自动生产线控制系统的设计毕业论文
- 2025年山东能源集团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第二十章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71课件
- 2025(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解析+任务目标+大单元教学设计
- 17J008挡土墙(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图示图集
- 侵权责任法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三亚学院
- 食堂盒饭配送方案(5篇)
- 2025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压轴题》专项练习(一)(含答案)
- 网格员安全培训
- Environmental Biotechnology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哈尔滨工业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