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学论文关于教育哲学、德育、课程教学论重心的演变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1页
教育哲学论文关于教育哲学、德育、课程教学论重心的演变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2页
教育哲学论文关于教育哲学、德育、课程教学论重心的演变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3页
教育哲学论文关于教育哲学、德育、课程教学论重心的演变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哲学论文关于教育哲学、德育、课程教学论重心的演变论文范文参考资料 : xx0306;修回日期:xx1025 基金项目: 安徽省人文社科项目(xxsk378) 作者简介: 刘艳琳(1972),女,安徽宿州人,讲师,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xx届硕士;朱家存(1963),男,安徽舒城人,处长,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教育政策分析,本文根据第一作者硕士论文修改而成。 关键词: 教育哲学 ;德育;课程与教学论;演变;教育研究;文献分析 摘要: 通过对教育研究1979xx年1972篇论文的分析,探讨了我国教育哲学、德育和课程与教学论研究重心的演变,发现:不同时期教育研究对三大领域的关注存在显著差别;同一领域下的各类论题,发展态势不一,关注焦点差异巨大;教育观念与时俱进,与我国社会转型方向一致。基于此,展望了我国教育理论研究的发展。 10012435(xx)06071806 Evolution of Research Focus in Educational Philosophy, Mo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TheoryBased on Analysis of Related Literatures in Education Research (1979-xx) LIU Yanlin, ZHU Jiacun (1.Department of Education,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Huainan Anhui 232038,China;2.Academic Affairs Office,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3, China ) Key words: educational philosophy; mo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theory; evolution; education research; analysis of related literatures Abstract: Through analysis of 1972 papers published in Education Research(1979xx), inquire into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focus in educational philosophy, moral education, and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theory. Discover that in different period education research concern about three fields in marked way. The various topics in the same field have various development trend and concerns. Education ideas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consistent with the direction of Chinese social transformation. Based on the results, prospec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in terms of educational theory in China. 第6期刘艳琳,等: 教育哲学、德育、课程与教学论研究重心的演变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xx年第39卷笔者抽取了教育研究1979年到xx年涉及教育哲学、德育、课程与教学论主题1972篇论文,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描述和展示这三个领域教育研究重心的演变趋势,并基于此作出相关讨论与展望。 (一)各个论题分布差异不大,“教育本质”论题最受关注 30年来,人们的“教育本质观”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1979-1984年,经过一番辩驳和争鸣,“教育是 _的工具、教育是上层建筑”慢慢演变为“教育具有生产力属性,是属于精神生产”2;1985-1991年,伴随商品经济的提出,“对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理由,有了比较一致的认识。这就是教育不再是单纯的消费事业,而是具有生产性的,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3;1992-2000年,“教育具有商品属性”逐步转向“教育市场化、产业化”的认识;xx-,认同了教育的产业属性,人们的理论视野转向教育产业化的实践层面,教育产业经营、办学实体、教育市场、竞争和效益等观念渐进深入人心。 (二)19791989年、19901999年、2000xx年三个阶段中,“教育哲学”分别发文137篇、101篇和124篇,该主题一直受到关注,但每阶段中心论题倾向不同,差异明显。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中心论题“教育本质”的焦点集中在:(1)教育是否为社会 _(2)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3)教育的本质属性。据不完全统计,共出现了28种观点,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生产力说”、“上层建筑说”、“双重属性说”、“多重属性说”、“社会实践说”等。80年代中期,中心论题转向“教育与人的发展”。围绕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出现了“三因素论”、“四因素论”、“五因素论”和“综合因素论”等观点。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一理由延伸为对教育中人的高度关注,提出“人是教育的出发点”、“教育何以尊重个体的生命”的命题4,进而“主体教育”开始勃兴5,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等被研究者关注,教育价值由社会功能转向个体功能。由此引发了对教育人文性和人文教育的关注,对教育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90年代中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本质”论题再兴并转向“教育与市场经济”关系的探讨,特别是教育经济属性的研究。2000年以后,教育学界对人的发展、人的生活、人的生命的讨论更加活跃,对教育哲学等基本理论和相关概念的探讨更加深入。6 (一)总体时段上,“三次*”和“两个低谷”交替更迭 图1德育发文趋势图 如图1所示:除去1979年和1980年,“德育”的总体趋势是“三次*”和“两个低谷”交替更迭。“三个*”出现在19811983年、19891992年和xxxx年,这三个时期正是我国社会体制改革比较平稳的时期;“两个低谷”则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