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人文地理——武汉.ppt_第1页
中国城市人文地理——武汉.ppt_第2页
中国城市人文地理——武汉.ppt_第3页
中国城市人文地理——武汉.ppt_第4页
中国城市人文地理——武汉.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城市人文地理,黄经南MobileSN:huangjn73,课程目的:了解中国重要城市的历史、人文特色、发展前景。,城市城市的历史:城+市City(civilization、civic)人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辞海地理Geography(geo+graphy)地理的研究范围(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人类圈)地理的分类:自然、人文(人口、历史、政治、经济、城市、旅游、人性地理学、马克思)地理的本质意义:空间,中国城市人文地理:武汉,概况湖北省省会华中地区最大城市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江交汇处(一桥飞架南北?)一城三镇:武昌、汉口、汉阳别称-“江城”。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面积:8494平方公里人口:910万(2009年)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自然地理特色:山水,辖区:行政区划的辖区13个,非行政区划的经济开发区3个。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洪山区、青山区为城区(三环线内),东西湖区、蔡甸区、江夏区、黄陂区、新洲区、汉南区为郊区(三环线外)。另设有市国家级开发区三个(非行政区划):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俗称沌口开发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吴家山台商投资区。,为什么武汉称为火炉?,历史起源:盘龙城。黄陂区,距今3500年。商代方国都邑。迄今为止在长江流域发现的唯一一座商代古城。,古代:“双城”:武昌+汉阳武昌:源于孙权以鄂城为都时,改其名为武昌,寓“因武而昌”之意。汉阳:来历与汉江密切相关,古语“山南水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故名汉阳。汉口在明代以前,不过是紧连汉阳的荒洲。明代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汉江改道从龟山北麓入江以后,汉口才独立发展。以后,汉阳县所属之夏口镇商业发达,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首。故双城演变为三镇。1899年,根据张之洞的奏议夏口从汉阳县治下划出。民国元年(1912年)夏口开始有县的建制。汉口:市民习惯称夏口为汉口,1861年,根据中英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有关条款,汉口对外开埠,英、德、俄、法、日相继建立租界。1889年,总督张之洞推行“新政”(洋务运动),开工厂、办学堂、练新军,武汉的近代化打下坚实基础(湖北织布局,汉阳炼铁厂,汉阳兵工厂、自强学堂)。张之洞与汉口的发展1911年10月10日,武昌辛亥革命首义,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宋卿)。1926年12月,北伐胜利,国民政府由广州迁至武汉。同月国民政府确立国都,以武昌、汉口、汉阳三城为一大区域作为京兆区,定名为武汉。,汉阳铁厂(龟山脚下。前临汉江,背考龟山),1927年4月16日,成立武汉市政委员会,现代意义的武汉城市开始。直至上个世纪30年代,武汉成为内联九省,外通海洋的大商埠和对外通商口岸,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商业中心,被誉为东方芝加哥。1949年5月,武汉解放。武汉市人民政府成立,暂由中央直辖,成为新中国首个直辖市。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及三线建设。武钢、武重、武锅、武船等一大批“武”字头企业陆续建成。,经济概况华中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钢铁、汽车、光电子、化工、冶金、纺织、造船、制造、医药等完整的工业体系。新中国成立后,武汉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1959年,武汉的工业总产值仅次于上海、北京、天津,位居全国第四位。,汽车工业: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东风日产、东风起亚等;通信:邮科院、武汉烽火、楚天激光、武汉长飞、武汉凡谷、武汉NEC等;钢铁企业: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烟草:武汉卷烟厂;医药:武汉健民药业集团等。,中国三大钢铁集团公司之一: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中国三大汽车制造厂之一:东风汽车公司总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车都”东风汽车公司总部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部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总部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总部东风汽车技术中心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武汉中国光谷”。中国最大最具实力的的光电子产业生产和研发基地,武汉城市圈2003年11月8日,湖北省作出重大战略决策:打造“武汉城市圈”。武汉城市圈,又称“1+8”,即以武汉为圆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周边8个城市。城市圈的建设,涉及工业、交通、教育、金融、旅游等诸多领域。2007年12月,中央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国家“两型”特区。,交通我国综合交通枢纽四大城市之一。“九省通衢”?。铁路:武汉是四大全国性枢纽之一。南北向铁路干线主要有京广、京九,东西向铁路干线主要有汉渝、汉九,是32条铁路运输线的集结点。武广高铁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水运:武汉为国家一级枢纽港,是长江中游地区主要的内河港口和长江黄金水道的水运交通枢纽中心,年货运量达3400多万吨。公路:武汉是中国重要的公路枢纽,有京珠、沪蓉、106、107、316、318等6条国道和16条省道。航空:武汉拥有全国四大航空货运枢纽之一的天河机场。2009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城市交通:武汉市内已基本形成以城区快速路、主干道、内环、中环、外环为主骨架的“环状放射型”骨干路网。汉口的道路体系,武汉道路的环,内环线(28公里):解放大道武胜路江汉一桥长江大桥武珞路中南路,中北路徐东大道长江二桥二环线(52公里):发展大道发展大道延长线二七长江大桥水东路东湖路珞狮路八坦路鹦鹉洲长江大桥江城大道十升路江汉二桥汉西路发展大道。中环线(三环线,88公里):白沙洲长江大桥天兴州长江大桥长丰桥(江汉五桥)中环快速路外环线(188公里):阳逻长江大桥军山长江大桥外环高速,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旅游景点黄鹤楼东湖:中国最大城中湖归元寺武汉长江大桥:万里长江第一桥红楼百年老街江汉路等。黄鹤楼、湖北省博物馆、归元禅寺和东湖4大景区入选首批国家“4A”级景区(点)。,小吃“早尝户部巷,夜吃吉庆街”“过早”老通城-豆皮、四季美-汤包、蔡林记-热干面、小桃园-瓦罐鸡汤(前四者为武汉四大名小吃)、谈炎记-水饺、精武路鸭脖子、周黑鸭、小张烤鱼、清蒸武昌鱼、汪集鸡汤等。,高等教育武汉拥有高等院校82所,高校数量中国第二一本高校10所,二本12所,三本高校23所,高职院校30所,另有军事院校7所,其中985工程建设大学两所,211工程建设大学有七所。在校大学生规模居中国首位,达104万人。中央部属高校(一本)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7所)。省属及共建高校(一本)有湖北大学、武汉科技大学(2所)。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高等院校有中南民族大学(在湖北等部分省区以一本招生)。,武汉的方言俚语汉腔:武汉话挑土暂时代替某人做某事,来源于麻将。撮虾子指偶尔赚点小外快,撮是赚的意思。拐子哥哥老亲爷岳父老亲娘岳母麻木人力三轮车苕傻么什什么冒得没有长好了遭业眼子不诚信、欺骗;胡闹、瞎闹。闹眼子,人文特点“精”。精明,头脑灵活,会做生意。另一面,有点吃不起亏,斤斤计较。开放。交通便利带来的武汉人的性格特点。武汉的最大的人文地理特点就是交通便利,也就是所谓的“九省通衢”。武汉人信息灵通,不封闭,不太容易僵化,有改革精神,勇于开拓创新;南北交汇,信息灵通;武汉人什么菜都吃,酸甜咸辣都不怕,所以没有自已独立的菜系;武汉人跟得上潮流,赶得上时髦。武汉人具有兼收并蓄的本事,善于吸收别人的优点。当然这既能说明武汉人善于创新,也说明武汉人没耐性。狠:码头文化懒散:随遇而安,随波逐流,顺其自然。与以前的自然灾害(水患)频繁有关。没有远大理想。从整体上说,武汉人奋斗精神不足,对生活容易满足。暴燥。,武汉远景,城市性质湖北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交通通信枢纽。城市发展目标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城市功能,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将武汉建设成为经济是实力雄厚、科学教育发达、产业结构优化、服务体系先进、社会就业充分、空间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的现代化城市,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城市,进而为建设国际性城市奠定基础。,城市规模2010年,市域常住人口99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45.5万人左右。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在1180万人左右,其中城镇人口在991.2万人左右。到2020年,主城区常住人口为502万人,2010年为440万人。2020年,市域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1030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104平方米:到2010年,市域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795平方公里以内。到2020年,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50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建设用地为89.6平方米。到2010年,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390平方公里以内。,主城区三镇关系主城区依托“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的自然格局,以长江、汉水及东西向山系为纽带,形成汉口、武昌、汉阳相对独立的城市功能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三镇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格局。汉口地区主要发展服务中部、面向全国的金融贸易和商业服务职能。规划常住人口154万人,建设用地面积116平方公里。汉阳地区主要发展先进制造业、会展博览、文化旅游、生态居住等职能。规划常住人口100.5万人,建设用地面积103平方公里。武昌地区主要发展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