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题3_第1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题3_第2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题3_第3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题3_第4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题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历史教学质量检测题(三)(第四学习主题)考时:60分钟 满分:100分题 号选择题(125)材料题问答题总分2627282930得 分得分评卷人一、认真比较,四个选一。(请将下列每小题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字母代号填在答题栏相应的位置,每小题2分,共5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1三国时期江南的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是( )A 棉纺织业 B 造船业 制造麻布 瓷器制造业.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匈奴 羯 氐 鲜卑.刘备死后,丞相诸葛亮辅助后主刘禅治理蜀国。稳妥地处理民族关系,使下列哪个地方得到初步开发( )太湖地区 荆州地区成都平原 南中地区历史上的“胡人汉服”“汉人胡食”,“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商鞅变法 盘庚迁都管仲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曹操在蒿里行里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他描写的这一惨境发生在( )西晋 三国 东汉末年东汉初年.三国中定都今南京的是( )魏 吴 蜀 西晋.东汉末年,曹操将汉献帝挟持到许昌的主要目的是( )笼络民心 振兴汉室 效忠朝廷“挟天子以令诸侯”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重要战役是( )淝水之战 巨鹿之战 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北魏迁都的原因包括( )旧都气候干旱,粮食产量不足。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满足统治阶级腐朽生活的需要。便于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 10.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不同点是( )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 曹操取得了胜利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 发生在东汉末年11.三国时期,吴国的造船业发达。当时著名的三大造船中心是( )侯官(今福州)番禹(今广州)临海(今临海东)建康(今南京) 12.东晋南朝时,南方农业得到开发的表现有( )兴修水利,荒地变良田 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A B C D 13.曹操以少胜多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A 淝水之战 B 巨鹿之战 C 赤壁之战 D官渡之战14.宋、齐、梁、陈,因为都城都在同一个地方,都偏安于江南,统称为南朝,南朝时的政治经济和最大的都会在( )A 建业 B 临安 C 宁波 D 建康15.三顾茅庐、七擒七纵、空城计、借东风这些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民间故事都与我国 一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有关,他是( )A 周瑜 B 孙权 C 诸葛亮 D 曹操16.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三国时期就与台湾有密切的联系。当时为台湾与大陆之间的经济文化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是( )A 诸葛亮 B 孙权 C 周瑜 D 卫温17.三国时期,诸葛亮能够多次出兵北伐曹魏的原因不包括( )A 诸葛亮治蜀后,有一定的经济实力B魏国既要对付蜀国又要防吴,力量分散给蜀国一可乘之机C蜀吴结盟,蜀国无后顾之忧D 魏国实力最弱18.下列历史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 )A孙权 B 刘备 C 诸葛亮 D 曹操19.三国时期,控制南方的政权有( ) 东汉 魏 蜀 吴 20.三国当中定都今南京的是魏 吴 蜀 西晋21.台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名称,称台湾为“夷洲”是下列哪个时期( )东汉 西汉 南朝 三国22.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原因有( )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农业生产经验丰富北方战乱,人口南迁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 23.请排列下列朝代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先后顺序( )三国 南北朝 西晋 东晋A B C D 24.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得到贵族阶层的支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2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所呈现的特点是( )A封建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B政权分立、民族融合加强C封建国家首次出现大一统 D封建国家的初步形成二材料题 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0+12+12=34分)26.(10分)材料一:如右图 材料二: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杜甫材料三: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占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挂,水面偏能用火攻。南阳武侯祠对联请回答:(1) 图中人物和材料二中颂扬的人物都是指谁?他辅助了哪派军阀?(1+1=2分)(2) 材料二中最能概括他功劳的是哪一句?(2分)(3)(4) 此人在曹操挥军南下过程中提出什么建议抗敌? (2分)(5)(4) 写出材料三对联中涉及到的我们学习过的典故(成语)及战役各一例 (2+2=4分)27.(12分)材料:公元207年,53岁的曹操写了一首诗龟虽寿。其中有几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意思是伏在马槽上的老骥仍想驰骋千里,想建功立业的烈士到了暮年仍是壮志不减。请回答:(1) 曹操的“壮心”指的是什么?(2分)(2) 曹操最大的功绩是什么?(2分)(3) 曹操一生受到的最大挫折是什么?他为什么会受挫?(2+6=8分)28.(12分).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请回答:(1) 材料中的皇帝是谁?你如何评价他?(1+2=3分)(2) 他在位时实施了哪些改革措施?请至少说出三点。(3分)(3)请说出他改革的深刻原因和目的各是什么?(2+2=4分)(4)改革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三简答题 (6+10=16分)29.学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后,老师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请将三国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国号等列成表格。下面是小明还未完成的表格,请你帮他填完整(6分)建国时间建国者都城国号220年曹丕221年蜀汉229年建业30.江南经济开发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3+3+4=10分)(1)当时南方种植的农作物除了水稻,还有哪些?其原产地是哪里?(2+1=3分)(2)哪些人为江南的初步开发作出了贡献?(3分)(3) 有人说,开发江南给江南的生态环境带来了破坏,这种开发是应该被禁止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你如何看待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4分)2009年秋七年级历史测试卷三答案1.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CDDDCBDCDBACDDCDDDDBDABCB26.(1)诸葛亮 刘备集团(2)功盖三分国(3)建议刘备联合孙权共同抗曹(4)三顾茅庐 赤壁之战27.(1)统一全国(2)统一北方(3)赤壁之战遭到失败失败原因:骄傲自满;将士来自北方,不习水战;孙刘联军,战术正确。28.(1)北魏孝文帝;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2)见课本P94-96(任意三点即可给满分)(3)原因:北魏统一北方后,民族融合的趋势明显增强目的:为了加强鲜卑族贵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