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笙论文关于苗族芦笙文化内涵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1页
芦笙论文关于苗族芦笙文化内涵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2页
芦笙论文关于苗族芦笙文化内涵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3页
芦笙论文关于苗族芦笙文化内涵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芦笙论文关于苗族芦笙文化内涵论文范文参考资料 【摘 要】芦笙,为我国西南地区苗族、瑶族、侗族、仡佬族等民族特别喜爱的一种古老的簧管气鸣乐器,尤其以苗族的芦笙文化保护的最为完整。芦笙不仅是苗族人民所钟爱乐器,并且芦笙在苗族人民的日常文化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地位和特殊的身份,是苗族人民的精神寄托,是苗族文化传承的载体。 【关键词】芦笙;苗族芦笙;文化内涵;传承发展 调查时间:xx年11月23日至12月3日 调查地点:贵州省雷山县丹江镇水电村等九个村寨 调查范围:苗族芦笙制作技艺及其文化内涵 调查对象:雷山县丹江镇水电村排卡芦笙传承人莫厌学、莫晓宝,白岩村村支书李明文、青年联合会副会长李明远、村民李光耀、李光德、李光伟,小郎当村村民杨浪、杨正海等人,小脚熊村村民于兴智 调查人员:金艺风,男,1959年2月出生,朝鲜族,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万德金,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李圣杰,男,苗族,1974年11月出生,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xx级民族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张媛媛,女,1988年10月出生,汉族,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xx级“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硕士研究生;齐昕,女,1987年5月出生,汉族,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xx级“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硕士研究生 调查策略:参与观察、采录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我国最主要的苗族聚居区之一,境内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风情浓郁,下辖雷山县等16个县市,首府凯里。这里居住着苗族、侗族、水族、布依族、土家族、畲族、仫佬族、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以及革家人等待确认的民族。其中以苗族人口最多,民族文化最为绚烂。苗族人民能歌善舞,民族节日十分丰富,有“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的说法,每逢节日,苗族人民就会吹起芦笙跳起芦笙舞。雷山县,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与州府凯里市相邻,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特别是苗族传统的民族文化,光彩夺目,被誉为苗族文化中心。 在历史上的战争中,苗族人民以芦笙为战斗号角,激励人们出征,去战斗、拼搏。新中国成立以后,芦笙更给人们带来了喜庆、欢乐和幸福、美满的生活。是在苗族人民的心中,芦笙是神圣、纯洁、欢乐和友谊的象征。因此,芦笙被誉为苗族文化的象征,是苗族人民奋进向上的精神支柱。苗族芦笙历史渊源流长,芦笙承载着苗族重大历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1、融洽村寨关系,推动民族和谐 苗族民间有句俗话:“苗家不吹笙,众人不安心”。芦笙给苗族人民带来了喜庆、欢乐、团结、友谊、爱情、幸福和希望。在黔东南苗族地区,每个村寨都有一个专门用于吹芦笙、跳芦笙舞的场地。逢年过节芦笙吹响,村寨的苗民们就都在此欢聚,苗族男性吹芦笙,女性跟随其后随着芦笙音乐的节奏跳芦笙舞,届时人们沉浸在欢乐团结的气氛里。我们所考察的几个村寨也都有自己专门的芦笙场地,例如水电村水寨是在村寨前面的河滩上的空地上,白岩村是在原白岩村小学的操场上等等。每个村寨都有通过吹奏芦笙,人们交流感情,增进了解,联系更加密切。芦笙融洽了村寨里人们的关系,推动了民族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2、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 芦笙是苗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苗族人民通过学习吹芦笙,即可以强化本民族的传统规约,也可以增强民族认同感、加深民族感情、传承民族文化和增强民族凝聚力。黔东南的苗族人民吹芦笙是非常有讲究的。按照传统的习俗,苗族人民逢年过节、红白喜事、祭祀祖先时都要吹芦笙、跳芦笙舞,通常合称为跳芦笙。主要分为这样几种情况: (1)鼓藏节。鼓藏节是苗族人民最为隆重的节日,每十三年过一次,但由于每个村寨的计时策略不一样(大多都是根据其迁徙到现居地的时间算起),所以也就有了在贵州地区几乎每年都有村寨在过鼓藏节的现象。苗族传统的鼓藏节要杀牛祭祖吃鼓藏,现如今都是杀猪,一般每户人家杀23头猪。鼓藏节后连续三年不跳芦笙,三年之后的第一个苗年的小年连跳3天芦笙,第二年连跳5天芦笙,第三年连跳9天芦笙,以此类推,最多的时候是连跳芦笙13天。 (2)苗年。通常我们所说的苗年其实就是苗族人民所过的“小年”。苗族人民的年分为“大年”和“小年”。“大年”是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小年”则是在每年阴历的十一月的第一个卯日,即大月之日,每年小年具体时间由各村寨的德高望重的老人一同协商而定。而苗年则是每十三年与鼓藏节重叠一次,于是,这一年就是苗家人民过得最盛大最隆重的一个苗年了。苗年自然是要欢跳芦笙了,苗年跳芦笙的仪式是非常有讲究的。 苗年跳芦笙的开场:跳芦笙的第一天,要先在芦笙场上有村寨中得高望重的老人来祭祖,祭祖时必不可少的四大件是糯米饭、鸭子、鱼、米酒,祭祖之后燃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