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指导_第1页
201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指导_第2页
201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指导_第3页
201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指导_第4页
201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11201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指导M中国古代经济(2课时)二、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第二课时)(样章)(一)知识整合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1“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1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是根据土地的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实质是承认土地私有。2春秋后期鲁国开始实行“初税亩”,是用法律规定将公田交给耕者,按田亩收税,其实质也是承认土地私有。2编户制度它既是两汉时期的管理制度,也是这一时期的赋税制度,被编的平民称为编户齐民。他们有独立的身份,并依据资产多少交纳赋税,服兵役、徭役。我国封建社会完整的赋税徭役制度正式形成。3租调制(略)4租庸调制隋、唐初期实行。租是田租,调是人头税,庸是指纳绢(或布)代役。5两税法唐于780年开始实行,它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和进步。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116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北宋王安石实行变法,其中“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实质上是纳钱代役和按亩纳税。7一条鞭法明后期实行,把田亩、丁税和杂税合一,按田亩多少征收银两。反映了我国商品经济发展。8地丁银清初雍正帝实行摊丁入亩,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它的实行,废除了汉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一方面表明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二)重点突破中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演变的主要趋势、内容特征的分类1赋税制度演变的主要趋势(1)封建统治者对农民人身控制的松弛,收税标准从以人丁为主向以土地为主转变,这一转变以唐朝两税法为重要标志。(2)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赋税由实物为主逐步向货币为主转变,这一转变以明朝的一条鞭法为标志。(3)赋税征收种类由繁杂向简单转变,如两税法、一条鞭法、地丁银制都是把各种杂税合并起来,统一征收。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如两税法。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11上述几个转变表明赋税制度取决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状况。赋税征收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保证劳动者最低限度的生存条件。如果统治者破坏了这个原则,进行超经济的掠夺,只能适得其反,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和自身灭亡。2赋税制度的内容特征分类以人丁为主要征收标准的赋税制有编户制度、租庸调制。以土地和财产为主要征收标准的赋税制有初税亩、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地丁银。征收货币的赋税制有募役法、一条鞭法、地丁银。征银的赋税制有一条鞭法、地丁银。(三)、典型题例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赋役之制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者锦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凡丁户皆有优复蠲免之制(诸皇帝籍属宗正者,及诸亲五品以上父祖兄弟子孙及诸色杂有职掌人)悉免课役。”摘自唐六典尚书户部材料二“凡百设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予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间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4/11为差。不居住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夏秋两征之,欲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役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旧式。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即公元779年)恳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摘自旧唐书卷118材料三“总括一州县之赋税,量地计丁一岁之役,官为募敛,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颠办、派办、京库、岁需与留存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与官盖均徭、里甲与两税为一,小民得无剧,而事亦易集,立法颇为单便。”摘自明史食货志材料四“雍正初,令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亩,输纳征解统谓之地丁。先是康熙季年,四川广东诸省已有行之者,至是准直隶巡抚李维均请,将丁银随地起征,每地赋一两摊入丁银二钱二厘。自后丁徭与地赋合而为一,民纳地丁之外,别无徭役矣。”摘自清史稿食货志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哪几种赋税制度(2)根据材料一归纳出该税制的几个特点。(3)材料二所反映的税制在哪些方面比材料一所反映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5/11的税制进步(4)比较材料三和材料四所反映的税制内容有何异同其异同各说明了什么2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明年将在全国全部免征农业税,原定5年取消农业税的目标,3年就可以实现。”而正在召开的两会,取消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又是广大代表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取消农业税是历史的变化。(1)唐朝政府在前期和中后期分别实行了怎样的赋税制度征税标准有何变化它们对经济发展和缓解社会矛盾有何积极作用(2)清朝实行怎样的政策取消了人头税,这项政策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四)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赋税制度最早是封建统治阶级在全国推行的是A初税亩B相地而衰征C编户制度D奖励耕战2两汉编户齐民承担的哪一项义务有利于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A人口税B田租C更赋D算赋3唐朝的租庸调制比隋朝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6/11A以均田制为基础B庸不再有年龄限制C减轻农民负担D有利于国家的富强4下列对于两税法理解错误的是A征税标准以资产和田亩为主B两税是指一年分夏秋两次征税C两税法实行有利于促进人口增长D两税法的实行有利于限制土地兼并5一条鞭法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实行赋役合并,统一征收银两部分地摊丁入亩废除了人头税纳银代役ABCD6我国封建社会的赋税制度和征收标准,由人丁到田亩,由实物到银两的变化反映了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依附关系松弛国家征收的土地税加重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ABCD7明朝后期实行的一条鞭法和清朝初期实行的摊丁入亩,其直接目的都是为了A保护自耕农的生产积极性B实践儒家的仁政思想C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D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8下列赋税制度,体现了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的是A初税亩B编户制度C租庸调制D一条鞭法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7/119封建政府进行赋税政策的调整或改革的出发点是要解决地主与农民的矛盾封建国家与农民的矛盾封建国家与地主的矛盾政府的财政危机ABCD10对明、清两朝赋税制度内容、影响表述正确的是征收标准由人丁为主向以银两为主演变以纳实物为主向以银两为主转变客观上加剧了土地于人口之间的矛盾商业、手工业税收比例日益减少ABCD二、材料解析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刘氏怒曰“魏、周、隋,兵革不息,农民少而旷土多,故均田之制存。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生,官无闲田,不复给授,均田制为空文”范氏曰;唐初定均田,有给田之制,盖由有在官之亩也。其后给田之制不复见,盖官田益少矣。”摘自困学纪闻材料二“(天宝年间)如闻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园,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及口分永业,违法买卖致令百姓无处安置,乃别仃客户(指依附豪强地主以逃避兵役的人户),使其佃食。”摘自册府元龟材料三两税之立,则异于斯(指先前的赋税制度)。唯以资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8/11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资产少者则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摘自陆宣公奏议请回答(1)材料一与材料二都分析了均田制破坏的原因。哪一个分析的正确为什么(2)两税法何时由谁建议而施行两税法与租庸调制的主要区别是什么(3)两税法有何作用你如何看待这一作用三、问答题12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是我国古代研究赋税制度最深入、最系统的学者之一。他在明夷待访录中阐述了自唐以来我国赋税制度的演变,从中揭示了这样一个历史规律历史上每进行一次改革,老百姓的负担就加重一层;历史上每进行一次“并税”改制,就会催生出一次杂派高潮。后人把这一规律称为“黄宗羲定律”。结合史实,回答下列问题(1)从唐朝到明清,我国赋税制度经历了哪些重大的调整分别列出它们的名称。(列举五个即可。5分)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9/11(2)上述历史时期,统治者调整赋税制度的主要目的有哪些(4分)(3)导致“黄宗羲定律”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今天如何才能不让历史重演(6分)参考答案(二)典型题例答案1(1)反映了租庸调制、两税法、一条鞭法、地丁银等制度。(2)特点A按人丁征税;B男丁可以纳绢代役C只对平民纳税;D皇族以及五品以上官员亲属免税。(3)进步由以人丁为收税标准到以田亩为收税标准;由劳役地租向实物地租转变;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大变革。(4)同都以银两收税,说明了明清商品经济有所发展。异地丁银废除了人头税,而一条鞭法简化了手续,把丁税纳入田亩中,说明统治者对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了。2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0/11(1)前期有租庸调制;后期有两税法。征税标准由以人头税为主转向以资产为主。前者有利于保证农民的劳动时间,后者则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2)摊丁入亩,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口急剧增加。巩固训练答案一、选择题15CCBDC610BDABC二、材料题(1)材料二分析较正确。因为均田制遭破坏,并非是由于“丁口孳生,官无闲田,不复给授”;而是由于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发展,土地买卖盛行和土地兼并的结果。(2)780年,宰相杨炎建议而施行两税法。租庸调制以均田制为基础,以丁身为本,而两税法则以资产为宗。(3)使唐朝中期以来极端混乱的税制得到统一,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表明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收入,是中国封建社会赋税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