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疼痛护理论文摘要范文术后疼痛护理论文摘要写_第1页
★术后疼痛护理论文摘要范文术后疼痛护理论文摘要写_第2页
★术后疼痛护理论文摘要范文术后疼痛护理论文摘要写_第3页
★术后疼痛护理论文摘要范文术后疼痛护理论文摘要写_第4页
★术后疼痛护理论文摘要范文术后疼痛护理论文摘要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术后疼痛护理论文摘要范文术后疼痛护理论文摘要写 目的通过疼痛教育提高护士和患者对术后疼痛及疼痛控制的认知度,提升护士对疼痛护理处理能力,使患者术后能得到优质的镇痛服务.方法对病房护士及住院患者进行疼痛知识培训,比较他们学习前后对手术镇痛的认知,提高护士疼痛护理技能.结果通过学习,病房护士和患者对疼痛及镇痛药的不正确观念得到转变,所有被调查的护士和患者对术后疼痛及疼痛控制的认识明显好于学习前,在评估疼痛的认识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护士能主动参与疼痛护理,患者满意度有明显提高.结论疼痛教育能显著提高护士和患者对疼痛及疼痛控制的认知度,提高患者术后镇痛的接受程度,使其术后能得到优质的镇痛护理服务,促进早日康复. 目的探讨术后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对疼痛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40例胸腹部术后1d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接受病区护士的术后疼痛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由疼痛专科护士采用功能活动评分法(Functional Activity Score,FAS)和数字评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估活动性疼痛,并根据评估结果实施干预措施.对照组仅接受病区护士实施的术后疼痛护理措施.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24h内镇痛治疗方案调整及功能活动前按压镇痛泵比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等于7.937,2等于37.303,均P,0.05).实验组在术后24h时间点的FAS评级结果、患者自评静息性和活动性疼痛强度,以及术后24h内疼痛最剧烈程度、中重度疼痛发生频度及有效咳嗽受疼痛影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也早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VAS评分及疼痛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5日研究组每日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儿母亲在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月收入及患儿医保类型等基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疼痛强度评分结果显示:干预组患儿在手术返回后阶段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手术返回后疼痛强度逐渐降低,且干预组患儿疼痛强度波动幅度大于对照组患儿. 3.生命体征测量结果显示:干预组患儿在手术返回后阶段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均分别低于对照组,两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在手术返回后不同时刻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均逐渐趋向平稳,同一时刻的数值对照组均高于干预组. 4.状态焦虑量表(S-AI)测评结果显示:两组患儿母亲在患儿术前1天、术后当天及出院时焦虑状态评分分别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5.疼痛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患儿母亲对患儿疼痛护理满意度,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资料具有可比性. 干预后,疗效上,试验组在干预后0.5、1、2、4、8、12h的愈显率分别为44.64%、78.57%、82.14%、66.07%、57.14%、50%;对照组则为53.45%、74.14%、74.14%、56.90%、39.66%、37.93%.两组疗效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在干预后0.5-4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试验组与对照组镇痛疗效相当,都能有效缓解疼痛;在干预后8-1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此时段试验组镇痛疗效优于对照组. 两组患者干预后各时点的疼痛VA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对比干预前疼痛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此时段两组缓解疼痛的幅度相当;在干预后81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此时段试验组缓解疼痛方面优于对照组. 在两组干预后安全性观察有否出现不良反应、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度、干预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的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 耳穴贴压联合电针在腹腔镜下外科腹部术后镇痛护理中具有明显的疗效,能有效缓解疼痛,并且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高,促进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综述外科患者术后疼痛护理的新进展,包括疼痛的定义及特征,外科术后疼痛的不良影响,术后疼痛护理的新进展.加强外科护士的疼痛护理教育、术后疼痛的评估、术后疼痛护理的具体措施.重视外科患者术后疼痛护理,可减轻患者痛苦,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骨科行骨折手术的患者共80例,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而对照组仅给予骨科常规术后护理措施,对患者术后3d的满意程度、疼痛程度等进行评分.结果术后3d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患者、家属满意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采取有效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利于患者身体康复,值得应用推广.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轻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外科xx年112月收治的外科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35例行外科常规护理方法的作为对照组,35例行综合护理干预的作为实验组.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疼痛护理培训等,用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结果:实验组疼痛完全缓解31例,部分缓解3例,无效1例,疼痛缓解有效率为97.1%,对照组疼痛完全缓解21例,部分缓解8例,无效6例,疼痛缓解有效率为82.9%.两组比较,实验组疼痛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外科术后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使其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术后护理,对于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具有积极的作用,并逐渐成为新医疗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的研究并观察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改善急性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将本组研究的210例急性手术患者分组,使对照组和实验组均由105例急性手术患者组成.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疼痛护理,不做疼痛干预,观察组患者则在患者急性术后进行规范化疼痛护理干预,对比上述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水平、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后3天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以及嗜睡等不良反应的患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其临床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急性手术后疼痛的患者而言,给予其规范化的疼痛护理干预可以加强对其进行疼痛管理,进而改善其术后疼痛状况,并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目的:探讨术前疼痛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104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术前疼痛护理,比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