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腹腔镜应用论文摘要范文腹腔镜应用论文摘要写 微创外科是21世纪外科发展方向之一,而做为外科微创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腹腔镜技术具有手术视野清晰、出血量少、微创、疼痛反应轻和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人类医学.然而该项技术在兽医领域发展缓慢,腹腔镜外科手术技术在小动物泌尿外科领域的应用则少之又少,目前国内尚无该项技术应用于猫的基础研究或临床应用的报道.基于此,本研究进行了猫的最佳二氧化碳气腹压的选择试验;利用试验确定的最佳气腹压充气腹,完成猫腹腔的探查;并在最佳气腹压条件下完成了膀胱切开缝合术、输尿管切断吻合术和肾脏肾盂切开缝合术,同时与相应的传统开放式手术进行对比研究,以比较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的优缺点. 本实验选用本地*成年猫50只,雌雄各半,平均体重3kg.在同一条件下饲养一个月,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健康即开始试验,整个实验过程中饲养管理条件一致.试验在呼吸麻醉下进行,于麻醉前15min,皮*射硫酸阿托品0.04mg/kg体重;静脉注射丙泊酚1mL/kg体重,诱导麻醉;用3.0号气管插管在喉镜辅助下进行插管,插管固定完毕后即刻吸入1.3MAC异氟烷,维持麻醉,同时设定呼吸麻醉机的吸呼比为1:2,潮气量为1520ml/kg体重,呼吸次数为1520次/分钟. 将试验猫随机分成五组,每组10只,A组为麻醉组,即非气腹对照组,B组气腹压为4mmHg,C组气腹压为6mmHg,D组气腹压为8mmHg,E组气腹压为10mmHg.并设定在麻醉后-气腹前(T0)、气腹10min(T1)、20min (T2)、30min (T3)、45min (T4)、60min (T5)、90min (T6)、放气10min(T7)、放气30min (T8),相对应麻醉对照组在麻醉0min(T0)、10min (T1)、20min (T2)、30min (T3)、45min (T4)、60min (T5)、90min (T6)、100min (T7)、120min (T8),以上9个时间点检测这四种气腹压值对猫生理机能的影响,主要包括体温监测、呼吸功能监测、循环功能监测、心电监测、脑电监测等.同时观察并拍摄不同气腹压下,腹腔的膨隆状态和腹腔脏器的暴露程度等. 将试验猫随机分成七组,每组6只,利用试验确定的较理想气腹压值充气腹,完成猫的腹腔镜腹部探查术、腹腔镜膀胱切开缝合术、腹腔镜辅助输尿管断端吻合术、腹腔镜肾脏与肾盂切开缝合术和开放性膀胱切开缝合术、输尿管断端吻合术、肾脏和肾盂切开缝合术,并对腹腔镜和开放性手术进行术前(TO)、术后即刻(T1)、术后1d (T2)、2d (T3)、3d (T4)、4d (T5)、5d (T6)、7d (T7)八个时间点的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免疫和氧化应激指标、呼吸和循环功能、肝脏和肾脏功能等的监测,以及对精神状态、饮食欲、疼痛情况、伤口愈合情况、并发症等的评价.监测指标中,呼吸循环功能主要测定实验动物的体温、呼吸、脉搏和心律等;血常规和血液生化主要测定白细胞数和肝、肾功能;创伤应激主要检测皮质醇(CORT)和儿茶酚胺(CA);氧化应激主要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还原性谷光甘肽(GSH);免疫指标主要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疼痛主要检测前列腺素E2(PGE2)和5-羟色胺(5-HT),以及SDS评分和VAS评分. 通过试验,得出以下结果: 1.不同C02气腹压对猫生理机能的影响 在气腹过程中,随着气腹压增大、气腹维持时间的延长,各监测指标发生相应的变化.气腹压力维持在6mmHg已能满足猫的部分腹腔镜泌尿系统手术的需要,而且对体温、呼吸、循环、血气、心电和脑电等各参数虽然有变化,但仍在机体代偿的范围之内,是安全的.而高气腹压对机体的影响明显高于低气腹压,应尽量避免选择10mmHg和10mmHg以上的高气腹压. 2.腹腔镜技术在猫腹腔探查术中的应用 在最佳气腹压下行猫的腹腔镜探查术,具有创伤相对小,视野开阔,层次清晰,且具有放大效应,可直接观察腹腔脏器的解剖位置和结构,甚至包括病变情况,确诊率高,减少了探查的盲目性,更有助于决定手术方式及切口部位选择,因此极具临床诊疗价值. 3.腹腔镜技术在猫的泌尿外科临床应用在最佳气腹压下成功的完成了18例猫的腹腔镜膀胱切开缝合术、腹腔镜辅助输尿管吻合术、腹腔镜肾脏肾盂切开缝合术和相应的18例开放性手术,术后均一期愈合,无并发症.并且各项监测指标检测结果证明了腹腔镜手术组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相对于传统的开放性术式,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综上所述,本试验首次在国内进行了猫的腹腔镜手术的系统研究.确定了猫腹腔镜手术的最佳气腹压值,并把该试验结果运用到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中,同时进行了腹腔镜手术与常规开腹手术对机体影响的比较,探讨了腹腔镜技术在小动物外科临床中的实用性与可行性,验证了腹腔镜外科的微创特点,为该技术在国内兽医临床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目前,作为普外科临床应用最为成熟和广泛的微创技术,腹腔镜手术范围已扩展到了普外科的各个领域.肝脏肿瘤、脾脏的良性病变、腹外疝、甲状腺等良性疾病均可以行腹腔镜手术治疗,与传统手术相比优势明显,有些甚至 第一章腹腔镜肝切除术在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 方法从xx年11月至xx年11月,对75例肝内胆管结石病人进行了手术的治疗.其中35例病人进行了腹腔镜肝切除术(laparoscopic hepatectomies, LH组),40例病人采用开腹肝切除术进行治疗(open hepatectomies,OH组).两组病人的手术方式包括左肝外叶切除术、左半肝切除术、胆总管切开探查、胆道镜探查取石、T管引流、胆囊切除术.分析和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药使用情况、下床活动时间、恢复饮食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和复发率等因素. 结果:两组病人手术方式对比无显著差别.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205.0,40.9min VS155.0,26.6min, P,0.001).腹腔镜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比开腹组的短(12.3,2.6VS15.6,4.3,P,0.001).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稍多于开腹手术组(330.0,259.7ml VS151.5,137.0ml,P等于0.001),然而腹腔镜组后10例病人的出血量与开腹组的相当(81.0,19.7ml VS78.0,22.Oml,P等于0.752).腹腔镜组术后止痛药使用率低于开腹组(0%VS62.5%,P,0.001).腹腔镜组比开腹组更早地恢复下床活动(1.5,0.5天VS3.6,0.7天,P,0.001)和进食时间(2.4,0.5天vs4.0,0.7天,P,0.05.两组病人都没有围手术期死亡病人.73例(97.3%)病人获得随访,包括开腹组38例和腹腔镜组35,随访时间为5113个月,平均41个月.腹腔镜组合开腹组的手术优良率无显著差别(97.1%VS100%,P等于0.479).每组分别有2例病人结石复发. 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腹腔镜肝切除术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可以达到与开腹手术同样良好的效果.腹腔镜肝切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具有伤口小、痛苦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微创手术的优势. 第二章腹腔镜带蒂胆囊瓣胆道修复术治疗合并主肝管狭窄的肝内胆管结石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带蒂胆囊瓣胆道修复术治疗合并主管狭窄的左肝内胆管结石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xx年11月xx年2月,对5例合并左主肝管狭窄的肝内胆管结石的患者施行腹腔镜带蒂胆囊瓣胆道修复术,5例均为女性,年龄2560岁,平均47.4岁.手术方式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胆囊部分切除,带蒂胆囊瓣胆道修复,T管引流术,其中有3例患者同时切除了肝左外叶. 结果:5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带蒂胆囊瓣胆道修复术,无中转开腹,无死亡病例,平均手术时间274.6,25.4min(250-31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30.0,97.5m1(50-300m1).5例病人均不需要进行左半肝切除术,其中2例病人不需要肝切除,其余3例病人只切除了肝左外叶,保留了肝左内叶的肝组织.1例病人出现并发症,该病人因脾损伤术后发生延迟性腹腔出血和肺炎,经过二次手术和抗生素治疗后治愈.其余4例病人术后恢复非常良好,无并发症.5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17个月.术后T管造影提示5例病人均无胆管狭窄,1例病人有结石残余,原因是当时胆道镜故障无法术中使用胆道镜探查取石,该病人不同意二期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而反复出血胆管炎,手术效果差.其余4例病人无结石残余,术后无症状,手术效果优. 结论:腹腔镜带蒂胆囊瓣胆道修复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可以解除肝门胆管的狭窄,保留胆道正常生理通道,无反流性胆管炎的风险,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肝切除.伴有肝门胆管狭窄的肝内胆管结石并非腹腔镜手术的绝对禁忌症. 第三章腹腔镜在肝门部胆管肿瘤治疗中的应用(附3例报告)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治疗肝门部胆管肿瘤的可行性. 方法:xx年4月xx年1月采用完全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治疗3例肝门部胆管肿瘤的病人.根据肝门部胆管癌的Bismuth-Corlette临床分型,第一例为型肝门胆管癌,同时合并十二指肠*癌(双重癌);第二例为型肝门部胆管癌;第三例肝门部胆管腺瘤.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下肝外胆管切除,骨骼化清扫技术、左半肝切除、改良Roux-en-Y胆肠吻合术. 结果:所有病例均全部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时间420min660min,平均520min.出血200ml500ml,术中均未输血.术后恢复顺利,无死亡病例,术后1例短暂性胆漏,一例吻合口水肿所致呕吐,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术后1023天出院,平均16.7天.随访所有病例至今均无瘤生存,最长一例已存活7年余. 结论:对于娴熟肝胆腹腔镜技术的外科医生,选择合适的病例,腹腔镜高位胆管肿瘤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痛苦轻的微创优势. 第四章腹腔镜胆道修复术在医源性胆管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研究背景和目的:胆管损伤(bile duct injuries, BDI)是腹部外科严重的并发症,不仅会造成病人严重的损害,而且会极大地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容易引发医疗事故诉讼.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发生率在腹腔镜时代较开腹时代增加了2-3倍,腹腔镜手术出现胆管损伤后通常需要中转开放手术修复或二期手术,给患者增加极大的痛苦.能否采用腹腔镜手术的方法进行胆管损伤的修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腹腔镜修复术治疗术中和术后早期发现的医源性胆管损伤的方法和可行性. 方法:总结分析xx年11月至xx年12月采用腹腔镜修复术治疗的12例术中或术后早期发现的医源性胆管损伤的资料.11例发生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11/1485,0.74%),另1例发生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52.4岁(26-70岁).其中6例为胆管轻度损伤,6例为高位胆管横断的重度胆管损伤.按刘允怡分类法,12例胆管损伤的损伤类型分别是:型2例, A型2例,A型2例,A型4例,B型2例.10例胆管损伤在术中发现,另2例在术后2天发现.针对不同的损伤类型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2例肝总管部分轻度损伤(A型)的病人采用镜下缝合修补、T管引流来修复;1例右肝管孔状损伤的病人采用镜下单纯缝合修复;1例胆总管误扎的病人在镜下松解结扎线、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1例胆囊床迷走小胆管的病人镜下缝扎封闭;1例胆囊颈残余胆漏的病人采用镜下切除残余胆囊、缝扎胆囊管的方法修复;另外6例高位胆管横断伤(肝总管或者左、右肝管横断伤)的病人采用镜下损伤的胆管对端吻合、硅胶支架管内引流的方法修复. 结果:12例BDI患者均完全腹腔镜下一期修复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无腹腔感染、无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胆管修复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是9.25天(5-15天).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月10年不等.12例病人均无胆管狭窄.第8例患者发生过一次胆管炎,CT发现胆总管轻度扩张,行ERCP检查未发现胆总管结石,无胆管狭窄、肿瘤,考虑胆管轻度扩张为十二指肠*炎性狭窄引起,行EST后治愈.其余11例病人无胆管炎、胆管狭窄等长期并发症. 结论:轻度胆管损伤可以采用镜下单纯缝合修补或T管引流治疗,胆管横断损伤可以采用腹腔镜下胆管对端吻合术、支架引流管内引流管术的治疗.腹腔镜下胆管修复术用于治疗医源性胆管损伤是有效可行的.然而,手术的难度极大,技术要求高,必须由具有丰富的胆道外科手术和娴熟的腹腔镜技术的专家进行手术. 前言肝脏肿瘤患者术前常规进行上腹部增强CT扫描,可获取CT二维图像信息,但是对CT二维图像的理解,医生需凭借经验在头脑抽象为3D图像,才能对肝脏肿瘤疾病进一步诊治,这种经验常常是不够可靠,可能出现偏差的.而CT工作站上的自带计算机3D重建软件,需影像科医师阅片后进行3D重建,提供给临床医师的3D图像不能自由组合观察脉管与肿瘤空间关系,与临床医师需求有一定差别.肝脏具有复杂脉管系统,常伴有变异,在术前对肝脏肿瘤与肝脏脉管进行精准定位,对确保手术安全是非常必要的.数字医学的发展,计算机3D重建软件(如Medical Image Three-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 System MI-3DVS)解决了这个术前肝脏可视化问题,但是通过计算机2D显示器观察肝脏3D图像模型,空间距离感存在一定缺失.伴随科技的进步,近年来3D打印模型已经应用于临床,如头颈外科、颌面部整形外科、骨科、假体植入等领域,3D打印模型真实的反应了病灶与周围脏器的空间关系,其主要用于术前诊断、解剖定位、虚拟手术,以及指导术中实时操作.有研究表明,采用肝脏3D打印模型应用于小肝癌肝切除术,顺利了完成肝切除术,并获得了阴性切缘;采用肝脏3D打印用于活体肝移植术中,顺利完成了供体肝切除和受体全肝切除手术.在最近20余年,传统2D腹腔镜在肝切除术领域扮演者重要角色,但是其空间深度感缺失等缺点,影响了术中精细操作的完成,进而不利于控制术中出血,这可能是影响传统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发展原因之一.3D腹腔镜应时代需求而生,具有良好的景深感、高清分辨率,有助于手术精确定位.实验和临床初步研究均表明,3D腹腔镜有助于减少手术中重复操作,有助于术中复杂操作如缝合、打结等精细操作的完成.方驰华等采用三维可视化联合3D腹腔镜曾对16例肝胆疾病进行外科手术,实现了精准的肝胆外科数字化微创手术.日本Makuuchi等研究表明肝脏恶性肿瘤,主要沿门静脉肝内转移,通过切除肝肿瘤所属肝段,可获得更好的效果,减少术后肿瘤转移复发率.近年来,以肝段切除为本的解剖性肝切除术理念获得更多认可,其目的是切除以门静脉流域为主的肝段或亚肝段、联合肝段等完整去除病灶,同时达到保留剩余肝脏的解剖功能的完整性,即保证残肝的入肝血流和出肝管道的通畅,避免术后残肝淤血、肝功能衰竭等不良事件发生.近年来,微创外科理念逐渐被更多患者和医师所接受.为了全面实现肝脏肿瘤解剖数字化、诊断程序化、手术三维可视化,本文将三维可视化、3D打印和3D腹腔镜技术(简称3-3D技术)应用于肝脏肿瘤的外科诊治中,探讨其应用价值.目的1)收集22例肝肿瘤患者薄层CT数据,构建肝脏三维可视化.2)熟悉三维可视化肝脏脉管的走行、分布,进行脉管分型统计.3)进行三维可视化肝分段,明确肿瘤所属肝段位置,进行虚拟肝切除,计算残肝体积、残肝体积比.4)应用三维可视化进行术前规划、术中指导、术后评估.5)进行肝脏3D打印并观察,进行术前规划、术中指导手术.6)应用三维可视化、3D打印及3D腹腔镜技术(3-3D技术)进行解剖性肝切除术,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1.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xx年12月xx年1月我院肝胆一科22例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根据CT/MRI等影像学诊断肝脏实质性占位病变,包括肝脏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其中良性疾病包括有症状的海绵状血管瘤,有症状的局灶性结节增生、腺瘤,肝脏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及其他肝脏恶性肿瘤;(2)心肺功能良好,肝功能Child-Pugh A/B,(3)能耐受气腹压.排除标准:(1)肝功能差,Child-Pugh C级;(2)心肺功能差,不能耐受气腹;(3)病变与第一肝门关系密切,影响暴露和分离者,和/或需要胆道、消化道重建等,如肝门部胆管癌等;(4)病变紧邻第二肝门或下腔静脉等血管关系密切者;(5)肝囊肿、肝脓肿等非实质性占位性病变或其他炎症性病变.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22例患者,其中男14例,女8例;平均年龄52,13岁(范围2870岁).术前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11例,肝转移癌3例,局灶性结节增生2例,肝血管瘤6例.美国麻醉医生协会麻醉分级ASA评估,级18人,级4人.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且经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委员会批准.1.2.仪器与设备1.2.1 3D重建仪器与设备(1)256层螺旋CT (Philips Brilliance,荷兰),探测器组合(0.625mm,256);(2)双筒高压注射器及造影剂(碘比乐370mg I/m1);(3)图像后处理工作站:Mxview工作站(PHILIPS Brilliance 256层螺旋CT自带);(4)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MI-3DVS,(5)高配置计算机1台,安装MI-3DVS软件系统.1.2.2 3D打印仪器与设备(1)CT扫描仪:256层螺旋CT (Philips Brilliance,荷兰);(2)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MI-3DVS),(3)普通便携式计算机1台;(4)其他相关软件:逆行工程软件Geomagic Studio xx, Raindrop Geomagic公司,美国;分析软件Geomagic Quaify xx, Raindrop Geomagic公司,美国;快速成型软件Magic 4.0, Materialise,比利时公司;(5)打印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ZP150, Z Corporation,美国;进口固化胶水Z-bond 90,3D system,美国;(6)3D打印机:Spectrum ZTM 510 3D printer, Z Corporation,美国.1.2.3腹腔镜肝切除术仪器与设备(1)3D腹腔镜设备:德国KARL STORZ 3D高清摄像系统,索尼高清32寸显示器;(2)强生超声刀,美国强生公司;(3)Endo-GIA内镜下直线切割闭合器美国柯惠公司;(4)结扎束血管闭合系统(Ligasure),美国Valleylab公司;(5)其他腹腔镜器械.2.方法2.1.上腹部增强CT扫描256层螺旋CT (Philips Brilliance,荷兰)增强扫描,获取薄层CT数据.2.2.数据采集及储存在影像中心256排CT的Mxview工作站中,将获取CT数据再次处理,获取薄层(0.6251.5mm)数据并储存.2.3.三维重建将多期薄层CT数据导入MI-3DVS,进行校对、配准和三维重建.2.3.1通过MI-3DVS观察肝脏脉管走行、分布,进行肝脏脉管分型.1)肝动脉分型根据1966年肝动脉Michels分型,即分10型.2)门静脉分型根据1996年门静脉Cheng分型,即分7型.3)肝静脉分型根据1981年肝静脉Nakamura分型.(1)肝左静脉(LHV)和肝中静脉(MHV)汇入下腔静脉(IVC)方式分两型.(2)肝右静脉(RHV)分型:根据肝右静脉、肝右中静脉和肝右下静脉等的不同组合分型分3型.(3)根据肝段静脉回流方式分3型.2.3.2肝脏Couinand分段、虚拟肝切除和肝体积测量根据Couinaud原理,进行三维可视化肝分段;了解肿瘤位于肝段位置,采用MI-3DVS进行虚拟肝脏切除,测量虚拟切除肝体积、残肝体积及残肝体积比.2.4肝脏3D物理模型打印肝脏3D打印步骤:三维图像重建;数字化准备;3D打印;3D打印后处理工作.2.5应用三维可视化、3D打印技术及3D腹腔镜进行解剖性肝切除术采用德国KARL STORZ 3D高清摄像系统和索尼32寸高清监视器,结合三维可视化模型、3D打印模型,进行3D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解剖性肝切除术指的是完整切除荷瘤门静脉流域范围的亚肝段、肝段、多个肝段的肝切除术.解剖性肝切除术定义为保护剩余肝脏解剖结构和功能完整的肝切除术,包括保护剩余肝脏的流入道和流出道完整,解剖性肝切除包括解剖性规则性肝切除和解剖性不规则性肝切除.2.5.1基本手术步骤:1)确定手术体位;2)确定穿刺点并建立操作孔;3)进行3D腹腔镜探查,采用三维可视化图像模型、3D打印模型确定肿瘤位置,决定肝切除术方案;4)三维可视化、3D打印模型指导3D腹腔镜第一肝门解剖并进行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5)游离肝脏韧带;6)肝实质的离断;7)处理肝断面;8)取出标本;9)放置引流管.1)3D腹腔镜解剖性右半肝切除术;2)3D腹腔镜解剖性右后区切除术;3)3D腹腔镜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术;4)3D腹腔镜解剖性左外区切除术;5)3D腹腔镜解剖性肝段或肝段切除术;6)3D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术;7)3D腹腔镜解剖性肝b段切除术.2.6观察指标实验室指标Hb、PLT、PT,以及AST、ALT、TBIL、ALB等;手术完成方式、第一肝门解剖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中输血率、术后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死亡率,虚拟肝切除体积、残肝体积、实际手术切除体积等.2.7术后随访术后定期1-3月进行肝功能、AFP检查,以及上腹部CT检查并行三维重建.2.8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分类变量资料用率(%)表示;虚拟切除肝脏体积和实际切除肝脏体积比较采用t检验,其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分析(r等于0.979,P,0.001),说明虚拟切除肝脏体积和实际切除肝脏体积高度相关.3.3.3术后病理情况肝细胞癌11例,混合性肝细胞-胆管细胞癌2例,转移腺癌2例,肉瘤样肝细胞癌1例,海绵状肝血管瘤6例,局灶性结节性增生2例.14例恶性肿瘤手术切缘均获得阴性切缘(R0).3.3.4术后并发症胸腔积液3例,腹水1例,胆漏1例,其余17例术后无发生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3.3.5术后随访结果22例患者进行了1-11月的随访,中位时间为5月,其中术后6月有1例肝肿瘤出现肝内转移并伴有门静脉癌栓形成.4.典型病例分析5.结论1)三维可视化有助于术前安全性评估、术中操作、术后评估.2)肝脏3D打印有助于术中关键解剖的识别和定位,实时引导重要脉管的分离和肿瘤病灶的切除,提高手术 研究背景 手术是一种刺激因素,导致机体产生应激、炎症、免疫等反应,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机体损伤.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备更小的创伤、更稳定的内环境状态、更短的住院时间以及更好的心理效应等优势;它是现代科技与传统手术相结合的成功典范. 经历近20多年的临床实践,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领域日臻成熟,应用日益广泛.在诸多传统手术中,腹腔镜手术都取得了革命性的成功:从以往简单的切除性手术(如肾囊肿去顶术、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无功能肾切除术等),发展到现在操作复杂的功能重建性手术(如肾盂输尿管成形术、肾部分切除术、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等),基本覆盖了所有专科范畴.其中,部分腹腔镜手术优势明显,已取*放手术而成为临床首选的经典术式(如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但腹腔镜手术是一项新创的全新技能,拥有十分鲜明的技术特点.首先,整个手术过程是通过观察监视器画面来完成的;术者所观察的是二维平面图像,缺乏立体感,术者容易导致判断上的不准确、手眼不配合、手手不协调等种种不便.在开始接触腹腔镜操作过程中,外科医师都会表现出明显不适应性,尤其腹腔镜下缝合操作更加难以掌握. 其次,从手术入路的选择与建立到脏器的游离、切割、止血和缝合等基本操作,腹腔镜手术都与开放手术有着明显的差异.它通过腹壁为支点,应用腹腔镜器械来完成,镜下器械的运动与术者实际的操作是反向的;并且,由于腹腔镜手术器械较长,这要求操作者实施手术时更具稳定性. 此外,从*学和患者安全角度考虑,术前也必须进行腹腔镜外科医师规范化技术操作训练.腹腔镜手术器械的熟练操控必须依靠基本训练以及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才能熟练掌握应用.这也是成功开展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的重要基石. 腹腔镜基本技能培训可以避免术者操作不熟练而导致的问题,并将出现手术并发症的风险最小化.西方国家临床医师必须接受严格的腹腔镜教学培训,并且经过认证、考核、授权才能获得手术资格.国外文献报道:在经过模拟训练箱、虚拟现实模拟器、动物模型等各类不同情形的培训之后,参与医师腹腔镜手术操作技术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国内基于腹腔镜训练设备价格昂贵,亦缺乏正规、标准、统一的培训科目,教学资源也极其有限等因素,如何规范化进行医师腹腔镜基本技能培训问题上并未得到解决.并且,就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的发展现状,国内各区域还很不平衡,很多医疗单位仍然停留在起始的初级阶段. 综上所述,加强临床医师腹腔镜基本操作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如何高效地进行技能培训是现代外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寻求一种便于实施的自我训练模式更是广大年轻外科医师的迫切要求. 第1章应用自制训练箱提高腹腔镜手术基本技能 目的 采用自制训练箱,针对腹腔镜缝合操作为训练科目,观察初学者应用此种训练模式的培训效果. 方法 A组实验组12名无腹腔镜手术操作经验的医生参与本次培训.使用自行设计制作的训练箱,应用实际腹腔镜手术使用的影像系统,培训科目为针对腹腔镜缝合的3项操作:即手套间断缝合、肠管连续锁边缝合、鸡皮图形剪切定点缝合.训练以2人1小组,术者与扶镜助手相交替;每天练习2h,每周10h;连续4w,共计40h;动态观察3项操作任务每周的学习曲线.培训结束之后,使用自制的输尿管切开取石模型进行综合测试考核:包括完成切开管壁、取出“结石”、放置内支架双J管、间断缝合切口的综合操作.将A组培训结束时3项缝合操作和输尿管切开取石考核测试的完成时间,分别与B组对照组4名有腹腔镜手术经验副主任医师的完成时间进行比较. 结果 A组12名医师均顺利完成培训.经过4w培训,各项缝合操作完成时间均明显缩短;其中手套间断缝合、肠管连续锁边缝合、鸡皮图形剪切定点缝合的操作时间分别从第1周(51.93,8.34)min、(34.76,7.32)min、(44.48,8.32)min降至第4周的(32.08,5.59)min、(22.27,4.69)min、(26.42,7.10)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等于0.000,0.05).A组12名医师培训结束后均能完成输尿管切开取石任务考核,手术操作完成时间(29.93,9.03)min与B组完成时间(27.95,6.67)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等于0.696,0.05). 结论 应用自制训练箱,针对缝合操作进行的腹腔镜技能培训方式,能较好地综合提高受训者的腹腔镜手术基本操作技能,适合于临床医师进行初级的自我培训. 第2章腹腔镜膀胱尿道吻合手术训练模型 目的 针对泌尿专科高难度的腹腔镜膀胱尿道吻合手术步骤,设计制作一种简便、实效、可操作性强的训练模型;观察初学者利用该模型进行技术训练的效果;并对连续或间断缝合两种不同膀胱尿道吻合方式进行评价. 方法 采用鸡躯干模拟人体盆腔,鸡腺胃、直肠分别模拟人体的膀胱、尿道,制作成腹腔镜膀胱尿道吻合训练模型.在自制训练箱内利用此模型,12名医师随机分为2组,分别进行10轮膀胱尿道吻合操作培训;其中,A组6名采用连续缝合法:从3点开始顺时针连续缝合至3点结束,共约8针;B组6名采用间断缝合法:首先将鸡直肠与腺胃在6点处做全层间断缝合,同法依次缝合4、8、2、10、12点,共6针;记录每人每次训练操作的完成时间. 结果 两组学员均顺利地完成10轮培训.训练后完成操作所需时间均较训练前有明显下降:A组从训练首次平均(43.58,6.66)min降至第7次、末次的(32.07,7.00)min.(28.77,3.40)min;B组从训练首次平均(44.92,2.92)min降至第6次、末次的(33.97,6.10)min、(28.55,3.74)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该模型制作简易、可操作性强,能有效地帮助学员提高腹腔镜下的缝合技巧,初步掌握腹腔镜膀胱尿道间断或连续吻合技术,适合于临床医师进行该术式的初级培训. 第3章腹腔镜离断性肾盂成形术训练模型 目的 针对泌尿专科腹腔镜离断性肾盂成形的手术步骤,设计制作一种简便、实效、可操作性强的训练模型;观察初学者利用该模型进行腹腔镜基本技术训练的效果. 方法 利用猪肾、鸡食道嗉囊模拟制作成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的模型,在自制训练箱内,对8名年轻医师进行10轮次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模拟训练,记录每人每次操作的完成时间;并根据每次术中缝合操作撕裂针数、术后检查吻合口边距、针距的情况,累计成操作失误评分,以评分高低对吻合口质量进行初步的评估. 结果 8名学员均成功完成了培训,手术操作时间从起初的(73.75,6.69)min降至结束时的(55.38,6.21)min;吻合口失误评分从起初(7.00,1.86)分降至结束时的(3.13,1.3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此训练模型制作简易、可操作性强,能较好地模拟腹腔镜离断性肾盂成形术的手术步骤,适合于临床医师进行该术式的初级培训. 第4章兔在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基本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兔在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基本技能培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建立兔腹腔镜肾切除、输尿管吻合以及肾盂输尿管成形手术的动物模型;在自制模拟训练箱内,对8名医师分别进行10轮此三种术式的模拟训练,记录每人每次手术操作完成时间,动态观察3项术式的训练效果. 结果 8名医师均顺利完成了培训.其中腹腔镜肾切除、输尿管吻合、肾盂输尿管成形手术时间分别从首次的(45.75,6.88)min、(56.75,7.13)min、(77.38,5.34)min降至末次的(25.86,3.31)min、(35.50,4.04)min、(59.13,7.26)min;训练前后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留管期间,两组患者就排尿症状的生活质量指数评分为(2.63,0.93)分VS(2.53,0.75)分、出现血尿、尿频、尿急、尿痛等下尿路刺激症状为87.5%(35/40)VS82.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室短租合同范本
- 喷漆修复合同范本
- 植树的牧羊人题目及答案
- 脂类代谢大题目及答案
- 2025年1月全国自考刑事侦查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 电竞产业游戏产品创新趋势分析报告及竞技赛事发展
- 小课堂在线教育创新方
- 2025年新村官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专四真题及答案
- 2025年审计与法律试题及答案
- 2025西藏日喀则市高级技工学校招聘专业实训指导教师和后勤保障人员20人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GB/T 14491-2025工业用环氧丙烷
-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课件(内嵌视频)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 兵团职工考试试题及答案大全
- 2025年秋季开学第一次全体教师大会上校长精彩讲话:做细一件小事就是做实整个教育
- 开学第一课(课件)-人教PEP版英语三年级上册
- 新生儿蓝光仪使用课件
- 2025-2026学年人教鄂教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手机行业知识培训课件
- 湖北省腾云联盟2026届高三8月联考物理(含答案)
- 2025年高考英语真题完全解读(全国一卷)(真题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