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工程科技论文提纲范文铁道工程科技论文提纲格式模板_第1页
★铁道工程科技论文提纲范文铁道工程科技论文提纲格式模板_第2页
★铁道工程科技论文提纲范文铁道工程科技论文提纲格式模板_第3页
★铁道工程科技论文提纲范文铁道工程科技论文提纲格式模板_第4页
★铁道工程科技论文提纲范文铁道工程科技论文提纲格式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铁道工程科技论文提纲范文铁道工程科技论文提纲格式模板 中文摘要 导论 第一章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水文化 第一节 中国历代对水资源的管理 一、历代水官 二、历代水利法规和制度 第二节 中国历代对水文的记录和研究 一、先秦文献中的水文记载 二、正史中的水文记载 三、地理著作中的水文记载 四、历代水利专著 五、其它著作中的水文记载 第三节 中国历代水利与农耕文明 一、治水传说与春秋战国时期水利事业的初步发展 二、秦汉时期水利工程的蓬勃发展 三、隋唐时期水利工程的普遍发展 四、宋元时期水利事业的繁荣 五、明至清前期的水利成就 第四节 中国历代水崇拜 一、水与水神家族、水神神话 二、历代水神祭祀与水神庙 第五节 中国历代“水”文学 一、诸子论水 二、诗词歌赋中的水 三、祈雨文 第六节 其它领域的水文化 一、水与音乐 二、水与绘画 三、水与古典园林 四、其它方面的“水” 小结 第二章 近代中国的水政 第一节 晚清对水资源及利用的管理 一、晚清河政变化 二、晚清漕运 三、晚清水政其它方面的变化 第二节 民国初期的国家水政 一、北京政府时期的水政 二、水政统一之前:南京政府时期的水政 第三节 南京政府时期全国水利行政之统一 一、建设委员会的努力 二、水利行政统一之经过 三、水政统一之后:南京政府时期的水政 第四节 民国时期水利行政之评价与思考 一、水利行政统一之评价 二、水利行政建设之特点 三、关于流域管理体制 第五节 近代水法规 一、晚清水法规和制度 二、民国水法规 小结 第三章 近代中国水教育 第一节 近代中国水利教育的萌芽与确立(18751912) 一、近代水利教育初露端倪 二、晚清学制中的水利教育 第二节 中国近代水利教育的确立(19121922) 一、壬子癸丑学制的出台 二、实业教育体系中的水利教育 第三节 中国近代水利教育的发展(19221937) 一、壬戌学制时期(19221927) 二、壬戌学制颁布后相关法规的颁布和修正(19271937) 第四节 抗战时期的中国水利教育(19371949) 一、抗战时期水利教育的发展 二、战后水利教育事业的艰难发展 第五节 近代水利教育机构举例 一、河海工程测绘养成所 二、河海工程专门学校 三、河南水利工程专科学校 小结 第四章 近代中国水利文化 第一节 近代中国对水利的认识 一、近代关于水利概念之认识 二、近代关于水利作用之认识 三、近代关于水利建设之认识 四、近代关于古代水利之研究 五、近代关于西方水利之介绍 第二节 近代全国水利建设之研究 一、近代关于各省水利建设之研究 二、近代关于各流域水利建设之研究 第三节 近代水利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早期外国传教士的传播 二、西方新技术的引进及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 三、聘请国外水利专家 四、派遣留学生 五、近代水利技术研究机构的设立 六、近代关于水利技术书籍的出版 第四节 近代主要水利人物研究 一、林则徐兴办水利 二、左宗棠督办水利 三、张謇倡导治淮 四、 _与近代水利 五、李仪祉与近代水利发展 六、冯玉祥水利实践与水利思想 七、张含英与黄河治理 八、近代其他水利专家 小结 第五章 近代中国的水神崇拜 第一节 近代中国水神崇拜 一、晚清时期的水神崇拜 二、民国时期的水神崇拜 第二节 近代中国的水旱灾害与水神崇拜 一、近代水灾和水神崇拜 二、近代旱灾和水神崇拜 第三节 近代水神之治水英雄崇拜 一、近代大禹崇拜 二、近代李冰与二郎神崇拜 第四节 近代水神崇拜的社会功用和文化阐释 一、近代水神崇拜的社会功用 二、近代水神崇拜的文化阐释 三、传统与现代撞击下的水神崇拜 小结 第六章 近代中国的水认知 第一节 近代国人对“水”的认识 一、西方传教士对“水”的宣传 二、近代外文报纸中的“水” 三、近代国人眼中的“水” 四、近代关于“水”的书籍 第二节 近代中国社会对“江”的认识 一、近代报刊杂志中的“江” 二、近代报刊杂志中的“扬子江” 第三节 近代中国社会对“河”的认识 一、近代报刊杂志中“河” 二、近代报刊杂志中的“黄河” 第四节 近代中国社会对“湖”、“瀑”的认识 一、近代报刊杂志中的“湖” 二、近代报刊杂志中的“瀑” 小结 第七章 近代海洋文化 第一节 近代中国海防思想 一、*战争时期中国海防思想的萌芽 二、*战争结束到辛亥革命前中国海防思想的发展 三、民国时期中国海防思想的缓慢发展 第二节 近代中国国民海洋意识的觉醒 一、近代国民海防意识的觉醒 二、近代国民海权意识的觉醒 第三节 近代中国社会对“海”的认识 一、关于“海”的自然常识 二、近代报刊中关于“海”的文章 第四节 中国近代海洋科学成就 一、近代中国海洋学发展概况 二、近代中国的海洋调查 三、近代中国的物理海洋学 四、近代中国的海洋地质学与海洋地理学 小结 结语:中国水文化之近代化 _ 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后记 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2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的施工方法与控制技术 1-2-1 主要的施工方法 1-2-2 桥梁施工事故分析 1-2-3 桥梁结构主要的施工控制技术 1-3 移动模架施工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情况 1-3-1 国外状况 1-3-2 我国的发展及应用情况 1-3-3 移动模架的应用前景 1-3-4 移动模架及相应施工方法混凝土桥梁的设计计算理论方法 1-4 移动模架施工方法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差距 1-4-1 结构整体挠度控制问题 1-4-2 箱梁混凝土开裂问题 1-4-3 质量安全事故问题 1-4-4 移动模架的再利用问题 1-4-5 移动模架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 1-4-6 移动模架施工的混凝土桥梁施工质量 1-4-7 其他问题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_ 第2章 广州珠江黄埔大桥的工程概况及基础资料 2-1 设计标段 2-2 工程概况及设计方案 2-3 广州珠江黄埔大桥基础资料 2-3-1 地理位置、地形及地貌 2-3-2 气候及水文地质特点 2-3-3 广州珠江黄埔大桥的战略地位 2-3-4 设计技术标准 2-4 S07、S11标的桥梁及施工概况 2-4-1 S07标段桥梁概况 2-4-2 S11标段桥梁概况 2-4-3 施工的进度计划及执行情况 2-5 广州珠江黄埔大桥现场的一些照片 2-6 本章小结 _ 第3章 移动模架工法的特点及适用性分析 3-1 移动模架工法的特点 3-2 移动模架工法与其它各种桥梁施工方法的比较 3-2-1 移动模架施工方法与传统满堂支架式施工方法优劣性比较 3-2-2 移动模架施工方法与整体架设施工方法的比较 3-2-3 移动模架法施工与挂篮法施工的比较 3-2-4 移动模架法与顶推法、悬臂法的一些简单比较 3-3 移动模架造桥机适用梁型、桥型和跨度 3-3-1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适用梁型和桥型 3-3-2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适用跨度 3-4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经济效益分析 3-4-1 国内移动模架造桥机的经济效益分析 3-4-2 台湾地区的移动模架造桥机经济效益分析 3-5 对移动模架造桥机的几点认识 3-5-1 采用移动模架造桥机施工对桥梁设计的要求 3-5-2 提高移动模架施工效率的建议 3-6 本章小节 _ 第4章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总体设计与构造 4-1 概述 4-2 一般规定 4-3 设计依据与设计规范 4-4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分类及主要技术参数 4-4-1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分类 4-4-2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4-5 移动模架的构造及作用 4-5-1 主梁子系统 4-5-2 模架模板子系统 4-5-3 移位子系统 4-5-4 液压子系统 4-5-5 电气子系统 4-5-6 龙门吊 4-5-7 推进小车 4-5-8 其他附属物 4-6 材料 4-6-1 材料选择的要求 4-6-2 材料建议采用的设计指标 4-7 容许变形 4-8 本章小节 _ 第5章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箱形主梁结构设计 5-1 腹板抗力分析及高腹板的设计思路 5-1-1 主梁腹板抗力分析 5-1-2 主梁腹板的设计思路 5-1-3 腹板的屈曲 5-2 不设加劲肋的主梁腹板高厚比分析 5-2-1 弹性工作阶段的分析 5-2-2 非弹性工作阶段的分析 5-3 主梁加劲肋的计算与设计 5-3-1 主梁横向加劲肋的位置 5-3-2 横向加劲肋的刚度计算及设计 5-3-3 纵向加劲肋的位置 5-3-4 纵向加劲肋的刚度计算及设计 5-4 主梁的局部稳定性设计 5-5 波形钢腹板的设计 5-5-1 波形钢腹板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5-5-2 波形钢腹板的优点 5-5-3 波形钢腹板的设计 5-6 本章小节 _ 第6章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设计计算与有限元仿真分析 6-1 概述 6-1-1 钢结构的设计理论概述 6-1-2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设计理论 6-2 移动模架的计算荷载及作用效应组合 6-2-1 移动模架的荷载 6-2-2 荷载作用效应组合 6-3 移动模架的计算模式 6-4 移动模架的设计计算 6-4-1 移动模架的设计计算步骤 6-4-2 移动模架的设计 6-4-3 移动模架的结构计算 6-5 广州珠江黄埔大桥MSS62-5m移动模架的有限元仿真分析 6-5-1 计算依据 6-5-2 工作状态分析 6-5-3 计算工况 6-5-4 MSS62-5m移动模架主梁强度、刚度和主梁稳定性计算 6-5-5 移动模架前移过程中导梁的强度、刚度计算 6-5-6 结论 6-6 本章小节 _ 第7章 移动模架施工混凝土桥梁的施工工艺及关键技术 7-1 概述 7-2 上行式移动模架的施工工艺流程 7-3 下行式移动模架的施工工艺流程 7-4 移动模架法施工现浇混凝土箱梁桥的一些关键技术 7-4-1 移动模架的拼装和调试 7-4-2 移动模架的预压 7-4-3 移动模架预拱度的设置 7-4-4 箱梁混凝土的施工 7-4-5 移动模架施工的其他几个关键问题 7-5 本章小节 _ 第8章 移动模架正常使用下的应力监控 8-1 概述 8-2 移动模架工作状况分析 8-3 移动模架的应力监测实施方案 8-3-1 移动模架以应力监测的内容 8-3-2 移动模架的应力监测方法 8-3-3 移动模架的应力测点布置 8-4 移动模架的应力监测系统 8-4-1 数据采集系统 8-4-2 数据采集系统的界面 8-4-3 传感器的安装 8-5 监测结果分析 8-5-1 移动模架前移工况监测 8-5-2 混凝土浇注工况模架监测 8-5-3 结论 8-6 本章小节 _ 第9章 移动模架施工混凝土桥梁的施工控制理论 9-1 移动模架施工桥梁的线形控制 9-1-1 模架的挠度分析 9-1-2 预拱度的设置 9-1-3 线形控制的实施 9-1-4 梁体线形的影响因素 9-2 移动模架施工桥梁的应力监控 9-2-1 概述 9-2-2 应力监控的实施 9-3 现浇法施工桥梁的应力处理方法 9-3-1 应力测试的方法和原理 9-3-2 主梁应力监控测试中徐变应变及收缩应变的分离 9-4 本章小节 _ 第10章 广州珠江黄埔大桥的应力和线形监控 10-1 S07标、S11标桥梁段的施工仿真 10-1-1 计算分析依据 10-1-2 计算分析模型 10-1-3 计算参数取值 10-1-4 施工阶段应力、挠度验算 10-1-5 正常使用状态活载挠度计算 10-2 移动模架施工混凝土桥梁的应力监测与控制 10-2-1 移动模架施工混凝土桥梁的工作状况分析 10-2-2 移动模架施工混凝土桥梁的应力监测内容 10-2-3 混凝土结构应力的监测方法 10-2-4 监测仪器的选择 10-2-5 混凝土主梁应力测点布置 10-2-6 混凝土桥梁结构应力监测跨及监测工况 10-2-7 传感器的安装和保护 10-2-8 混凝土主梁应力监测分析 10-3 移动模架施工混凝土桥梁的线形监控 10-3-1 MSS62-5移动模架施工混凝土桥梁的线形监控实施方案 10-3-2 移动模架施工混凝土桥梁的线形监控分析 10-3-3 施工监控的运行 10-4 本章小节 _ 第11章 移动模架工法的安全性及日常养护维修 11-1 概述 11-2 移动模架工法的安全保证和日常养护维修措施 11-2-1 制定安全保证措施的目的 11-2-2 组织保证与管理职责 11-2-3 安全管理制度 11-2-4 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保证 11-2-5 移动模架的日常养护与维修 11-2-6 移动模架使用过程中的检查 11-3 本章小节 _ 第12章 结论与展望 12-1 结论 12-2 展望 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超前预支护技术概念及其支护类型 121 超前预支护技术概念 122 超前预支护分类及优缺点评价 13 管棚超前支护技术 131 管棚超前支护技术原理及适用条件分析 132 管棚超前支护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研究的科学技术价值及主要研究内容 141 本研究的科学技术价值 14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管棚超前支护设计及施工方法 21 管棚用途及分类 211 管棚的用途 212 管棚超前支护分类 22 管棚支护机理及配置 221 管棚支护机理 222 管棚的配置 23 管棚超前支护技术施工范围及常用施工方法 231 施工范围的确定 232 管棚常用施工方法 24 管棚支护结构设计 241 管棚构造 242 长管棚支护的参数设计 243 长管棚工作室和导向墙的设计 25 管棚施工概述 251 管棚施工计划及施工 252 长管棚下的隧道开挖及支护效果检测 26 长管棚施工中易出现的问题、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 第三章 浅埋软岩隧道管棚超前支护作用机理分析 31 隧道围岩压力的确定及掌子面稳定性评价 311 隧道围岩压力的确定 312 隧道围岩分类 313 掌子面自稳性评定指标和方法 32 浅埋隧道变形特点分析 321 浅埋隧道与深埋隧道的判别 322 根据理论计算确定隧道变形特点 323 根据隧道实际测试分析隧道变形特点 33 管棚结构的力学特点分析 331 软弱破碎围岩隧道开挖过程力学特点的分析 332 根据实际工程测试结果分析管棚的基本力学特点 333 根据现有理论分析管棚的基本力学特点 334 管棚力学模型建立的基本观点 34 隧道开挖过程中管棚力学模型的建立 341 土与管棚相互作用的理想化土性质模型及接触界面性态 342 管棚上作用荷载及作用范围的确定 343 隧道开挖过程管棚力学模型的建立 344 双参数地基上梁(管棚)的受力计算方法 345 双参数地基上梁的控制微分方程 346 双参数地基上梁的控制微分方程求解 347 由附加荷载引起的扰度、斜率、弯矩和剪力计算 348 双参数地基模型上管棚挠度方程的求解 35 管棚支护下的掘进面稳定性判别 351 管棚与地基的接触应力 352 边坡稳定分析方法 353 管棚作用条件下的掌子面稳定分析 36 计算过程的实现 第四章 管棚支护在浅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中的效用研究 41 管棚超前支护工程实例 411 工程概况及施工方案 412 现场量测及结果分析 42 基于管棚力学模型的管棚预支护效用分析 421 无支护作用下的隧道掌子面稳定分析 422 管棚支护作用下的隧道掌子面稳定分析 43 管棚纵向扰度曲线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 第五章 管棚超前支护效用数值模拟 51 管棚超前支护效用数值模拟现状 52 三维弹塑性问题的基本理论 521 弹塑性材料的本构关系 522 屈服准则 523 流动准则 524 强化准则 53 管棚超前强预支护复合结构的力学模拟 531 锚杆的力学模拟 532 注浆小导管棚的力学模拟 533 格栅钢架的力学模拟 534 网喷混凝土的力学模拟 535 管棚的力学模拟 54 管棚超前强预支护效果平面有限元分析实例 541 某下穿人工湖隧道管棚超前支护工程概况 542 某下穿人工湖隧道管棚预支护效果平面有限元分析 55 管棚超前强预支护效果的三维有限元分析实例 551 某隧道管棚超前支护工程三维有限元分析实例 552 计算结果及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_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及论文发表情况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国外无碴轨道概况 1-3 国内无碴轨道概况 1-4 板式无碴轨道研究现状 1-4-1 国外情况 1-4-2 国内情况 1-5 本文研究的意义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 板式无碴轨道结构计算理论 2-1 弹性地基梁理论 2-1-1 概述 2-1-2 弹性地基梁或地基板模型 2-1-3 弹性地基梁模型在轨道结构竖向受力计算中的应用 2-2 有限单元法 2-2-1 概述 2-2-2 有限单元法基本原理 2-2-3 有限单元法分析过程 第三章 基于弹性地基梁理论的叠合梁模型分析 3-1 板式轨道结构纵向计算 3-1-1 基本假设 3-1-2 计算模型及微分方程 3-1-3 微分方程组的解 3-1-4 钢轨和轨道板挠曲位移和内力计算 3-1-5 待定常数的求解 3-2 板式轨道结构横向计算 3-2-1 基本假设 3-2-2 计算模型及微分方程 3-2-3 轨道板挠度及横向弯矩计算 3-2-4 待定常数的求解 3-3 算例分析 3-4 板式轨道结构参数分析 3-4-1 板式轨道结构计算工况 3-4-2 计算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叠合梁结构体系的有限元模型分析 4-1 基本假设与计算模型 4-1-1 基本假设 4-1-2 计算模型 4-2 有限单元形式平衡方程的建立 4-2-1 单元模型和梁单元形函数 4-2-2 系统刚度矩阵和节点荷载列阵的建立 4-3 单元的划分和程序的编制 4-3-1 单元的划分 4-3-2 程序的编制 4-4 算例分析 4-4-1 算例一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