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TD-LTE4G驻留比技术主打胶片V1.0_第1页
中国移动TD-LTE4G驻留比技术主打胶片V1.0_第2页
中国移动TD-LTE4G驻留比技术主打胶片V1.0_第3页
中国移动TD-LTE4G驻留比技术主打胶片V1.0_第4页
中国移动TD-LTE4G驻留比技术主打胶片V1.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G驻留比提升解决方案全景图,4G驻留比含义:多模终端在4G网络的业务时长和流量占整体业务过程的比例。4G驻留比提升目标:用户从2/3G返回4G又快又稳终端在有4G覆盖的区域能够从2/3G快速返回4G返回后稳定驻留4G4G驻留比提升解决方案分为三个部分:评估、分析和驻留比提升方案实施。,三个维度综合评估4G驻留比,三个维度的4G驻留比指标中最直观的是基于话单的“4G时长占比及流量占比”方案,下文以该方案为主。,数据源,GTL工参,BOSS话单、IMEI-TAC库,工具,Omstar,4G驻留比评估指标话单分析“4G驻留比”,统计方法关键点如下:仅基于4G智能手机进行统计(基于IMEI-TAC区分)仅基于数据业务进行统计(GPRS话单)基于话单中RAC/TAC或小区标示,切割同一个用户在不同网络制式产生的流量及对应的业务时长,累加得到每个4G用户的流量及时长,进一步汇总得到网络中4G流量和时长在总流量和总时长中的占比从未在4G网络上产生流量的4G用户单独统计为“锁网用户”,不计入4G驻留比,宏观驻留比数据统计,栅格划分(如500m*500m),确定2/3/4G小区的栅格归属及对应话单统计,数据源,GTL工参,工具,栅格级统计,GTL话单,Omstar,输出样表:,4G驻留比栅格级评估,输出栅格级驻留比指标,基于全网宏观统计的方法,可以结合栅格级划分,进行精细粒度的驻留比评估。,通过OMC话统指标评估“高倒流”小区,高倒流小区评价指标包含“基于覆盖的盲重定向2/3G次数”以及“覆盖原因的盲重定向概率”“高倒流”小区的标准可以定义为:重定向概率大于10%且ERAB建立次数大于1000,基于覆盖的盲重定向2/3G次数每日超过500次,4G驻留比评价指标话统“高倒流”小区分析,通过无线话统数据得到“高倒流”小区,识别疑似4G弱覆盖小区,“CQI”作为链路质量的参考指标,不直接反映驻留情况,可侧面参考,“基于覆盖的盲重定向次数”和“重定向概率”可以直接反映弱覆盖问题,TDS重选至LTE的时延约0.7-0.9s,完成测量到读取消息(0.1s),读取系统消息至TAU请求(0.2s),TAU流程耗时约0.6s;,4G驻留比评价指标终端测试统计返回4G时延,TDS测量重定向至TDL约耗时1-1.5s,RRC释放到读取系统消息(0.2s),读取系统消息至TAU请求(0.4s);,按照如下统计规则评价3G返回4G时延,按照如下统计规则评价2G返回4G时延,规则1是执行重选的时延(0.8s),规则2包含了2G读取系统消息到开始判决的时延(16s),4G驻留比宏观分析,4G用户驻留分析的重点是4G流量和时长占比,以杭州某日的统计为例:4G用户流量倒流到3G为3.2%,倒流到2G为0.9%;4G用户驻留4G网络时长为87.4%,驻留3G网络时长比例为4.8%,驻留2G时长比例为7.8%;,2/3/4G流量占比,2/3/4G时长占比,分析方案1,区域识别:综合话统数据及仿真结果,在评估区域内初步识别疑似弱覆盖导致终端倒流2G的情况。,通过话统数据分析发现,西湖花苑3小区、望湖宾馆1小区每天发生大量基于覆盖重定向2G的情况,在当前网络参数配置调价下,说明在这两个小区下有用户的覆盖电平低于-120dBm,结合MR评估,该区域存在明显弱覆盖,如下图所示:,结合话统和MR统计,初步识别高倒流区域,进一步结合实地勘测、站点方案匹配以及规划意见进行覆盖增强。,4G驻留微观分析无线话统结合MR评估进行大粒度弱覆盖识别,Top小区2:武林门SM_3,Top小区1:客运码头SM_1,从“客运码头SM_1”“武林门SM_3”两个倒流Top小区的话统数据看,基于覆盖回落2G的次数较多,疑似存在弱覆盖。,MR分下显示的弱覆盖区域,分析方案2,Top小区识别:结合基于覆盖的回落次数和回落概率识别疑似弱覆盖Top小区。,基于栅格化统计,杭州4G倒流典型问题有两类:1、4G站点数远少于2、3G站点;2、站点数一致的情况下导频功率及RF调整不到位。以占比最多的4G站点数不足的一个栅格为例,分析如下:以栅格470_324为例,覆盖区域主要为校园,该栅格内有16个2G小区(含室分)、11个3G小区(含室分),仅有3个4G宏小区;从统计结果看,部分3G室分小区吸收了大量的话务,其中“TDS_浙工大之江校区学5号楼SF”时长占比接近20%,该区域话务较高,仅靠宏站深度覆盖不足,需要针对性进行深度覆盖增强,可显著提升4G时长占比;,4G驻留微观分析栅格化分析精确识别覆盖原因导致的高倒流区域,该栅格内,“浙工大之江校区学5号楼”等区域无LTE室分,导致4G深度覆盖不足,倒流严重。,3频点配置情况下,3G重选回4G平均耗时42.73秒,2频点配置情况下,3G重选回4G平均耗时23.03秒,1频点配置情况下,3G重选回4G平均耗时18.08秒,通过优化LTE频点配置,可显著减少3G重选回4G的时长。在协议25.123中(见右图),对终端测量能力的要求是,在TDS测量4个LTETDD频点,怀疑终端能力限制导致LTE频点数越多测量越慢;,3G侧配置4G频点不合理,导致3G返回4G时间长,在“建华集团”站点进行频点配置差异定点测试,每组测试20组,结果如下:,未开启2G重选4G功能,2G返回4G时间长,通过定点和路测验证,从2G返回LTE耗时定点约13.81秒,拉网约16.19秒,相比由3G桥接缩短一半以上;,4G驻留问题分析互操作参数配置及特性未应用导致2/3G返回4G慢,覆盖提升,又快又稳返回4G快,驻留4G稳,识别弱覆盖及高倒流区域匹配场景进行覆盖增强,终端优化及用户迁移,参数优化,特性应用,基于现网覆盖和终端能力,制定参数优化策略提升驻留,如最小接入电平、盲重定向门限制定参数优化策略加快返回4G,如3G配置4G频点数等,合理应用特性稳定4G驻留,如4G重选、盲重定向策略等应用特性缩短2/3G返回4G时延,如2到4重选、3到4重定向,分析识别终端在互操作领域影响驻留的问题,推动改进通过4G驻留分析识别锁网用户,引导迁移,四个维度整体提升4G驻留比,技术手段,营销手段,提升时长占比及流量占比主要依靠三个技术手段;在覆盖良好区域实施锁网用户迁移可以间接提升4G驻留比;,1、优化提升手段分场景覆盖提升方案,2、优化提升手段GTL互操作参数总体策略,GTL互操作总体建议策略:所有支持LTE终端全部优先选择驻留在LTE,尽可能让终端留在LTE,减少与2/3G的互操作连接态数据业务由LTE回落策略:4G与3G站点比例大于等于1:1的场景,仅配置盲2G策略,门限设置为-121dBm;连接态数据业务返回LTE策略:3到4返回LTE的门限设定为-118dBm,TDS小于-75dBm;空闲态由LTE回落策略:重选3G、2G,DE重选3G、2G的启动门限继承异频重选启动门限(-114dBm),DE启动重选门限设置为-116dBm,F频段启动测量门限设置为-118dBm,F频段启动重选门限设定为-120dBm,TDS门限设置为-101dBm,GSM门限为-75dBm;空闲态返回LTE策略:2到3继承现网,3到LTEF返回LTE的门限设定为-118dBm,返回E门限设定为-114dBm,2到4继承3到4的门限要求;,GTL互操作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