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校选修课第八讲-城市总体规划_第1页
全校选修课第八讲-城市总体规划_第2页
全校选修课第八讲-城市总体规划_第3页
全校选修课第八讲-城市总体规划_第4页
全校选修课第八讲-城市总体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校选修课城市规划与设计,李东泉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办公室:求是楼433电话:62512650Email:lidongquan手机我国现阶段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两阶段(五层次)总体规划总体规划纲要总体规划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心城区规划分区规划(新版城乡规划法中已取消)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基于城市规划法的规划编制体系,基于城乡规划法的规划编制体系(2008年以来),两大块:城与乡,三阶段:区域、总体、详细,四层次:城镇体系、城镇总体、控规、修规,城乡规划法,“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总体规划阶段,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主要内容:城市的性质、发展目标和发展规模,城市主要建设标准和定额指标,城市建设用地布局、功能分区和各项建设的总体部署,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和河湖、绿地系统,各项专业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城市规划法)城市、镇的发展布局,功能分区,用地布局,综合交通体系,禁止、限制和适宜建设的地域范围,各类专项规划等。(城乡规划法)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分区规划。具体工作由城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承担期限一般为二十年,同时可以对城市远景发展的空间布局提出设想。,第八讲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城市规划的工作方法简介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城市性质、城市规模(人口和用地)、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城市总体布局,一、城市规划工作方法简介,调查分析规划调查内容基础资料(10类)调查研究方法文献资料的收集踏勘与观测访谈调查问卷调查分析方法量化分析方法数理统计方法数学模型计算机技术CAD、3S,二、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城市性质,城市性质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代表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城市性质是城市建设的总纲,确定城市性质是总体规划的首要内容。城市性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建设的发展,或因客观需要,或因客观条件变化,都会促使城市有所变化,从而影响城市性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城市性质2004: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1992:北京是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1982:北京是我们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1958: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特别要把它建设成为我国强大的工业基地和科学技术的中心。,二、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城市性质,城市性质上海: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货运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逐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货运中心之一天津: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拉萨:西藏自治区首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高原和民族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石家庄:河北省省会,华北地区重要商埠,全国医药工业基地之一大连:我国北方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和港口、旅游城市洛阳: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著名古都和旅游城市,河南省西部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宜昌:世界著名的水电能源基地和旅游名城,长江中上游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二、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城市规模,城市规模城市规模是指城市人口总量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两个方面。城市性质影响了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和用地构成,而城市规模则决定城市的用地及布局形态,是科学编制城市规划的前提和基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配置资源、提供公共服务、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制定公共政策的重要依据。,二、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城市规模,城市规模的确定现状人口统计:城镇人口指建成区内实际居住人口,由三部分组成,即建成区内的户籍非农业人口、户籍农业人口和居住半年以上的暂住人口。人口规模预测:自然增长、机械增长人口规模(P)和用地规模(A)是相关的,根据人口规模以及人均用地指标(a),确定城市用地规模:A=Pa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在65-110平方米之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城市规模: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其中户籍人口1350万人左右。2020年,北京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65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5平方米。其中中心城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约778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92平方米。,二、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城市建设用地分类,1990年建设部颁布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1991年3月1日开始施行城市用地划分为大类、中类和小类三级,记有10大类、46中类和73小类。城市建设用地应包括分类中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和特殊用地九大类用地,不应包括水域和其它用地。城市用地分类应采用字母数字混合型代号,大类应采用英文字母表示,中类和小类应各采用一位阿拉伯数字表示。,二、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城市建设用地分类,2010年12月24日,住建部颁布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2012年1月1日开始施行用地分类包括城乡用地分类和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两部分。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3级分类体系,大类采用英文字母表示,中类和小类应各采用一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城乡用地共分为2大类、9中类、14小类。城市建设用地共分为8大类、35中类、42小类。,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中英文词汇表,R:居住用地RESENDENTIALC:公共设施用地COMMERCIALANDPUBLICFACILITIESM:工业用地INDUSTRIALANDMANUFACTURINGW:仓储用地WAREHOUSET:对外交通用地TRANSPORTATIONS:道路广场用地STREETANDSQUARE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MUNICIPALUTILITIESG:绿地GREENSPACED:特殊用地SPECIALLYDESIGNATED,R:居住用地RESENDENTIALA: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B: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M:工业用地INDUSTRIALANDMANUFACTURINGW:物流仓储用地WAREHOUSES:道路广场用地STREETANDSQUARE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MUNICIPALUTILITIESG:绿地GREENSPACE,新!,旧!,三、城市总体布局,城市总体布局是对特定城市未来形态结构的研究、预测、直至最终确定。城市总体布局的任务是结合实地情况,参照有关城市结构的理论与规律,将城市构成要素具体落实在特定的地理空间中。,城市总体布局基本原则,着眼全局和长远利益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耕地、林地、湿地、草地减少污染采用合理的功能布局与清晰的结构兼顾城市发展理想与现实,城市总体布局的影响因素,自然环境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矿产分布、气象水文等区域条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区域位置、交通设施与产业布局(主要经济联系方向)城市功能布局交通体系与路网结构城市布局整体构思:景观、绿地、历史遗产等等,城市总体布局中的基本概念,风玫瑰图大气的水平流动形成风。城市地区的风环境对城市的结构、功能布局等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城市中的建筑物有减缓风速的作用。对风进行描述时,通常采用风向和风速两个概念。累年风向频率和平均风速图又称为“风玫瑰图”风向频率与平均风速之比被定义为“污染系数”。该数值越大表示城市在这一方位上可能受到的污染程度越重,反之亦然。,城市总体布局的影响因素,自然环境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矿产分布、气象水文等区域条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区域位置、交通设施与产业布局(主要经济联系方向)城市功能布局交通体系与路网结构城市布局整体构思:景观、绿地、历史遗产等等,区域空间发展战略,城市总体布局的影响因素,自然环境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矿产分布、气象水文等区域条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区域位置、交通设施与产业布局(主要经济联系方向)城市功能布局交通体系与路网结构城市布局整体构思:景观、绿地、历史遗产等等,城市总体布局的影响因素,自然环境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矿产分布、气象水文等区域条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区域位置、交通设施与产业布局(主要经济联系方向)城市功能布局交通体系与路网结构城市布局整体构思:景观、绿地、历史遗产等等,城市总体布局的影响因素,自然环境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矿产分布、气象水文等区域条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区域位置、交通设施与产业布局(主要经济联系方向)城市功能布局交通体系与路网结构城市布局整体构思:景观、绿地、历史遗产等等,城市总体布局,对城市形态结构的研究及其理论的形成主要是对过去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不同形态结构的归纳和总结。目的是从中找出规律性的内容,解释城市形态结构产生与演变的原因、过程与规律,并通过类型化的方法为城市规划中研究和确定城市总体布局提供参考。,城市总体布局模式,集中式的城市总体布局所谓集中式的城市布局,就是城市各项主要用地集中成片布置。便于设置较为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用地紧凑,节约用地;有利于生活经济活动联系的效率和方便居民生活要考虑近远期的关系,避免近期虽然紧凑,但远期用地会出现功能混杂和干扰的现象中小城市应鼓励集中发展,城市总体布局模式,集中式的城市总体布局网格状形态规整,由相互垂直道路网构成易于各类建筑物的布置,但易导致布局上的单调性适合于城市向各个方向上扩展,但不易于形成显著的、集中的中心区适于汽车交通的发展,不适于地形复杂地区,城市总体布局模式,集中式的城市总体布局环形放射状这是最常见的城市形态,由放射形和环形的道路网组成。城市交通的通达性较好有着很强的向心紧凑发展的趋势,有高密度的、具有展示性的富有生命力的市中心易于组织城市的轴线系统和景观最大的问题在于有可能造成市中心的拥挤和过度集聚。用地规整性差,不利于建筑的布置。,城市总体布局模式,分散式的城市总体布局因受河流、山川等自然地形、矿藏资源或交通干道的分割,形成若干分片或分组,就近生产组织生活的布局形式。布局分散,彼此联系不太方便,市政工程设施建设和日常运营成本较高。大城市应当以分散式布局为主。,城市总体布局模式,分散式的城市总体布局(1)组团状一个城市分成若干块不连续城市用地,每一块之间被农田、山地、较宽河流、大片森林等分割这类城市可根据用地条件灵活编制,比较好处理城市发展的近、远期关系,容易接近自然,并使各项用地各得其所关键是要处理好集中与分散的“度”,既要合理分工,加强联系,又要在各个组团内形成一定规模,把功能和性质相近的部门相对集中,分块布置。组团之间必须有便捷的交通联系,城市总体布局模式,分散式的城市总体布局(2)带状(线状)大多是受地形限制的影响,沿着一条主要交通轴线两侧发展这类城市呈长向发展,平面景观和交通流向的方向性较强城市组织有一定优势,但不宜过长,否则交通物耗过大发展必须平行于主交通轴的交通线,城市总体布局模式,分散式的城市总体布局(3)星状(指状)是多个线形城市的叠加。基本上是环形放射状城市沿着交通走廊发展的结果大运量捷运系统的影响,城市总体布局模式,分散式的城市总体布局(4)环状是带状城市在特定情况下的发展结果。一般是围绕着湖泊、山体农田呈环状分布。与带状城市相比,各功能区之间的联系较为方便中心部分的自然条件可为城市创造优美的景观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除非有特定的自然条件,否则城市用地向环状的中心的扩展压力极大,城市总体布局模式,分散式的城市总体布局(5)卫星状一般指以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中心,在其周围发展若干个小城市。中心城市有极强的支配性。外围小城市具有相对独立性,但与中心城市在生产、工作和文化、生活等方面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必须处理好小城市规模、配套设施以及与中心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条件等问题有利于人口和生产力的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