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森林公园滨水景观设计综述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景观在人们的意识中不断强化,尤其是滨水景观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森林公园滨水区的景观,作为公园发展的起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整个公园的历史文脉和发展历程。合理的滨水景观设计昭示着整个公园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同时滨水区作为构成森林公园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遵循开放性、可达性、亲水性、文化性的原则,通过对历史文化的现代传承、水生态与水景观的有机结合、植物层次的丰富塑造等方法对森林公园滨水景观进行设计,形成景观游憩、绿化生态、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园林生态空间。关键词:滨湖公园;历史文化;生态;景观设计;度假村引言森林公园滨水区的景观不仅可以为游人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公共空间和感知空间,而且也可以营造出生物多样性的生境。森林公园中的整个滨水区处于生态系统之上与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在空间整合、景观塑造、提高公园整体质量等方面具有深刻的意义,并能以此带动整个公园的景观。滨水区在生态、景观、经济、社会等各层面与公园及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兼具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 1 。本文将对森林公园中滨水区的景观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做一综述。1森林公园滨水区设计的景观理念滨水区是森林公园中景观文化的发源地,是游人们精神寄托的空间场所。森林公园的历史文脉可谓是整个公园特色。利用滨水区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以文化为主线,发展一定的文化景观,不仅可以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不可多得的公共空间,同时还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播,增加旅游收入2。2森林公园滨水区的设计原则内容中尽量体现出森林公园的特殊性。2.1延续性与森林公园整体结构的联结凯文林奇对于开放空间的概念的阐述立足于环境与交往的角度,“只要是任何人可以在其间自由活动的空间就是开放空间。开放空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属于城市外缘的自然土地,另一类则是城市的户外区域,这些空间由大部分城市居民选择来从事个人或团体的活动。”3 城市的开放空间系统的整体性基于这两种类别的空间的衔接,那么整个森林公园的整体性则在与各个部分的衔接。各部分的衔接当然包括山、水景观的呼应与契合。许多史志的开篇都在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区域山水格局连续性的关注和认知。如果破坏山水格局的连续性,就切断了自然的过程,包括山、水、物种、营养等的流动,必然会使森林这一大地之胎发育不良,直至失去生命4。索引应在句号里面,下同 现代景观生态学的研究不仅只注重山与水的契合,更加注重整体景观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视觉的上的连续性是整体设计中重要的部分之一。森林公园中的滨水空间与水域之间的视觉联系能加强公园整体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为人与自然的接触提供更多的机会,保持视觉的连续性,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种途径:(1)滨水区的景观建筑及小品高度分布控制,公园滨水区的景观建筑及小品布局和形体设计应有意识的预留视觉廊道通向水域空间。(2)利用滨水丘陵地形的有力地形地势设置观景点。如南京玄武湖南岸的北极阁、九华山依地理高势建造鸡鸣寺塔、古城墙,在高处可鸟瞰玄武湖和周边地区,提供了多角度的丰富景观。结合当地气候特点,靠近水边的建筑底层架空或局部透空,形成半公共空间,吸引人的活动,同时也使滨水景观成为视觉焦点。(3)与森林公园的功能分布相适应。在滨水区边缘地带的特殊地段、人流密集的地方,开辟公共广场。(4)桥是特殊的景观和观景点。通常桥是滨水景观最具魅力的地方,其地点的选择、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以及桥本身的形态都很重要。(5)结合森林公园整体空间结构开辟视觉景观通道。水边设连续的散步道和绿化林带,以满足游人接触水环境的要求。同时,还应考虑从水上或者对岸观赏时水域与周边环境的和谐。5 6滨水区的景观设计是整个森林公园设计一部分,应该维护整个景观格局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不仅如此,滨水区所传达的文化也应该是整个森林公园所体现的文化的延续。72.2亲水性营造可接近的滨水空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诸生之宗室也。”(管子水地篇)古人对于水的认识已经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人类的发展中也伴随着水生神话。正因为水的生态意义如此重要,以至于人们对水产生偏爱。公园中滨水地段的大面积水体形成的界面,空间广阔,空气清新,人们在城市中感受到的压力在这里有所消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紧张的身心在这里也会得到安抚和轻松。从而人们将会从环境中得到消息,对环境产生认知,人们对水环境的行为与心理感受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和体觉等方式。8视觉:视觉是人类对外界最主要的感知方式,一般人们73%87%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同时90%的行为时由视觉所引起的。视觉能够使人们看到水,感觉到水的存在,感觉到水面的开阔、平静、秀丽与清纯。进而可以感受到整个滨水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听觉:由于滨水区开阔且深远,人们在这里可以忘掉城市中的各种喧嚣,净化人们的听觉空间。听觉有视觉的辅助功能,可以感受到视觉不及的地方。触觉:触觉能加深人们对水的特性的感知,亲手感觉水的“灵性”:凉爽、柔软、流动。俯身去触摸水,拎着鞋过着脚在水边漫步,这些动作能否发生成为了评价构建亲水性是否成功的标准。体觉:人们置身水中最能加深对水特性的感知,这包括人乘船游水和在水中游泳。在公园中的滨水地段,能够供水上观光的游船等对于亲水性的创造将有很大帮助。9在视觉世界中看到的空间具有方向的稳定性、深度、远近,并且没有边界,是360度的广阔空间。但在眼睛凝视某一固定点时,所看到的空间范围是有限的,这一范围被称作视野。在水平范围内观察到120度的范围,滨水空间在这一范围内的视线通常都是没有遮挡的。在垂直范围内能观察到130度的范围,向上为60度,向下为70度,如果在视线向下70度的范围内看不到水,通常就会感觉水面不够宽阔,与水的距离较远。另外,驳岸的坡度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生态驳岸对于河流生态过程起着重大作用。10合理的堤岸使人下到水边在心理和行为上都成为可能。单纯的视觉感受不能满足人们足够的亲水感受,置身水中才更能使人体会到水的魅力。11通常使人们亲水的方法有两种:(1)把水引进来,在条件合适的开敞地段,把水引到岸上,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景观处理,装饰成水景小品,使人们更加容易得近水、亲水、戏水、用水等。(2)把岸拉出去,在比较狭窄的地段通常采用这种方法。将平台伸入水中,使人们更加感受到水面的开阔,并体验到水浪袭来的惊喜。这种平台更适合与游船码头结合起来。12 13亲水是人的天性,亲水性的表现不能只通过工程措施,还要通过绿化、小品等来软化生硬的场景。142.3自然性自然环境的借鉴自然是具有在我组织和自我设计能力的。一个系统当向外界开放时,吸收能量物质和信息,就会不断进化。自然系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它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是远远超出人为的设计能力的。如果一池水塘不是人工将其用水泥护村,或以化学物质维护,则会在水中或水边生长各种动植物,并最终演化为一个物种丰富的水生生物群落。正是由于自然系统的设计能力,出现了一个新的领域生态工程。15生态设计的最深层的含义就是为生物多样性而设计,这是现代设计所必须的。城市中的园林绿地应当把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设计指标中重要的一条,当然森林公园中滨水区的设计也应尊重生态多样性。滨水植物设计,应该注重增加植物的多样性。群落物种的多样性大,适应性强,不仅会增强观赏性,为游人们提供多样性的景观和娱乐场所,而且也会使野生动物拥有适应的栖息场所。同时,在改善城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呈现一个可持续的,具有丰富物种和生态环境的森林绿地系统。16审美性景观的呈现 水是生命之源,因此滨水景观的设计在公园景观的设计显得至关重要。人们通常认为,滨水区的景观应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前景映射着阳光的起伏跌宕的水面上行驶着小船;中景簇簇浓绿烘托出周围景观的宏伟;远景无云的晴空、弯曲的山峰、远处建筑的轮廓或水天一色的海平面。滨水景观表现出丰富的层次感。滨水区是向游客们开放的一个界面,临界面的景观设计要保证视觉上的通透性,并且要注重与周围环境的结合。在沿岸布置适当的观景场所,产生最佳观景点,形成最佳的视线效果。丰富的滨水区的空间布局会形成立体的系统。扬盖尔曾以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为出发点讨论距离与视觉的关系,然而这一标准同样可以使用到森林公园滨水区的尺度设计。距离使人们对滨水区产生层次感:滨水区意象滨水场所环境意象水面的表情。17 18便利性周围环境与滨水空间的整合道路在滨水区的规划设计中有一定的复杂性,这是因为它是水陆交通的交汇处,因此要考虑到水上交通和陆上交通的连贯性。桥梁是滨水景观中最富有特色的意象元素,因为只有在滨水景观中才会出现它,因为桥梁将两岸的景观结合。桥在滨水景观中让人很难分清楚是节点还是标志物,但是不管是节点还是标志物,它都使原为平面的滨水景观形成了多维的、立体的空间结构,使得滨水景观意象更加地生动、丰富。滨水景观在整个公园的规划设计中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它的设计应该是整个森林公园的延续,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生态景观设计,人文景观设计”森林公园中滨水区的景观设计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是,充分发挥绿地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创造出优美的滨水景观。要使景观设计取得诸多方面成效,首先应注意人与环境的协调设计,当代环境设计大师哈普林曾说过“我们所作所为,意在寻求两个问题:一为何是人类与环境共栖共生的根本;二是人类如何才能达到这种共生共栖的关系?我们希望能和居住者共同设计出一个以生物和人类感性为基础的生态系统”。一言以蔽之,环境设计的中心是为了“人”,使人与环境达到高度的统一,因此森林公园中滨水区的景观设计应遵循“生态景观设计、人文景观设计”的设计思想。19 并注重以下的原则:(1)注重轻水原则 所谓的轻水规划就是将优美的江、河、海风光组织到滨水风光赏线中,给游人开辟以水为主的多样化游憩机会。因此,森林公园中滨水绿地最突出的特色就是临水,巧妙处理与水面关系,则会使滨水绿地增色。20(2)仿生设计 在滨水绿地带中的小品采用仿生形态,可以使滨水景观更具特色,更有活力。(3)重视历史人文景观的设计 滨水区总是隐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的痕迹,所以滨水区绿地的规划设计应注重历史人文景观的挖掘,要充分考虑森林公园的历史环境条件,发掘传统人文景观资源,同时满足使用功能和观赏要求才能营造出有特色的滨水区景观。21滨水区的设计不仅应作为一个实体工程来处理,最重要的是遵循滨水区设计的原则,把它作为一个公共游憩空间来对待,22创造出优美宜人的滨水景观。参考文献1王向荣,林菁.西方现代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1:16-172H.Doing.Agriculture,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The landscape as an ecosystemD.Departement of Vegetation Ecology:Plant Ecology and Weed Science,Agriculture University,Wageningen,The Netherlands,20083凯文林奇,加里海克.总体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1年:57-644陆志刚.江南水乡历史城镇保护与开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23-245曾伟.论城市滨水公园的景观设计D.南京:东南大学,2008年6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北京新华社,1998年:165-1667李琼,徐析.生态景观设计要素的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7期:2-38齐康,段进等.江南水乡的一个点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90年:211-2129丁金华,范凌云.城市边缘区休闲环境生态规划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7期:34-3510黄伟.可持续发展的滨水区居住新区J.国际城市规划,2008年5期:21-2211张庭伟,冯晖彭.治权城市滨水区设计与开发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年:98-10312吴宝娜.浅谈滨水环境设计J.网络财富,2009年20期:16-1913王乐威,曹先平.城市中滨水景观设计浅谈C.土木建筑学术文库,2010年:第14卷14段强华.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15李晓春.浅析“以自然为本”的住宅设计C.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河南科技出版社,2010年:65-6716王平.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17扬盖尔,拉尔斯吉姆松.公共空间 公共生活M.北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海域使用权租赁与海洋科研合作合同范本
- 水性瓷砖施工与环保评估合同
- 老字号品牌旗舰店租赁及历史传承保护合同
- 公交车辆驾驶员劳动合同及安全行车教育与保障协议
- 2025公务员市考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湖北银行考试试题及答案
- 电竞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会计专业笔试题目及答案
- 特殊职位专业考试题及答案
- 双重预防管理体系
- 学校预算制度管理制度
- 产后抑郁症妇女的护理
- 公司全电发票管理制度
- 《人工智能通识导论(慕课版)》全套教学课件
- 视频制作拍摄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物流客服管理制度
- 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笔试考试题库带答案2025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环境检测与监测赛项)考试题库(含答案)
- 综合布线工程安全技术交底
- 贵州省高品质住宅设计导则(试行)2025
- 小学六年级奥数竞赛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