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病学调查-应急传防所_第1页
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病学调查-应急传防所_第2页
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病学调查-应急传防所_第3页
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病学调查-应急传防所_第4页
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病学调查-应急传防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传防所2015.3.25,食品安全事故调查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调查和控制需要多部门配合与协作涉及多学科、多专业临床医院流行病学食品微生物和化学食品安全和控制风险沟通和管理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跨地区原因不明学校、幼儿园,明确职责,食品安全法74条疾控机构卫生处理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相关法规和技术文件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办法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规范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食品安全事故流调工作规范,食品安全事故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可能引起健康危害的食品污染事故食品污染事故未报告有健康损害,不适用规范,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食品安全事故现场应急处置事故原因调查事故责任调查责任追究,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食品安全事故现场应急处置事故原因调查(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事故责任调查责任追究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仅是部分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分级管辖调查启动多辖区联合调查依法有序、协调配合科学循证、效率优先边调查边分析边调查边控制边调查边报告,调查目的,控制事件的继续扩大查明受污染的食物并消除其影响识别与宿主、病原体、环境相关的特异性的危险因素调查病原体污染、生长、存活、繁殖等影响因素开展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风险评估强化食品安全策略,防止将来发生类似事件,某幼儿园儿童鼠伤寒沙门菌暴发,病例数,2009年4月,区CDC发现暴发,监督所/疾控中心联合调查,对幼儿园采取的控制措施,病例进行医疗救治新发病例进行报告4月27日对食堂采取行政控制食堂、环境、公共物品、玩具消毒食堂从业人员培训,食品原料采购、食品加工过程未发现确切污染证据幼儿就餐食谱调查,无法确定可疑餐次和可疑食品,食堂恢复供餐后发生老师鼠伤寒沙门氏菌暴发,病例人数,4月5月,送餐,学生,教师,食堂恢复供餐,调查主要内容,流行病学调查,食品环境卫生学调查,标本的采集及检测,调查步骤,现场初步评估制定病例定义病例搜索及个案调查描述疾病及分布特征形成可疑致病因子、可疑餐次/食物假设分析流行病学验证假设食品/环境卫生学调查标本的采集及检测实施控制和预防措施结果的报告与交流,调查步骤,现场初步评估-核实信息的准确性确认暴发的存在病例是否同质-可能是偶发或不关联的病例是否高于预期高于预期是否是虚假报告导致的是否是人群迁移导致(旅游胜地)核实诊断确保疾病或症状体征描述正确确保排除实验室错误诊断的影响方法:访谈病例、查阅临床资料、做临床表现频数表以检验与诊断的一致性,调查步骤,现场初步评估制定病例定义病例定义的制定目的搜索病例分析研究具备所研究的某种健康状态用时间、地点等去限制通常不包括要评估的假设,调查步骤,现场初步评估制定病例定义病例搜索及个案调查辨识信息:名字,住址,电话人口学信息:年龄、性别、职业临床信息危险因素信息报告人信息,调查步骤,现场初步评估制定病例定义病例搜索及个案调查描述疾病及分布特征临床症状时间地点人群形成可疑致病因子、可疑餐次/食物假设,开展分析性研究的条件,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未得到食品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结果支持的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无法判断可疑餐次和可疑食品的事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或可能有再次发生风险的调查组认为有继续调查必要的,调查步骤,现场初步评估制定病例定义病例搜索及个案调查描述疾病及分布特征形成可疑致病因子、可疑餐次/食物假设分析流行病学验证假设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调查步骤,现场初步评估制定病例定义病例搜索及个案调查描述疾病及分布特征形成可疑致病因子、可疑餐次/食物假设分析流行病学验证假设食品/环境卫生学调查标本的采集及检测实施控制和预防措施结果的报告与交流,背景,2014年3月19日12时40分,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报告,某工地食堂有多人进餐后陆续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怀疑为食物中毒,病例定义,本次调查的病例定义为:,2014年3月1920日,该工地的工作人员中,出现恶心或呕吐,并伴有上消化道烧灼感、腹痛、头晕症状之,一者,病例搜索,查阅工地周边医疗机构门诊记录,访谈工地的工作人员,通过病例访谈进行病例搜索,共搜索到134例病例,其中133例为建筑工人,罹患率为65%(133/204),1例为食堂厨师,26名管理人员中无病例发生,134例病例中,120人门诊治疗,8人急诊留观,6人住院治疗,恶心、非喷射性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症状/体征,恶心,非喷射性呕吐,腹痛,头晕,上消化道烧灼感,面部潮红,腹泻,头痛,心动过速,视力模糊,病例数,127,127,100,70,54,32,30,27,3,2,比例(%),95,95,75,52,40,24,22,20,2.2,1.5,56例病情较重的病例中,10例血常规、5例血生化、20例肝功能、9例尿常规检查异常,检测项目,血常规,血生化,肝功能,异常指标,白细胞计数(WBC)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N%)升高,钾离子降低,谷草转氨酶(AST)升高,谷氨酰胺转氨酶(ALT)升高,直接胆红素(DBil)升高,病例数,10,10,5,8,8,1,比例(%),18*,18*,8.9*,14,14,1.8,肌酸激酶(CK)升高,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乳酸脱氢酶(LDH)升高,胆碱酯酶(CHE)升高,尿常规,便常规,尿潜血(+),尿蛋白(+),WBC(+),8,3,3,2,9,5,1,14,5.4,5.4,3.6,16,8.9,1.8,*WBC:1010916109/L;N%:75%89%;K:2.93.4mmol/L,中位数3.2mmol/L,病例的年龄中位数为40岁(范围为1765岁)建筑工人中,男性与女性罹患率无统计学差异:RR=0.94,95%CI:0.67-1.3,性别,男,女,病例数,122,11,人数,188,16,罹患率(%),65,69,病程中位数为1天(范围为17天),流行曲线提示点源暴露模式(间隔10分钟),卫生学调查,该工地的水源为自备井水,烧开后供工地所有人员饮用,工地有A、B两个食堂,A食堂供管理人员就餐,B食堂供,工人就餐,两个食堂的厨师均在各自食堂就餐,134例病例只发生在B食堂就餐的工人(133例)和B食堂的厨,师(1例)中,在B食堂就餐与此次中毒事件的关联性大!,可疑餐次的推断,对病例在B食堂的就餐情况进行分析,19日在B食堂进食午餐与此次中毒事件的关联性大,餐,次,病例数,食用数百分比(%),B食堂19日早餐,B食堂19日午餐,32,134,19,134,59,100,验证假设: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建筑工人和B食堂的厨师,调查方式: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内容:19日午餐食用情况及食用量,疾病,暴露+-合计,+1340134,-07575,合计13475209,*Fisher精确概率法,P0.001,进一步提示食用B食堂19日午餐导致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潜伏期计算,以B食堂19日午餐供应时间作为暴露点,,计算此次中毒事件潜伏期,最短潜伏期:5分钟,最长潜伏期:70分钟,平均潜伏期:20分钟,5种菜品与发病有关,B食堂19日午餐的菜谱包括炒莴笋、炒土豆片、花菜炒肉、红烧狮子头、青椒炒肉和炖豆腐共6个菜肴对病例进行访谈发现,病例均食用过前5种菜品中的一种或二种,所有病例均未食用过炖豆腐对B食堂5名厨师进行访谈发现,那名发病的厨师在食物制备过程中曾尝过所有菜肴,而其他未发病的4名厨师并未进食该午餐的菜肴和主食,重症病例的菜肴进食量多于轻症病例,调查7例重症病例(指急诊留观和住院者)和25例轻症病例的19日午餐的进食量,结果显示:,重症病例的菜肴进食量多于轻症病例(Wilcoxon秩和检验2=5.6,P0.05)两组的主食(米饭和馒头)进食量无统计学差异(2=2.2,P0.05),B食堂19日午餐中的菜肴与此次中毒事件关联性大,食品加工过程调查,对B食堂初次卫生学调查及对厨师的访谈均未发现食物加工过程有明显异常,进一步卫生学调查显示新盐与发病相关,20日调查组再次到食堂库房调查,发现盐罐内壁底部粘附的食盐性状异常,后进一步对厨师进行调查,2名厨师如实提供了19日午餐的加工情况:当日午餐各菜品的制作原料和方法与平日基本类似,仅是在制作过程中补充过新盐制作炒莴笋、炒土豆片、花菜炒肉、红烧狮子头和青椒炒肉5个菜品时使用的是新食盐,1名厨师尝食后感觉菜肴味道发酸;而最后制作的炖豆腐又使用了原来的食盐,经尝食无发酸味道,新食盐pH值异常,与事件发生的关联性大,采集16件剩余食物样品及2件病例呕吐物标本开展了亚硝酸盐、有机磷农药、氰化物、砷及其化合物、毒鼠强、瘦肉精等排查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检测剩余食物样品的pH值,9件样品中垃圾桶混合剩菜、红烧狮子头、炒莴笋和青椒炒肉4件样品的pH值范围为3.74.0,炖豆腐的pH值为7.5检测食堂新进食盐的pH值为4.4,食堂剩余旧食盐pH值为7.6,经市级专业部门进一步的理化分析,确认新进食盐为工业化学品氟硅酸镁,氟硅酸镁溯源调查,该工地食堂有营业执照,5名食品加工从业人员均有健康证明,其中1人为采购员采购员在工作过程中发现食堂的食盐储备量不足,于3月18日15时从该公司另一个已经停工工地的仓库运来了两袋半“食盐”,送到食堂供厨师作为食盐使用该“食盐”每袋约50斤,用塑料编织袋包装,包装表面无任何标识在物品出库过程中,仓库管理人也未对出库的物品进行确认登记,氟硅酸镁外包装,局限性,受实验室检测能力的制约,没有对采集的病人,呕吐物及食品标本开展氟硅酸镁的定量检测,只收集到了部分症状较重病例的实验室检测结,果资料,其代表性不够理想,结论,2014年3月19日,北京某工地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该起食物中毒事件系由于食堂误将工业化,学品氟硅酸镁当作食盐使用所致,采取相关措施后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氟硅酸镁为何物?,氟硅酸镁(Magnesiumhexafluorosilicate)又称六氟硅酸镁,无色、无味;水溶液呈酸性,有强腐蚀性氟硅酸镁属于二级无机氟硅酸盐类,毒性分级为高毒建筑行业主要用作改善混凝土硬度和强度的硬化剂和防水剂误服氟硅酸盐后,可造成口腔咽喉、胸骨后、上腹部疼痛及烧灼感、恶心、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