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石论文关于试评蓝棣之对柔石《二月》的症候式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1页
柔石论文关于试评蓝棣之对柔石《二月》的症候式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2页
柔石论文关于试评蓝棣之对柔石《二月》的症候式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3页
柔石论文关于试评蓝棣之对柔石《二月》的症候式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4页
柔石论文关于试评蓝棣之对柔石《二月》的症候式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柔石论文关于试评蓝棣之对柔石二月的症候式论文范文参考资料 内容摘要:蓝棣之运用症候分析的方法对柔石的二月进行了重新解读,通过分析主人公萧涧秋眼中两种不同模型的女性与其的关系以及作品标题的含义,认为主人公萧涧秋的行为动机都是出于对小女孩采莲的爱。其眼光确有独到之处,观点使人耳目一新,但同时笔者以为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关键词:二月 蓝棣之 症候式分析 蓝棣之在现代文学经典:症候式分析一书中运用症候分析的方法对若干著名的现代文学著作进行了独到而精妙的重新解读,十分受学界的重视。尤其是在对柔石二月进行分析时,他深入挖掘了人物心理的细枝末节,得出了近乎颠覆性的结论。本文将具体来谈谈对此的看法。 蓝棣之曾在与记者的对话中说明了“症候”的含义:“症候可以看作是情结的表现。我所说的症候,是作家不自知的,是无意识的。症候批评理论里的症候这个概念,直接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他以精神分析的症候为起点,还说精神分析是精神病学的基础。”i著名学者尹鸿进一步对蓝棣之的这种症候分析方法进行阐释:“总之,考察作家创作中的无意识趋向,把作家没有明确察觉的东西阐发出来。从而越过表层、外层空间,通往作家心理、文本结构的里层、深层空间,以重新解释作品中某些悖逆、含糊的类似症候表现的疑团,和重新阐释作品的意义。”ii可以说,蓝棣之发展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并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从作品中找寻突破口,对其中难以理解的疑团作出了独特的解答。 在传统现实主义评论家眼中,柔石的二月主要描述的是一个悲观失意的青年 _萧涧秋对贫困寡妇的帮助,以及他与热情的女知识青年陶岚的恋爱故事,表现了那个时代 _对纯洁理想的找寻以及他们的悲观与虚无情绪。然而,蓝棣之重新对二月作了一番解读,认为在主人公萧涧秋的所有行为和决定之下深藏着的,是他对小女孩采莲的爱,“是一个对人类命运怀着普遍同情的 _头一次莅临刻骨铭心的感情牵挂”iii。这一结论颠覆了之前论者的观点,从人物的心理层面对故事进行新的诠释,得出了新的结论。 然而,蓝棣之的这一结论也并非无中生有,他紧绕作品,对自己的观点逐步进行论证。他首先从萧涧秋最后出走时留下的一封信入手,提炼出“魔鬼引诱”这个关键词,认为这正代表了萧涧秋对采莲的感情牵挂,之前漂荡无依的萧似乎在发现了采莲的纯洁天真后看到了理想的希望。论者接着又对萧眼中“两种模型不同的女性”这一词进行考量,与大众认为这两个女性为寡妇文嫂和女教师陶岚不同,蓝棣之从“没有理智的目光”入手,认为这两种女性应当指的是采莲和陶岚,他具体分析了采莲是如何以“感情的飞沫”来感染萧的,而未具体指出采莲如何用“没有理智的目光”来辉照萧。并且因为作品中原文写道:“但无可讳免,他已爱着那位少女,同情那位妇人底不幸命运了。”iv蓝棣之认为,这里以叙述者的口吻陈述出来,就已经明确指出萧是爱着采莲的,而且作者柔石对此也是一个知情者。 仅仅这样说明还并不能充分证明萧爱着采莲,于是蓝棣之又对比了与采莲和陶岚相处时萧的两种不同的心境。萧感觉与陶岚在一起时心情像秋天的冷涧,她并不理解自己,因此采用拖延策略婉拒了陶岚的爱情,而与采莲在一起时萧的心情是春天。并且论者以为“采莲梦到狼把萧衔去”,以及“萧画桃花”这两个事例象征着采莲实际上处于与陶岚对立竞争的地位。以上的论证,论者都是从作品中主要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等细微处入手,极力挖掘出隐藏在文本内容之下的人物之间的复杂而隐秘的关系。 在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之后,蓝棣之又从作品的标题出发,探讨“二月”的含义。由作品中打油诗“芙蓉芙蓉二月开”一句得出二月是芙蓉花开的时间,因此“二月”、“芙蓉”、“莲”、“荷”都是采莲的意思,也就暗示了萧与采莲的特殊关系。论者进一步引用唐代杜牧的赠别一诗来为自己的理论增添历史范例,认为“二月”就象征着女子的年轻,而采莲这一形象,也就是“纯洁、天真、理想、春天与希望的象征”v,这正是萧的追求。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蓝棣之在对柔石的二月进行评价时,完全脱离作者与文本的关系,直接运用症候分析的方法对作品进行解读,直面人物的内心。他从作品主要人物的思想、行动、语言、心理等细微处入手,抓住突破口,为读者挖掘出隐藏在人物行为之下的隐秘动机,为作者柔石所留下的“为什么萧涧秋拒绝陶岚、离开芙蓉镇”这一疑团提供了一个较为合理的解释。 蓝棣之对二月的症候式分析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严格依据文本的内容来进行阐释。他从主人公萧涧秋的种种行为动作出发,在文本范围内来发挥自己的推理和想象能力,每一次对人物的心理推断都经过了认真的解读。有论者认为,蓝棣之认为二月中含有萧涧秋爱恋采莲的模式,是与蓝棣之自己的生活经历相关的:“当我看到蓝棣之断言,萧涧秋的抑郁气质和悲观心理决定了他的感情所向是天真、纯洁的女性我似乎读到了蓝老师自觉不自觉地对于自己忘年之恋的*情感体验的理解和解剖。”vi我认为这一看法是有道理的,蓝棣之的症候式分析本身就是从作者或主人公出发,挖掘他们无意识的潜在心理,而他自己在写作和评论的过程中,也无意识或多或少地带入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经验。 但是蓝棣之运用症候式分析的批评方法对二月进行的分析依然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蓝棣之在对鲁迅作品、巴金的家等作品进行症候分析的时候,都将作品中的主人公与作者的生平联系起来进行讨论,认为故事主人公的经历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对作者经历的映射,而在对柔石的二月评论时,却将柔石的经历与主人公萧涧秋的经历割裂。尽管他也谈到“作品人物萧涧秋向往人类纯洁而天真的花的动因,与左翼作家柔石向往马克思所描绘的人类社会理想的动因,是同一种动因”vii,但是在谈及萧涧秋与三个女子的关系时,他只是在文本的范围内发挥,没有结合作者的生平。若结合柔石在现实中与妻子吴素瑛、爱人冯铿的三角关系来看,萧的悲观丧气、对于陶岚的退缩回避,更像柔石对于爱人冯铿想爱而不敢爱的态度,而萧对文嫂的照顾,也有一点生活中柔石承担照顾妻子责任的影子。尽管文嫂之于萧并非妻子之于柔石的关系,但是他们代表的是柔石的同一种心境。所以与陶岚相对应的,也应当是文嫂,而非采莲。 另外,蓝棣之提炼出了“魔鬼引诱”这个关键词,认为这指的就是采莲对萧的“引诱”,萧因而对采莲有感情牵挂,而作为当事人的采莲和萧并不明了。我以为这里的“魔鬼引诱”只是萧用来形容自己当时一种无法言明的复杂心情,他飘荡了很多地方,看到了混乱不堪的社会现实,因寻不到出路才想到芙蓉镇来求得宁静,但是看到文嫂时他发现在芙蓉镇这样的地方依然有悲惨不幸存在,所以他才对文嫂产生了同情,又有一种理想不可求的悲哀。蓝棣之通过作者的叙述“他已爱着那位少女”,就直接以此为据证明萧对采莲的感情牵挂,将作者所写的“爱”仅仅理解为男女之爱,这种说法显然过于片面了。萧对采莲的爱更像是父亲对女儿的关怀,其中也含有对采莲身上所代表的纯洁光明的向往和追求。 在意象上面,“二月”的意象虽然在杜牧的诗中出现,也在柔石的这篇小说中被作为标题使用,但并不能就此就可以证明柔石选择的“二月”与杜牧所使用的“二月”同样都是为了表达对年轻少女的喜爱。即使“二月”就是指的采莲,那也只能说采莲代表着纯洁、美好及光明,这些东西的缺失正是萧在现实中所悲观失望的原因,它们是他一直以来的追求。蓝棣之还对作品中的另一意象“狼”进行了分析,采莲梦到一只狼将萧衔了去,认为是采莲害怕萧被陶岚抢走的潜意识反应。从作品来看,还出现了诸如“虎”的类似意象,通过文章内容来看,它们指涉的应当是同一个事物,若将它们理解为象征着一直给予他们一家无私真诚关心的陶岚,那也是难以成立的。这里的“狼”、“虎”更多指的是外界的舆论与闲言碎语,采莲担心萧会因人们诸如“有一个野伯”的议论而疏远他们,甚至是离开他们,而文嫂梦中“追着虎,追着虎”的呓语,也是对当时村里舆论害怕的反应。 因此,笔者认为在柔石二月这个故事当中,并不存在萧涧秋对采莲一见钟情的模式。萧对文嫂一家人的关注只是出于同情和人道,他对于采莲也是一种父亲般的关怀,采莲身上所具有的那种纯洁天真吸引着他,让他看到了希望,但是当他通过文嫂自杀事件后发现现实依然不如他意时,他决定离开并继续去漂泊。萧涧秋对于陶岚倒是真心爱过的,陶岚一家也确实让他感受到温暖,但是他过于悲观,对什么都不敢确信无疑,对爱情更是如此,于是才决心继续一个人孤单而自由地流浪。萧涧秋的经历似乎也隐藏着一个“找寻回归流浪”的模式。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专注于研究人的日常生活与梦境以揭示作家的性本能和性心理,而蓝棣之的症候式分析与之相较又颇有自己的特色,诸如对“二月”这个意象的发掘和解释就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