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历史教学论文关于电教手段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范文参考资料 张国桥 湖北省大悟县丰店镇中学(432800) 摘要在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充分运用电教手段已势在必行。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巧妙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晓之以理,引导学生的行为,以便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恰当运用电教手段,能优化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教学过程及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和质量,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但是电教手段运用不合理、不恰当,会出现本末倒置,造成历史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同时也削减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影响到师生情感的交流。 关键词电教手段;中学历史教学;利与弊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我们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适应未来的信息化社会。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多媒体课件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辅助历史学科教学中具有很强的优势。它突破师生之间仅凭语言、地图传递信息的成功之路,“媒传”较之于教师单纯的“口传”,其优越性不仅在于它的信息传递效率高、形象直观,刺激兴奋,便于视听和接受。更重要的是现代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能有效地使学生由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寻求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创设情景,加强了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因此充分运用电教手段,能实现中心历史课的最优化。 1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情景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营造或创建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性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景中发生,引起学生情感体验,打开学生的认知思路,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理解教材内容。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触景生情。因为鲜明、形象、生动的情景会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所以教师教学时恰当地运用幻灯、投影、录像、录音等手段创设引人入胜的道德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产生情感共鸣,形成心理上的最佳状态。多媒体课件可以将历史知识利用图、文、声、像等多媒体播放功能,快捷、明了、高效地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知识信息,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学习对象发生兴趣,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 例如:南京 _是八年级历史上册全民族的抗战这一课的一框内容,这框内容以铁的事实、大量数据,展示了日本军国主义者对南京人民的屠杀。揭露了六十年前日寇惨绝人寰,令人发指的罪行。学生对这段历史不甚了解,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影片南京 _中“草鞋峡 _”的片段截取出来组合到课件中,导课时放给学生看,凝重的背景音乐,再配上这样的画面:随着一阵阵枪响,人们纷纷倒下。镜头定格,有的双眼圆睁,有的血肉模糊,死人堆里还有人挣扎 惨不忍睹的场面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震撼,更激起了他们对日寇罪行的愤恨。很快使学生进入到情景之中,教学效率也相应得到提高。 因此,把电教手段引入到政治课教学中,寓情于理,情理交融,产生了强烈的情感效应,从而使学生的情感深化。 2运用电教手段,拓展感性认识,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合理处理感性材料,优化感知刺激,有利于学生建立丰富的表象系统,为其形象思维奠定基础。在历史教学中,学生接触的虽是很简单的历史常识,但仍不是形象的本身。 例如在复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一单元时,可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流程图将整节课的知识点归结为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反攻阶段的过程,一步步启发学生理出所有分散的知识点的线索,从而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突破了学生学习难点。这样运用声形兼备的课件,传授知识,不仅使学生接触抽象的语言符号,而且将学生带进了一个形象的世界,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全面深刻。 3运用电教手段,化静为动,突破难点 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最充分、最有效的传达授课者所要传输的信息,传达出授课者无法或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概念、信息及一些远离我们生活的事物本相,帮助学生轻松突破学习中的难点。例如,世界历史上册第19课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在学到卡尔本茨设计的内燃机时,用多媒体课件flash 动画演示内燃机的工作原理,使历史教学课堂形象、生动。 4运用电化手段,节省了教学时间,丰富了教学内容运用电化教学手段来复现历史,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学生易懂好记,这就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果。同时,运用投影,能把预先准备好的板书提纲、图表,重复反射到屏幕上,让全体学生看得清楚,鲜明生动,从而节省了许多板书时间。而教学时间的节省,又为扩大课堂教学容量提供了条件。所以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还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复现大量历史事物和现象,特别是表现那些用一般教学手段所难于表现的历史现象。如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观场景,黄海大战,汀泗桥战斗等战争的场面和过程,谭嗣同狱中题诗和就义前奋笔疾书“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悲壮场面,秦陵兵马俑、万里长城等名胜古迹, _格勒、遵义等地的革命遗址,古今中外的自然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中国古代疆域的变迁等。这些内容,正好有利于补充教材的不足,丰富教学内容和开拓学生视野。 5运用电化手段,丰富学生第二课堂的内容 电化教学手段,不仅可以用于第一课堂教学,也可以在开展学生第二课堂学习活动时采用。在课外学习小组活动的时间,组织学生看历史教学幻灯片,历史教学电影片,电视片或历史题材的故事片、录相片,既增加了学生的历史知识和学习 _兴趣,又丰富了第二课堂活动内容,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6运用电教手段,图、文、声并茂,培养学生语文审美能力 传统的课堂以口语为主,辅以黑板挂图,以静态形象为主,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感到单调、枯燥。尤其是当代史,仅通过老师的口头讲解让学生感受美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多媒体课件具有文字、图片、动画、声音等信息同步的特点,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优点,让学生视觉听觉上形成冲击力,学生的感观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从而拨动学生兴趣的心弦,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历史学习,在“视”中感受形象美,在“听”中感受音韵美,在“想”中感受意境美。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学情景,让他们沉浸在一片美的海洋中。 综上所述,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的进一步完善,都离不开教师现代教育思想的树立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只要我们能够充分认识运用现代教育思想与技术的必要性,不断提高运用电教手段的能力,就可以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手段的最优化,从而提高中学历史课教学的实效和质量,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但是,电教手段如果使用不当,或者盲目认为电教手段使用越多越好,往往适得其反。那么电教手段使用应注意哪些事项呢 6.1适时运用。 恰到好处地运用,才能化平淡为神奇,获得最佳效果。在播放会战录像片段时,如未先向学生说明日本侵华的计划、准备,直接播放,学生就会感到突兀,也就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因此电教手段应用在“刀刃”上,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6.2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导应是增强学生主动地探索知识,增强主体意识的过程。如果一节课自始至终全部使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当作一个随意往里灌注知识的口袋,那么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也就降低了学习效率。 6.3把握好度。 凡事讲究一个度,特别是电教手段的使用更应把握好程度,防止供大于求。如讲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卢沟桥事件时,为了再现历史事件过程,教师可以放有关卢沟桥事件的片断,但如果超过10分钟,这就使电教手段的使用失去了应有价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大兴安岭数学真题及答案
- 旧房改造场景中腻子粉与历史建筑风貌的兼容性难题
- 新能源车充电接口标准化对传统油机模块的逆向兼容挑战
- 2.5回归分析-2023-2024学年高中信息技术选修3(浙教版2019)人工智能初步-教学设计
- 新型纳米涂层技术对剪绒毯防污性能提升的产业化应用障碍
- 2025年中州水务考试题目及答案
- 外国留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 数字化虚拟实验对传统化学操作能力培养的替代效应研究
- 快时尚消费模式下手绢生命周期碳足迹量化评估
- 微纳米复合涂层技术对凿岩钎具寿命延长的非线性影响机制
-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 (高清版)DB11∕T 2440-2025 学校食堂病媒生物防制规范
- GB/T 7324-2010通用锂基润滑脂
- 品管圈提高痰培养标本留取率
- 护理管理学第五章 人力资源管理
- TSG11-2020 锅炉安全技术规程
- 物业小区绿化服务程序
- 土地管理法(1986年版)
- 动物遗传学第十章遗传病的传递方式.ppt
- 延期缴纳税款申请报告申请延期缴纳税款报告2p.doc
- 高压燃气管道带压不停输封堵改管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