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章瀝青材料,.,2,第十章瀝青材料,10.1瀝青材料種類10.2地瀝青之性質10.3地瀝青材料之等級與規格10.4油溶地瀝青之分級與規格10.5瀝青混凝土10.6瀝青混凝土路面10.7瀝青材料之塗封應用,.,3,第十章瀝青材料,瀝青分成地瀝青和焦油兩大類,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瀝青是碳氫化合物,含烷、烯及芳香族,可為固體、半固體、液體或氣體,是營建工程上的膠結材料。,.,4,第十章瀝青材料,瀝青為黑棕色,有優越的膠結力且不透水,可溶解於CS2,CCl4中。瀝青的用途廣,主要有瀝青混凝土,屋頂不透水層,營建用品如油毛氈、填縫料、防水材、塗料等。,.,5,10.1瀝青材料種類,瀝青材料分成地瀝青和焦油兩大類,各類又含多種樣式,如圖10-1。,.,6,圖10-1瀝青材料分類,.,7,10.1.1地瀝青,地瀝青最常見,使用最廣泛,主要有天然地瀝青和石油地瀝青兩種:一、天然地瀝青天然地瀝青存在於一般的自然礦床中,為石油原油的殘渣,有下列幾種:1.湖瀝青2.岩瀝青3.山瀝青,.,8,二、石油地瀝青石油地瀝青為原油提煉汽油、煤油、柴油、潤滑油後餘留下來的殘渣料,經蒸餾而成。有下列幾種:1.地瀝青膠泥地瀝青膠泥的石油成分含量多,瀝青精含量較少,有良好黏結性、防水性,但軟化點低、感溫性大、耐候性差。,.,9,2.油溶地瀝青為利用石油汽油或煤油等溶劑加以溶解的地瀝青膠泥。不需加熱即可直接使用在舖面工程上。依溶劑的揮發性分成快凝、中凝及慢凝三種油溶地瀝青。,.,10,3.浮化地瀝青由地瀝青膠泥與水組成,地瀝青之細粒經由乳化散佈在水中。乳化地瀝青對潮濕表層有良好的黏著效果,常應用於塗抹工業上或舖面的底層、表面層。,.,11,4.吹製地瀝青由半固體的瀝青渣加熱(204315)後,吹入空氣使發生聚合反應得之。吹製地瀝青的軟化點高、感溫性小,高耐候性,但延性、黏著性、防水性較差,不適用在舖面工程,可作屋頂材料、防水塗裝、填縫料等。,.,12,10.1.2焦油,又稱柏油,由煤、木材等經蒸餾、提煉而得。焦油由較輕的油類蒸餾而得,餘留下來的堅硬殘渣即為瀝青脂。焦油抗風化力佳,但在熱及空氣中易氧化變脆。,.,13,10.2地瀝青之性質,地瀝青呈固體或半固體狀,具黏彈性,黑色或黑褐色。應用於工程上重要的相關性如稠度、黏滯度、針入度、軟化點、燃燒點、耐久性、老化、硬化、抗水性、感溫性等。,.,14,10.2.1稠度、黏滯度與針入度,稠度代表瀝青材料在特定溫度下的流動性或塑性瀝青材料的稠度測定法有黏滯度、針入度等。,.,15,一、黏滯度液態的地瀝青可由黏滯度決定其稠度黏滯度為剪應力與剪速率的比值瀝青材料的黏滯度可用黏度儀量測,黏滯度用泊(poise)為量測單位,1泊1g/cms。動黏滯度用史托克(cm2/s)或千分史托克(cSt=mm2/s)表示。,.,16,二、針入度瀝青材料為固體或半固體者,其黏滯度或稠度常用針入度表示。針入度大者,質較軟,針入度以貫入深度0.1mm為單位。針入度在300以上屬液態地瀝青,而10以下者為固態地瀝青。,.,17,10.2.2比重,比重可用比重瓶量測,瀝青的比重隨溫度升高而減小。瀝青比重一般接近1.0,如吹製地瀝青為1.01.07,舖路用焦油約1.101.25。,.,18,10.2.3軟化點,軟化點指瀝青材料受熱後,由固體轉變成液態的溫度。軟化點高的瀝青其針入度低,材質較硬。如舖面用的地瀝青膠泥,其軟化點約4050,.,19,10.2.4閃火點與燃燒點,瀝青材料著火的最低溫度稱為閃火點。若繼續加熱至某一溫度,引起的火焰可持續燃燒5秒以上時,該最低溫度即為燃燒點。一般瀝青材料的燃燒點比閃火點高約20,吹製地瀝青的閃火點都在200以上。,.,20,10.2.5耐久性,硬化與老化,耐久性指承受水分、空氣、溫度和雜質的抗力。地瀝青在空氣中會氧化,引起硬化而有礙其耐久性。這種自然硬化的過程稱為老化硬固。地瀝青中較輕的碳氫化合物蒸發散失稱為揮發,揮發作用會減損其塑性。,.,21,10.2.6抗水性,水分可能減損地瀝青材料的黏結力,影響其耐久性。大部分地瀝青具防水性能。,.,22,10.2.7延性與黏性,延性指材料的拉伸能力,可評估瀝青材料的黏性和凝聚性黏性指瀝青對骨材的黏結能力地瀝青和焦油有良好的黏性與延性,.,23,10.2.8感溫性,地瀝青對溫度改變敏感,加熱時其稠度即起變化,成為較具可塑性。地瀝青膠泥的感溫性大,應用於舖面時,高溫下容易形成車轍現象。,.,24,10.3地瀝青材料之等級與規格,地瀝青材料的等級一般依黏滯度、針入度劃分,.,25,10.3.1黏滯度分級,ASTM對地瀝青膠泥的分級有兩種,一為黏滯度分級,另一為老化後黏滯度分級,如表10-1及表10-2,.,26,表10-1地瀝青膠泥於60之黏滯度分級規定,.,27,表10-2地瀝青膠泥於60之黏滯度分級規定(老化後黏滯度),.,28,10.3.2針入度分級,地瀝青膠泥可用針入度分級,分成4050,6070,85100,120150,200300五級(表10-1,表10-2),.,29,10.4油溶地瀝青之分級與規格,油溶地瀝青以60的動黏滯度(cSt)分級ASTM對慢凝類、中凝類及速凝類三種油溶地瀝青都分成70、250、800及3000四級。,.,30,10.5瀝青混凝土,瀝青混凝土(AC)由熱融的地瀝青膠泥與砂石骨材混合而成,組構類似於水泥混凝土,只是以地瀝青膠泥為膠結料,組成剖面如圖10-3。AC較具黏彈性,易變形而不脆裂,應用於舖設道路、公路、機場等之舖面,稱為柔性路面。,.,31,圖10-3瀝青混凝土之組構,.,32,10.5.1骨材與膠結料,瀝青混凝土中骨材(粒料)體積佔7075。地瀝青膠泥使用不可過量,以防造成骨材顆粒滑移,降低舖面變形的穩定性。粗、細骨材外,AC另加礦物填料,為細微礦物粉料,如石灰石粉、飛灰等,可減少AC中孔隙含量。,.,33,10.5.2骨材級配,瀝青混凝土的骨材(粒料)以粗細骨材為主,兩者以#4節(4.75mm)為分界。骨材級配有開放級配、中級配、密級配三種:,.,34,10.5.2骨材級配,1.開放級配(圖10-4A)骨材中幾乎不含細骨材,孔隙含量大,最大粒徑63.5mm,應用於AC路面之摩擦層,抗滑性佳且具高滲透性。2.中級配(圖10-4B)骨材中含有較大比例的砂,通過#8篩的骨材比例達818。3.密級配(圖10-4C)粗細骨材的顆粒分佈理想,通過#200篩之細骨材不得超過5。,.,35,10.5.2骨材級配,圖10-4級配模式:(a)密級配(b)開放級配(c)細粒過量,.,36,10.5.3瀝青混凝土種類,瀝青混凝土分熱拌和冷拌瀝青混凝土兩種1.熱拌AC由熱融地瀝青膠泥或焦油與骨材混合而成,拌和前瀝青和骨材均須加熱。2.冷拌AC在常溫下拌和,瀝青材料如乳化地瀝青、油溶地瀝青或焦油。AC可為路拌或廠拌方式,前者在工地拌和製造,後者為先在中央拌和場拌製。,.,37,10.6瀝青混凝土路面,瀝青混凝土稱為柔性路面,乃因具有低而適當的抗彎性,擁有足夠的穩定性以支持交通載重,不易破裂。AC路面結構如圖10-5,由路基、基層、底層和面層四部分組成。AC路面對軟弱基層能調整差異沈陷,且修補工事簡易為優點;相對於混凝土路面(剛性路面),則維護工作多,耐久性差為其缺點。,.,38,圖10-5柔性路面之剖面圖,.,39,10.7瀝青材料之塗封應用,路面工程需於面層作塗封,以改善防水性、耐磨性和抗滑性。塗封方法有多種:1.表面處理與封層表面處理為加舖一層或多層地瀝青混凝土作為封層2.噴霧塗封簡易的表面塗封法,塗料如乳化地瀝青,.,40,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课件
- 涂层后处理工成本预算考核试卷及答案
- 有色金属配料工设备调试考核试卷及答案
- 钢水罐准备工抗压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对甲酚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电动液压多功能制件机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印刷设备电气装调工成本控制考核试卷及答案
- 保护地球保护环境课件
- 变压器处理工设备维护与保养考核试卷及答案
- 铁合金焙烧工异常处理考核试卷及答案
- JG/T 335-2011混凝土结构防护用成膜型涂料
- 材料节约措施管理制度
- 2025纪检监察综合业务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国家安全知识题库
- T/CCMA 0095-2020非公路自卸车操作使用规程
- JJF(京) 122-2024 测量仪器与智能传感科技成果概念验证实施规范
- 合资公司经营协议书
- 湘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 全册教案
- 《智能设备故障诊断》课件
- 湖北国企面试题库及答案
- 高中生德育教育主题班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