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脊诊知识讲座,主讲:张玉虎,二十年来只做一件事中医养生,张玉虎中国推拿协会理事中原人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针推系,先后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学院深造,曾三次参加全国骨伤,筋伤和手法研讨会,发表省级以上学术论文九篇,自创张氏逆推正骨整脊十八式手法,手法厚重精辟。,.,4,概述第一章脊柱基础知识第一节脊柱西医基础知识第二节脊柱中医基础知识第二章脊柱疾病诊断第二章脊柱的调理手法,内容提要,.,5,概述,一、涵盖西医的解剖学骨动力学肌肉动力学二、中医的诊断学经络学心理学,第一章基础知识,.,7,第一节西医基础知识,脊柱的组成,椎骨椎间盘韧带神经背部肌肉,.,8,第一节西医基础,椎骨,椎骨在幼年时期有3234块,包括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及尾椎35块。随着年龄增长,5块骶椎融合成1块骶骨,尾椎合成1块尾骨,因此,成人一般为26块。,.,9,第一节西医基础,椎骨的形态,一般形态椎骨由前方的椎体和后方的椎弓两部分组成。椎体约呈短圆柱状,内部为骨松质,外为薄层骨密。上、下椎体以软骨连成柱状,是椎骨承重的主要部分。,椎弓在椎体后方。与椎体相连的部分叫椎弓根,稍细,上下各有一切迹,分别称椎上切迹和椎下切迹,椎下切迹较明显。相邻椎骨之间在椎弓根处的上、下切迹共同围成形成椎间孔。椎弓的后部呈板状,叫椎弓板。左右椎弓板相连形成完整的椎弓。椎体和椎弓共同围成椎孔,各椎骨的椎孔连成贯穿脊柱的椎管)以容纳保护脊髓。椎弓上有七个突:向后方伸出的一个叫棘突,多数可在背部正中线摸到;左右各伸出一个横突,棘突和横突都有韧带和肌肉附着;椎弓上下各有一对突起,叫上关节突和下关节突,相邻椎骨的上、下关节突相对,以关节面组成关节突关节。,第一节西医基础,.,11,第一节阴阳学说,3.阴阳的消长4.阴阳转化“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2,第一节西医基础,椎骨的特殊形态,.,13,第一节西医基础,椎骨的特殊形态,.,14,阳偏衰,阴偏衰,第一节西医基础,椎骨的特殊形态,.,15,第一节西医基础,椎骨的特殊形态,.,16,第1、2颈椎属特殊椎骨。一般颈椎的椎体较小,近似长方形;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几乎呈水平位;椎孔大,呈三角形。横突根部生有横突孔(transverseforamen),是颈椎最显著的特点。第7颈椎棘突则长而水平,末端不分叉,容易扪到,故又名隆椎(vertebraprominens),是临床上计数椎骨序数和针灸取穴的标志。第2颈椎又称枢椎(axis),椎体向上有指状突起,称齿突,与寰椎的齿突凹相关节。在发生学上齿突来自第1颈椎椎体。枢椎其余形态同一般颈椎。,第一节西医基础,颈椎,.,17,第一节西医基础,胸椎,胸椎(thoracicvertebrae)共12个。从上向下椎体逐渐增大,横截面近三角形。椎体的后外侧上下缘处有与肋骨头相接的半关节面叫肋凹,分为上肋凹和下肋凹。横突的前面也有横突肋凹,与肋结节形成关节。棘突长,伸向后下方,邻位椎骨的棘突依次掩叠。呈瓦楞状排列。关节突明显,其关节面位于冠状方向。第1胸椎体的肋凹有一个圆形的全肋凹和一个半圆形的下肋凹;第10胸椎只有一个上肋凹;第11、12胸椎各有一个全肋凹,横突无肋凹。,.,18,第一节西医基础,胸椎,.,19,第一节西医基础,胸椎,.,20,第一节西医基础,腰椎,腰椎(lumbarvertebrae)共5个。椎体粗壮,横断面呈肾形,椎孔大而呈三角形,关节突关节面几呈矢状位,棘突宽而短,呈板状,几乎水平地伸向后。,.,21,第一节西医基础,腰椎,.,22,骶骨(sacrum)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呈三角形。骶骨底前缘向前突出称骶岬,是产科骨盆测量的一个重要标志。骶骨前面有4对骶前孔。骶骨后面的骶正中嵴两旁有4对骶后孔。骶前、后孔均与骶管相通,分别有骶神经的前支和后支通过。骶管为椎管的下段,其下端的裂孔称骶管裂孔(sacralhiatus)。裂孔两侧有向下突出的骶角,临床上,常以骶角作为确定骶管裂孔位置的标志进行骶管麻醉。骶骨的外侧面有耳状面与髂骨的耳状面相关节,第一节西医基础,腰椎,.,23,尾骨(coccyx)由34块退化的尾椎融合而成。上接骶骨,下端游离为尾骨尖。,第一节西医基础,腰椎,.,24,第一节西医基础,腰椎,.,25,第一节西医基础,腰椎,.,26,第一节西医基础,椎间盘,椎间盘(intervertebraldisc):分为中央部的髓核,富于弹性的胶状物质;周围部的纤维环,由多层纤维软骨环按同心圆排列。颈腰部纤维环前厚后薄,髓核易向后外侧脱出,突入椎管或椎间孔,压迫脊髓或脊神经椎间盘脱出症。,.,27,第一节西医基础,椎间盘,.,28,第一节西医基础,椎间盘,.,29,第一节西医基础,脊柱韧带,三长一短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棘间韧带,.,30,第一节西医基础,脊柱韧带,.,31,第一节西医基础,脊柱神经,.,32,.,33,第一颈椎(C1)眩晕,后头痛,视力下降,高血压,失眠,面瘫第二颈椎(C2)眩晕,偏头痛,耳鸣,胸闷,心动过速,排尿异常,视力下降,高血压,失眠,面瘫第三颈椎(C3)喉咙部异物感,胸闷,颈痛,牙痛,甲状腺功能亢进第四颈椎(C4)喉咙部异物感,胸闷,打呃,肩痛,牙痛,三叉神经痛,甲状腺功能亢进第五颈椎(C5)眩晕,视力下降,心动过速或过缓,上臂痛或下肢瘫痪第六颈椎(C6)低血压,心率失常(过速或过缓),上肢桡侧麻痛第七颈椎(C7)低血压,心率失常,上肢后侧尺侧麻痛,第一节西医基础,脊柱神经,.,34,第一节西医基础,脊柱神经,第一胸椎(T1)上臂后侧痛,肩胛部痛,气喘,咳嗽,左上胸痛,心慌,心悸第二胸椎(T2)上臂后侧痛,气喘,咳嗽,左上胸痛,心慌,心悸第三胸椎(T3)上臂后侧痛,肩胛部痛,气喘,咳嗽,左上胸痛,心慌,心悸,胸闷,胸痛第四胸椎(T4)胸壁痛,气喘,打呃,乳房痛第五胸椎(T5)胸壁痛,气喘,乳房痛第六胸椎(T6)胃痛,肝区痛,上腹胀,肋间痛,胆石症第七胸椎(T7)胃痛,肝区痛,上腹胀,肋间痛,胆石症,.,35,第一节西医基础,脊柱神经,第八胸椎(T8)胃痛,肝区痛,上腹胀,肋间痛,胆石症第九胸椎(T9)胃痛,肝区痛,上腹胀痛,子宫炎第十胸椎(T10)腹胀,肝区痛,卵巢炎,睾丸炎,子宫炎第十一胸椎(T11)胃脘痛,肝区痛,胰腺炎,糖尿病,肾病,排尿异常,尿路结石,腹胀痛,第十二胸椎(T12)胃脘痛,肝区痛,胰腺炎,糖尿病,肾病,排尿异常,尿路结石,腹胀痛,肾炎,肾结石,腹泻,.,36,第一节西医基础,脊柱神经,第一腰椎(L1)胃脘痛,肝区痛,胰腺炎,糖尿病,肾病,排尿异常,尿路结石,腹胀痛,肾炎,肾结石,腹泻,大腿前侧痛第二腰椎(L2)腰痛,排尿异常,大腿麻痛第三腰椎(L3)两侧腰痛,腹痛第四腰椎(L4)两侧腰痛,腹痛,腹胀便秘,下肢外侧麻痛,第五腰椎(L5)下肢后侧麻痛,下肢痛,遗精,月经不调骶骨(S)排尿异常,子宫炎,前列腺炎注:颈椎C,胸椎T,腰椎L,骶椎S,.,37,第一节西医基础,背部肌肉,.,38,第一节西医基础,背部肌肉,在背部肌肉中,最容易受到伤害的是竖脊肌;竖脊肌为背脊中最长、最大的肌,纵列于躯干的背面,脊柱两侧的沟内。起自骶骨背面的后部,向上分出三群肌束,沿途止于椎骨和肋骨,并达到颞骨乳突。它的作用是:牵引脊柱实现后仰。竖脊肌深部为短肌,有明显的节段性,连于相邻两个椎骨或数个椎骨之间,能够加强椎骨之间的连接和脊柱运动的灵活性。竖脊肌受全部脊神经后支支配。很多时候竖脊肌的受伤往往会造成神经剧烈疼痛。,.,39,第二节中医基础,背部经络,.,40,第二节中医基础,背部经络,足太阳膀胱经,本经脉腧穴共有67穴,左右合134穴。本经脉分支从头顶部分出,到耳上角部。直行本脉从头顶部分别向后行至枕骨处,进入颅腔,络脑,回出分别下行到项部,下行交会于大椎穴,再分左右沿肩胛内侧,脊柱两旁,到达腰部,进入脊柱两旁的肌肉,深入体腔,络肾,属膀胱。其中有49个穴位分布在头面部、项背部和腰背部,18个穴位分布在下肢后面的正中线上和足的外侧部。,.,41,第一节中医基础,背部经络,天柱经穴【定位】:在项部,大筋(斜方肌)之外缘后发际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作用】:疏风清头,通经活络。【主治】:头晕,目眩。头痛,项强,肩背痛。鼻塞,咽喉痛。大杼经穴【定位】:在背部,当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作用】:祛风解表,疏调筋骨,宣肺降逆。【主治】:各种骨病(骨痛,肩、腰、骶、膝关节痛)。发热,咳嗽,头痛鼻塞。【类别】:八会穴(骨会),手、足太阳经交会穴,.,42,第二节中医基础,背部经络,风门经穴【定位】:在背部,当第二胸推棘突下,旁开1.5寸【作用】:宣肺解表,疏风清热。【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类别】:足太阳经与督脉交会穴肺俞经穴【定位】: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作用】:养阴清热,调理肺气。【主治】:发热,咳嗽,咳血,盗汗,鼻塞。毛发脱落,痘,疹,疮,癣。【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类别】:肺的背俞穴,.,43,第二节中医基础,背部经络,第二节中医基础,背部经络,厥阴俞经穴【定位】:在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作用】:疏通心脉,宽胸理气。【主治】:心痛,心悸。咳嗽,胸闷。牙痛。【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类别】:心包背俞穴心俞经穴【定位】: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作用】:养血宁心,理气止痛,通络宽胸。【主治】:心痛,心悸,胸闷,气短。咳嗽,吐血。失眠,健忘,癫痫。梦遗,盗汗。【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类别】:心的背俞穴,.,44,第二节中医基础,背部经络,厥阴俞经穴【定位】:在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作用】:疏通心脉,宽胸理气。【主治】:心痛,心悸。咳嗽,胸闷。牙痛。【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类别】:心包背俞穴心俞经穴【定位】: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作用】:养血宁心,理气止痛,通络宽胸。【主治】:心痛,心悸,胸闷,气短。咳嗽,吐血。失眠,健忘,癫痫。梦遗,盗汗。【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类别】:心的背俞穴,.,45,第二节中医基础,背部经络,肝俞经穴【定位】:在背部,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作用】:疏肝理气,养血明目,潜阳熄风。【主治】:胁痛,黄疸。目疾,吐,衄。癫狂,脊背痛。【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类别】:肝的背俞穴胆俞经穴【定位】:在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作用】:疏肝利胆,理气解郁,调和脾胃。【主治】:黄疸,口苦,胁痛。肺痨,潮热。【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类别】:胆的背俞穴,.,46,第二节中医基础,背部经络,脾俞经穴【定位】: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作用】:健脾利湿,益气和中。【主治】: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水肿。【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类别】:脾的背俞穴胃俞经穴【定位】:在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作用】:理气和胃,化湿消滞。【主治】: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类别】:胃的背部俞穴,.,47,第二节中医基础,背部经络,三焦俞经穴【定位】:在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作用】:通利三焦,疏调水道。【主治】:水肿,小便不利。腹胀,肠鸣,泄泻,痢疾。膝关节无力。【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类别】:三焦背俞穴肾俞经穴【定位】: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作用】:滋阴壮阳,补肾益气,利水消肿。【主治】:遗尿,小便不利,水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耳聋,耳鸣,咳嗽,气喘。中风偏瘫,腰痛,骨病。【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类别】:肾的背俞穴,.,48,第二节中医基础,背部经络,气海俞经穴【定位】:在腰部,当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作用】:培元益气,强壮腰膝。【主治】:腹胀,肠鸣,痔漏。痛经,腰痛。【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大肠俞经穴【定位】:在腰部,当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作用】:通肠利腑,强壮腰膝。【主治】:腹胀,泄泻,便秘,痔疮出血。腰痛。荨麻疹。【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类别】:大肠背俞穴,.,49,第二节中医基础,背部经络,关元俞经穴【定位】:在腰部,当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作用】:壮阳补肾,调理下焦。【主治】:腰骶痛。腹胀,泄泻。小便频数或不利,遗尿。【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小肠俞经穴【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开1.5寸,平第一骶后孔【作用】:通肠利腑,清热利湿。【主治】:腰骶痛,膝关节痛。小腹胀痛,小便不利。遗精,白带。【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类别】:小肠背俞穴,.,50,第二节中医基础,背部经络,膀胱俞经穴【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二骶后孔【作用】:通调膀胱,清热利湿。【主治】:小便不利,遗尿。腰脊强痛,腿痛。泄泻,便秘。【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类别】:膀胱背俞穴中膂俞经穴【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三骶后孔【作用】:清利下焦,益肾壮腰。【主治】:泄泻。疝气,腰脊强痛。【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51,第二节中医基础,背部经络,白环俞经穴【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四骶后孔【作用】:温补下元,调理气血。【主治】:遗精,白带,月经不调,遗尿。腰骶疼痛,疝气。【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上髎经穴【定位】:在骶部,当髂后上嵴与后正中线之间,适对第一骶后孔处【作用】:壮腰补肾,通经活血。【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遗精,阳痿。大、小便不利,腰骶痛。【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52,第二节中医基础,背部经络,次髎经穴【定位】: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第二骶后孔处【作用】:壮腰补肾,通经活血。【主治】:遗精,阳痿。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腰骶痛,下肢痿痹。【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中髎经穴【定位】:当次髎内下方,适对第三骶后孔处【作用】:壮腰补肾,调经止痛,通调二便。【主治】:月经不调,白带,小便不利,便秘,泄泻。腰骶疼痛。【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53,第二节中医基础,背部经络,下髎经穴【定位】:在骶部,当中髎内下方,适对第四骶后孔处【作用】:壮腰补肾,调经止痛,通调二便。【主治】:腰骶痛,小腹痛。小便不利,带下。【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承扶经穴【定位】:在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点【作用】:疏经活络【主治】:腰骶臀股部疼痛,痔疾。【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54,第二节中医基础,背部经络,委中经穴【定位】: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作用】:舒筋利节,清热解毒。【主治】:腰脊疼痛,腘筋挛急,半身不遂,下肢痿痹。丹毒,皮疹,周身搔痒,疔疮,发背。腹痛吐泻。遗尿,小便不利。【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类别】:合穴承山经穴【定位】: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作用】:舒筋活络,理肠疗痔。【主治】:痔疮,便秘。腰腿拘急疼痛。脚气。【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55,第二节中医基础,背部经络,志室经穴【定位】: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作用】:补肾益精,通阳利尿。【主治】:遗精,阳痿。小便不利,水肿,腰脊强痛。【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56,第二节中医基础,背部经络,督脉,.,57,第二节中医基础,背部经络,督脉循身之背,入络于脑,如果督脉脉气失调,就会出现“实则脊强,虚则头重”的病证,这都是督脉经络之气受阻,清阳之气不能上升之故。由于督总统一身之阳气,络一身之阴气,不仅发生腰脊强痛,而且也能“大人癫疾、小儿惊痫”。,.,58,第二节中医基础,背部经络,腰俞【定位】:在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作用】:调经通络,清热利湿。【主治】:癫狂,癫痫。痔疾。腰脊强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归经】:督脉穴腰阳关【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作用】:强腰补肾,调经通络。【主治】:月经不调,遗精,阳痿。腰骶痛,下肢痿痹。【归经】:督脉穴,.,59,第二节中医基础,背部经络,命门【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作用】:壮阳益肾,强壮腰膝,固精止带,疏经调气。【主治】: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带下。泄泻。腰脊强痛。【归经】:督脉穴悬枢【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一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作用】:温补脾肾,强壮腰脊。【主治】:腰脊强痛。泄泻,腹痛。【归经】:督脉穴,.,60,第二节中医基础,背部经络,脊中【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作用】:健脾利湿,益肾强脊。【主治】:泄泻。黄疸。痔疾。癫痫。【归经】:督脉穴中枢【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十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作用】:健脾利湿,益肾强脊。【主治】:黄疸,呕吐,腹胀满。腰脊强痛。【归经】:督脉穴,.,61,第二节中医基础,背部经络,灵台【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六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作用】:宣肺止咳,清热解毒。【主治】:急性胃疼。疔疮。咳嗽,脊背强痛。【归经】:督脉穴神道【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五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作用】:养心安神,熄风止痉,清热通络。【主治】:心悸,心痛,失眠,健忘。咳嗽,噎膈。脊背强痛。【归经】:督脉穴,.,62,第二节中医基础,背部经络,筋缩【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九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作用】:止痉熄风,健脾调中。【主治】:癫痫。脊强。胃痛。【归经】:督脉穴至阳【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作用】:宽胸理气,清热利湿,健脾调中。【主治】:急性胃疼。黄疸。胸胁胀痛,咳嗽,背痛。【归经】:督脉穴,.,63,第二节中医基础,背部经络,身柱【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作用】:祛风退热,宣肺止咳,宁心镇痉。【主治】:咳嗽,气喘。癫痫。脊背强痛。【归经】:督脉穴陶道【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作用】:宣肺解表,熄风止痉,镇惊安神。【主治】:热病,疟疾。头痛,脊强。【归经】:督脉穴【类别】:督脉与足太阳经交会穴,.,64,第二节中医基础,背部经络,大椎【定位】: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作用】:解表清热,疏风散寒,熄风止痉,肃肺宁心。【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天津市pcr上岗证考试题及答案
- 第三章 物态变化 质量评估(含答案) 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 2025年高级维修技师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方法)综合试题及答案
- 证券金融答题题库及答案
- 中式糕点店铺管理办法
- 衔接捐赠资金管理办法
- 财务仓库材料管理办法
- 行业污染控制管理办法
- 芜湖工地招管理办法
-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水泥设备状态监测与预测性维护研究
- JJF 2216-2025电磁流量计在线校准规范
- 申请律师执业实习试题及答案
- 开通港股通的试题及答案
- 诺姆四达人才测评题库
- 广东省历年中考作文题(2000-2023)
- 传统乐器琵琶课件
- 船舶碰撞应急预案
- 供应链经理上半年工作总结
- 产品功能与使用说明手册
- 开学防自然灾害 反毒品安全主题班会 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