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金属基复合材料1_第1页
3、金属基复合材料1_第2页
3、金属基复合材料1_第3页
3、金属基复合材料1_第4页
3、金属基复合材料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述了颗粒尺寸和表面处理对SiCp/Al复合材料组织性能的影响,1、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特点: (1)强度高,刚性高,抗疲劳,耐磨性、热膨胀系数低,尺寸稳定性好。 (2)与其他加强体(长纤维、短纤维、晶须)相比,成本低,制造和加工比较容易。(3)性能的设计可行性。 通过选择不同的基质、增强体、生产和加工工艺、热处理工艺、增强体颗粒的体积分数、颗粒形状和颗粒尺寸等,可以改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物理性能。 2、影响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组织性能的因素:基质金属的种类、增强体的形态和含量、界面结合状况等是影响复合材料性能的主要因素。 (3)本报告的研究内容:通过实验分别研究SiC粒子的尺寸和表面处理对SiCp/Al复合材料组织性能的影响。 另一方面,粒子尺寸对SiCp/Al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内容: (1)用粉末冶金法制造体积分率为20%的4种不同粒子尺寸(1m、5m、20m和56m )的SiCp/Al复合材料,(2)观察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结构,(3) 测定含有粒子尺寸不同复合材料的室温拉伸性能,测定不同尺寸的SiC粒子形态:采用粉末冶金法的复合材料的制造流程:实验结果和分析,(1)SiC粒子尺寸对粒子分布均匀性的影响SiCp/Al复合材料中的粒子分布(a)MMC1; (b)MMC5; (c ) MMC-20 (d )-MMC-56,如图所示,制备的复合材料中的碳化硅粒子在矩阵中比较均匀地分布。 增强体粒子尺寸越大,粒子间隔越大,分布越均匀。 小尺寸的强化体粒子,凝聚现象也不太明显。 (2)粒子尺寸对基体中位错密度的影响,由于Al基体和SiC粒子的热膨胀系数的较大差异,复合材料热压后,从高温冷却到室温时,基体和粒子界面会产生较大的热失配应力。 随着冷却的进行,热失配应力逐渐增大,如果失配应力超过Al基体的屈服强度,则粒子附近的基体屈服变形,热失配应力部分缓和,同时近界面区域的基体产生高密度的位错。 利用XRD线性分析可以表示样品的位错密度,结果如下: (3)颗粒尺寸对复合材料热残馀应力的影响、热残馀应力的表示方法:复合材料中热残馀应力为微残馀应力,难以直接测量其大小。 通过基体晶面间隔的变化可以表现复合材料基体中的热残馀应力. 用x射线测量不同粒子尺寸复合材料中基质al (200 )面间距的变化,定性表现热残馀应力。 图中表示复合材料基体(200 )的面间隔与加强体粒子尺寸的关系,(4)粒子尺寸对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的影响,(a )图中表示a)SiCp/Al复合材料和纯Al拉伸的应力-应变曲线,复合材料的流变应力比纯Al高,粒子尺寸越小流变应力越提高(b)Al基体和4种SiCp/Al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屈服强度如图所示,拉伸强度和屈服强度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即粒子尺寸越小,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拉伸强度越高。 (c)Al基体和4种SiCp/Al复合材料的伸长率,如图所示,可知复合材料的塑性比基体大幅度降低。 复合材料的伸长率随粒子尺寸的增加而增加,但粒子尺寸增加到56m时,复合材料的伸长率反而降低。 其中,MMC1复合材料的伸长率最低(11.14% ),仅纯Al伸长率的约1/4。(5)拉伸断裂形态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粒子尺寸越小,复合材料断裂的韧窝和断裂棱越多。 56m大颗粒增强的复合材料具有脆性破坏特点,颗粒劈开破坏比较严重。 结论a、复合材料的位错密度和热残馀应力随粒子尺寸的增大而减小。b、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随粒子尺寸的增大而减小。 c、颗粒大小以两种方式影响复合材料的变形行为:位错强化机制和大颗粒破坏损伤弱化机制。 (SiCp表面处理对SiCp/6066Al组织性能的影响,实验过程: (1)实验材料:基质6066Al,强化体SiC为-SiC粒子,平均粒度为10m; (2)用3种方法对sic粒子进行表面处理(3)SiC粒子的表面形貌分析(4)制备复合材料(5)复合材料的组织分析和性能测试。SiC粒子表面处理的3个方法:方法1 (酸洗高温氧化处理):40%HF溶液(40)酸洗3h 1100高温氧化10h .方法2 (碱溶出处理):饱和NaOH溶液(80恒温)碱溶出30min 80饱和氟化锆酸钾(K2ZrF6) 溶液恒温浸渍2h .方法3 (碱溶出酸洗):20%NaOH溶液(80恒温)碱洗30min 25%HCl溶液(50恒温)酸洗30min .表面处理对粒子表面形貌的影响, 用与原始粒子不同的方法处理的粒子表面形貌如下图所示方法2处理的粒子表面有多个蚀刻坑和锯齿形切口,比表面积增大,实现粒子粗糙化的方法3处理的粒子角度钝化。 表面处理对粒子状物相组成的影响,用3种方法处理的SiC粒子的x射线衍射图形如下:由此可知,用方法1处理的SiC粒子的x射线衍射图形中没有出现SiO2的衍射峰,但在SiO2的衍射峰位置出现分散峰。 方法2处理的SiC粒子的x射线衍射图中,氟锆酸钾(K2ZrF6)的衍射峰强度比较低,但很明显,K2ZrF6在SiC粒子表面析出。 方法3处理的SiC颗粒的x射线衍射图不存在氧化硅或其他杂质。 表面处理对复合材料组织的影响,以不同方法处理的SiC粒子制备的复合材料金相组织,如图所示,原始状态的SiC粒子制备的复合材料粒子凝聚现象严重,经过3种表面处理的复合材料粒子分布均匀性得到明显改善。 结论: (1)酸洗高温氧化处理使SiC粒子明显钝化,表面被非晶SiO2膜包围,粒子表面状态得到改善;(2)通过碱溶出氢氟酸盐处理使SiC粒子表面粗糙化,K2ZrF6在粒子表面结晶析出; (3)碱洗酸处理后的SiC粒子表面平整、清洁、角度钝化的(4)SiC粒子经过各种工艺表面处理后,与原始状态相比凝聚现象明显减少。 参考文献1晏义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