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本溪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三历史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第卷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为调和“礼”和“刑”这两套社会规范在德政下的冲突,西周统治者明确提出了“明德慎罚”、“德主刑辅”的基本观念,使“刑”这一消极社会规范成为西周辅助德政的重要手段。由此可以说明西周时期A. 已经萌发了重民思想B. 外儒内法得到运用C. 统治者注重自身修养D. 仁政思想受到推崇【答案】A【解析】【详解】通过材料“明德慎罚”“德主刑辅”可以看出西周时期重视德治的思想,即萌发了重视人民的思想,故A正确;外儒内法的治国思想是在西汉汉武帝之后形成的,排除B;材料强调的不是统治者注重自身的修养,而是统治政策,排除C;仁政思想是战国时期孟子提出的,不符合题干西周的表述,排除D。2.罗马法规定,善意和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前提。具有欺诈故意的行为,或者是因不讲诚信而被法律认定为“不名誉”的人的行为,是无效的行为。这体现出罗马法A. 通过法律塑造道德B. 契约关系的道德化C. 道德意识的法律化D. 以商品经济为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具有欺诈故意的行为,或者是因不讲诚信而被法律认定为“不名誉”的人的行为,是无效的行为”可知体现的是道德意识的法律化,C选项符合题意。通过法律塑造道德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材料体现的是罗马法对诚信的重视,A选项排除。契约关系的道德化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善意和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的前提的说法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对善意和诚信的重视,D选项排除。3.1948年夏,沂蒙解放区发生旱灾,部分农民举行传统的祈雨仪式,并暴力殴打了前来阻止的基层干部。地方政府并未盲目地对群众进行惩罚,而是将革命理念与传统习俗结合起来,采用温和的方式处理了这一事件,并重新将生产救灾导入正常轨道。这一做法A. 丰富了应对社会危机的历史经验B. 消除了革命理念和传统习俗的矛盾C. 保证了前线军事行动的顺利推进D. 全面纠正了基层工作中的激进倾向【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描述了1948年沂蒙解放区地方政府以温和方式顺利解决群众祈雨危机的事件,这一处理方法丰富了中共应对社会危机的历史经验,故选A项。材料虽然提及解放区地方政府理智地将革命理念和传统习俗结合起来,但二者矛盾消除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事实,故排除B项。化解社会危机有利于支持前线的军事行动,但决定军事行动顺利与否的主要原因应是军事策略和双方力量对比,故排除C项。从材料看,“全面纠正了”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D项。4.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让“工人运动有了理论指导”,“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然而1848年以后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却并未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预言的那样走向灭亡,反倒欣欣向荣,生机盎然。这表明A. 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指导B. 资本主义制度发生本质变化C.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预言有误D. 马克思主义需要进一步完善【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848年以后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却并未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预言的那样走向灭亡,反倒欣欣向荣,生机盎然”可知,马克思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预言出现了偏差,说明马克思主义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马克思主义为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与材料内容无关;B选项错误,资本主义制度并未发生本质变化;C选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预言有误的说法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点睛】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意义。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1848年以后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却并未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预言的那样走向灭亡,反倒欣欣向荣,生机盎然”。5.1964年1月9日,时任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的利普斯声明:“十分明显,我们认为,法国如果承认(中国),将不利于我们或其他自由国家,我们已经一再清楚地表明,美国反对承认共产党中国。”1月27日,法国与中国正式签署建交公报。据此可知,中法建交A. 标志着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彻底分化B. 极大改变了20世纪60年代的世界政治格局C. 是中法间意识形态差异缓和的产物D. 表明两国在两极格局中的相似处境【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我们认为,法国如果承认(中国),将不利于我们或其他自由国家,我们已经一再清楚地表明,美国反对承认共产党中国”可知中法建交过程受到美苏两极格局的影响, D选项符合题意。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彻底分化的说法不符合史实,A选项排除。中法建交不能改变20世纪60年代的世界政治格局,B选项排除。中法建交是符合两国利益的,C选项排除。6.西汉政权建立后,一方面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不准工商者衣丝乘车、不准工商子弟做官;另一方面“弛商贾之律”,营造了相对宽松的经商环境。使得工商业发展远远超过了战国时代。这反映出汉初A. 以发展与稳定为要务B. 经济政策摇摆不定C. 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D. 致富成为社会时尚【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所述的现象变化,联系汉初社会状况和“重农抑商”政策的知识, 可知这体现国家在经济治理方面的控制,目的是达到快速回复和发展经济、 稳定社会秩序,A选项符合题意。经济政策摇摆不定的说法不符合史实,B选项排除。材料“不准工商者衣丝乘车、不准工商子弟做官”体现的是商人社会地位低下,C选项排除。致富成为社会时尚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7.1830年英国议会颁布啤酒法,解除地方治安法官对啤酒经营许可的发放权,大量啤酒馆涌现,民众中不道德行为、贫穷和堕落惊人增长;1879年,议会通过酗酒法重新强化地方对酒类的管理权。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英国A. 自由主义内涵的渐变B. 立法为经济利益服务C. 工业化推动议会改革D. 中央与地方权力较量【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英国议会政府在1830年针对地方政府管控啤酒市场经营的行为,颁布法案进行管理,撤销地方官对市场经营行为的影响,放任市场自由经营,但同时也导致了一些社会问题。直到1879年又重新加强了对酒类经营的控制。这反映了政府对调控市场经营的态度的转变,即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变化。A项符合题意。B项属于错误表述,材料表明立法与社会治安等问题相关。C项、D项在题目中没有反映。8.1933年国民政府发布的废两改元令规定:所有公私款项收付、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持有银两者,可由中央造币厂代铸银币,或在中央、中国、交通三家银行兑换银币。这一政策A. 重建了金融秩序B. 导致了通货膨胀C. 打击了民族工业D. 加速了白银外流【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一切交易律改用银币”“可由中央造币厂代铸银币,或在中央中国、交通三家银行兑换银币”,结合题干时间“1933年”和所学可知,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进行改革,即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所推行的法币政策,该改革有利于缓解当时经济状况,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防止白银外流,稳定当时的金融体系。故答案为A项。BD项,根据所学可知,法币政策的实施有利于稳定当时混乱的经济状况,缓解通货膨胀、防止白银外流,排除;C项,国民政府实行的法币政策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包括民族工业的发展,排除。9.下图为创作于1953年的一副木刻画(售余粮)。这一作品反映出当时A. 国民经济恢复活跃了农村市场B. 国家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建设C. 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生产热情D. 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答案】B【解析】【详解】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一五计划,农民将余粮出售给国家有利于支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体现了国家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建设,故选B项;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53年农民售余粮是将粮食出售给国家,并不是农村市场的活跃,故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完成于1953年以前,故排除C项;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故排除D项。10.孟子梁惠王下中提到天子的巡狩制度,其目的之一是“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而如今国君出游却使“饥者弗食,劳者弗息”。这一记载反映了A. 治国应秉承民惟邦本B. 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C. 农耕经济的地位重要D. 中央集权体制的确立【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的大意是:春天里巡视耕种情况,对粮食不够吃的给予补助;秋天里巡视收获情况,对歉收的给予补助。这表明“天子的巡狩制度”的目的是了解民生,解决民困。材料中“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的大意是:饥饿的人不吃饭,劳苦的人得不到休息。这是孟子揭示的战国时的民情。由此可见,孟子意在提醒统治者了解民情,重视民生,解决民困。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主旨与礼崩乐坏无关,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农耕经济的地位重要,排除;D项,中央集权体制是秦朝才确立的,孟子是战国时的思想家,不符,排除。【点睛】表明类选择题是高考中相对稳定的题型,该类选择题主要借用了“表明”或“说明”、“反映”、“旨在”、“体现”一词“相当肯定地显示”的含义。它要求考生获取材料中比较确切的信息,重点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试题的题干部分一般描述历史现象,考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清楚地概括现象背后的历史结论。一般解题步骤有三步,第一步:概括材料的主体信息;第二步:联系选项,进行“等价转换”。“等价转换”是指第一步概括出的主体信息要与选项完全匹配;第三步:检验其他选项的正确性。11.法国在二战后的三十多年里,先后制定并实施了9个经济计划;英国在1962年制定了第一个经济五年计划,后又制定了经济发展国家计划;联邦德国在1968年制定了第一个全国经济计划;意大利则制定了1955-1964年的十年经济计划。这反映出A. 欧洲一体化程度的加深B. 计划经济体制在西欧确立C. 美国加紧对西欧的控制D. 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得到认同【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采取国家干预经济政策,通过政府制定经济计划来干预经济发展,故D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各国家之间合作,故排除A项;计划经济体制在西欧确立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项;材料无法显示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故排除C项。12.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后,美国试图使之成为一个谈判场所,但遭到大多数成员国的反对。1994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就落实亚太地区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作出了承诺。这体现出亚太国家和地区对A. 经济主权独立的维护B. 区域合作实效的追求C. 经济自由理论的推崇D. 地区霸权主义的抵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美国试图使之成为一个谈判场所”可知体现出美国的意图是是APEC成为一个空谈性的经济组织,而大多数成员国的反对及承诺的达成则表现出他们对区域合作实效的追求和推动,B选项符合题意。经济主权独立的维护的说法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亚太地区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作出了承诺并不意味着推崇经济自由理论,C选项排除。地区霸权主义的抵制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第II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计52分。第41题、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5题第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丘吉尔“铁幕”演说:“不久刚被盟国的胜利所照亮的大地,已经笼罩上了阴影。没有人知道苏俄和他的共产主义国际组织打算在最近的将来干什么,以及他们扩张和传教倾向的止境在哪里,如果还有止境的话。”材料二 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来看,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办法。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1961年9月)材料三 国际形势的变化怎么看?旧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完了,新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定了?国际上议论纷纷,国内也有各种意见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是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和平与发展两个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丘吉尔发表演说的目的何在?对于当时的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2)根据材料二,分析不结盟运动产生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是什么,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1)目的:呼吁美国遏制苏联。影响:揭开了冷战的序幕。(2)原因:美苏对峙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安全;新兴独立国家处于弱势地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是其积极谋求维护自身独立、主权、发展与和平的有效途径。(3)特点: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两极格局解体后,一方面世界总趋势走向缓和,另一方面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加剧。原因:苏东剧变或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目的”,由材料“没有人知道苏俄和他的共产主义国际组织打算在最近的将来干什么”,可见丘吉尔呼吁美国遏制共产主义和苏联。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丘吉尔“铁幕”演说是西方名人公开鼓动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要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揭开了冷战的序幕。(2)由材料“现有的军事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来看,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可见冷战格局使国际关系趋于恶化,美苏对峙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为了反对美苏冷战争霸和新殖民行为对发展中国家的伤害,广大发展中国家联合起来共同行动, 谋求维护自身独立、主权、发展与和平(3)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所学知识,从世界总趋势和地区民族发展等方面回答;第二小问“原因”,可从国际力量变化等方面回答,如苏东剧变或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14.阅读材判,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中的历史事件(部分)时期史实秦汉张骞出使西域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自波斯湾而还中国的铸铜和制漆传到朝鲜隋唐唐朝高丽了盛行玄奘西行胡椒、波斯枣、无花果、开心果等传入中国日本参照汉字草书和楷书的偏旁,创制了自己的文字宋元设置节舶式管理海外贸易指南针、火药相继传到欧洲刺桐港(泉州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明清郑和七下西洋,远至非洲、红海沿岸传教士利玛窦来华本草纲目、天工开物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流传海外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明确说明需史论结合。)【答案】示例:看法: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促进中外文明的交融。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中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交流。汉武帝时开辟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外传统贸易的重要通道。活跃在丝绸之路上的中外使者、商人络绎不绝。丝绸、瓷器、茶叶、四大发明等传到国外,胡椒、波斯枣、高丽乐等传入中国,中外贸易互通有无,贸易品种多样,丰富了中外人民的生活,促进了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有利于中华文化圈形成和发展,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认真阅读表格,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予说明原因即可。“看法”,由表格信息可知,中国古代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对外交往促进了中外文明之间的交融,即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促进中外文明的交融。“说明”,依据所学知识从汉武帝以来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在促进丝绸、瓷器、茶叶、四大发明等传到国外的同时,国外的胡椒、波斯枣、高丽乐等也传入中国,从而丰富了中外人民的生活、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等角度分析。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隋朝在选官制度上也进行了重大的改革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樊树志国史概要(1)根据材料,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答案】(1)特点: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以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科举制日益完善。(2)演变趋势: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由准选发展到公开考试;选拔逐渐趋向制度化、模式化。【解析】【详解】(1)由材料“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可知其特点为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由材料“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可知其特点为以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由材料“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可知其特点为科举制日益完善。(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比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趋势可从选官标准、选拔方式、选拔特点等方面进行作答。16.(历史选修3:20世纪战争与和平)材料一 1999年3月24日,北约对原南联盟的空中打击正式开始。4月19日,美国称,科索沃“有10万多人目前下落不明”,应该(卫报)称塞族人“在科索沃杀害了数万名阿尔巴尼亚族居民”。但在8年以后,塞尔维亚政府的最终调查数宇显示,自1998年1月1日迄今,科索沃全境共死亡或失踪人员8700名,并称科索沃驻联合国机构所认可。利用假新闻、假情报达到政治目的,对一些国家来说,已经不再是什么秘密。科索沃战争如此,以“摧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而进行的伊拉克战争也是如此。尽管如此,这些制造假新闻、假情报的人,以及据此制造了更大灾难的人,却从未受到过审判,而那些因此丧失了亲人的家庭,每年的此时都要经历一次痛不欲生的煎熬。科索沃战争8年之后材料二 国家间的交流、对话、合作并不断深化,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和不懈追求。与此同时,国际社会也面临更加复杂多样的安全挑战: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猖獗,防扩散形势依然严峻,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不断显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安全依然任重而道远。习近平在“世界和平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等西方国家制造和利用假新闻、假情报的政治目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安全依然任重而道远”的认识。【答案】(1)目的:误导舆论:损害别国形象;为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制造依据;维护西方国家利益,推行西方价值观;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单极世界。(2)认识:“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西方大国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使世界形势持续紧张、动荡;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但多极化格局还未形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当前国际社会面临更加复杂多样的安全挑战。【解析】【详解】(1)目的:根据材料“1999年3月24日,北约对原南联盟的空中打击正式开始”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培训心得体会总结简短(汇编10篇)
- 第二章 函数2026年高三数学第一轮总复习
- 职高简单高考题目及答案
- 酒店工作心得体会怎么写(例文10篇)
- 美食餐厅推广营销案例分析
- 体育产业市场分析与投资机会研究
- 医药行业创新发展模式探讨
- 农产品检测技术革新-2025年无损检测技术应用创新报告
- 2025年车工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山西省晋城市事业单位工勤技能考试题库及答案
- 车间轮岗培训总结
- PQE试用期述职报告
- 小红书运营:小红书账号运营培训课件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书课后练习答案
- 广东省中山市2025年中考模拟数学试卷五套附参考答案
- 【MOOC】《电路实验》(东南大学)章节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保湿是美肤的关键
- 《民用机场基于视频分析的航班保障节点采集系统建设指南》
- 银行安全保卫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300题)
- DB36T 1093-2018 电子政务外网网络接入规范
- 血透管路滑脱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