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朱熹的教育思想PPT课件_第1页
第三讲---朱熹的教育思想PPT课件_第2页
第三讲---朱熹的教育思想PPT课件_第3页
第三讲---朱熹的教育思想PPT课件_第4页
第三讲---朱熹的教育思想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讲朱熹的教育思想,一、生平和教育活动朱子(1130-1200年)江西省婺源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世称朱子,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儒学大师。旷世大儒朱熹受教于父,聪明过人。集学者、官员、教育家,文学家于一身。五次入仕,出任地方官吏。从政仅14年,专门从事教育活动时间达40年之久。在为官期间,锐意办学,未曾间断教育。,.,2,著名的教育活动,1.南康知军时,修复白鹿洞书院,并在其中讲学,制订一整套学规。2.在武夷山修建武夷精舍,广收门徒,传播理学。3.为潭州知州时,倡导州学、县学,主持修复岳麓书院。,.,3,二、作为思想家的朱熹,两宋时期,学术上造诣最深、影响最大。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理学。这一体系的核心范畴是“理”,或称“道”、“太极”。著名的“鹅湖之辩”:陆九渊在铅山鹅湖寺与朱熹展开了有关“心”与“理”的大辩论。陆九渊:“心学”。,.,4,三、作为文学家的朱熹,朱熹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代表作有菩萨蛮(一)、水调歌头(一)、南乡子、忆秦娥(二)等。除词外,还善作诗,春日和观书有感是他最脍炙人口的诗作。,.,5,观书有感二首,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6,四、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存天理,灭人欲”,使“人心”服从“道心”。这个过程也就是“明人伦”。抨击了当时以科举为目的的学校教育。切中了时弊,针对当时学校忽视伦理道德教育,争名逐利的现实,以及为了改变“风俗日敝,人材日衰”的状况,重新申述和强调“明人伦”的思想,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7,五、教育阶段的划分,小学和大学是不可割裂的两个学习阶段,815岁为小学教育段,即蒙养教育段;15岁以后为大学教育段。小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大学教育是小学教育的扩充和深化。小学学其事,大学明其理。,.,8,只有使儿童“讲而习之于幼稚之时”,才能使其“习与智长,化与心成,而无扞格不胜之患也”,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亲自为儿童编写了小学与童蒙须知两部教材。儿童的学习由浅入深,自近及远。,.,9,六、规划大学的教学内容,其纲领,是“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大学的教材主要是四书和五经。朱熹认为:四书是大学的基本读物。,.,10,朱熹四书集注,他于儒家经典中精心节选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11,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火,只剩下五经。,.,12,七、教学过程和读书法,把中庸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作为为学的几个层次,教学的基本过程。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13,朱子读书法是古代最有影响的读书方法论。六条均反映了读书学习的基本规律和要求,在今天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4,1.循序渐进首先,学习的过程应当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确定次序,由浅入深,由小及大。其次,循序渐进也包括知识的积累和持之以恒的治学精神。其三,循序渐进还体现在读具体的书上,要按照首尾篇章的顺序,“未明于前,勿求于后”。2.熟读精思读书必须反复阅读。不仅要能够背熟,而且对书中的内容了如指掌,“一一认得,如同自己作出来底一般”。熟读是精思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刻理解精义及其思想真谛。,.,15,3.虚心涵泳以虚心的态度去体会圣贤的用心和寓意,来不得半点主观臆断或随意发挥。尤其是不能自己先有个意见,再“把圣贤言语来凑他的意思”,甚至穿凿附会地硬行联系。4.切己体察“须要将圣贤言语,体之于身”。读书重要的是落实到自身修养的提高上。读书不是为了向别人炫耀,或是为了获取教训别人的材料。,.,16,5.着紧用力读书比做“撑上水船,一篙不能放松”,不进则退。读书又是细致功夫,不能蛮干。他以鸡抱卵为喻,急躁是不行的,而且过冷孵不出来,过热又会死。而一旦进入学习阶段,就绝不能放松,要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6.居敬持志关键还在学者的志向及良好的心态。居敬有专静纯一、持之以恒的意思。“持志”即有坚定志向。,.,17,八、论教学方法,朱熹在四书集注里对以往教学方法大加发挥和评论1.大学章句传之三章:“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朱熹注云:“道,言也;学,谓讲习讨论之事。自修者,省察克治之功。”道学与自修是为学进德的两种基本方式。理学家们对自修,即内心修养予以高度的重视。,.,18,2.“下学上达”下学人事,包括遍读经书,经过反己自修,求其放心,循序渐进地达到“志气清明,义理昭著”,或者由言传到心悟,即可上达天理,“天独知之”的神秘境界。这就是程朱理学所宣扬的为学之道。,.,19,3.“因材施教”“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后世学人多将“因材施教”作为一条重要教育原则,实践这一原则者始于孔孟,而概括出这一原则者始于朱熹的四书集注。,.,20,九、“女子亦当有教”观点,孔子曾经提出过“有教无类”的平等教育。基于“男女有别”的纲常观,朱熹对于向女子的施教内容与男子有同也有异。这在他编撰的小学教本中有所体现。是他维护人伦秩序和社会纪纲的一个方面。一是不要教,其二如何教,其三依据什么去教。,.,21,十、大教育家朱熹的贡献和影响,1.制定学规。白鹿洞书院学规是古代学校管理的条例。2.审视科举制度,对科举制度的批判。3.对古代书院制度形成影响重大。4.女子教育思想。5.读书法与教学法。6.收集整理的四书集注是封建社会中后期影响最深最广的一部儒家“经典”。学校的必读教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