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_第1页
高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_第2页
高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_第3页
高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_第4页
高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1、品味语言,感受、体验课文中人物肺腑之言的内涵,赏析课文中个性化的语言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理解宝黛爱情及这种爱情的基础,理解诉肺腑的深刻主题。 教学重点: 学习用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宝黛爱情的深刻内涵,体会红楼梦伟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赏读、体验、探究 一、引入文本,提出阅读要求 由今年重拍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引发的“红楼热”引出课题。 由进入意大利阿尔卑斯山的入口处写着:“慢慢走,欣赏啊!”引出阅读建议:“细细读,欣赏啊!” 阅读建议: 1、细心阅读,琢磨这些语言是如何表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的。 2、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感受其中的人物与生活。 3、积极参与讨论,说说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二、整体感知: 教师作简单介绍: 1、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而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又是全书的主干,是中国古典文学描写最生动、表现最成功、意蕴最丰富、影响最长远的爱情故事。 2、宝黛青梅竹马,日久生情,他们之间的“木石前盟”,既是暗示他们的爱情命中注定,又是相互爱慕的结果。但因为宝玉和宝钗之间又有“金玉良缘”,使宝玉以前迷惘,黛玉感到了莫大的威胁,加上她的身世和多虑的性格等原因,彼此无法吐露心声。在经历了很多的猜疑、担心、试探、怄气之后,终于在“诉肺腑”一节里互明心迹、心心相印了。 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概括节选部分的内容: (明确:主要情节是湘云带丫环翠缕来贾府,拾到宝玉不慎丢失的金麒麟。引发宝玉有机会向黛玉诉说肺腑之言的是宝玉与湘云、袭人的一段话。黛玉不放心湘云的到来,尤其担心金麒麟又引来“金玉良缘”之说,所以悄悄前来欲察二人之意,听到宝玉在湘云、袭人面前对自己不避嫌疑的称扬,心有所感;接着,宝玉向黛玉倾吐了积聚已久的肺腑之言。) 分两个对话单元:宝玉、湘云、袭人“三人谈” 宝玉、黛玉“诉肺腑” 三、品味语言,探究问题,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总结人物性格特点,指出使用方法 (设想:这个环节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再次细读文本,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讨论。教师参与讨论,只作大方向的把握和适当的点拨、归纳。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个性化的语言和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只要言之有理,应予肯定和鼓励。) 湘云、宝玉、袭人三人谈什么话题? (说明:关于麒麟 关于戒指 关于做针线 关于仕途经济) 什么话题直接引出下面“诉肺腑”的情节? (说明:关于仕途经济的话题。) 学生找出相关“仕途经济”的语言描写,说说反映湘、钗、黛什么思想情感。 宝玉和宝钗、湘云的关系都不错,都有可能发展爱情,是什么原因使他和宝钗、湘云“生分”了,而独独向黛玉“诉肺腑”? 学生探讨、发言。 (教师点拨:湘云和宝钗对仕途功名的热衷。宝玉向来是“心里有妹妹,但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他爱黛玉,但遇着温柔丰韵的宝钗和娇憨活泼的湘云,却又不能不眩目动情,感情似乎游移不定。宝玉对为官做宦、仕途经济是深恶痛绝的,黛玉在这点上深深理解他,他们志同道合,互为知己。在是否支持宝玉走仕途经济道路问题上的分歧,正反映了黛与钗、云的思想性格上的区别,这也正是宝玉与她们逐渐“生分”,而视黛为知己的原因。 “郎才女貌”是我国古代戏曲、小说中常见的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模式,这种建筑在“怜才爱色”基础上的爱情往往缺乏广泛深刻的思想内涵;而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却超越了世俗的功利性,表现为生活理想及自我实现意义上的志同道合,表现为不约而同地怀疑传统人生所规约的道路和终极目的。宝黛的爱情是建立在超脱了世俗偏见的共同理解的基础上的。正是这个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宝黛凄美的爱情故事穿越时空,不知打动了多少人的心,引起了多少人的共鸣,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这也体现了红楼梦伟大的思想性。) 在“诉肺腑”前这个大段的描写作用是什么? 湘云、宝钗的性格凸显宝黛二人性格 衬托、铺垫: 宝玉、湘云关于“仕途经济”的对话激化矛盾,使“诉肺腑”水到渠成 (说明:以上环节用15分钟) 3、宝黛“诉肺腑”情节赏析: 重点赏析这部分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仔细体味宝黛二人的复杂感情,理解肺腑之言的内涵。 肺腑之言就是从内心吐露的真实之言,找出课文中二三处加以分析。 宝玉点头叹道:“好妹妹,你别哄我。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好妹妹,我的这心事,从来也不敢说,今儿我大胆说出来,死也甘心!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在这里,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掩着。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 (明确:宝玉:情真意切深切爱着黛玉又希望她能理解自己的一番爱心 语言描写 黛玉:多虑谨慎含蓄) 朗读关于黛玉心理描写的片段 为什么关于黛玉的语言描写比较简短,而使用了大段的心理描写? (明确:黛玉的性格身份决定了她的语言表白不可能象宝玉那样,所以用心理描写比较合适。) 心理描写黛玉:多虑善感暗示着爱情的悲剧 引用吴组缃的话:“中国小说总是不静止地叙述人物的内心活动,而往往偏重通过人物的外部言和行的表现使读者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活动。这是中国古典小说不同于外国小说的一点。”(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极其规律) (说明:正如吴组缃指出的,中国古典小说不重视心理描写,但这个大段心理描写却十分细腻传神,能够跟外国小说相媲美,在古典小说里显得十分难得可贵,这正表现了红楼梦在艺术手法上对古典小说的突破,与众不同,体现了红楼梦伟大的艺术性。) 4、总结: 说明: 一般的爱情表白只要让对方知道自己的真心就行,而宝玉的爱的告白与众不同,他是为了打消黛玉的疑虑。 “诉肺腑”:宝玉爱的告白 艺术表现手法:生动的个性化语言描写 真实细腻的心理描写 四、延伸: 探讨问题:如果红楼梦里宝玉爱的是宝钗,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形?【篇二】教材分析 香菱学诗节选自红楼梦,本文作者写香菱学诗的主旨是讴歌被侮辱被欺压的女性形象,香菱和大观园里其他下层人物一样,不甘心自己的坎坷命运,不甘心泯灭自己的聪明才智。她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学诗过程是对社会的不屈抗争,同时也揭露了封建社会对优秀女子的无情扼杀。香菱学诗,大致可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的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的诗,一边尝试作诗;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后,终于成功。香菱作的第一首诗比较幼稚,用语直露,把前人咏月用的词藻堆砌起来,凑合成篇。没有表达真情实感,了无新意;她的第二首诗就有所进步了,能用情景烘托,逐步地放开了手脚;第三首诗终于成功了,流露了真情实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六重对话的阅读方法。 2.理解人物形象的创作意义。 教学重点:多角度理解人物行为的意义。 教学难点:作者创作人物形象的目的。 主要方法:对话分析法。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间播放红楼梦主题曲枉凝眉,并配上红楼女子图片)。 师:听着这曲枉凝眉,让我们走进文学巨著红楼梦!红楼梦是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铸就的一部“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文学巨著。有人说;“平生不读红楼梦,满腹诗书亦枉然。”可见红楼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之高。为什么这部书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我们且以其中的一个片断来品析其中的韵味,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香菱学诗。 【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学习多维观照的阅读方法。2.理解人物形象的创作意义。】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标题是个主谓短语,假如在标题中添进一个字,来形容香菱学诗的状态,你觉得应填什么字?香菱学诗(苦、乐、善、喜、痴.) 作者曹雪芹是怎样评价香菱学诗的?从文章第八自然段找出八个字-苦志学诗、精血诚聚。 师:可见曹雪芹对香菱学诗是给予了高度评价,那么香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她的身世和故事背景又如何呢? 三、多边观照,深入理解 1.简要介绍香菱身世和故事的背景,引出话题。【结合三幅图片简介人物身世。】 明确:香菱,原名英莲(谐音应怜),是乡绅甄士隐的独生女,掌上明珠。三岁元宵节观灯走失,几经人贩子拐卖,最后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作侍妾,命运坎坷、饱受摧残的香菱最终年纪轻轻不幸重病而亡。这样一个苦命女子在红楼梦里却不同凡响,她进入薛家后被薛蟠呼来唤去,饱受折磨。正巧薛蟠外出做生意,薛宝钗便将香菱带进了大观园。她一进园,“见过众人之后,吃过晚饭便往潇湘馆中来”找黛玉学诗。本文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师:一个普通的侍妾学作诗,大家会怎么看呢?今天开始我们“另眼看香菱,众口说学诗” 对话探究旅程(大屏幕出示),从下面几个方面分析这个事件的意义。 2.宝玉、探春等人对香菱学诗的看法。【对话一】 下面请第一小组同学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看看宝玉和探春兄妹的看法,先告诉大家你从课文中何处找到了哪句话?再分析他们的态度。 片段一:香菱品读诗(大屏幕出示) 宝玉笑道:“既是这样,也不用看诗。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 宝玉大笑道:“你已得了,不用再讲,越发倒学杂了。你就作起来,必是好的。” 探春笑道:“明儿我补一个柬来,请你入社。” 片段二:香菱初作诗(大屏幕出示) 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 宝玉笑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 片段三:香菱再作诗(大屏幕出示) 探春笑道:“凡会作诗的都画在上头,快学罢。” 由以上语句能够看出,宝玉等人对香菱是同情的,因而对其学诗是赞赏的,鼓励的,认为她学诗是夙愿得偿,是本性的回归。 3.宝钗对香菱学诗的看法。【对话二】 提问:宝钗是薛蟠的亲妹妹,平日里是家中对香菱的人。连“香菱”这个名字都是宝钗取的,况且宝钗的才华并不逊于黛玉,香菱要学诗,为什么不向宝钗学呢?请找出文中宝钗对此事评价的语言:(大屏幕出示) 你本来呆头呆脑,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 这个人定要疯了!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 可真是诗魔了。 这诚心都通了仙了 这里有四个评价语:“呆”“疯”“魔”“仙”。从这些词语中显然能够看出宝钗并不赞成香菱学诗。宝钗带香菱入园,本就是让她过几天清闲日子,当然不希望她苦学;宝钗所受的封建传统教育,也让她不赞同女子用功读书;内心深处,宝钗深知知书而达“理”,她更不希望憨厚的香菱明理后,便如林妹妹般陷入悲时伤势,多愁善感。宝钗对香菱是怜爱的,这个方面出于她对香菱身世的同情,另一方面她怀着为其兄赎罪的心理。加上她毕竟是大家闺秀,对香菱学诗也不便强硬的反对,尤其是看见香菱的矢志不移,也只能半嗔半怪,由她去了。 4.黛玉对香菱学诗的看法。【对话三】 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孤高自许的女子,照她的性格,别说一个侍妾,就是园中的姐妹,她也不甚亲近,为什么单单极其热情、周到地教香菱学诗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联系两人此时相同的生存背景以及诗歌对她们来说的相同意义及作用来答题。) ?文中黛玉从”立意要紧、多读经典、鼓励练笔、严格要求“等方面煞费苦心地教香菱学诗,正如文中她对宝钗所说的“圣人说,诲人不倦,她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之理”么? 显然不是。原来黛玉与香菱都是寄人篱下,孤苦无依,而其内心又都有着强烈的诗意人生的追求。孤寂病苦的日子里,诗是林黛玉的良药,是她忠实的伙伴,更是她心灵的寄托。所以,当身世相近的香菱找到黛玉要学诗时,黛玉不但没把香菱当下人,也没把她看作普通的姐妹。而是将她引为同道了,她说:“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要知道黛玉是很难得这么由衷地肯定一个人的。【原来是际遇相同、追求相同而已。】 5.香菱对自己学诗的看法。【对话四】 作为侍妾,大观园中的平儿等人都不学诗,香菱为什么要学诗呢?就是因为她出身诗书人家的天性使然?是一时心血来潮的冲动?显然不是。 我们能够从从文中找到香菱学诗的目的。(原文:仅仅心里羡慕,学着玩罢了)那么羡慕什么呢? 出示该回目:慕雅女雅集苦吟诗,提示(羡慕雅) (大屏幕出示) 脂砚斋对此有精辟的分析,说:“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且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但是,蕙质兰心的香菱是不会甘于沉落的,对诗的向往恰是她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因为香菱善良贤淑,所以即使在生活的最底层,也没有失去希望。 6.作者对香菱学诗的看法。【对话五】 人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香菱是一个下人,作者为什么要写她学诗呢,作者究竟对香菱有怎样的感情呢,寄托了作者这样的情怀? 虽然同为下人,香菱不同于袭人、晴雯和平儿、鸳鸯等人,她憨厚隐忍之间,还有一份读书人的慧根,且有好学勤奋的精神。显然,曹雪芹对香菱有着特别的钟爱,尤其是学诗这个段,给香菱的美好涂抹了最亮丽的一笔。能够说她是作者较为理想的女性形象之一。 鲁迅说“悲剧是将美的事物毁灭了给人看”。在红楼梦中,对香菱命运的判词是:“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可见,那是悲剧收场。在本文中,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墨,讴歌了香菱这个为精华灵秀所钟爱的薄命女子。香菱不但美丽,而且性格乖巧,有天赋才华。这样的人竟然和薛蟠这极端粗陋鄙俗之人生活在一起!而且受他的凌辱作践。香菱的境遇是值得同情和惋惜的。原来,美好的香菱正能够同苦难的香菱做个强烈的对比。这样的一个人竟落得“残花败叶付东流”,直让人唏嘘不已。所以“香菱学诗”是作者拈在手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