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口论文关于妇产科腹部切口感染的病因预防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1页
切口论文关于妇产科腹部切口感染的病因预防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2页
切口论文关于妇产科腹部切口感染的病因预防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3页
切口论文关于妇产科腹部切口感染的病因预防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4页
切口论文关于妇产科腹部切口感染的病因预防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切口论文关于妇产科腹部切口感染的病因预防论文范文参考资料 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腹部切口感染的病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策略:选择我院妇产科施行腹部切口手术的患者共982例,对术后腹部切口感染者进行统计,回顾性分析造成腹部切口感染的病因。 结果: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率为5.09%。手术时间过长、出血量大、术后保健不到位及营养状况不佳、住院条件较差、合并有基础疾病或感染情况、术前未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切口缝合技术较差等是造成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 结论:造成妇产科腹部切口感染的因素很多,通过对症支持处理可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对改善患者预后,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作用较大。 关键词:妇产科腹部切口开腹手术感染 1671-8801(xx)09-0207-02 行妇产科手术的患者多选择开腹手术,由于其皮下脂肪较厚,抵抗力较差,腹部手术后切口极易发生皮下出血与脂肪液化,最终可导致切口感染化脓,难以愈合,不仅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亦增加了患者的疼痛体验,若处理不当,不利于患者预后,甚至可带来生命危险1。为此我们对我科妇产科腹部切口感染的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策略 1.1一般资料。对象为我院xx年1月xx年12月妇产科施行腹部切口手术的患者共982例,术后发生腹部切口感染者50例,其中施行剖宫产术者22例,子宫全切术者11例,子宫次全切术者10例,卵巢囊肿切除术者7例,患者年龄2166岁,平均为49.315.9岁,手术时间平均3.10.7小时。均获得成功,术后住院时间平均91.2天。切口感染出现时间分别为术后3d者12例,术后5d者31例,术后7d者7例。 1.2策略。 1.2.1分组策略:将50例出现腹部切口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剩余无切口感染者分层抽选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手术类型、术后住院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作用(P0.05)。 1.2.2观察指标及统计策略:包括患者的体质指数、手术时间、营养状况、住院条件、基础疾病或感染情况、抗生素应用情况、手术器械应用等。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感染情况。施行腹部切口手术的患者共982例,术后发生腹部切口感染者50例,感染率为5.09%。 2.2感染因素。手术时间过长、出血量大、术后保健不到位及营养状况不佳(血红蛋白低于109g/L、白蛋白低于25g/L)、住院条件较差、合并有基础疾病或感染情况、术前未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切口缝合技术较差等是造成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 3讨论 妇产科手术以开腹手术多见,其本身作为一种对机体的创伤,若处理不当,极易造成切口感染。引起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因素很多,但其决定因素的主要为细菌污染切口的程度及患者的免疫抵抗能力,此外,术者切口缝合水平及患者疾病伴发情况等均可影响腹部切口愈合2。 (1)细菌污染程度:妇产科腹部切口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为溶血性链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金*葡萄球菌及厌氧菌等,细菌污染程度同细菌数量及其致病能力呈正相关3。而细菌污染一方面可患者本身,包括患者生殖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甚至局部皮肤消毒不 _等,另一方面则医院,即医源性感染,包括手术器械污染、手术室空气消毒不 _、手术缝合技术不过关等,均可影响腹部切口愈合,为切口感染提供机会。 (2)机体抵抗能力较差:患者营养摄入不足,可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显著的表现即为体弱多病,各种检查指标低于正常值,如血红蛋白及白蛋白含量降低。此时最易受致病菌入侵,在低于感染剂量的病原菌污染下即可造成切口感染。若为老年患者、贫血程度较重、存在恶病质或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均可使患者抵抗感染能力降低,增加切口感染发生率。 (3)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研究表明,腹部切口感染率随手术时间延长及出血量增加而呈现升高趋势,通常手术时间每增加1小时,其感染率则升高1倍4。理由在于手术部位长时间暴露可致创面细菌数量增加,术中的各种操作如牵拉、触摸等,则可致切口组织损伤加重。术中出血量过多,一方面模糊视野,另一方面血液残留,若清理不净,在缝合切口后可呈潜在隐患,作为异体组织发生排异反应,是腹部切口感染的另一重要因素。 (4)伴有基础疾病或感染:伴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其自身机体防御及免疫功能已经有降低,病原菌入侵后易感性大大增加,在低于可致感染病菌剂量时就可发生切口感染。患者若本身即存在感染,术前未能及时发现,则在术中可将病原菌携带入切口内或由于手术本身造成的机体虚弱状态为病原菌提供侵犯的机会5。 4防治策略 _ 1刘宗华.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及裂开病因分析及预防J.疾病监测与制约杂志,xx,3(3):152-3 2叶昕,郑喜慧,葛晨蕾.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理由和防治J.吉林医学,xx,30(18):2119-20 3于宝萍.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观察和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xx,19(11):221-2 4况勋红.浅谈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