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ppt_第1页
怎样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ppt_第2页
怎样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ppt_第3页
怎样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ppt_第4页
怎样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昌区教研培训中心肖作钧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优秀培训专家全国中小学教育先进工作者湖北省特级教师享受武汉市人民政府专家津贴武汉市学科带头人武昌十大名师、名师工作室领衔导师(组长),怎样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与今天在座的同志们共研,电子邮箱:xiao-1957,QQ:27080554,怎样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与今天在座的同志们共研,肖作钧电话:0278873150718963970175电子邮箱:xiao-1957,请老师们看图思考!,用艰苦奋斗、肩扛锄头去建设幸福!,用不畏劳苦、时间加汗水去改天换地!,用先进工具、现代技术去建设幸福!,用集约劳动、工程加效益去改天换地!,请你对比!,说明文:冬虫夏草用传统教法。,说明文:冬虫夏草用“it整合”教法。,一、明白基本概念,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学方法,可分为五个层次。即:1、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2、信息技术作为个别学习的辅助工具。3、信息技术引入“任务驱动”。4、信息技术作为在开放式课堂中,进行发现式学习的工具。5、信息技术作为数字化学习的载体。,关键:有丰富的资源支撑,包括:1、操作系统资源2、工具软件资源3、教学资源电子文本课件音视频,二、了解基本优势,(一)交互性。(界面生动、吸引力强、即时受理、即时反馈。)(二)图文并茂、图影并茂、影画并茂。(三)多感官刺激,精算和估算,谁激活的脑区更多?,精算,估算,减法、乘法、比较运算,谁激活的脑区更多?,哪种讲课方式激活的脑区更多?,一般式听讲课,问答式听讲课,媒体辅助式听讲课,全息式听讲课,(四)“八化”优势。,1、化虚为实2、化静为动3、化小为大4、化大为小5、化快为慢6、化慢为快7、化毁为存8、化险为夷(五)“六超”优势。1、超越地域2、超越时空,3、超越成本,4、超越人障5、超越物障6、超越生命(六)更好更科学地实施因材施教。超文本支持下的网络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成为:网络名师、数字教员、课件助教、邮箱伙伴、QQ同学。(七)构建开放式协作平台。(八)提供学生创新活动的土壤。(九)重复自如、缩放自如、切换自如、存取自如。为提高效率创造了条件。,课件制作与使用悖图,制作难度,购买件(常规购、网购、租借等),引进件(共享、交流型等),修改件(成品小修),改版件(仿制品),设计定制件(合作品),自主开发件,使用难度,三、用于基本环节,利用信息技术改变学教方式,提高学教效益。,整合从学与教的十一个环节入手,师生角色转变,学生孩子,学生主体,学生教师,学生专家,教书先生,学校教员,学习榜样,发展楷模,2、本体目标可“多元承担”,减少课堂“压强”。(1)巩固、练习;(2)拓展、延伸;(3)教学“留白”。3、信息技术目标可整合或渗透其中(1)已会技术达到“熟能生巧”;(2)半会技术在用中全会;(3)不会技术在需中抛锚学习;(4)非既定技术,在用探中“自摸”。,(三)过程设计与运作1、课堂实态的转型。,阐明,展明,分析,感析,悟析,示明,思辨,实证,验核,教师“单讲”、“串讲”、“双簧”的比例将有效降低。,2、“三程统筹”、“任务共担”,减轻课堂“负担”。(四)引入新课1、信息技术将大幅提高“引入”效益。2、“引入”及“新授”可形成超级开发大课堂。,(五)新课教学1、信息技术将大幅提高教学生产力。2、机器“助教”。3、教学低碳化。(*无纸练习、无笔书写、无器演奏、无仪实验、无材实践),“数字与编码”学习网站,(六)巩固1、“时光倒流”助巩固。2、“分层及个性化”巩固。(七)课堂练习1、不厌其烦。2、“个别化”。3、超便利迁移。,(八)课堂小结1、“全员同时”。2、“分层及个性化”。3、“小结”论坛4、广吸众长(九)作业1、前所未有。2、方便的“作业库”。3、学生成为自己的主人4、幸福。,(十)课外延伸1、“时空整合”。2、“远程辅导”。(十一)课后反思1、信息筛选。2、同伴“反思”交流。3、跳出圈外看自己。,四、掌握基本方法,(一)研究确定主题1、分析教学重难点2、研究学科交叉点3、选好教学突破点(二)认真做好设计1、教学系统设计,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系统设计,“主体|主导”式教学系统设计,2、脚本设计,(1)知识点、技能点(2)画帧载体(3)界面设计(4)互动设计3、技术设计(基于某一工具)(1)顺序结构段落设计(2)随机可控结构段落设计(3)全程任意返回段落设计(4)动、静、图、文、影、声技术设计(5)容错、防爆技术设计(6)打包、防盗技术设计,(三)精心开展制1、课件生产流水线形式:,技术合成,定型打包,综合修订,论证审议,学科教师提供脚本,课件制作组教师承担制作,多位信息技术教师分工制作,2、双师协同制作3、个人自主制作(1)发展基本功作底垫(2)引进消化式制作(3)模板运用式制作(4)自主创新式制作,4、课件成品建议,(1)有思想(2)有互动(3)有实质(4)有创新(四)反复进行调试(目标达成度;技术合格度)1、顺序运行2、非序运行3、容错试验4、超载试验5、排障试验6、断电预案,切记,五、开展基本评价,(一)静态材料评价课件、教案、技术略,(二)动态场景评价整合课、网络、设施设备、技术使用1、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课堂教学)整合“优质课”基本指标体系。(1)体现了“一个宗旨”优化教学活动体系,提高课堂质量效益。(2)凸出了“两个特征”,用信息技术改变学习方式。创建全息式课堂学、教场境。(3)协调了“三个关系”本体学科与信息技术的关系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关系技术化与人文化的关系(4)达成了“四个目标”本学科“双基”目标积极性情感目标意义性能力目标综合性发展目标,六、作好基本反思1、学科目标达到度2、学科“双基”落实度3、技术运用成功度,4、信息技术学习度5、成功片段6、失败片段7、学生综合收获盘点8、课堂亮点、灵感闪点9、同伴及专家的评点10、整体设计及课件需修改完善的地方,欢迎互动!,谢谢!,冬虫夏草地面“草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