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ppt_第1页
第14课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ppt_第2页
第14课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ppt_第3页
第14课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ppt_第4页
第14课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同学们你们是否知道近几年来的每年固定哪一天漳州市政府的警钟在长鸣?这为了纪念哪一事件?,导入新课,2、猜猜右边的人物是谁?曾经称号:少帅“不抵抗将军”“爱国将领千古功臣”他是怎样从“不抵抗将军”向“千古功臣”转变的呢?,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龙海六中郑燕华,(1)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2)知道西安事变的史实,理解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课程标准:,第14课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相信自己我能行(看课本,完成以下内容)1、简单经过: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蓄意炸毁沈阳北郊附近一段路轨,却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并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随后进攻。2.国民党蒋介石的态度:_3.结果:沦陷;建立,一、国之耻九一八事变,讲授新课,1931,柳条湖,沈阳城,不抵抗,东北三省,伪满洲国,日军炮轰东北军驻地,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轨道,反诬中国军队破坏,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探讨1: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原因,材料一:1927日本田中内阁召开的东方会议内容: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首要原因:蓄谋已久材料二: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使日本经济生产下降32.9%,对外贸易缩减75.9%,失业人数300万,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为摆脱危机的困境,日本加速侵华步伐。催化剂:的打击材料三:1927年至1935年间,国民政府先后调集兵力对共产党的中央革命根据实行五次“围剿”,无心北顾。有利条件:给日本有机可乘,日本侵略中国,经济大危机,国共内战,日本田中(右起第三人)内阁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定侵华政策,亡国奴,亡国奴,日本在中国东北犯下的滔天罪行,731部队拿活人做试验,日军入侵后,沈阳东辕门文卷珍物损失无数,日军在沈阳随意拘捕市民,日军将砍下的中国人的头颅拿在手里,日军枪杀的三岁儿童,日军将中国人砍头处死,日军屠杀无辜人民将首级挂于电线杆示众,一群日本兵在被他们杀死的中国人尸体前留影,听完歌曲和看完以上图片后同学们有何感想?,一方面说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野蛮性和残暴性,另一方面也深刻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因此国耻不能忘记,而仇恨又无法强国,唯有自强拼搏才能强国。所以今天同学们应好好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而做出自己的贡献。,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1931年9月16日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也”九一八后蒋介石的密电国民政府:材料二:我认为日本像“九一八”这种发动,我认为日本人是挑衅。日本挑衅找借口啊,闹点小事啊,办交涉,占点便宜。向来是这样的。那我绝对没想到“九一八”日本是真正来了,我不得不承认我对日本的判断是错误。摘自张学良口述历史(访谈实录)张学良:,探讨2:东三省为何会很快沦陷?,由此张学良背上了“不抵抗将军”的称号,不抵抗政策,判断错误,(重要原因),4.影响:,(1)东北的沦陷是中国领土主权和经济利益最大的一次损失.,(2)日本侵占东北是企图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重要一步,中日矛盾逐步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此开始。,探讨3:九一八事变的影响材料一:当时东北领土在全国所占的地位是领土11.5%(等于日本3倍),人口8%,铁矿70%,大豆70%,石油50%以上,铁路40%左右,煤矿、森林和牲畜30%以上。材料二:1927日本田中内阁召开的东方会议内容: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局部抗战,由此可见,九一八事变对内是中国抗日的起点,中国开始了十四年的艰苦卓绝的抗战;对外是揭开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二.国之奋抗日救亡运动高涨,你能说一说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主要表现吗?,1.中国共产党2.东北人民3.全国大中城市(工人、工商业者、学生等)4.部分爱国将士,发表宣言,号召全国民众抗日,派优秀将领赴东北领导抗日斗争,自发组织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侵略.,纷纷以各种形式抗日,并要求国民党抗日.,坚持局部抗战痛击日本侵略军,这次的抗日救亡运动从时间看持续时间长,从参加的人员看有共产党、工人、学生、工商业者、各界爱国人士,因此具有广泛性;从斗争形式看有学生请愿、工商者抵制日货,爱国将士的局部抗战。因此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中国共产党更表现出强烈的民族使命感和强烈的爱国心,二抗日救亡运动(局部抗战),东北义勇军,抗日联军,一二八事变十九路军抵抗,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国土虽失,国魂不灭!,抗日联军将军杨靖宇(19051940),局部抗战时中共著名抗日将领,纪录片抗战中的义勇军进行曲,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的?(1)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占东三省(2)1932年制造一二八事变,进占上海(3)1933年侵占热河和河北东(4)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并策划华北五省自治,随着日本一步步的侵略,并于1935年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即由关外伸向关内,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但蒋介石却继续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他的做法遭到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也引起一些国民党爱国将领的不满。,华北危急,想一想,如果你处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面对日本人的入侵你会怎么做?,撤入关内的张学良随着形势的变化,其思想发生什么变化,并采取什么行动?,发动“兵谏”(即西安事变),三、国之幸西安事变,爱国将领张学良,爱国将领杨虎城,2、西安事变的原因:,(1)日本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根本原因),(2)、受中共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催化原因),(3)、蒋介石拒绝张、杨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建议。(直接原因),1、西安事变的时间,1936年12月12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及随从,并通电全国,提出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主张。这就是“西安事变”,也称“双十二事变”。,虽然兵谏不是最好的方式,但却是不得已而为之,且由于此次兵谏的目的是“逼蒋抗日”,是为了民族大义而被迫实施的,因此张学良也由此实现华丽转变,变成民族英雄,是千古功臣。,3、经过,南京国民政府:何应钦等主张武力“讨伐”张学良杨虎城。宋美龄等竭力主张和平解决营救蒋介石。,中国共产党的态度呢?,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爆发后的复杂形势,放蒋?,杀蒋?,讨论: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说说这是为什么?,如果杀掉蒋介石,当时中国会,蒋介石的军事实力很强,共产党不敢杀他。,提示,提示,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处死蒋介石,中国就有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而内战一起,必使日本有机可乘,从而利于进一步侵略中国。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不计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方向转变。,5、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张学良、杨虎城是中华民族英雄!,4、结果:,和平解决,张、杨发动的西安事变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是幸运的,因为它对促成了国共两党的再度合作、共同抗日起了重要作用。但对于张、杨个人却是不幸的,因为此事件两人的个人前途都被毁了,一个后来被杀,一个被囚禁了大半辈子。那么评判个人价值应该以什么作为标准呢?,对社会所做贡献的大小,1、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的军队是()A.关东军B.东北军C.英法联军D.八国联军2漳州市在每年的某一天,汽笛长鸣,以示国人不忘国耻。此处的“国耻”是()A.七七事件B.九一八事变C.一.二八事变D.八一三事变3.“十四年抗战”以1931年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端,其重要理由是()A.国共两党联合抗日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C.中国开始局部抗战D.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A,B,C,巩固练习,4、在民族危亡关头,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发动西安事变,立下了不朽功勋。下列选项中,对他们评价准确的是()A.“民族英雄,千古功臣”B.“封侯虽我意,但愿海波平”C.“千古奇冤,江南一叶”D.“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A.九一八事变爆发B.一二八事变爆发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D.七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