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讲稿.doc_第1页
甲午海战讲稿.doc_第2页
甲午海战讲稿.doc_第3页
甲午海战讲稿.doc_第4页
甲午海战讲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主要原因刘科引语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在近代远东国际关系上有着重要的影响。甲午战争是在陆海两方面进行的,海战战场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甲午海战的胜负决定着甲午战争的最终结果。甲午海战以丰岛海战为起点,历经黄海海战和威海保卫战。海战中,北洋水师的广大官兵以其大无畏的爱国热情,浴血奋战,英勇抗击了入侵之敌。但终没能取得战争的胜利,究其原因,个人认为可概括为以下几点:一、军队装备落后“北洋水师世界第九、亚洲第一”。 只要谈论起甲午战争,几乎人人都会说这么句话,然而这句话的真实性究竟如何。仔细探究,其实这是句不完整的话,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话,却以讹传讹了这么久。从武器装备角度,我们负责任的来看看当时北洋水师和日本联合舰队究竟谁的实力更强。有这么一组数据:大家要注意这个细节:甲午海战爆发前,中国海军由北洋、南洋、福建、广东4支舰队组成,总吨位83,900吨。日本海军编成常备舰队和西海舰队(甲午海战时合编为联合舰队),总吨位61,373吨。论吨位和舰艇数量,当时的中国海军强于日本,位居当时世界第9位,日本位居第11位。但从主战舰艇的质量来说,日本则明显优于中国。要注意我们所说的从从吨位上看,位居世界第9位的是整个中国海军(包括4支舰队),而不仅仅是北洋水师。而在甲午海战中与日本联合舰队,即全日本海军的所有军力交战的仅仅是北洋水师一支舰队。再者,这句话指出的是从吨位和舰艇数量上看,中国强过日本,而不是性能上。然而吨位大、数量多就意味着实力强吗?究竟日本联合舰队在当时性能有多好强过北洋水师多少,我们来看下面一组数据:1、吨位。北洋水师是明显少于日本联合舰队的。2、动力与航速。我们都知道机动性对于海战中排列阵型、抢占有利攻击位至关重要。然而北洋水师舰船速度慢,机动力不如日本联合舰队,已是公认的。 3、主要武器与参战兵力。北洋水师参战兵力:2342人;日本联合舰队:3866人。显然日本联合舰队的兵力远多于北洋水师。这边大家可能会有疑问,难道北洋水师兵力不足吗。我们需要考虑到两个问题,一是舰艇的规模能够容纳足够多的人,二是在补给兵力的时候,有能力把士兵从岸上送到舰艇上。这两点我们不如日本,自然参战的兵力就远远少于日本了。当时北洋水师根本就没有专门运输兵力的舰船,于是向英国借了一艘在中国做生意的商轮运兵,但却被日军击沉了。注意这个个细节:北洋水师速射炮数为0,而日本为97。速射炮究竟有多么强大的火力呢。北洋水师普遍装备的是一种名为克虏伯的后膛炮,射速为1发/分钟,主力战舰“定远”和“镇远”的主炮射速更慢,每3分钟才1发。日本联合舰队装备的速射炮射速为810发/分钟。火力之猛,可想而知。北洋舰队的水兵就是在冒着这样猛的火力下坚持装弹射击的。综上,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与日本联合舰队的差距是全方位的,说日本占据绝对优势毫不夸张。日本海军才是当时亚洲真正的第一!甚至现在也还是!二、军队素质低下甲午战争中的陆战、海战达几十次之多,中国军队屡战屡败,被日本打得无从还手、溃不成军,没有一次打败过敌人,没有击沉过一艘敌舰,这完全是军队综合素质低下造成的。战场上各路清军部队存在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从将军到士兵普遍胆小怕战。炮声一响,官兵惊慌失措,像惊弓之鸟一样,战时魂飞魄散、退时蜂拥而去,逃跑速度之快,丢弃武器之多,堪称近代战争史上一大奇观!日本史学家编写的清日战争一书指出,仅平壤一战,清军就遗弃米粮2900石、杂谷2500石,相当于1.5万名清军一个月的用量。同时,战后北洋水师的主力战舰有9艘被编入日本海军舰队,而大连湾、旅顺口、威海卫等海防阵地被占领时,炮台完好率高达80%。清军的“兵败如山倒”可见一斑。再看看海军的将领们。北洋海军提督(即海军总司令)丁汝昌原是陆军将领,并不熟悉海军业务,但他却统领北洋海军十多年。在他腐朽无能的带领下,北洋舰队管理混乱,军纪涣散问题十分严重。我们都知道海军要经常出海训练,而北洋舰队的官兵们在训练时却经常带着家眷一起去玩,甚至有的官兵经过上海香港时还下船赌博嫖妓。更令人无法想象的是在威海保卫战的紧要关头,来远、威远二舰的管带邱宝仁、林颖启还在岸上嫖妓未回,这两只舰无人指挥,都被日军击沉,数百官兵殉难时二人尚在灯红酒绿中。当然北洋舰队的几十名管带中也有奋勇抗战的,如致远管带邓士昌,经远管带林永生,在黄海之战中英勇就义。然而这样的将领毕竟太少了!面对这样一支军纪废弛,人心涣散的队伍,如果能取得战争的胜利那可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了。三、海军体制不健全清政府的海军主力由李鸿章的淮军组成的北洋舰队与曾国藩、左宗棠湘军组成的南洋舰队构成。然而这两个派系之间明争暗斗,结下了很多矛盾,海军始终没有集中统一的领导与指挥,他们互相阻挠、互相牵制,中央政府根本无法对其实行统一的指挥调度。当北洋舰队和日本舰队进行生死决战的时候,湘军控制的南洋舰队作壁上观按兵不动,使得北洋舰队孤军奋战,无法和南洋舰队对日舰形成南北夹击的态势,日本举全国之力入侵,中国却以北洋一隅之力反击,谁强谁弱不难判断。因此可以说清政府的海军体制上出了很大问题,各舰队互相牵制,四分五裂,无法形成合力。有这么个例子:甲午海战战事吃紧时,湘军首领刘坤一奉召驰援,却在天津一带盘桓数月,不与日军作战,当时内耗的情况可见一斑。四、战略战术失当在甲午海战中,中国在战略上一直是消极防御的,总想着避战求和,寄希望于俄、英、美等国的所谓调停,因此错失战机,放弃了战争的主动权,使中国在战争中处于被动状态。李鸿章一直采取“避战保船”策略,制海权完全不顾,使得日本舰队称霸海上,并迫使北洋舰队打了一场完全无准备之战黄海海战。而在黄海大战中,本来预定的迎战队形是双列纵队,但逼近敌舰时成了散漫的雁形横列队。其原因有两种说法:一说挂错信号旗:二说部分军舰未能及时到达预定位置。不论何种原因,这都是前面提到的军队素质低下的结果。开战不久,由于旗舰,即指挥舰定远舰年久失修的舰桥被本舰火炮的后坐力震塌,海军提督丁汝昌从舰桥上跌落负伤,不能继续指挥战斗,而他事先又没有指定代理指挥者,这个致命的疏漏使中国舰队一开始就失去统一指挥。紧接着信号旗也被击毁。指挥舰与舰队的联系中断,各舰只能各自为战,陷于极为混乱的被动局面。五、腐朽腐败的封建统治导致后勤补给不足在外敌入侵的生死存亡关头,统治集团为了继续维护他们的统治通常会把反侵略战争作为头等大事和当务之急,但清末的情况并不是这样。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表现出来的是软弱、消极,急于求和,急于投降的态度,这完全是由于其封建统治的腐朽腐败性所决定的,而这也是甲午战争战败的根本原因。1894年是慈禧太后六十大寿,为了好好庆祝一番,她下令修葺三海(故宫旁边的北海、中海、南海)共用白银六百万两,其中有四百三十七万两是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共用一千万两白银,挪用海军军费七百五十万两。(合计1187万两白银)北洋水师自从1887年到甲午战争爆发,未曾购置一舰一炮。而日本直到战争爆发前仍然则在一直购舰,“吉野”就是原本属于中国订购的战舰,但是由于没有经费被日本买去。极具讽刺意味的是慈禧挪用海军的费用足够买三艘吉野号了。由于原本海军经费就少,又遭慈禧挪用以及官员腐败贪污,不仅战舰未曾购买维修,连弹药都不足或者是假冒伪劣的。在黄海海战中,对日本人最有威慑力的“定远”主炮,当时居然只有3发榴弹,前后主炮各1发,剩下的1发靠猜拳决定归谁。这是北洋官兵的过错吗?炮弹正中日舰,但就是没爆炸,这是北洋官兵的过错吗?鱼雷正中日舰,但居然从舰底而过,这是北洋官兵的过错吗?而且不但是海军,陆军炮弹中了也不炸。炮弹中而不炸在清军几乎成了正常现象。在那场海战中除了速射炮,北洋海军的命中率是20%,日本的是12%。如果击中的炮弹全部爆炸,结果就完全不同了。腐朽腐败的封建统治对战争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前面提到的装备落后,军队素质低下,海军体制不健全,都可以说是由此造成的。归根结底我们输给日本的是制度,是思想!日本明治维新后,文明开化,走上了先进的君主立宪制道路,而中国却还是腐朽腐败的封建专制制度,制度落后,制度下的各种产物怎么能不落后于别人呢,甚至还是畸形的。结语: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战争是一场较量,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比拼,影响战争的因素有很多:武器装备、军事思想、战略战术、士兵素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