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整体阅读题汇编_第1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整体阅读题汇编_第2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整体阅读题汇编_第3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整体阅读题汇编_第4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整体阅读题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整体阅读题编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齐民者,若今言平民也,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晃错曰:“圣王在上而民不冻不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力开其资财之道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体寒不得衣,慈母不能保其子,君亦安能以有民?”皇甫隆为敦煌,敦煌俗不晓作耧犁,及种,人牛功力既费,而收谷更少,皇甫隆乃教作耧犁,所省佣力过半,得谷加五。又,敦煌俗,妇女作裙,孪缩如羊肠,用布一匹。隆又改之,所省复不赀。黄霸为颖川,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鳏寡、贫穷者;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鳏寡孤独有死无以葬者,乡部书言,霸具为区处:某所大木,可以为棺;某亭豚子,可以为祭。吏往,皆如言。李衡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种柑橘千树。临卒,敕儿曰:“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矣。”后柑橘成,岁得绢数千匹。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此种植之不可已已也。谚曰:“一年之计,莫如种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孔子曰:“居家理,治可移于官。”然则家犹国,国犹家,其义一也。今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直自耕农,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凡九十二篇分为十卷卷首皆有目录鄙意晓示家童未敢闻之有识故叮咛周至不尚浮辞览者无或嗤焉。(选自齐民要术,有删改)注加五:增加五成。 挛缩:褶皱。 不赀:不计其数 区处:分别处理。千头木奴:暗指千棵柑橘树。 醯醢(xhi):指酿造、腌制的方法。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书所述,要在安民 要:关键。B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 责:需要。C询之老成,验之行事 询:询问。D资生之业,靡不毕书 资:资财。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B李衡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C家犹国,国犹家,其义一也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D鄙意晓示家童,未敢闻之有识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举皇浦隆治理敦煌、黄霸治理颖川的事例是为了说明:地方官获得拥戴,是因为能与百姓同甘共苦,甚至与他们共享家产。B文中李衡、樊重种树虽然是居家理财的事例,但结合全文看,举这两个例子的目的,与全书为民众提供谋生之术的宗旨是一致的。C作者广泛搜集各种耕作、种植、加工技术的知识,目的是为平民提供一部谋生致富的读物,所以把这本书命名为齐民要术。D作者把全书分为十卷,在每卷开头标上目录,并详尽交代相关内容,不追求词藻的华丽,用意是让文化不高的人也能读懂。4、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3分)凡九十二篇分为十卷卷首皆有目录鄙意晓示家童未敢闻之有识故叮咛周至不尚浮辞览者无或嗤焉。5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圣王在上而民不冻不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力开其资财之道也。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题。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公饮酒,日夜相继。晏子请发粟于民,三请,不见许。公命柏遽巡国,致能歌者。晏子闻之,不说,遂分家粟于氓,致任器于陌,徒行见公曰:“霖雨十有七日矣,坏室乡有数十,饥氓里有数家,百姓老弱,冻寒不得短褐,饥饿不得糟糠,敝撤无走,四顾无告。而君无恤,曰夜饮酒,令国致乐不已。马食府粟,狗餍刍豢,三室之妾俱足肉。狗马室妾,不已厚乎?民氓百姓,不亦薄乎?故里穷而无告,无乐有上矣;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婴随百官,使民饥饿穷约而无告,使上淫湎失本而不恤,婴之罪大矣。”再拜稽首,请身而去,遂走而出。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逮。令趋驾追晏子其家,不及。粟米尽于氓,任器存于陌。公驱,及之康内。公下车从晏子曰:“寡人有罪,夫子倍弃不援,寡人不是以有约也,夫子不顾社稷百姓乎?愿夫子之幸存寡人。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遂拜于途。晏子乃返。命禀巡氓,家有布缕之本而绝食者,使有终月之委;绝本之家,使有期年之食;无委积之氓,与之薪撩,使足以毕霖雨。令柏巡氓,家室不能御雨者,予之金。巡求氓寡用财乏者,三日而毕。后者,若不用令之罪。公出舍,损肉撤酒。三日,吏告毕上:贫氓万七千家,用粟九十七万种,薪撩万三千乘;坏室二千七百家,用金三千。公然后就内退食,琴瑟不张,钟鼓不陈。晏子请左右与以歌舞娱君者退之。 (取材于晏子春秋)注释:任器:装粟米的容器敝撤:艰难的样子乐:喜欢、乐意康:大路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致能歌者致:使到来B.徒行见公曰徒:步行C.兼于涂而不能逮逮:赶上D.委之百姓委:任命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三请,不见许 B. 令国致乐不已徒行见公曰 狗马室妾,不已厚乎C.公驱,及之康内 D. 晏子乃返愿夫子之幸存寡人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被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号原文的一项是(3分)A.(但)无乐有上矣。B.(景公)令趋驾追晏子其家。C.惟夫子之令(是听)。D.后(于三日)者,若不用令之罪。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晏子爱民爱国的一组是(3分)遂分家粟于氓 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请身而去,遂走而出。 公出舍,损肉撤酒。三日,吏告毕上。 晏子请左右与以歌舞娱君者退之。A.B.C.D.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百姓生活困苦而得不到救助,就会对统治者不满。B.景公是一位从谏如流、知错就改的开明君主。C.景公降尊纡贵,并以社稷百姓的名义追回了晏子。D.晏子爱民爱国,为了劝谏景公不惜放弃自己的官位。6.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 赵 之 于 齐 楚 扦 蔽 也 犹 齿 之 有 唇 也 唇 亡 则 齿 寒 今 日 亡 赵 明 日 患 及 齐 楚 矣 且 救 赵 高 义 也 却 秦 师 显 名 也 不 务 为 此 而 爱 粟 为 国 计 者 过 矣。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事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节选自史记老予伯夷列传第一)注由、先:人名,指许由、务光。希:稀少。木主:死人的牌位。爰:于是;就。徂:通“殂”,死亡。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扶而去之去:使离开B天下宗周宗:祭祀C我安适归矣适:往,到D余甚或焉或:通“惑”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B若至近世,操行不轨徐公不若君之美也A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D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其孰能讥之乎C且七十子之徒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伯夷、叔齐谈泊名利、坚持操守的一组是(3分)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伯夷、叔齐)义不食周栗,隐于首阳山ABC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赞扬了许由、务光的高尚气节,赞美了叔齐、伯夷互让王位的行为,并含蓄地批评了晃太伯、伯夷这类人的消极避世行为。B武王追尊西伯昌为文王后,向东讨伐商纣王,伯夷、叔齐认为武王“父死不葬”、“以臣弑君”是不“孝”不“仁”的,因此不吃周粮而饿死。C伯夷、叔齐及好学的颜回早早去世,而残暴横行、滥杀无辜的盗跖这类人往往寿终正寝,这使作者颇感困惑,因而质疑天道的公正性。D作者认为因为世俗混浊不堪,清高的人才会显现出来,并不是因为重视富贵就能成为世俗之人,轻视富贵就能成为清高之人。5阅涣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注桀:夏桀,暴君。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2分)由 今 之 道 无 变 今 之 俗 虽 与 之 天 下 不 能 一 朝 居 也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4分)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4分)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尤好学,工书,重然诺,好周人急。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岁,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今安庆守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如其言,附舟诣潭。潭谢不纳,母大困。从人至金陵,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恙否?”道上人对以:“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坐,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附,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愿母无他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越十年,异地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绐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环具棺槨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人哉 (节选自宋濂杜环小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重然诺,好周人急 救济B. 母如其言,附舟诣潭 往见C潭谢不纳,母大困道歉D. 奉糜食母,抱衾寝母 给吃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竟绐以他事辞去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B因访一元家所在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C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D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 秦王为赵王击缶3.下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3分)A君何以知燕王B. 夫子何哂由也C.夫晋,何厌之有D. 何故而至此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常允恭之母张氏因突然变故而无家可归,只好投奔故旧,但是未被谭敬先接纳,万般无奈之下,找到了故人之子杜环。B.杜环见到张氏,深感惊讶,随即殷勤接待张氏。他和家人都像对待母亲一样服侍张氏,使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C.常伯章担心母亲年老不能走远路,竟然找了个借口来欺骗母亲,丢下她不管,离开了杜家。D.作者被杜环关爱他人、善始善终的事迹所感动,因而撰文予以表彰,并在文中一再有对比手法表现杜环重情重义的高尚情操。5.断句和翻译(9分)(1)用“/”给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3分)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人哉(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今安庆守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五、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徙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古今,若指诸掌,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晋朝南渡,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攫为令、仆以下,尚书郎、中书舍人以上,典掌机要。其余文义之士,多迂诞浮华,不涉世务,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名,盖护其短也。至于台阁令史、主书、监帅。诸王签省,并晓习吏用,济办时须,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杖肃督,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人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捷耳。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與,入则扶侍,郊郭之内,无乘马者。周弘正为宣城王所爱,给一果下马,常服御之。举朝以为放达。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赢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之不能相存。耕种之,锄之。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子,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江南朝士,因晋中兴而渡江。本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坡土耘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余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优闲之过也。(选自颜氏家训,有删节)注涉步:涉及、从事实际事务 果马下:一种矮小的马,可在果树县行走。1.对下列句子中加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徙高谈虚论 徙:只是B及有试用,多无所堪 堪:胜利C至乃尚书郎乘马,这纠劾之 纠:纠正D本文羁旅 羁旅:寄居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标明当时士大夫“崇尚空谈”和“养尊处优”的不良习气的一组是(3分)A品藻古今,若指诸掌 出则车與,入则行步B肤脆骨柔,不堪行步 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C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 晋朝南渡,优借士族D体赢气弱,不耐寒暑 多迂诞浮华,不涉事务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主张士大夫要应世经务,不要白白浪费君王的俸禄。B.这些士大夫缺乏自知之明,都怨恨梁武帝父子偏爱中下层官吏。C作者以周弘正骑果下马受到朝廷官员的称赞为例来批评时风。D重视农耕是立国的根本,士大夫只有了解农民的辛劳,才能做好其他事务。4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3分)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坡土耘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余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优闲之过也。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促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4分)(2)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名,盖护其短也.(4分)(3)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2分)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湖南文征序 曾国藩吾友湘潭罗君研生,以所编撰湖南文征百九十卷示余,而属为序其端。国藩陋甚,齿又益衰,奚足以语文事?窃闻古之文,初无所谓法也。易、书、诗、仪礼。春秋诸经,其体势声色,曾无一字相袭。即周秦诸子,亦各自成体。持此衡彼,画然若金玉与卉木之不同类,是乌有所谓法者。后人本不能文,强取古人所造而摹拟之,于是有合有离,而法不法名焉。若其不俟摹拟,人心各具自然之文,约有二端:曰理,曰清。二者人人之所固有。就吾所知之理而笔请书而传请世,称吾爱恶悲份之情而缀辞以达之,若剖肺肝而陈简策。斯皆自然之文。性情敦厚者,类能为之。而浅深工拙,则相去十百千万而未始有极。自群经而外,百家著述,率有偏胜。以理胜者,多阐幽造极之语,而其弊或激宕失中;以情胜者,多排恻感人之言,而其弊常非缛而寡实。自东汉至隋,文人秀士,大抵义不孤行,辞多俪语。即议大政,考大礼,亦每缀以排比之句,间以婀娜之声,历唐代而不改。湖南之为邦,北枕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群苗所革,盖亦山国荒僻之亚。然周之末,屈原出于其间,离骚诸篇为后世言情韵者所祖。逮乎来世,周子复生于斯,作太极图说、通书,为后世言义理者所祖。两贤者,皆前无师承,创立高文。上与诗经、周易同风,下而百代逸才举莫能越其范围。而况湖湘后进,沾被流风者乎?兹编所录,精于理者盖十之六,善言情者,约十之四;而骈体亦颇有甄采,不言法而法未始或紊。惟考据之文搜集极少。前哲之倡导不定,后世之欣慕亦寡。研生之学稽说文以究达诂笺禹贡以晰地志固亦深明考据家之说而论文但崇体要不尚繁称博引取其长而不溺其偏其犹君子棋于择术之道欤! (选自曾国藩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藩陋甚,齿又益衰 齿:年龄 B若剖肺肝而陈简策 陈:陈述 C间以婀娜之声 间:间或 D北枕大江,南薄五岭 薄:接近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逮乎来世,周子复生于斯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亦每缀以排比之句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C不言法而法未始或紊 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D上与诗经、周易同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3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古之文,初无所谓法也”的一项是(3分) A其体势声色,曾无一字相袭 B周秦诸子,亦各自成体 C若其不俟摹拟,人心各具自然之文 D离骚诸篇为后世言情韵者所祖4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行文的顺序看,作者先说文集,次论文法,再论文风,然后谈湖南文化源流,最后是对湖南文征及其编撰者的评价。 B论及群经之外的百家著述,作者认为,无论是以理胜者,还是以情胜者,都有其自身的不足,并非尽善尽美。 C谈到文化源流,作者认为,湖南虽属“山国荒僻之亚”,但由屈原、周子(敦颐)所开创的文化传统,泽被后世。 D文章结尾,作者认为,湖南文征收录考据之文极少的客观原因是罗研生深明考据家之学,“论文但崇体要,不尚繁称博引”。5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3分)研生之学稽说文以究达诂笺禹贡以晰地志固亦深明考据家之说而论文但崇体要不尚繁称博引取其长而不溺其偏其犹君子棋于择术之道欤!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奚足以语文事? 译文: (2)而其弊常丰缛而寡实。 译文: (3)兹编所录,精于理者盖十之六。 译文: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董槐,字庭植,濠州定远人。少喜言兵,阴读孙武、曹操之收。槐貌甚伟,广颡而丰牙牙颐,又美髯,论事慷慨,自方诸葛亮、周瑜。父永,遇槐严,闻其自方,怒而嘻曰:“不力学,又自喜大言,此狂生耳,吾弗愿也。”槐心愧,乃学于永嘉叶师雍。嘉定十四年,起为广德军录事参军,民有诬富人李桷私铸兵结豪杰以应李全者,郡捕系之狱,槐察其枉,以白守。守曰:“为反者解说,族矣。”槐曰:“吏明知狱有枉,而挤诸死地以傅于法:顾法岂谓诸被告者无论枉不枉,皆可杀乎?”不听。顷之,守以忧去,槐摄通判州事,叹曰:“桷诚枉,今不为出之,生无由矣。”乃为翻其辞,明其不反,书上,卒脱桷狱。绍定三年秋,权通判镇江府。至州,会全叛,涉淮临大江,大府急发州兵。槐即日将兵济江而西,全遁去,乃还。嘉熙元年,出知常州。后三日,提点湖北刑狱。常德军乱,夜纵火而噪。槐骑从数人于火所,且问乱故。乱者曰:“将军马彦直夺吾岁请,吾属将责之偿,不为乱也。”槐坐马上,召彦直斩马前,乱者还入伍中。三年,知江州。秋,流民渡江而来归者十余万,议者皆谓:“方军兴,郡国急储粟,不暇食民也。”槐曰:“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至者如归焉。淳祐二年,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视其赋,则吏侵甚,下教曰:“吾莅州,而吏犹为盗不自悔,吾且诛之!”吏乃震恐,愿自新。槐因除民患害,裨将卢渊凶猾不受命,斩以徇师,军中肃然。帝日乡用槐,槐言事无所隐,意在于格君心之非而不为容悦。帝问修太乙祠,则对曰:“土工洊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帝问边事对曰外有敌国则其计先自强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槐每奏帝辄称善。景定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既夕,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麾妇人出,为诸生说兑、谦二卦。问夜如何?诸生以夜中对,遂薨。(选自宋史董槐传,有删改)注李全:南宋叛臣。乡用:重用。洊(音同“荐”):再度。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遇槐严 遇:对待 B吾属将责之偿 责:谴责C斩以徇师 徇:示众 D麾妇人出麾:挥手使离去2文中“诸生以夜中对的”以“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焉用亡郑以陪邻 B王好战,请以战喻C不然,籍何以至此 D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董槐年轻时,喜欢谈论军事,把自己比作诸葛亮和周瑜。他父亲极生气,认为董槐喜欢说大话,不过是个狂妄的书生罢了。B李桷因有人诬陷谋反而被郡里抓捕入狱,董槐看出是桩冤案,据理力争,上书为他翻案,终于使他获释。C嘉熙元年,常德发生兵乱,纵火喧闹,董槐骑马跟在几个人后面赶到火场,问清士兵作乱原因后,斩杀了侵占年度军饷的将军马彦直,平息了骚乱。D淳祐二年,董槐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检查税收时,发现小吏侵吞现象严重,于是下达告谕要严惩,小吏们震惊恐惧,愿意悔过自新。4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3分)帝问边事对曰外有敌国则其计先自强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槐每奏帝辄称善。5、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土工洊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目。醉书斋记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筲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麈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莆晨起,即科头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倾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客或访余者,刺已入,值余方校书,不遽见。客伺久,辄大怒诟,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急缓不更问,一故仓卒不得白。而家中盐米诸琐物,皆内子主之,颇有序。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法,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余倘然久之,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意于红裙耶?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改)【注】科头:不敝帽子。刘伶新饮:刘伶或酒管书刘伶传载,刘伶曾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故。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省:知道。B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烂漫:坦率自然的样子。C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僻:怪僻,D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赚:获取。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以 B 者C之D与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表现作者“醉书”的一组是(3分)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 随意抽书一族,据坐批阅之则朱墨潜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 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 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A. B. C. D.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描绘了书斋主人为了读书常常置酒茶,饭食、睡眠和家人、宾客于脑后等痴醉鲜红的状态,展示了一个嗜书知命的书痴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的心态。B.作者性格严厉急躁,不谙组事,不近人情,读书入迷时,常对家人呵斥怒责,并拒绝会见来访的客人,囚而经常得罪来访者,造成了紧张的人际关系。C.作者夫人主持家务,井然有序,客观上“纵容”了丈夫的“醉书”习性:当作者对这种习性悔而思改时,她幽默地表示反对,可见她主观上对丈夫的“醉书”持赞赏态度。D.作者本打算成除“醉书”的习性,但又考虑到男人痴迷诗文总胜于沉溺女色等因素,最终采取颜其自然的态度,放弃了这种打算。5.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3分)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竹床一,垒以之;木榻一,卧以之。 (2)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 (3)因思余于书,诚不异怜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王衷裒,字伟元,城阳营陵人也。祖脩,有名魏世。父仪,高亮雅直,为文帝司马。东关之役,帝问于众日:“近日之事,谁任其咎?”仪对日:“责在元帅。”帝怒日:“司马欲委罪于孤邪!”遂引出斩之。裒少立操尚,行己以礼,身长八尺四寸,容貌绝异,音声清亮,辞气雅正,博学多能。痛父非命,未尝西向而坐,示不臣朝廷也。于是隐居教授,三征七辟皆不就。庐于墓侧,旦夕常至墓所拜跪,攀柏悲号,涕泪著树,树为之枯。母性畏雷,母没,每雷,轨到墓日:“裒在此。”及读诗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未尝不三复流涕,门人受业者并废蓼莪之篇。家贫,躬耕,计口而田,度身而蚕。或有助之者,不听。诸生密为刈麦,裒遂弃之。知旧有致遗者,皆不受。门人为本县所役,告裒求属令。裒曰:“卿学不足以庇身,吾德薄不足以荫卿,属之何益!且吾不执笔己四十年矣。”乃步担干饭,儿负盐豉,草屩,送所役生到县,门徒随从者千余人。安丘令以为诣己,整衣出迎之。裒乃下道至土牛旁,磬折而立,云:“门生为县所役,故来送别。”因执手涕泣而去。令即放之,一县以为耻。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未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彦后为西夷校尉,卒而葬于洛阳,裒后更嫁其女。彦弟馥问裒,裒曰:“吾薄志毕愿山薮,昔嫁姊妹皆远,吉凶断绝,每以此自誓。今贤兄子葬父于洛阳,此则京邑之人也,岂吾结好之本意哉!”馥曰:“嫂,齐人也,当还临淄。” 裒曰:“安有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用意如此,何婚之有!”北海邴春少立志操,寒苦自居,负笈游学,乡邑佥以为邴原复出。裒以春性险狭慕名,终必不成。其后春果无行,学业不终,有识以此归之。裒常以为人之所行期于当归善道,何必以所能而责人所不能。及洛京倾覆,寇盗蜂起,亲族悉欲移渡江东,裒恋坟垄不去。贼大盛,方行,犹思慕不能进,遂为贼所害。 (选自晋书孝友传)注裒:音pu。佥:皆。邴原:汉末学者。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或有助之者,不听 听:听任B裒告求属令 属:联系C安丘令以为诣己 诣:造访D犹思慕不能进 慕:依恋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乃步担干饭 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B因执手涕泣而去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C此则京邑之人也 无以,则王乎D安有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某所,而母立于兹3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裒有操行的一组是(3分)每雷,辆到墓日:“裒在此。” 安丘令以为诣己,整衣出迎之计口而田,度身而蚕 裒以春性险狭慕名,终必不成安有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 辞气雅正,博学多能A B C 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3分)A王裒因父亲为文帝所杀痛而不仕。B王裒对管彦做了校尉并不持否定态度。C王裒改嫁其女是因为管彦去世。D.王裒的学生怕触及老师的思亲之情而不读蓼莪一诗。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断句。(4分)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末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6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知旧有致遗者,皆不受。(2分)(2)吾德薄不足以荫卿。(2分)(3)何必以所能而责人所不能。(2分)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何远字义方,东海郯人也。武帝践阼,为后军鄱阳王恢录事参军。远与恢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恢亦推心仗之,恩寄甚密。迁武昌太守。远本倜傥,尚轻侠。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远患水温,每以钱买民井寒水。不取钱者,则摙水还之。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车服尤弊素,器物无铜漆。江左水族甚贱,远每食不过干鱼数片而已。然性刚严,吏民多以细事受鞭罚,遂为人所讼,征下廷尉,被劾十数条。后为武康令,愈厉廉节,除淫祀,正身率职,民甚称之。太守王彬巡属县,诸县皆盛供帐以待焉。至武康,远独设糗水而已。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郡经寇抄,远尽心绥理,复著名迹。期年,迁树功将军、始兴内史。时泉陵侯朗为桂州,缘道多剽掠,入始兴界,草木无所犯。远在官好开途巷,修葺墙屋,民居市里,城隍厩库,所过若营家焉。田秩奉钱,并无所取,岁暮择民尤穷者充其租调,以此为常。而性果断,民畏而惜之,所至皆生为立祠,表言政状,帝每优诏答焉。迁东阳太守。远处职,疾强富如仇雠,视贫细如子弟,特为豪右所畏惮。在东阳岁余,复为受罚者所谤,坐免归。远性耿介,无私曲,居人间绝请竭,不造诣。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是以多为俗士所疾恶。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其轻财好义周人之急言不虚妄盖天性也每戏语人云卿能得我一妄语则谢卿以一缣众共伺之不能记也。 (节选自南史何远传)注 恩寄:对下级信任托付。 摙(lin):担运。 糗(qi):干粮。近畿(j):京城附近地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远与恢素善善:友好。 B远本倜傥,尚轻侠尚:崇尚。 C视贫细如子弟视:爱抚。 D士类益以此多之多:称赞。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何远“生性耿介”和“为官清廉“的一组是(3分)BDAC 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 正身率职,民甚称之。 不取钱者,则摙水还之。 岁暮择民尤穷者充其租调。 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 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 田秩奉钱,并无所取。 尽心绥理,复著名迹。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远任录事参军时尽心尽力,很受上级信任倚重;但性情刚正严厉,任武昌太守时常因小事鞭罚吏民,因而被检举审理的罪状有十数条之多。 B何远坚守节操,不逢迎上司,太守王彬巡察属县,何远仅给他提供干粮、饮水;为官有才干,任始兴内史时,未再发生过界内盗匪抢掠侵犯的事。 C何远在任时,像经营家业一样整治辖境,百姓为他建造生祠,皇帝也下诏予以表彰;但在东阳太守任上,由于遭到受罚者的诬告,而被免职还家。 D何远品行正派,不循私情,与人交往不受请托,也不拜访他人;为人轻财好义,能周人之急,说话从无虚妄,大家始终无法找到他说谎话的证据。4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3分)其轻财好义周人之急言不虚妄盖天性也每戏语人云卿能得我一妄语则谢卿以一缣众共伺之不能记也。5、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译文: (2) 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译文: 十一、阅读下面的文言,完成15题。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因谓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闲,果言如朱家指。 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 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楚人曹丘生,辩士,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闲哉且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何足下拒仆之深也!”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节选自史记季荀栾布列传)注为气任侠:任性使气,见义勇为。嫚(mn):用言辞轻侮。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季布匿僕阳周氏匿:隐瞒。B意季布匿其所意:料想。C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拜:授官。D诸将皆阿吕后意阿:迎合。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季布“任性使气”的一组是(3分)季布为项籍用,职耳。 樊哙可斩也!高帝将兵四十余力众,困于平城。 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季布乃大飞鸣,引入为上客。ABC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季布本为项籍旧将,打仗时屡次陷汉王于困境。项羽灭后,汉高祖悬赏缉捕季布,鲁人朱家通过汝阴侯滕公劝说高祖,季布才最终得到赦免。B汉惠帝时,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极为气愤,樊哙表示要率军痛击匈奴。季布援引历史故事,认为铁证如山然出兵难以取胜,说服吕后收回成命。C汉文帝时,有人称赞季布贤能,文帝想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季布到京后,在住所滞留一个月,拟议却未见实行,季布说起此事,文帝无言以对。D曹丘有口才,他听说季布不喜欢自己,仍然坚持前往拜访。见面时,他热情地赞握手季布,尽力与之联络感情,终于使季布改变看法而善待自己。4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3分)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闲哉且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何足下拒仆之深也!”5、把第1卷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2)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十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景帝前。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弒也。”辕固生曰:“不然。夫桀纣虐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与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黄生曰:“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弒而何也?”辕固生曰:“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于是景帝曰:“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遂罢。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窦太后好老子书,召辕回生问老子书。固曰: “此是家人言耳。”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注书乎?”乃使固入圈刺豕。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正中其心,一刺,豕应手而倒。太后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