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语文专题模拟演练 文言文阅读(3)_第1页
2011届高考语文专题模拟演练 文言文阅读(3)_第2页
2011届高考语文专题模拟演练 文言文阅读(3)_第3页
2011届高考语文专题模拟演练 文言文阅读(3)_第4页
2011届高考语文专题模拟演练 文言文阅读(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文言文阅读1、(2011豫南九校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阎宝,字琼美,郓州人。父佐,海州刺史。宝少事朱瑾为牙将,瑾之失守于兖也,宝与瑾将胡规、康怀英归汴梁,皆擢任之。自梁太祖陈师河朔,争霸关西,宝与葛从周、丁会、贺德伦、李思安各为大将,统兵四出,所至立功,历洺、随、宿、郑四州刺史。天祐六年,梁太祖以宝为邢洺节度使、检校太傅。庄宗定魏博,十三年,攻相、卫、洺、磁,下之,宝独保邢州,城孤援绝。八月,宝以邢州降,庄宗嘉之,进位检校太尉、同平章事,遥领天平国节度使、东南面招讨使,待以宾礼,位在诸将上,每有谋画,与之参决。契丹之寇幽州也,周德威危急,宝与李存审从明宗击契丹于幽州西北,解围而还。胡柳之役,诸军逗挠,汴军登无石山,其势甚盛。庄宗望之,畏其不敌,且欲保营。宝进曰:“王深入敌境,偏师不利,王彦章骑军已入濮州,山下唯列步兵,向晚皆有归志,我尽锐击之,败走必矣。今若引退,必为所乘,我军未集,更闻贼胜,即不战而自溃也。凡决胜料势,决战料情,情势已得,断在不疑。今王之成败,在此一战,若不决胜,设使余众渡河,河朔非王有也,王其勉之!”庄宗闻之耸听,曰:“微公几失计。”即引骑大噪,奋槊登山,大败汴人。十八年,张文礼杀王镕叛,宝帅师进讨。八月,收赵州,进渡滹水,擒贼党张友顺以献。九月,进逼真定,结营西南隅。掘堑栅以环之,决大悲寺漕渠以浸其郛。十九年正月,契丹三十万来援镇州,前锋至新乐,众心忧之。宝见庄宗,指陈方略,军情乃安。敌退,加检校侍中。三月,城中饥,王处瑾之众出城求食,宝纵其出,伏兵截击之。饥贼大至,诸军未集,为贼年乘;宝乃收军退保赵州,因惭愤成疾,疽发背而卒,时年六十。同光初,追赠太师;晋天福中,追封太原郡王。(节选自旧五代史?唐书)注逗挠:军事用语,曲行避敌以观望。郛:外城。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梁太祖陈师河朔 陈:部署B契丹之寇幽州也 寇:盗贼C向晚皆有归志 向:迫近D王其勉之 勉:努力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正面表明阎宝“善谋略”的一组是( )(3分) 宝独保邢州,城孤援绝 每有谋画,与之参决我尽锐击之,败走必矣 引骑大噪,奋槊登山,大败汴人指陈方略,军情乃安 凡决胜料势,决战料情A BC 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阎宝为梁邢洺节度使,后来庄宗进攻邢洺,连下诸城,只有阎宝守住了邢州,但孤城独守,又无后援,最后阎宝率邢州部众归顺了庄宗。B庄宗很欣赏阎宝,对他礼遇有加。阎宝身兼数职,地位在诸将领之上,常常参与国事的谋划与决断。C契丹入侵幽州,占据无石山,攻势强盛,庄宗担心不能抵御,想要退守。阎宝分析军情,陈说利害,庄宗很受震动,后来率军奋力攻山,大败契丹军。D阎宝有谋略,胡柳之战,庄宗听其言,大败汴军。契丹兵援镇州时,阎宝又在众心忧虑的情况下陈说方略,稳定了军心。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若引退,必为所乘,我军未集,更闻贼胜,即不战而自溃也。(6分)(2)庄宗闻之耸听,曰:“微公几失计。”(4分)答案:1B(寇:侵犯。)2B(是说阎宝在其他城池失守的情况下能独守邢州,这个事实的陈说不能体现出他的谋略;是表现庄宗对阎宝的器重,是侧面表现其“善谋略”;是庄宗的行为)3C(“登无石山,其誓甚盛”的是“汴人”,即后文的“汴军”,也就是后梁的军队)4(1)现在如果带兵后退,一定会被敌军追击,我方军队还没有集结,加上听说敌军胜势,就会不战而自己溃败。(采分点:“引退”译为“带兵后退”,“为所”表被动,“乘”译为“追逐、追击”,“溃”译为“乱”或“溃败”,各1分,语意通顺1分)(2)庄宗听了很是震动,说:“如果没有您,几乎计谋错误。”(采分点:“耸”通“竦”,震动;“微”译为“如果没有”,语意通顺2分)参考译文: 阎宝,字琼美,郓州人。父亲阎佐,曾任海州刺史。阎宝年轻时做朱瑾的牙将,朱瑾驻守兖州失守,阎宝与朱瑾手下的胡规、康怀英归汴梁,都被提拔任用。自从梁太祖进军河朔,在关西争霸,阎宝与葛从周、丁会、贺德伦、李思安各自为大将,率领军队四面出击,所到之处都建立战功,历任洺、随、宿、郑四州刺史。天祐六年,梁太祖让阎宝做邢洺节度使、检校太傅。庄宗平定魏博,十三年,攻打相、卫、洺、磁四州,都攻克了,只有阎宝守住了邢州,但是孤立无援。八月,阎宝率邢州投降,庄宗嘉奖他,阎宝晋升官职做检校太尉、同平章事,担任天平国节度使、东南面招讨使等职,庄宗以宾客之礼对待他,每有事情谋划,就与阎宝商议决断。 契丹进犯幽州,周德威形势危急,阎宝与李存审跟随明宗在幽州西北攻打契丹军队,解周德威之围后回师。胡柳之战,各军曲行避敌,持观望态度,梁军登上无石山,军势强盛。庄宗望见,害怕自己军队不能与之对抗,想要退守。阎宝进言说:“大王深入敌境,主力军队之外的部分军队战事不利,王彦章的骑兵已经进入濮州,山下只有步兵陈列,天色将晚,士兵都有了归意,我们发动全部精锐部队攻打他们,他们一定会败退逃跑。现在如果引兵后退,一定会被敌军追击,我方军队尚未集结,加上听闻敌军胜势,就会不战而自己溃败。大凡作战,决定胜负,在于正确地估计形势;决定战斗,在于正确地了解敌情.形势和敌情都已经掌握了,决定就要下得果断。现在大王的成败,就在此一战,如果不能取胜,假如余下人马度过黄河,黄河以北的地区就不归大王所有了,大王一定要努力迎战啊!”庄宗听了很是震动,说:“如果没有您,几乎计谋错误。”于是率领骑兵大声呼喝,挥动长矛登上无石山,大败梁军。 十八年,张文礼杀死王镕反叛,阎宝率军进攻讨伐。八月,收复赵州,进军渡过滹水,擒获叛贼的同党张友顺献给庄宗。九月,军队进逼真定,在西南方扎营。挖掘壕沟,建栅栏来环绕着它,挖开大悲寺漕渠来淹没敌城的外城。十九年正月,契丹三十万大军来援救镇州,前锋抵达新乐,军中众人都很担忧。阎宝见庄宗,陈说策略,军情才安定下来。敌人退军,加封检校侍中。三月,城中发生饥荒,王处瑾的部下出城寻找食物,阎宝放他们出去,埋伏军队截击他们。饥饿的敌军士兵大量涌至,其他军队尚未集结,阎宝被敌人追击;于是阎宝收兵退守赵州,因此感到耻辱,愤恨而病,背上毒疮发作而死,时年六十岁。同光初年,朝廷追赠阎宝太师之职,晋天福年间,追封他为太原郡王。2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2011长沙一中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退让贾谊梁大夫宋就者,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劬力而数灌,其瓜美;楚窳而希灌,其瓜恶。楚令固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恶梁瓜之贤己,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曰:“恶!是何言也!是构怨召祸之道也。恶!何称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莫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令勿知也。”于是,梁亭乃每夜往,窃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则皆已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也。楚令闻之大悦,具以闻。楚王闻之,恕然丑以志自惛也,告吏曰:“微搔瓜,得无他罪乎?”说梁之阴让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故梁、楚之欢由宋就始。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老子曰:“报怨以德。”此之谓乎!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 翟王使使至楚。楚王欲夸之,故飨客于章华之台上。上者三休,而乃至其上。楚王曰:“翟国亦有此台乎?”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且翟王犹以作之者大苦,居之者大佚。翟国恶见此台也!”楚王愧。 注释 劬(q):勤劳,劳苦。 窳(y):懒惰。 恶(w):叹词,表示愤怒。 惛(hn):糊涂。 说:同“悦”,高兴。 窭(j):贫而简陋。 翦:同“剪”,修剪。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每莫令人往 莫:不要B楚边亭旦而行瓜 行: 巡察C恕然丑以志自惛也 丑:以为羞耻D故飨客于章华之台上 飨:宴请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怒其亭瓜之恶也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B.梁亭觉之,因请其尉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C.若我教子,必每莫令人往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D.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边亭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也 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B.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C.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D.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4.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则故事赞美宋就以德报怨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解决了梁、楚两国的边境纠纷,也对和睦邦交起了作用。B宋就让梁边亭人晚上暗中帮助楚边亭人浇灌瓜地,表现了他大度宽容的胸怀。楚令了解真相之后,很高兴地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 C翟王派使者到楚国,楚王想夸奖使者,于是在章华台上宴请宾客。章华台很高,登台的人一路休息多次,才能上到顶上。D全文少说理,多叙事,主旨体现在标题上。文章中引用古语和老子的话,启示后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乃至国与国之间关系时应该谦让。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楚亭恶梁瓜之贤己,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4分)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3分)且翟王犹以作之者大苦,居之者大佚。(3分)答案:1. A(莫,通“暮”,夜晚。)2. D(A.其,均为代词代梁国边亭;指自己 B.因,副词,于是,就;介词,通过,特指通过某种人物关系 C.若,连词,表假设,如果;代词,你 D.均为加强判断语气)3. B(关注常处于句首或句末的词语,如“也”;注意对话语境中问与答的内容的起讫点;关注上下文语意对句读的影响。)4. C( “夸”,是楚王想向使者夸耀楚国的豪富。)5. 译文:楚边亭的守卫怨恨梁边亭的瓜比自己边好,于是夜间到梁边亭的瓜田去,偷偷用手抓扰梁边亭的瓜。(恶,怨恨;贤,胜过;因,“于是”、“趁着”皆给分;窃,偷偷地;搔,抓扰)译文:便用很丰厚的礼品表示道歉,并且请求和梁王交往。(谢,道歉;状语后置句式;交,交往)译文:翟王尚且还认为盖房者太劳苦,居住者太安乐。(以,认为;大苦,太劳苦;大佚,太安乐)译文:梁国的大夫宋就,是地处边境的县的县令,和楚国搭界。梁国边亭的守卫和楚国边亭的守卫都种瓜,各有一定数量。梁国边亭的守卫很勤劳,经常浇灌,他们的瓜长得肥美;楚国边亭的守卫懒惰,浇灌次数少,他们的瓜长得很不好。楚国县令常因为梁边亭的瓜长得肥美,对自己边亭的瓜长得不好而不满。楚边亭的守卫怨恨梁边亭的瓜比自己好,于是夜间到梁边亭瓜田去,偷偷用手扒梁边亭的瓜,弄得瓜都有干枯死掉的。梁边亭发觉了这件事,于是向尉请示,也打算偷偷到楚边亭瓜田去,扒坏楚边亭的瓜作为报复。尉向宋就请示这件事,宋就说:“嗨!这说的是什么话!这是结怨招祸的主意。嗨!怎么说得这样过分!假如我教你们,一定每天夜晚派人到楚边亭瓜田去,偷偷在夜间为他们好好地浇灌瓜,不要让他们知道。”于是,梁边亭守卫就每天晚上到楚边亭瓜田去偷偷地浇灌瓜。楚边亭守卫早晨巡视瓜田,原来都已经浇灌过了。瓜一天比一天长得好。楚边亭守卫感到奇怪就查访这件事,竟然是梁边亭守卫干的。楚国的县令听到此事后非常高兴,把梁边亭守卫夜间浇灌瓜的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楚王。楚王听说后,后悔、惭愧不已,知道自己糊涂了。告诉官吏说:“除了瓜,没有其他罪过吧?”对梁国能暗中忍让十分高兴,便送很丰厚的礼品表示道歉,并且请求和梁王交往。楚王常常夸奖梁王,认为梁王忠诚可信,所以,楚国和梁国关系融洽,是因为宋就的行为才有的。俗话说:“转败而为功,因祸而得福。”老子说:“报怨以德。”说的就是这件事情吧!为人不忠厚老实,怎么值得去效仿呢?翟王派遣使臣到楚国,楚王打算向使者夸耀楚国的豪富,所以在章华台上宴请宾客。登台的人一路休息多次,才到了顶上。楚王说:“翟国也有这样的高台吗?”使者说:“没有。翟是个贫穷的国家,怎么能看到这样的高台呢?翟王自己盖的宫室,堂高三尺,土台阶三层,茅草屋顶不剪齐,柞木椽子不削皮。翟王尚且还认为盖房者太劳苦,居住者太安乐。翟国怎么能看到这样的高台呢?”楚王感到惭愧。3、(2011上高二中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朋 党 论欧阳修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货财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立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嗟呼!治乱兴亡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选自古文观止)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幸:希望。B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目:看做C尽解党人而释之释:解释。D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诮:责备。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然已无救矣理固宜然B所惜者名节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C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D惟君子则有之此则寡人之罪也踿3. 以下句子中,全都符合君子之朋兴国这一思想的一组是( )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 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 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 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AB CD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从社会发展的事实落笔,“朋党之说,自古有之”,证明朋党的存在有其历史的依据,并为下文征引历史事实打下伏笔,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B文章第节列举了从上古尧、舜之时直至唐之晚年各个朝代盛衰的大量历史事实紧扣国家兴亡治乱与朋党的密切关系,或正,或反,或正反对比,进行了反复的论证。C文章第节阐述迫害君子之朋则国亡,信用君子之朋则国兴。对纣、汉献帝、唐昭宗等反面事实分析,得出“乱亡其国”的结论;对舜被朋党所欺和周能够兴国的原因进行分析,说明善于用君子之朋的重要。D本文是一篇富有战斗性的政论,其中有两个特点特别鲜明:一是层层对比,事理结合,深入浅出,以理服人;二是转折句和排比句的交相运用,行文既纡徐有致,又富有气势,充分体现了欧阳修政论的风格和特点。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3分) 译文: (2)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4分)译文: (3)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3分) 译文: 答案:1C(释:释放。)2C(A然:连词,译为“可是”;代词,译为“这样”。B所:助词,放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短语,此处和“惜”一起译为“所珍惜的”;和“为”字配合使用,表被动,相当于“被”。C也:句末语气词,表示解释。D则:连词,表条件关系,与“惟”一起译为“只有才”; 副词,译为“就是”。3B (首先要准确理解题干的要求,再围绕“君子之朋兴国这一思想”提供的信息,推敲各选项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文句契合。运用排除法,和选项加以对照,就可以选出正确答案了。如本题中是说小人之伪朋,说的是“朋党之论”祸国。根据可以排除A,根据可以排除C、D,即可选出正确答案。)4C(“舜被朋党所欺”错,应该是“舜被称为圣人”。5.见译文参考译文臣听说“朋党”的说法,是从古时候就有的,只是希望君主能辨别它是君子的朋党还是小人的朋党罢了。大凡君子和君子,因为道同志合结成朋党;小人与小人,因为私利相同结成朋党。这是自然的道理啊。但臣认为小人没有朋党,只有君子才有朋党。这是什么原因呢?小人爱的是利禄,贪的是钱财。当他们私利相同的时候,暂时互相勾结拉拢作为朋党,这种朋党是假的。等到他们见到利益争先抢夺,或者利益完了交情疏远(的时候),就反而互相残害,即使是对他们的兄弟亲戚,也不能互相保护。所以臣认为小人没有朋党,他们暂时结为朋党,是假的。君子却不是这样:他们信奉的是道德和义理,实行的是忠诚和信任,珍惜的是名誉和节操。(他们)用这些来修养自己,就道同志合,互相促进;(他们)用这些来服务国家,就能团结一致,同舟共济,始终如一。这就是君子的朋党。所以做君王的,只要能斥退小人的假朋党,重用君子的真朋党,那么天下也就安定太平了! 唐尧时候,小人共工、兜等四人结成一个朋党,君子八元和八恺共十六人结成一个朋党。虞舜辅佐唐尧,斥退四凶结成的小人朋党,引进八元、八恺结成的君子朋党,尧的天下因此治理得非常好。等到舜自己做了天子,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一同在朝做官,互相称赞,互相推让,共二十二个人结成一个朋党,而舜都任用他们,天下也因此治理得非常好。尚书上说:纣王有千万个臣子,便有千万条心;周有三千个臣子,却只有一条心。“纣的时候,千万人各有不同的心思,可以说不结朋党了,然而纣却因此亡了国。周武王的臣子,三千人结成一个大朋党,但周朝却因此兴盛起来。东汉献帝时候,把天下的名士视为“党人”全都囚禁起来。等到黄巾军起事,汉室大乱,后来才悔悟,全部解除党锢释放了他们,可是局势已经无法挽救了。唐朝晚年,逐渐兴起朋党的争议,到昭宗时,把在朝名士都杀了,把有的人投到黄河里,说:这些自称为清流的人,可以把他们抛到浊流里去(让他们变成浊流)。暠而唐朝也就灭亡了。那些从前的君主,能够使人人各怀异心,不结成朋党的,没有谁比得上纣王;能禁绝好人结为朋党的,没有谁比得上汉献帝;能诛杀清流朋党的,没有哪个时代比得上唐昭宗时代。然而,都使他们的国家混乱因而灭亡了。彼此互相称赞,互相谦让,没有一点疑心,没有谁比得上舜的二十二个臣子,舜也并不怀疑他们并且都任用他们。可是后代的人并不责备舜被二十二人结成的朋党所欺蒙,反倒称赞舜是智慧超群的圣人,因为他能辨别君子和小人啊。周武王时代,把他的国家的臣子三千人全部合成一个朋党,自古以来朋党人数之多与规模之大没有比得上周朝的,可是周朝因此兴盛起来,那是因为好人虽很多却不会嫌多啊。唉,这些治乱兴亡的历史事迹,做君王的很可以作为借鉴了! 孟子说:“对于君王的不聪明,不必奇怪。即使有一种天下最容易生长的东西,(如果)晒它一天,冻它十天,没有能生长的。我见君王的次数也很少了,我一离开他,那些给他泼冷水的人马上又围上去了,(这样),他虽有善良之心的萌芽,我对它又能有什么帮助呢?”孟子对高子说:“山坡上的小路,一段时间内经常去走才能成为路;只要有一个时候不去走它,茅草就会堵塞住它。现在,茅草堵塞住你的心了。”4、(2011嘉兴一中10月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18分)示季子懋修书 明张居正 汝幼而颖异,初学作文,便知门路,吾尝以汝为千里驹,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慕古,好矜己而自足。顿失邯郸之步,遂至匍匐而归。 丙子之春,吾本不欲求试,乃汝诸兄咸来劝我,谓不宜挫汝锐气,不得已黾勉从之,竟致颠蹶。艺本不佳,于人何尤?然吾窃自幸曰:“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矱也。岂知一年之中,愈作愈退,愈激愈颓。以汝为质不敏耶?固未有少而了了,长乃懵懵者。以汝行不力耶?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之楚而北行也!欲图进取,岂不难哉! 夫欲求古匠之芳躅,又合当世之轨辙,惟有绝世之才者能之,明兴以来,亦不多见。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了不异人,区区一第,唾手可得,乃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甲辰下第,然后揣己量力,复寻前辙,昼作夜思,殚精毕力,幸而艺成。然亦仅得一第止耳,犹未能掉勒文场,夺标艺苑也。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 吾家以诗书发迹,平生苦志励行,所以贻则于后人者,自谓不敢后于古之世家名德。固望汝等继志绳武益加光大与伊巫之俦并垂史册耳岂欲但窃一第以大吾宗哉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今汝既欲我置汝不问,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但汝宜加深思,毋甘自弃。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己则乖谬,而使诿之命耶,惑之甚矣!且如写字一节,吾呶呶谆谆者几年矣,而潦倒差讹,略不少变,斯亦命为之耶?区区小艺,岂磨以岁月乃能工耶?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 (选自张文忠公全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好矜己而自足 矜:夸耀 B于人何尤 尤:错误C. 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 惩:戒止 D固望汝等继志绳武 绳:继承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B乃不俯寻吾之所得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C吾家以诗书发迹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D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张居正写给他季子的一封书信,帮助儿子总结科举考试失利的原因。B张居正认为儿子两次科考失利,与儿子好高骛远、贪多务得、用力不专有关。C张居正以自己走过来的经验教训教育儿子,鼓励儿子努力改正自己学习上的缺点。D张居正认为儿子自幼聪颖且自大自狂,慕古不成便自暴自弃,及时劝勉能成大器。4用斜线(/)给下面的文句断句。(3分)固 望 汝 等 继 志 绳 武 益 加 光 大 与 伊 巫 之 俦 并 垂 史 册 耳 岂 欲 但 窃 一 第 以 大 吾 宗 哉 吾 诚 爱 汝 之 深 望 汝 之 切 不 意 汝 妄 自 菲 薄 而 甘 为 辕 下 驹 也。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1)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2分)(2)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4分)答案:1.B(尤,埋怨) 2.A 3. D 4.固望汝等继志绳武/益加光大/与伊巫之俦/并垂史册耳/岂欲但窃一第/以大吾宗哉/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3分) 5.(1)现在回想当年的行为,恰好是引人耻笑而自取污辱。(2分)(2)如果是才质驽钝愚下,那本是无法勉强的;可是你有能力却不去做好,这又能怪谁呢?(4分)译文参考:你小时侯聪慧,才质异于常人,刚开始学写文章,便知道写文章的门路,我曾经认为你是千里马,和我相熟的朋友看到你,也动颜祝贺,对我说:“您的几个儿子当中,他应该是最先取得成功的(最先及第)。”然而自从癸酉年你科举中第,你忽然染上了一种狂傲之气,自不量力地想着仿效古人,骄矜自满。好比那邯郸学步的年轻人,把自己本有的忘了,只得爬着回家。丙子年春天,我本不想让你去应试,是你的几个兄长都来劝我,说不应该挫了你的锐气,我只好勉强答应,结果你遭受挫败。你学艺不精,我埋怨你又有什么用呢?可是我庆幸地对自己说:“老天大概是要让你厚积薄发吧。”又想到你会记住再次失败的教训,肯底下头来遵守规矩。哪里想到一年里,你越写越退步,越激励你你越颓废。是你的才质不聪敏吗?大概还没有小时候聪慧,长大很懵懂的人。是你不够努力吗?我听说你终日闭门读书,手不释卷。可是才学造诣平常,定然是你好高骛远,想广涉猎而使得自己疲倦,这就是南辕北辙啊!还想进步,这不是很困难吗? 想追寻前人的足迹,又合乎当世的准则,这只有才华卓著的人才能做到,然而从明朝建立以来,这种人都不多见。我早年年少登科,得到了人们附会的好名声,胡乱品评屈原、宋玉、班固、司马迁这些人,认为自己才质异于常人,科举及第也是很轻松的事情,于是放弃原来的学业,仿效古人。到过了三年,学习古典的还没有取得成功,原来的学业已经荒废。现在回想当年的行为,恰好是引人耻笑而自取污辱。甲辰年我科举落第,于是估摸自己的能力,继续以前放弃的学业,学习不分昼夜,发奋努力,侥幸学业有所成就,然而也只是科举中第罢了,还没有能力在文学界夺得头筹。而今你的才能,恐怕不会超过我,可是不放低姿态沿袭我的路径,而要重蹈我的覆辙,这不是很荒谬吗?我们家靠读书发家,我一生艰苦学习,要留给你们后人的,不敢落后于古代世家的高尚道德。本来希望你们能继承我的志愿,将这种精神道德发扬光大,以便能同伊尹、巫咸这些人一起,彪炳史册。哪里只是想以科举及第来光大我们宗族!我爱你那样深,对你的希望那样殷切,没想到你妄自菲薄,甘愿做柴门前守门的狗!现在你既然希望我对你不闻问,我自然也是不会严厉指责你。但是你要好好的思考,不要自暴自弃。如果是才质驽钝,那本是无法勉强的;可是你有能力却不去作为,这又能怪谁呢?自己性情怪僻,却归咎到命运,这糊涂得很厉害呀!譬如说写字,我教导你几年了,可你还是这样潦草,没有一点改变,难道这也是命运造成的吗?写字是小事情,但是任随时间流逝(个人却不努力)就能做好吗?我的话就说到这,你好好想想吧!5、(2011江西师大附中10月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荥阳郑德懋,尝独乘马,逢一婢,姿色甚美,马前拜云:“崔夫人奉迎郑郎。”鄂然曰:“素不识崔夫人,我又未婚,何故相迎?”婢曰:“夫人小女颇有容质,且以清门令族,宜相匹敌。”郑知非人,欲拒之。即有黄衣苍头十余人至,曰:“夫人趣郎”进辄控马,其行甚疾,耳中但闻风鸣,奄至一处,崇垣高门。郑立于门外,婢先白,须臾,命引郑郎入。进历数门,馆宇甚盛。夫人著梅绿罗裙,年可四十许,姿容可爱,立于东阶下。侍婢八九。郑趋谒再拜。夫人曰:“无怪相屈耶!以郑郎清族美才,愿托姻好。小女无堪,幸能垂意。”郑见逼,不知所对,但唯而已。向暮,一婢前白,女郎已严妆讫。引郑郎出就外间浴以百味香汤左右进衣冠履佩。美婢十人扶入,女年十四五,姿色甚艳,目所未见。郑遂欣然,遂成礼。明日,夫人命女与就东堂,女善弹箜篌,曲词新异。郑问所迎婚前乘来马,今在何许,曰:“今已反矣。” 如此百余日,乃白夫人曰:“家中相失,颇有疑怪。乞赐还也。”夫人曰:“适蒙见顾,良深感慕。然幽冥殊涂,理当暂隔,分离之际,能不泫然。”郑亦泣下。乃大宴会,与别曰:“后三年,当相迎也。”郑因拜辞。郑乘马出门,倏忽复至其家。其家人云:“郎君出行后,其马自归,不见有人送来。”郑始寻其故处,唯见大坟,旁有小冢。其左右人传:“崔夫人及小郎墓也。”郑尤异之,自度三年之期,必当死矣,后至期,果见前所使婢乘车来迎。郑曰:“生死固有定命。苟得乐处,吾复何忧。”乃悉分判家事,预为终期。明日乃卒。唐张读宣室志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耳中但闻风鸣,奄至一处 奄:突然B然幽冥殊涂,理当暂隔 涂:通“途”,道路C向暮,一婢前白 向:对着D乃悉分判家事,预为终期 悉:详尽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年可四十许 其可怪也欤B郑见逼,不知所对 适蒙见顾,良深感慕C乃悉分判家事 乃大宴会,与别D何故相迎 无怪相屈耶3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且以清门令族,宜相匹敌 B姿容可爱,立于东阶下 C倏忽复至其家 D明日乃卒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荥阳人郑德懋,曾经有一次独自骑马出行,遇到一名姿色非常美丽的女子,强行把他连人带马请进一座庄严华丽的大宅院。B郑德懋听说崔夫人要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非常害怕但不得已只有答应,后来见其女儿姿色甚艳,这才高兴起来。C郑德懋在崔家停留了百余日后,因思念家中亲人而要求回家,崔夫人和女儿没有强留,在一次大宴会后洒泪相别。D郑德懋回到家后再去寻找崔夫人宅院,只见大坟与小冢林立,郑悲痛欲绝,三年后他知道自己死期已到,安排好家事后溘然而逝。5用“/”给句子断句,把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引 郑 郎 出 就 外 间 浴 以 百 味 香 汤 左 右 进 衣 冠 履 佩。(2分)然幽冥殊涂,理当暂隔。分离之际,能不泫然。(4分)译文: 郑尤异之,自度三年之期,必当死矣,后至期,果见前所使婢乘车来迎。(4分)译文: 答案:1. C( 向:接近)2. C(A大约/值得 B表被动/表别人对自己的态度 C于是 D指代我/指代你)3. D(A对等、相当 B美好可爱 C很快地,忽然 D古:第二天/今:今天的下一天)4B(A不是“女子”强行请走。 C 先洒泪话别,后宴会相别。D没有悲痛欲绝,)5 引 郑 郎 出 就 外 间 /浴 以 百 味 香 汤 /左 右 进 衣 冠 履 佩。(2分)(每断对一个地方给1分)可是阴间人鬼道路不通,按道理应该暂时分别,在此分别之际,怎能不伤心落泪呢。(“幽冥”“暂隔”“泫然”各1分,句意1分。)郑德懋觉得非常奇怪,自己想到三年的期限,必定就要死了,后来到了三年期限,果然见到先前所使唤的婢女乘车来迎接自己。(“尤异之”“度”“所使”各1分,句意1分。”译文:荥阳人郑德懋,曾经有一次独自骑马出行,遇到一名姿色非常美丽的婢女,女子在郑马前行礼说“崔夫人迎接您。” 郑德懋惊讶地说:“我一向不认识崔夫人,我尚未娶亲,为什么要迎接我?”婢女说:“夫人的小女儿很有美姿,同时您又是名门世族,应该门户相当。” 郑德懋心中知道遇到的(是鬼怪)不是人,想要拒绝她。随即有十多个黄衣仆人出来,说:“夫人催促郑公子。”上前就牵住马,走得非常快,郑德懋只听得耳边风声呼啸,突然来到一个地方,高墙大院。郑德懋站在门外,婢女先入门通报,不久传命请郑公子入内。进去穿过好几座们,楼院非常高大轩敞。崔夫人穿着梅绿罗裙,大约四十岁,姿容美丽,站在东阶下。侍奉的婢女有八九人。郑德懋快走几步躬身行礼。崔夫人说:“不要怪罪我委屈你!因为郑公子是名家世族才华高超,希望结为婚姻。我女儿没有才能,只盼你能垂爱。” 郑德懋被逼迫,不知如何应对,只有唯唯诺诺答应而已。接近黄昏的时候,一个婢女前来通报说崔夫人女儿已经梳妆打扮好了,引着郑德懋来到外间,用百味香料给他沐浴洗澡,左右侍从又拿来衣帽鞋袜。十个婢女把郑德懋扶进洞房,只见崔夫人女儿十四五岁,姿色甚艳,貌美无比,这才高兴起来。于是成婚。第二天,崔夫人让他们来到东堂,崔女善弹箜篌,词曲新奇不同凡响。郑德懋问起自己当初来的时候所乘坐的马,现在在何处,回答说:“现在已经回家了。”郑德懋在崔家停留了百余日后,就禀告崔夫人说:“家中没有我的音信,非常奇怪,希望让我回一趟家。”崔夫人说:“一直得到你的关爱,我深深感到荣幸”只是阴间与阳世人鬼殊途,按道理应该暂时分别,在此分别之际,怎能不伤心落泪呢?” 郑德懋也伤心落泪了。于是安排宴会饯别,临别时说:“三年之后,我去接你。” 郑德懋告辞回家。郑德懋骑着马,一下子就到了家门。他家里人说:“公子出行后,你的马自己回来了,没看到有人送回来。” 郑德懋去寻找崔夫人宅院,只见一座大坟,旁边一座小冢。身边人说:“这是崔夫人和小女儿的坟墓。” 郑德懋觉得非常奇怪,自己想到三年的期限,必定就要死了,后来到了三年期限,果然见到先前所使唤的婢女乘车来迎接自己。郑说:“死生本来由天定。如果能够到那快乐的地方,我又担心什么呢?”于是详尽的安排好家事,预先做好死的准备。第二天就溘然而逝。6、(2011成都外国语10月月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每小题3分,共9分)杜正伦,隋仁寿中与兄正玄、正藏俱以秀才擢弟。隋代举秀才者止十余人,正伦一家有三秀才,甚为当时称美。贞观元年,尚书右丞魏征表荐正伦,以为古今难匹,遂擢授兵部员外郎,太宗谓曰:“朕今令举行能之人,非联独私于行能者,以其能益于百姓也。朕于宗室以及勋旧无行能者,终不任之。以卿忠直,朕今举卿,卿宜勉称所举。”二年,拜给事中兼知起居注。太宗尝谓侍臣曰:“朕每日坐朝,欲出一言,即思此言与百姓有利益否,所以不能多言。”正伦进曰:“君举必书,言存左史。臣职当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陛下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直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之。”太宗大悦,赐绢二百段。四年,累迁中书侍郎。六年,与御史大夫韦挺、秘书少监虞世南、著作郎姚思廉等咸上封事称旨,太宗为之设宴,因谓曰:“朕历观自古人臣立忠之事,若值明王,便得尽诚规谏,至龙逢、比干,竟不免孥戮。为君不易,为臣极难。我又闻龙可驯,然喉下有逆鳞,触之则杀人。人主亦有逆鳞,卿等遂不避触,每进封事。常能如此,朕岂虑有危亡哉!”寻加散骑常侍,行太子右庶子,太宗谓曰:“国之储副,自古所重,必择善人为之辅佐。太子年在幼冲,志意未定,朕若朝夕见之,可得随事诫约,今既已委以监国,不在目前,知卿志怀贞愨,能敦直道,故辄辍卿于朕,以匡太子,宜知委任轻重也。”正伦出入两宫,参典机密,甚以干理称。时太子承乾有足疾,不能朝谒,好昵近群小。太宗谓正伦曰:“我儿疾病,乃可事也。但全无令誉,不闻爱贤好善,私所引接,多是小人,卿可察之。若教示不得,须来告我。”正伦数谏不纳,乃以太宗语告之。承乾抗表闻秦。太宗谓正伦曰:“何故漏泄我语?”对曰:“开导不入,故以陛下语吓之。冀其有惧,或当反善。”帝怒,出为谷州刺史,又左授交州都督。后承乾逆,事与侯君集相连,称遣君集将金带遗正伦,由是配流州。注(1)起居注:指侍从皇帝,记录皇帝言行的官员。(2)封事: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露,用袋封缄,称为封事。(旧唐书列传二十杜正伦)1、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甚为当时称美 称:称道B非朕独私于行能者 私:有私心C臣职当修起居注 当:掌管D但全无令誉 令:美好2、 下列两组句子中加横线意思的解释,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朕今令举行能之人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非直当今损于百姓 直好世俗之乐耳A与相同,与也相同B与相同,与不同C与不同,与相同D与不同,与也不同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杜正伦因魏征的推荐踏上仕途,并受到唐太宗的赏识和信任。唐太宗鼓励他不要辜负魏征的举荐,努力做好本职工作。B、杜正伦等人给皇帝的奏疏,深合唐太宗的心意,因而受到嘉奖。唐太宗希望他们经常这样做,以免除他的危亡之忧。C、杜正伦接受了教导太子的重任,多次劝谏太子,然而毫无效果,杜正伦只好把皇帝的原话告诉太子,以期太子能够思过悔改,太宗因此大为恼火,认为他处事不当。D、杜正伦得罪了唐太宗以及太子,又受到太子图谋背叛事件的牵连,最后落得个“配流州”的结果。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每句2分)(1)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译文: 。(2)此为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译文: 。(3)故辄辍卿于朕,以匡太子。译文: 。(4)冀其有惧,或当反善。译文: 。答案:1、 B(偏爱)2、 C (现在/如果;只是)3、A(不要辜负唐太宗的举荐)4、(1)大王不要对百姓说您吝啬而感到奇怪。(2分)(2)这样,只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恐怕还来不及,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2分)(3)所以就暂时让你离开我的身边而去辅助太子。(2分)(4)希望他害怕,或许会回到善良。(2分)参考译文:杜正伦,隋仁寿中与兄杜正玄、杜正藏都考上了秀才。在隋代,考取秀才的一共才十几个人,而杜正伦一家就出了三个秀才,很为当时的人称道。贞观元年,尚书右丞相魏征上表推荐杜正伦,认为古今以来难有人比得上他,于是杜正伦被提拔授予兵部员外郎之职。太宗对杜正伦说:“我现在让推荐有品行有才干的人,并不是我偏爱这种人,而是因为他们对百姓有好处。我对于宗族亲属以及功臣旧交中的品行才干不佳的人,始终没有任用他们。因为你忠诚正直,我现在任用你,你应当努力工作,和我的任用相符。”贞观二年,杜正伦被授给事中兼知起居注的官职。太宗曾对侍臣们说:“我每天上朝,每讲一句话,都要想一想这话对老百姓有没有好处,所以就不能多说。”杜正伦进谏说:“君王举动一定要记下来,这些存留在左史官那里,我的职分是掌管撰写起居注,不敢不尽自己的正直。陛下如果有片言只语违背道理,那么千年以后都会连累圣德,并不只是对现在的百姓有损害,希望陛下慎重对待它。”太宗听了杜正伦的话很是高兴,赐给杜正伦二百段绢。贞观四年,杜正伦连续升官做到中书侍郎。贞观六年,杜正伦与御史大夫韦挺、秘书少监虞世南、著作郎姚思廉等人一起上书奏事,很符合国君的心意,太宗就为他们设宴,并趁机对他们说:“我经过观察自古以人臣忠于君主的事情发现,人臣如果遇到开明的君主,就能够竭尽忠诚对君主加以规劝谏诤,至于像龙逢、比干这样的忠贞之臣,竟然免不了被加刑杀戮。做国君不容易,做人臣则极难。我又听说龙可以驯养,但它喉下有逆鳞,要是碰到它,龙就会杀人。国君也有逆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