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决定孩子的一生--敏感期的家庭教育_第1页
三岁决定孩子的一生--敏感期的家庭教育_第2页
三岁决定孩子的一生--敏感期的家庭教育_第3页
三岁决定孩子的一生--敏感期的家庭教育_第4页
三岁决定孩子的一生--敏感期的家庭教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岁决定孩子的一生敏感期的家庭教育刘霞各位爸爸妈妈,你们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其实关心的就是3个问题:1、3岁前的宝宝到底需不需要早期教育;(为什么教)2、0-3岁以前的宝宝需要什么样的早期教育(教什么)3、怎么对0-3岁的宝宝进行早期教育(怎么教)在育儿过程中,大家都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在教育观念是不断发展的,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不能说哪种教育方法是否完全正确和错误,我的讲座,是在蒙特梭利博士的教育观念指导下,在十多年教育经验的一些总结,有不当之处,请各位指正。一、关于为什么教的问题现代教育提出:孩子的一生决定于3岁之前!科学研究显示:一个孩子3岁之前的生长发育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变化:1、性格:孩子成年后的性格基本上在3岁之前就已经定型,3岁之后基本不变;(英国卡斯比教授和伦敦学院心理学家们从1980年到2003年通过1000人实验研究结果)2、智商:儿童的脑细胞组织在3岁之前就已完成60%,3岁之后的大脑基本停止发育;(美国科学家利用“正电子发射计算体层摄影”技术,对幼儿大脑发育进行扫描观察结论)3、学习:3岁之前是儿童在感知觉、记忆。思维等形成中最敏感的时期,错过敏感期,3岁之后的学习活动将事倍功半。(美国心理学家南希.贝莱博士在幼儿发展研究)4、身高:3岁之前是孩子身高发展最为关键的阶段,3岁之前对身高造成的损害将永远无法弥补。因此,3岁前是孩子学习、成长的关键期,这个时候的教育、学习决定其一生。英国政府发表教育白皮书指出:从4-5岁才开始的儿童教育已经太迟了,加入不加强3岁前的教育,就无法保证孩子未来的健康成长。二、关于教什么的问题中国有句古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就是说,教孩子知识,不如教孩子学习知识的方法。也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教育的目标:让孩子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做人。怎么样让孩子学会学习呢?我们就来先了解知识的分类。现代教育将知识分了3类:1、Thiss 这个是什么陈述性知识 这个在字典,工具书里可直接查到的,学习这类知识就是接受,记忆;2、What 这个怎么做程序性知识 按程序操作,通过练习掌握的,这类知识是技能技巧性的,主要通过练习掌握;3、Why 为什么这样做问题性知识 需要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需要复杂地思维活动和创造性。举个简单的例子:孩子学习三角形。什么是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征,这就是陈述性知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需要孩子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平移旋转,转化成长方形,这个过程需要反复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冲突,有了深层的思考,这就是问题性知识;三角形面积的应用,就是程序性知识,掌握他只需要反复练习。说到这儿,大家就清楚了,现在中国很多家长热衷于早期让孩子认生字,背古诗,背九九表,这些都是陈述性程序性知识,除了练习记忆力,对孩子智力发展本身没太大的帮助。小学阶段,对孩子的知识起点都设的零。常用汉字2500个,一年级学生就可以掌握七八百个;小学生掌握九九表的时间不到一个月。过早的灌输程序性知识有时会禁锢孩子的思维,阻碍孩子思维创造力的发展。因此,6岁前不能用口授的形式教育孩子。那教什么呢?0-6岁孩子的学习应该是孩子在自由、不受干扰的环境中建立感觉经验引导孩子从感觉走向概念让孩子通过内在的动力建立概念,表达概念早期的感觉训练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唯一途径,孩子总是不断地重复某种感觉,当重复次数到了一定程度,量变到质变,产生了概念;概念被成人加以引导对应到相应的语言,用语言捕捉了感觉,固话了感觉,加深了感觉,使模糊的,稍纵即逝的感觉成为明晰的对象,这个过程就是“智力”的发展。因此智力来源于感觉。美国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小时候曾一直不会说话,母亲和教师想尽了各种办法都没办法让他说出有意义的词句。有一天,海伦和老师在井边玩水,突然她对水有了感觉,老师捕捉了海伦的感觉瞬间,反复在她手上倒水,刺激她,然后反复告诉她这是水,在水对触觉反复的刺激下,海伦终于发出了第一个有意义的词:水,开始了学习的第一步。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人的感觉分为视听嗅味触五觉。海伦因为视觉的丧失,对事物不能建立完整的感觉,因此不能形成概念,当他在触觉刺激下,对水产生了感觉,就建立了水的概念。因此,我们课程中,要建立西瓜的概念,就设计了看西瓜、摸西瓜、敲西瓜、尝西瓜、画西瓜,念西瓜的儿歌,只有在试听嗅味触五觉充分感知了,宝宝才能对西瓜有一个完整、清晰地感觉,从而得到概念。那我们在婴幼儿期该怎样来教育孩子呢?遵循孩子成长的敏感期1、什么是敏感期孩子在母体中内在就蕴藏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潜能,引导儿童如何发展,抓什么、摸什么,这就是敏感性,在某种状态或特性下突然出现,但如果获得这种特性后又会消失荷兰生物学家德芙利斯最先发现这种敏感性。蝴蝶在刚出生时只能吃枝头的嫩芽,幼虫刚出生时,自己会借助光线看到树梢的嫩芽,这就是对光线的敏感性,等幼虫能吃较粗的叶子时,这种敏感性就消失了。孩子在敏感期也有一种本能,如果在孩子的敏感期没有按他的敏感性指令去自由行事,他将会失去这种天赋的力量。想想人掌握母语只需要2-3年的时间,掌握外语却需要很多年,敏感期的儿童的学习能力是一个15岁孩子的几十倍。敏感期儿童的学习动力不是从外部来的,而是依据内在理性独自发展的,这种理性的过程是自然和充满创造性的,来自自发的动力。孩子在敏感期表现出惊人的意志力,一个处于爬楼梯敏感期的宝宝,在好奇心和征服感的驱使下,用极大的热情花很多时间不断重复爬楼梯的动作,其特殊活力和坚持的意志力是成人难以想象的,这个过程让他充满了快乐和满足。可敏感期过去后,就会对这个动作产生厌倦感。敏感期的孩子经常发脾气,主要原因就是他们这期间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闹情绪表达对妨碍他的事物的反感,所以只要他的需求得到满足,他就会平静下来。2、了解儿童的敏感期。这里只是一般状态,宝宝有个体差异,敏感期来得有快有慢。在各个敏感期,如果儿童受到干扰和阻碍,不能正常使用他们身体的各种功能,相关的功能就会丧失。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一个叫托蒂的男孩眼睛看不见,可所有医院的医生都一致说托蒂的眼球从生理上说是一只完全正常的眼睛,可就看不见。原来在托蒂刚生下来时,这只眼睛因感染被绷带缠了两周,这对大人来说几乎没副作用的治疗,对刚出生,大脑正处于构建发育关键期的婴儿造成里极大的伤害。由于长时间无法通过这只眼睛接受外界信息,原来为这只眼睛个噢工作的大脑神经元组织的功能也随之“消退了”。在我养育女儿嘟嘟的过程中,也因忽视了女儿的两个关键期,对宝宝的发展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嘟嘟是冬天生的,奶奶和保姆怕她冷还有抓伤自己脸,就把她的小手裹进衣袖里,等我意识到这个问题时,嘟嘟已经四个月了,正常发展的宝宝已经能玩手,一手抓一个物品了,她的抓握意识还不是很强。尽管我后来设计了很多活动锻炼她的精细动作,但到现在,她都不是很喜欢操作玩具。而操作是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6个月时,我因上班比较忙,忽略了咀嚼的关键期,到一岁了,嘟嘟都吞不下比较大块的东西,直接影响了身体健康。(1)0岁-2岁半光的敏感期:刚出生的宝宝对明暗相见的地方感兴趣。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是怎样感觉到光的?在黑暗的尽头,一个光点出现了,黑暗中光点变大,直到光明完全吞噬了黑暗,进入了另一个世界。眼睛最先敏感的地方是黑白相间、反差明显的地方,对初生婴儿来说,它比人们想当然认为的彩球更具有吸引力。当婴儿畅通无阻地度过一个敏感期时,他就走过了一个发展的台阶,这给婴儿带来了愉悦和持续性的满足,这也是婴儿从出生到了解、认识这个世界的过程。口唇期:孩子在一岁之前,对世界上所有的能抓住并且往嘴里放的东西,都会往嘴里放。这时候的宝宝用口来感知事物,完成自己对外界的探索。婴儿用嘴来品尝味道和用口来认识世界,这是完全不同的。他用口来认识自身之外的各种事物,包括自己的手脚,如果阻止他咬东西,其实就是阻碍他的认识活动和探索的热情。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把他咬的东西洗干净。嘟嘟的玩具、拉拉布书每天都会用奶瓶洗液清洗,小手也随时擦洗,接下来就爱咋地就咋地了。有一次拿了把梳子又拿一根毛巾,把毛巾咬一咬,又拿了个硬硬的梳子咬咬,这样连续很多次,这时她其实是对软硬有感觉了,我告诉他:硬的,软的,她的感觉就固态为概念了。有的宝宝有时会拿各种食物这儿咬一口,那咬一口,其实他是在用口做对比,认识味道,了解外在,建构自我。口唇期能持续到6-12岁,婴儿早期只把注意力放在口上,这个特点大人容易看到。随着其他敏感期的到来,通过口认识世界这一方式就不是那么明显了。大运动:传统的有2抬头,3翻6坐7滚8爬9站10走。不过宝宝大运动的敏感期到来的时间个体差异很大。有的宝宝6个月就到了爬的敏感期,有的宝宝9个月了还不会爬,我们可以创设条件,但不能强迫宝宝。抬头对宝宝的前庭觉发展有很大帮助,同时阔大了宝宝的视野。翻身大大地阔大了宝宝的运动能力。坐阔大了宝宝的视野,解放了宝宝的上肢,这时手的精细动作就有了长足发展。爬使宝宝能自由地到达目的地,同时促进宝宝感统觉的发展,没经历爬行阶段的宝宝在平衡感,专注力方面都发展较差一些。走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运动,会走的宝宝对成人的依赖减少了很多,向独立发展进了一大步。手的探索敏感期:出生不久的宝宝会抬着手臂使劲往嘴里送,不成功便一次两次多次的尝试,当成人帮他把手放入口里,他就会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这就是手的探索敏感期的开始。在蒙特梭利看来,有两样东西和人的智慧紧密相关:舌与手。当儿童能自由使用他的手时,他对世界的探索就开始了。在真正使用手时,儿童会见圆的就拧,见方的就按,见线就拽。一切东西都是他探索的对象。随着空间敏感期的到来,幼儿在使用手的同时,还在建立空间的概念;他喜欢插东西,插入、拿出,反复进行。手的敏感期到来时,儿童有一个抓的过程。一把抓,二指抓,三指抓。我们常看到很多成人用手很笨拙,不会拿筷子,不会用手指夹围棋子,这都和童年期手的发展有关。听觉:喜欢处在有声音的环境中。古典音乐特别是莫扎特的音乐对宝宝智力发展有很大帮助。空间敏感期:喜欢探索空间,最早表现为爬、抓、移动(感受位置的变化)物体等,稍大一点的则喜欢爬高(空间的探索,走动作的延续,能爬高爬低了,走的动作就算完成了)旋转(旋转敏感期):儿童都有喜欢旋转的时期。运动除了增强体质外,对心理发展本身骑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旋转对大脑发育很重要,他提高平衡感和协调性,对写作、阅读也有帮助扔东西等。)秩序感:良好的秩序感有利于形成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儿童秩序感的敏感期呈螺旋式上升的三个阶段:1、为了秩序的破坏而哭闹,秩序一旦恢复就会安静下来。2、为了维护秩序而说不,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为了维护秩序而执拗,一切要重新来。孩子不到一岁就迎来秩序感的第一个时期。某种东西我先用就是妈妈的,爸爸先用就是爸爸的,别人不能碰,否则就哭闹不止;一岁多是秩序感的第二个时期,半夜爸爸冲奶,妈妈喂,有一次我不舒服,爸爸喂她,她对爸爸说,妈妈喂,你去睡觉吧。现在是秩序感的第三阶段,睡觉前吃奶有一套程序性动作,就是把我的枕头拖到小床,立好,自己靠上去做好,抓着他的小毛巾就开始了,有一次她在安放的时候,枕头到了,我条件反射的扶了一把,这些捅着马蜂窝了,怎么摆就是不对,我只好把枕头扔回大床,她把爸爸的枕头拿来重来一次,这事才算完。模仿敏感期:最早表现为模仿一个词,或一应一答,重复进行;也模仿动作。自我意识敏感期:表现为咬人、打人、说不等。(引导:喜欢他就抱抱他)细小事物敏感期:对极小而精致的感兴趣。审美敏感期:要求食物或用品必须完整。(2)2岁半3岁建立概念敏感期:开始将自己的认知感觉同语言配对。当儿童发现一个词语和一个外物能配上对时,他会重复进行这种配对。“妈妈”“诶”妈妈“诶”,在这一叫一答中,他享受着语言能指称带来的喜悦。这是孩子语言敏感的早期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很快发现一句话能表达一个意思,这一个发现又使他开始重复说一句话。语言的秘密和至于此,很快儿童又发现语言本身是有力量的,一句话有时会产生一种强有力的效果,或像剑一样能刺伤别人,诅咒的敏感期来了,儿童发现了语言的力量,开始没轻没重的使用,而成人一听就反映强烈,儿童感受到这些语词的力量,反而特别关注和喜欢使用这类词。在3岁左右基本语言形成后,儿童突然转向使用这类“强有力”的词,而且使用的非常巧妙,常让大人吃一惊,但几个月后,这种语言就悄没声息了。自我意识、私有意识产生敏感期:这阶段的孩子经常说:。是我的,不让人用自己的东西,不让人摸她的手和脸,也不愿意与人分享食物。这是人的基本意识,没有这个意识人就没有安全感。儿童与成人对分享的人是很不一样。成人习惯于分享食物,儿童则不愿意;成人习惯于共享玩具,儿童则要看情绪,看对象。这种情况儿童大一点会有所转变。但是,有些成人不了解儿童的这个特点,用成人社会的道德观评价儿童,上岗上线。2-3岁是计数能力(口头数数、按物点数、按数点物、说出总数)发展的关键期。(3)3岁-4岁执拗敏感期:秩序敏感期后,儿童形成了一种秩序的内在模式,一旦成人破坏这一程序,儿童就会哭闹、焦虑、表现出不可逆性。方法:选择和契约。专注力:儿童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如果长时间不被打扰,就能形成高度专注的品质。如果成人不会观察孩子,不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就会轻易打断孩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