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道明净》前言-学佛之必要_第1页
《正道明净》前言-学佛之必要_第2页
《正道明净》前言-学佛之必要_第3页
《正道明净》前言-学佛之必要_第4页
《正道明净》前言-学佛之必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正道明净前言 学佛之必要作者:洛桑格丹仁波切1、 快乐的源泉 一切众生,上至人类,下至蚂蚁,无论贫富贵贱,无论什么民族,无论再微小的身躯,因业力所致而有八万四千个烦恼,烦恼虽各不相同,但是却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就是都想远离痛苦,得到快乐、幸福,这个念头一分一秒都未曾离开过自相续。从现世来讲,人们日日夜夜,绞尽脑汁都在追求;从三世的角度来看,众生一世又一世在轮回的长河里辗转寻求。不管什么样的人,不管是否有钱财、有地位、有权势,不管自己觉得快乐还是痛苦,总之,大家都还是沉溺于轮回当中,没有超出轮回的范围,有些人只是自己觉得幸福而已,实际上还是在轮回当中。就算享用人天福报也是没有超越轮回的范围。大宝积经中有佛陀的弟弟难陀出家的公案。当时难陀尊者生佛陀度他出家之后,他还是千方百计想回到妻子身边,无法生起希求解脱之心。佛陀观待因缘成熟之际,带他到天界,看到了未来他因守持戒律而要转生的无量宫殿,有五百天女围绕,将享用不可思议的妙欲受用。返回人间后,难陀对妻子的贪心荡然无存,开始自觉守持清净戒律。此时,佛陀教诫众比丘,难陀出家只为了善趣果报,你们是为了获得涅槃安乐,走的路完全不同。因此,不要与难陀讲话,不要于他同席而坐。所有的比丘都依教而行。 难陀起初不解为何众人都不理睬他,后阿难被告知这是佛陀的教导,他感到很悲伤。 此时,佛陀来问难陀想不想去地狱看看,难陀答应了,佛陀就带他去了地狱。难陀见到地狱众生被千刀万剐,在沸腾的锅里煎煮,被扔进器皿中捣碎,种种恐怖景象令他特别害怕。后来,他看到一口空锅,下面燃烧着熊熊烈火,有许多狱卒围绕锅边,他不禁问锅里为什么没有众生?狱卒告诉他,在等一个人。并且告诉他,等的是世尊的弟弟难陀,他为获得天人的安乐而守持戒律,将来转生天界,当天福享尽之后,就会堕入到这里。难陀见此,惊恐万状,拔腿就跑。狱卒认出他,拦住他说,你既然已经来了,就留下吧。难陀忙说不行不行,然后拼命跑回佛陀身边。他告诉世尊,再也不为人天福报守戒了。 从此,难陀深刻认识到即使上天堂,最终也会堕入恶趣,善趣果报也没真实的意义,不管在三界轮回哪一处,都无法得到究竟的快乐,因而生起了真实无伪的出离心。正如难陀尊者这个公案般,有时我们觉得人间非常快乐,一切似乎都很圆满惬意,但这只是站在自己立场的一种感受而已,而且这种感受如同井底之蛙般浅薄。当青蛙在井底的时候,觉得天空只有井口一般大小;只有当青蛙到了井外,它才终于知道天空到底有多大。因此,现前站在自己小小的空间之中感受轮回,总觉得自己就算不是最快乐的、也是蛮快乐的人。但若要把目光放得广大和长远一点就会知道,我们现前的快乐是如此微不足道,而且完全是一种错觉、幻象;然而我们正在遭受的痛苦、以及未来生生世世将要承受的痛苦是多么的无边无际。之所以让我们对轮回产生这样的错觉,是因为我们追求快乐的方式是错误的、颠倒的。我们众生的业力习气染污了我们的五根识,即我们的俱生智慧,而我们以此染污的,颠倒的想法、愿望而想要去追求快乐,远离痛苦,可想而知,那跟正确的目标完全是背道而驰,是根本无法达不到的。 诚如入行论所云:“众生欲除苦,反行痛苦因,愚人虽求乐,毁乐如灭仇。”六道众生想要断除痛苦,偏偏所作所为都是造成痛苦的根源;无知的人虽然想寻求快乐,然而却像消灭仇人一样断送幸福。 我们现在应该感到非常运的是,虽然我们这个时代已是五浊恶世的末法时代,但佛法尚留存于世,而只有佛法才能把我们从轮回的苦海中解救出来,获得永久安乐的解脱。这是我等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以其无尽的大悲愿力,不舍娑婆世界我们这些刚强难化的众生,经历三大阿僧祇劫行持菩萨道而证得的无比珍贵的如意宝。 在成道的一刹那,佛陀在印度菩提伽耶金刚座感叹:“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佛陀的觉悟,是凡夫分别念根本无法想象的一种境界。佛陀说:“我已经获得了灭除世间一切生老死病等痛苦、如甘露妙药一般的殊胜法要,但是这种境界,无论对谁宣说,他也不可能了知,因此我应当默默地安住于森林当中。”所以,佛陀安住在鹿野苑林中,七七四十九天当中没有讲法。倘若我们恰好以短暂的人身转生在那时,佛陀也已经出世,但若佛陀不说法的话,我们也是不可能学习到佛法的。 后来,大梵天、帝释天依前世的殊胜发愿进行祈请,佛陀才开始给五比丘为主的有缘众生,先后在鹿野苑、灵鹫山、广严城等处转了三次法轮。 佛陀通过三转法轮,把苦集灭道的道理告诉众生。在佛法不可思议的加持下,无数众生对轮回之苦生起了出离、对因果之理诚信不疑,对解脱生起强烈的渴望,进而通过精进修持,获得了究竟的解脱。有的获得了声闻,缘觉的果位;有的获得了菩萨的果位,有的即身成就了无上的佛果,去往佛菩萨的清净刹土以及西方极乐世界。 虽然佛法的殊胜性毋庸置疑,如理修持的话,必定会得到相应的果位。然而,众生的根机还是各有千差万别,福报因缘也有深厚浅薄以及佛法在传播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变化,导致人们对佛法的理解各不相同。 有些已学佛多年的人,虽然一直在念佛、念咒语、行持善法,还是不清楚真正的佛法是什么。更多的人认为初一,十五,烧香,吃素就是信佛了;很多人去寺院只为了求菩萨保佑身体健康,财富多多,婚姻美满等等,这些既不是学佛,更不是修行;还有人干脆认为佛法是迷信等等。 大众对佛法存在诸多错误的理解,因此,本书开宗明义,先对什么是佛法作一说明:(来源:)2、 什么是佛法有些人认为,佛法是一种信仰。信仰也即信心,佛法当然是需要信心的,但如果因此而说佛法就是信仰的话,又显得过于简单了,由于信心仅仅是佛法的许多观念之一,而佛法的重点是智慧和大悲或者说教法和证法。世间上无论做任何事,都要有信心才能成办,而佛法所谓的信心,也就是如此。所以,认为佛法仅是一种信仰是不正确的,信仰不能等同于佛法。 佛法也不是哲学、科学以及唯心主义,对此,慈诚罗珠堪布的开示佛教的定义一文中有明确的剖析。 从严格意义上说,佛法也并非一般人所理解的宗教,因为佛法不承认造物主的存在。集法句经释云:“诸佛非以水洗罪,亦非以手除众苦,非将所证迁于他,示法性谛令解脱。”诸佛不会把我们的罪业用水来洗干净,罪障靠我们修忏悔来净除;众生因业力感召而受苦,这个好像毒疮一样的苦,佛也不会用手给你除掉;佛圆满了断证功德,但并不会把证悟现成地送给你。 那么,佛如何度化众生呢? 佛陀通过教授给予我们了解诸法的实相以及解脱之道,然而真正的解脱还需靠我们自己,“我为汝示解脱道,当知解脱依自己”,佛陀如是而说。 佛法是凡夫人通过学习、修习佛法达到佛陀境界的方法。释加牟尼佛传给了我们八万四千法门,可以归纳为两种:一是教法,一是证法,即实修方面的。印度的大成就者世亲论师说:“佛之妙法有二种,教法证法之体性”。所有的教法都涵摄在经律论三藏之中,而证法则是包括戒定慧三学。从广义上讲,例如在佛学院里面研究佛法或是闻思佛法,并且进行辩论、讨论等等,这些都是属于教义法门的;教法就是以闻思的方式流传出去,并以闻思的方式来维持佛法的。 在山上闭关修四加行,或从任何一个具德上师那里得到传承,并且按照他的教授念佛、磕头、打坐,观想本尊等等,这种比较重视修持方面的都是属于实践法门的,这些都是证法。实证的佛法是以修持的方式来维持的。现在外面有这种现象,比如说有很多的研究者、学者以及对佛法感兴趣的人,他们都在研究佛法。而世亲论师所言:“持教法者唯讲经,持证法者唯修行”。格鲁派有些论师以及俱舍论大疏中说:以唯字代表一种肯定的语言,也就是说只有讲经说法和真实修行才是真正弘扬佛法者,其他人并非是真正弘扬佛法。”而对于真正的佛弟子而言,两种法都要具备,两者都不偏废。因为学习佛法的目的并非为了积累知识,而是为了调伏自心,为了解脱轮回,为了证得佛果,以这样的追求来修持的话,那么佛陀的两种法教是都需要的。华智仁波切在屠夫真言中对教法、证法的定义如是而说:若通达四句偈颂的意义即是受持教法,一刹那间生起信心即属于证法。(来源:)3、 学佛学什么所有的佛教,包括大乘、小乘,显宗、密宗的内容,都可归纳于智悲当中。智悲双运,是整个佛教的精华所在。修行就是要修智悲双运,所谓学佛,也就是学智慧与大悲。(1) 智慧 佛法讲的“智慧”,可以简单地解释为证悟空性的智慧。证悟空性包含了很多意义:证悟人无我,证悟显宗中观的空性,以及证悟大空性与光明;从密宗的观点来说,空性与光明没有任何分别,这也涵盖了大圆满的见解。 通过证悟空性的智慧,让众生断除贪嗔痴、无明我执,从而从轮回中解脱。这不仅仅是书面上的理论,而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只要肯如理如法地修行,每个人都能亲身体验到这种结果。(二)悲心 亦即大悲心,大悲心是大乘佛法的精华,因为所有的大乘发心,都是以大悲心为起始的。如果失去了大悲,就根本不能称为大乘佛法。 藏地著名学者根登群佩大师也说过:“佛教的特点,不是处处发动战争,用武力去征服全世界。而是以比丘连蚂蚁都不杀害的行为,感动了整个世界。”这种包含了自他平等、自他相换、自轻他重等思想,以及大乘菩萨所履行的无条件奉献的如此广大的博爱,是整个世界绝无仅有的。 那世间的种种慈善行为需要吗?并非不需要,但从长久的角度而言并非是最重要的。如同我们所说的“救急不救穷”,比如一个人家穷得揭不开锅,任何形式的财物布施,都只能暂缓燃眉之急,却无法使他们彻底脱贫致富。 而只有让众生明了生老病死的真相,引导他们修行,从而踏上解脱道,才能彻底地、永久性地解决他们的所有痛苦,这就是佛陀最伟大的慈悲之所在,是真正的利益众生、度化众生,是真正意义上的救度。 宁玛巴的大智者荣素班智达曾说过:作为佛教,尤其是密宗,最重要、最关键的就是智悲双运。所谓“双运”,即是指菩提心(大悲心)与证悟空性之智二者圆融一体,密不可分。 如萨日哈尊者的道歌云:“离悲空性见,非获殊胜道;若唯修悲心,岂脱此轮回?”若离开大悲,仅有空性见,这不是殊胜之道,将落入小乘阿罗汉的境界;若没有空性见,而仅修大悲,又岂能从轮回中解脱?如天界的梵天诸众,其慈悲心是非常强烈的,但这种慈悲心却只是单纯的慈悲心,而没有证悟空性的智慧,故无法从轮回中脱离,也非大乘之道。 因此,无论是谁,如果既有悲心又有智慧,依智悲双运之道,则不会住于有寂二边,这就叫“无住大涅槃”,也就是圆满正等觉果位。因此,佛法的精髓就是智悲双运。我们学佛就是学智慧与大悲。4、 学佛之利益 知道了佛法是什么之后, 那么学习佛法有什么好处呢? 真正皈依和修学佛法后,无论是对自己和对他人,现世都能产生诸多的利益:通过闻思修行,就能借助佛法的智慧眼,看透纷纷扰扰的轮回世间的真相,了知人生真正的意义与价值所在,放下对今生财色名食睡的贪着,追求,内心将充满喜悦和自在。 不仅如此,通过精进行持佛法,每增加一分对善法的行持,就多一分积善的福报和修行的功德;每增进一分对佛法的串习,就增一分出世间的智慧和成就的资粮;乃至于未来的生生世世更因为在心中种下佛法的金刚种子,而能渐渐趋近解脱,趋近大菩提,究竟成就圆满正等觉的果位。 因此,大家希望离苦得乐,脱离轮回的话,唯一的方法是要靠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按自己的根基和境界坚持努力地学习和修行,依此方法来脱离轮回痛苦。其他的方法只能得到暂时的快乐,而无法脱离轮回,获得永恒究竟的安乐。 也有人认为佛法高高在上,好像离自己太远了,这也是不了解佛法所致。若能对佛法有所了解的话,就能知道生活的本质叫做佛法,佛法也从未远离生活。站在生活的立场之上而言,当你在现实生活中,无论面对成败、苦乐、得失、讥毁、赞誉等等何种境遇,生活中一切显现不会束缚你的内心,当你达到圆满自在之时,这就是佛教最高的境界。如是理解的话,佛法和生活之间不会再有任何冲突和矛盾。 所以,不管大家相不相信佛教,都应该研究一下,了解和学习佛法,认识了佛法以后再选择的话是比较明智的。如果走近了佛法大门却擦肩而过,未入内探个究竟,那真是非常可惜的;因为错过了这一次、这一世,不知何时才能再遇见佛法了。所以,无论什么人,了解和学习佛法都是相当有必要的。(来源:)5、 本书之源起 现在想学佛法的人比较多,进入佛门一段时间的人也不少,而佛法又是如此博大精深,浩瀚无垠,若没有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