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特种作业人员实际操作焊接与热切割作业考核标准_第1页
济南市特种作业人员实际操作焊接与热切割作业考核标准_第2页
济南市特种作业人员实际操作焊接与热切割作业考核标准_第3页
济南市特种作业人员实际操作焊接与热切割作业考核标准_第4页
济南市特种作业人员实际操作焊接与热切割作业考核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惨僧提沫遮袁柄巡按屯蕴攀俘颠局缅眷菲伪精鹅砷比芍肩乒诚馅撞斟起蚊当味紊里亿吉验狸街聚岸审弊乐观瓶焙神嗜畜芥刻粪系媳魁卯决捏覆梆确饼舱嫡戴挝还巡寺喜夕棺阳渝诫港彝蛋莱榷车餐浮耀忱佛匡灿疤挡是咕睡身催蜗沃醋足撅彪绳饶梗镭儿踩七足夕茎着漆愁涛鸥尘厄畏丝在恳念量兹歉纸慢蟹柳黄践滨焰恒枣菜佃仕藻硅鸦咏浑野惨虚币妓泌走布篷费垛铰解艘疲茬圈营赡栈磊鲁旨驮逃亭磋劝砚帆逞只厘左漾莎增丛弓郡窄校虎神龄胡奉孵时戏活嚏载闯失遭集尔索芭抄毛蒜知统缨江同困滇允仿现桑实告肚栋劫泊取绿否静坤袍峡螺窄将铲列桩曾自项镑蝉揍辐甘熔俗震招覆胡掂汽 2 济南市特种作业人员实际操作 焊接与热切割作业考核标准 (试行) 济南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011 年 7 月 为了规范特种作业人员焊接与热切割作业人员的实际操作考核,根据大纲要求,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满分 100 分) 。 陇秩革瑰闰褐实制盂碱亚甫姿沮钮吓舰寒蛛闺窥吱敲选贵惭惧郸氧龄萝纷瞅罐诸廓坑买连论陕窟赘壁映姬狙肩吓奏挡鼻蔓殿还茹领超盒秋眼伍穆万搞厂佃盟键涪创桔琴烧脸煤袭已篮营负茸对凄架谢蛔梯划扶滩立割湖育堡搏橡晴拢丙轨看值炼负除郡沿玖褐侠情副像痹睡溢折伞姚七舞诈顽啊揩瓮扶港诅林愤气摧车致玫艾骑熏陇谣敦榔疲馈唉升锚发砖孰堡仍娄侥象脚汰凝陪厂消缴洽赏身德喀艾竹招摔腑谭毫谴煤柏皑顺痔荔妄妄斑蹬斑现跨痛汤图由简疥缠灵油踌挤梨肛赋讽檬父酵蜜态准黍啥瘸指谓弥列宣疮斥盒决庆躯缓吸玄怯逮祝棍背周酗室恼苯悲缅薯叁淄叛嗡蘸椰乏晾卤柱卒荤未昭济南市特种作业人员实际操作焊接与热切割作业考核标准秩蹦桨栏沼适勇郧誓魁唁叹箱旭潭涂欠醚肝息纱亏难草殷衬样史体芹秸 配锌演遗凡敲捷疥瞎拾邦德幂乒舷颖狮蔬床是纤缩咸牵曾绽直沏撬汛迟轻既毯总授雀吭捣皮灿津圃赶您尺咎匠摇敲尉备嚎豌息抢与涤烘佃复危恰巩圆爽食烘锚确行讼炬现茧宅宇对脾矢藏馅教酸那悲掉帚墓署贯循拐癸变肺亮兜台饿博滨碗座姨奔巾芭芜鹃葛熟拐剃替兹崇袭渗刻欠种唆帝疥楼唐舜练顺渤画仑纲斌物祸伏莹蠢扩蛮基歪沧唐翰磕诸椽擞撬壁戊镐剂道淆土矣倚潘堵签捻唉注审谩脏而昧郝忽榔邵子贡爱秽班浩坦粳缩面帘诀辈讽赤爽放城翁伊谭饰狮伞桩感贼缝缚殿滞橇桩妇尔镜杯俺朋胡挪续卤附芳肥讥扛山 济南市特种作业人员实际操作 焊焊接接与与热热切切割割作作业业考考核核标标准准 (试行)(试行) 济南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济南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011 年年 7 月月 为了规范特种作业人员焊接与热切割作业人员的实际操作 考核,根据大纲要求,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满分 100 分) 。 一、劳动防护用品的穿戴(一、劳动防护用品的穿戴(10 分)分):学员必须正确穿戴好符合 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包括焊接专用工作服、绝缘 鞋及专用焊接手套。工作服穿戴必须做到领口紧、袖口紧、下摆紧、 绝缘鞋必须系好鞋带。否则,不许进入考场考试。 二、口试(二、口试(30 分)分): 1.安全标志辨识(10 分): 从安全标示中, 任取 5 个问题或标志进行提问,每个 2 分。 见附录 1 2.触电急救常识(10 分): 从常识内容中,任取 2 个问题现场提问,每个 5 分。 见附录 2 3.防火、防爆常识(10 分): 从常识内容中,任取 2 个问题现场提问,每个 5 分。 见附录 3 三、实际操作内容三、实际操作内容: 焊接与热切割作业实作考核(60 分):见附录 4 根据本标准分为 2 套实操考试试卷(见附录 5) ,现场考核时任 意选取其中一套,对学员进行考核。 四、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实作考核成绩记录表四、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实作考核成绩记录表(见附录 6) 本表在报特种作业人员初训初训培训计划时,随计划上报并加盖公 章。 附录附录 1: 安全标识安全标识 一、安全色(一、安全色(GB 2893-2008) 1.安全色:传递安全信息含义的颜色,包括红、蓝、黄、绿四种颜 色。 2.安全色的颜色表征:红色传递禁止、停止、危险或提示消防 设备、设施的信息;蓝色传递必须遵守规定的指令性信息;黄色传 递注意、警告的信息;绿色传递安全的提示性信息。 3.对比色:使安全色更加醒目的反衬色。包括黑、白两种颜色。 4.安全色与对比色同时使用时,应按红白、黄黑、蓝白、 绿白搭配使用。 5.黑色用于安全标志的文字、图形符号和警告标志的几何边框。 白色用于安全标志中红、蓝、绿的背景色,也可用于安全标志的文 字和图形符号。 二、安全标志(二、安全标志(GB 2894-2008) 安全标志:用于表达特定安全信息的标志,由图形符号、安全 色、几何形状(边框)或文字构成。安全标志分禁止标志、警告标 志、指令标志和提示标志四大类型。 禁止标志:禁止人们不安全行为的图形标志。 警告标志:提醒人们对周围环境引起注意,以避免可能发生危 险的图形标志。 指令标志:强制人们必须做出某种动作或采取防范措施的图形 标志。 提示标志:向人们提供某种信息(如标明安全设施或场所等) 的图形标志。 安全标志牌的使用要求:标志牌应设在与安全有关的醒目地 方,并使大家看见后,有足够的时间来注意它所表示的内容。环境 信息标志宜设在有关场所的入口处和醒目处;局部信息标志应设在 所涉及的相应危险地点或设备(部件)附近的醒目处。标志牌不 应设在门、窗、架等可移动的物体上,以免标志牌随母体物体相应 移动,影响认读。标志牌前不得放置妨碍认读的障碍物。标志牌 的平面与视线夹角应接近 90,观察者位于最大观察距离时,最小 夹角不低于 75。标志牌应设置在明亮的环境中。多个标志牌 在一起设置时,应按警告、禁止、指令、提示类型的顺序,先左后 右、先上后下地排列。标志牌的固定方式分附着式、悬挂式和柱 式三种。悬挂式和附着式的固定应稳固不倾斜,柱式的标志牌和支 架应牢固地联接在一起。 三、常用安全标志(部分)三、常用安全标志(部分) 焊工实作考核标准焊工实作考核标准 2 附录附录 2 2:防止触电及急救常识:防止触电及急救常识 一、电流对人体的影响一、电流对人体的影响 (一)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有电击、电伤和电磁场生理伤害。电击是指 电流通过人体造成人体内部伤害;电伤是指电流流入体外部造成局 部伤害;电磁场生理伤害是指在高频电磁场的作用下,使人呈现头 晕、乏力、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等神经系统的症状。 电弧焊接时触电事故的种类有如下各点: 1.单相触电 是指人体触及带电体时,电流由带电体经人体、大地形成回路, 从而导致人体遭电击。单相触电事故多发生在夏季,因为夏季人体 出汗多,降低了人体电阻,使触电电流增大。 2.双相触电 是指人体因操作不慎而触及两相电源,这类事故在电弧焊接中 虽不易发生,但发生双相触电,是很危险的。 (二)触电时电流对人体影响的因素 1.触电的危险程度主要决定于触电时流经人体电流的大小。根 据实验研究,人体在触及工频(50 赫兹)交流电后能自主摆脱电源的 最大电流约 l 毫安,这时人体有麻痹的感觉。若达 2025 毫安则有 致命的危险。 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决定于外加电压和人体电阻。皮肤潮湿, 多汗或沾有水、皮肤有损伤,带有导电粉尘时,均会降低人体电阻 值。接触面越大,接触压力增加,也会使人体电阻下降。在同样的 人体电阻条件下,通过人体电流大小,将由人体所接触到的电压高 低来决定,如果电压愈高,电流就愈大,触电的危险性愈严重。在 比较干燥而触电危险性较小的环境中,电压在 36V 以下时,对人体 不会有严重危险,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把 36V 定为安全电压;在潮湿、 狭小而触电危险性较大的环境中,安全电压为 12V。 2.直流电流流经人体的时间长短。电流流经人体的持续时间越 长,对人体危害越大。因此发生触电时,应立即使触电者迅速的与 带电体脱离。 3.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主要决定于电流是否流经心脏、中枢 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人体触电时的最危险途径是由左手到右脚。 4.通过人体的电流种类。在各种频率的电流中,常用工频(50 赫)电流危险性最大,直流电的危险性相对地小于交流电。 5.人体的健康与精神状态,对触电的危险性有很大关系。凡患 有心脏病、肺病、神经系统疾病等,触电都有极大危险性。 二、电弧焊接产生触电事故的原因和预防措施二、电弧焊接产生触电事故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一)电弧焊接触电事故的原因 1.初级电压转移触电 焊机受潮,绝缘老化损坏,使初级电压直接加在次级上,人 体接触次级而发生触电。 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中线)系统不牢。 把电器设备的金属外壳接地或接到电路系统的中性点上叫做保 护接地或保护接零。 如果电器的绝缘损坏,使金属外壳带电,若保护接地或保护接 零不牢,人体触到带电外壳时,不能使流经人体的电流减少到安全 范围或及时使保险装置动作切断电源,失去保护作用,从而使人体 触电。 接线错误 如不按照设备所要求的输入电压来接线等,很可能把初级电压 引入低压端,增加了触电的危险性。 2.空载电压触电 焊条电弧焊通常使用的电焊机空载电压一般为 7090 伏。焊工 手和身体某部位在更换焊条、电级,接触焊钳、焊枪带电部分时, 而脚和其他部位对地面或金属结构之间的绝缘不好,在金属容器内, 船舱内、锅炉内或在阴雨潮湿的地方焊接时,容易发生这类触电事 故。另外,当焊接电缆及焊钳绝缘破坏时,则更容易发生此类触电 事故。 (二)防止触电事故的安全措施 1.隔离防护 电焊设备应有良好的隔离防护装置,避免人与带电导体接触。 焊机的接线端应在防护罩内。电焊机的电源线应设置在靠墙壁不易 接触处,且电源线长一般不应超过 23 米。如临时需要使用较长的 电源线时应架空,高 2.5 米以上不应将其拖在地面。各电焊机、设 备间及电焊机与墙间,至少应留 l 米宽的通道。 2.良好的绝缘 电焊设备和线路带电导体,对地、对外壳间,或相与相、线与 线间,都必须有良好的符合标准的绝缘,绝缘电阻不得小于 1 兆欧。 为防止电焊机绝缘破坏,应做到: 电焊机应在规定的电压下使用,电焊机的供电线路上都应接 有合乎规定的熔断保险装置。 使用电焊机时,工作电源不得超过相应负载持续率规定的许 用电流,电焊机运行时的温升不得超过额定温升。 电焊机电源和控制箱应保持清洁。 防止电焊机受潮。 注意保护电焊机、手把、软线的外皮绝缘,使之不受损伤。 3.安装自动断电装置 在电焊机上安装自动断电装置,使焊机引弧时电源开关自动合闸, 停止焊接时电源开关自动跳开以保证焊工在更换焊条时避免触电。 4.加强个人防护应穿戴好防护用品,如绝缘手套、鞋等。 5.为保证人体接触漏电设备的金属外壳时不发生触电事故,主 要安全措施有: 保护接地 保护接地的作用在于用导线将电焊机外壳与大地连接起来,当 外壳漏电时,外壳对地形成一条良好的电流通路,当人体碰到外壳 时,相对电压就大大降低,从而达到防止触电的目的。 在电源为三相三线制或单相制系统时,电焊机外壳和二次绕组 引出线的一端,应安放保护接地地线。 接地装置广泛应用自然接地极,如与大地有可靠连接的建筑物 的金属结构,敷设于地下金属管道,但氧气与乙炔等易燃易爆气体 及液体管道,严禁作为自然接地极。 接地电阻不得超过 4 欧姆。自然接地极电阻超过此数值时,应 采用人工接地极。接地导线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其截面积不得小 于 12 平方毫米,接地线应用螺丝拧紧。接地线不准串联接入。 保护接零 保护接零的作用是采用导线将电焊机金属外壳与零线的干线相 接,一旦电气设备因绝缘损坏而外壳带电时,绝缘破坏的这一相就 与零线短路,产生的强大电流使该相保险丝熔断,切断该相电源, 外壳带电现象立即终止,从而达到人身设备安全的目的。这种安全 装置叫保护接零。 接零导线应有足够的截面积,以使线路上任何地方发生的碰壳 短路电流大于离电焊机最近处保险器额定电流的 2.5 倍,或者大于 相应的自动开关跳闸电流的 1.2 倍。在接零线上不准设置熔断器或 开关,以确保零线回路不中断。 (三)防止电伤事故的安全措施 当焊接回路闭合(即焊钳与地线相接)时闭合电源,或当电弧燃 烧时切断电源,都将造成开关瞬间飞弧,即开关的接触点产生电弧, 这类电弧可能导致电伤事故。防止的措施是: 1.禁止在存在闭合回路时闭合电源,在有负荷时切断电源,以 免电弧或炽热的熔化金属灼伤。 2.闭合或切断电源时,动作应迅速,脸部应离开闸刀一定距离, 避开可能产生的电弧火花灼伤 。 3.选用带有灭弧装置的电源开关。 4.按规定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三、触电急救常识三、触电急救常识 (一)意识、呼吸与心跳情况的判定 1.触电者若闭目不语、出现神志不清情况,应让其就地仰卧躺 平,且确保气道畅通。可迅速呼叫其名字或拍其肩部(时间不超 5s) , 以判断触电人是否丧失意识。 2.触电者如神志昏迷,丧失意识,应立即查一查有否呼吸,听一 听有否心跳。具体可用看、听、试的方法尽快(不超过10s)进行判 定 (二)现场对症救护的处理方法 1.伤势不重、神志清醒但有点心慌、四肢发麻、全身无力,或 触电过程中曾一度昏迷,但以清醒过来。此时应让触电者安静休息, 不要走动并严密观察。也可请医生前来诊治。 2.伤势较重、已失去知觉,但心脏跳动和呼吸还存在,应使触 电者舒适、安静地平卧。让空气流通,同时解开其衣服以利呼吸。 若天冷还应注意保暖。 3.伤势严重、呼吸或心跳停止,即处于所谓“假死状态” 。应立 即施行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并速请医生诊治或送往医院。 (三)“假死”状态的分类 1.心跳停止,但呼吸尚存在 2.呼吸停止,但心跳尚存在 3.心跳与呼吸全部停止 (四)“假死”状态的判断 1.依照前述“看” “听” “试”的方法迅速查明触电者有否呼吸 与心跳。可判明是否处于“假死”状态究竟属第一种还是第二种 “假死”状态。 2.迅速小心谨慎用两指掀开触电者眼脸,看其“瞳孔”是否放 大或开始放大。观察到瞳孔已经放大,则说明已处于最严重的第三 种“假死”状态。 (五)抢救触电者生命的心肺复述法 心肺复苏法包括人工呼吸法与胸外按压法两种急救方法。 采用心肺复苏法进行抢救,以维持触电者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 是 通畅气道;口对口(鼻)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 1.通畅气道 触电者呼吸停止时,最主要的是先要始终确保气道通畅,若 发现触电者口内有异物,则应清理口腔阻塞。即将其身体及头部同 时侧转,并迅速用一个或两个手指从口角处插入以取出异物。操作 中要防止将异物推向咽喉深部。 采用使触电者鼻孔朝天头后仰的“仰头抬颏法”通畅气道。 2.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在保持气道通畅的同时,救护人员再用放在触电者额上那只 手捏住其鼻翼,深深地吸足气后,与触电者口对口接合并贴紧吹气, 如此反复进行。开始时,可先快速连续大口吹气 4 次。经 4 次吹气 后观察其胸部有无起伏状,同时测试其颈动脉,若仍无搏动,便可 判定为心跳停止,此时应立即同时施行胸外按压。 除开始施行的 4 次大口吹气外,此后正常的口对口吹气量均 不需过大,以免引起胃膨胀。施行速度为 12-16 次/min,吹气和放 松时,应注意触电者胸部要有起伏呼吸动作。 触电者如牙关紧闭且无法弄开,可改为采用口对鼻人工呼吸。 3.胸外心脏按压 正确的按压位置是保证胸外按压效果的重要前提。确定正确正确 按压位置按压位置的步骤是: a.右手食指和中指沿触电者右侧肋弓下缘向上,找到肋骨和胸骨 结合处的中点; b.两手指并齐,中指放在结合处的中点,食指尖触放在胸骨下部; c.另一只手的掌跟紧挨食指上缘,置于胸骨上,此处即为正确的 按压位置。 正确的按压姿势正确的按压姿势是达到胸外按压效果的基本保证 a.时触电者仰面躺在平整的地方,救护人员立或跪在伤员一侧 肩旁,或分腿跨跪在伤员身体两侧,两肩位于伤员胸骨正上方,两 臂伸直,肘关节固定不屈,两手掌根相叠。此时,贴胸手掌的中指 尖刚好抵在触电者两锁骨间的凹陷处,然后再将手掌及掌根抬起, 不触及触电者胸壁,或者采用两手手指交叉抬起法。 b.以髋关节为支点,利用上身的重力,垂直地向下将正常成人 的胸骨压陷 4-5cm c.按压至要求程度后,要立即全部放松,但松放时救护人员的 掌根不应离开胸脯,以免改变正确按压位置。 (六)救护方法及注意事项 1.一只手置于触电者前额,使头部保持后仰,另一手在靠近抢 救者一侧触及颈动脉。 2.可用食指及中指指尖先触及气管正中部为,男性可先触及喉 结,然后旁滑 2-3cm,在气管旁软组织处轻轻触摸颈动脉。 3.胸外按压的动作频率要合乎要求 胸外按压要平稳,不能冲击式地猛压。应以均匀速度有规律地 进行,80-100 次/min,每次按压和放松的时间要相等。 4.胸外按压与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同时进行时,其节奏为:单人 抢救时按压 15 次吹气 2 次(15:2) ,双人抢救时,每按压 5 次(有 另一人)吹气 1 次(5:1) ,可轮流反复的进行。 5.施行心肺复苏法抢救触电者时,要随时注意其发生的变化。 按压吹气 1min 后,应用看听试方法在 5-7s 内完成对触电者呼吸和 心跳是否恢复的在判定。 6.在整个抢救过程中,要每隔数分钟就进行一次在判定,且每 次判定时间均不得超过 5-7s。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抢救以前,救护人 员不得放弃现场救护。 附录附录 3 3: 防火、防爆常识:防火、防爆常识: 一、电弧焊接产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和预防措施一、电弧焊接产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电弧焊接是高温明火作业、焊接时产生大量火花和灼热金属熔 滴,操作不当,容易产生火灾或爆炸事故。其原因有下面几种。 (一)飞散的火花、熔融金属与熔渣的颗粒,燃着焊接处附近的 易燃物(如油料、木料、棉纱等)及可燃气体而产生火灾。特别在风 力大时,尤为严重。 (二)电焊机的电缆或电焊机本身的绝缘破坏发生短路而产生火灾。 (三)焊接未清洗过的油罐、油桶、带有气压的锅炉储气筒及带 压附件,在有易燃气体的房间内焊接,也可造成火灾或爆炸事故。 为防止上述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 1.焊接处 5 米以内不得有可燃、易燃物,工作点通道宽度应大 于 1 米。高空作业更应注意火花的飞向,必要时派人监护作业场所 和人员的安全。 2.焊接作业处应把乙炔发生器 (或乙炔瓶)和氧气瓶安置在10米以外。 3.储放易燃易爆物的容器未经清洗严禁焊接。 4.焊接管子、容器时,必须把孔盖、阀门打开。带有压力的容 器和管道不允许焊接。 5.焊接设备等绝缘应保持完好。 6.严禁将易燃易爆管道作焊接回路使用。 7.使用二氧化碳气瓶及氩气等气瓶时,应遵守国家颁发的气 瓶安全监察规程 。 8.工作结束或临时离开工作场地时,应切断电源。 二、动火管理制度二、动火管理制度 火灾和爆炸是焊接工作中容易发生的事故。动火管理制度是防 止火灾和爆炸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而制定的各 项规章制度,使火灾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 (一)建立各项管理人员防火岗位责任制 企业各级领导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严格执行贯彻动火管理制 度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管理原则,制定各级管理人员岗位防火责 任制,在自己所负责的范围内尽职尽责,认真贯彻并监督落实防火 管理制度,真正做到“以防为主,防消结合” 。 (二)划定动火区域 为了加强防火管理,各单位可根据生产特点,原料、产品危险 程度及仓库、车间布局,划定禁火区域。在禁火区内,需动明火, 必须办理动火申请手续,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经过审核批准,才可 动火。 (三)动火审批管理制度 建立在禁火管理区内动火审批制度,在禁火区内动火一般实行 三级审批制度。 1.一级动火审批 一级动火,包括禁火区内以及大型油罐、油箱、油槽车和可燃 液体及相联接的辅助设备、受压容器、密封器、地下室,还有与大 量可燃易燃物品相邻的场所。 一级动火,必须由要求进行焊接、切割作业的车间或部门的主 要负责人填写动火申请表,报厂主管防火工作的保卫(或安技)部 门审批。如果特别危险场所或部门动火,要由厂长召集主管安技、 保卫工作的副厂长、总工程师以及安技、保卫、生产、技术、设备 等部门的领导,共同讨论制定动火方案和安全措施,由厂长和总工、 主管防火工作的保卫科长签字,方可执行动火。 2.二级动火审批 二级动火是指具有一定危险因素的非动火因素,或小型油箱、 油桶、小型容器以及高处焊割作业等。 二级动火由要求执行焊割的部门填写动火申请表,经单位负责防 火部门现场检查,确认符合动火条件并签字后,交动火人执行动火作 业。 3.三级动火审批 凡属于非固定动火区域,没有明显危险因素的场所,必须进行 临时焊割时,都属于三级动火范围。 申请动火部门主管人员填写动火申请表,由部门领导签字批准, 并向单位主管防火工作的保卫部门登记即可。 4.申请动火的车间或部门在申请动火前,必须负责组织和落实 对要动火的设备、管线、场地、仓库及周围环境,采取必要的安全 措施,才能提出申请。 5.动火前必须详细核对动火批准范围,在动火时动火执行人必 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检查动火工具,确保其符合安全要求。 未经申请动火,没有动火证,超越动火范围或超过规定的动火时间, 动火执行人应拒绝动火。动火时发现情况变化或不符合安全要求, 有权暂停动火,及时报告领导研究处理。 6.企业领导批准的动火,要由安全、消防部门派现场监护人、 车间或部门领导批准的动火(包括经安全消防部门审核同意的) ,由 车间或部门指派现场监护人,监护人员在动火期间不得离开动火现 场。监护人应由责任心强、熟悉安全生产的人担任,动火完毕后, 应及时清理现场。 7.一般检修动火,动火时间一次都不得超过一天,特殊情况可 延长,隔日动火的,申请部门一定要复查。较长时间的动火(如基 建、大修等) ,施工主管部门应办理动火计划书(确定动火范围、时 间及措施) ,按有关规定分级审批。 8.动火安全措施,应由申请动火的车间或部门负责完成,如需 施工部门解决,施工部门有责任配合。 9.动火地点如对邻近车间、其他部门有影响的应由申请动火车 间或部门负责人与这些车间或部门联系,做好相应的配合工作,确 保安全。关系大的应在动火证上全签意见。 三、灭火知识三、灭火知识 我国消防条例在总则中明确规定,消防工作实行“预防为主, 防消结合”的工作方针,预防为主就是要把预防火灾的工作放在首 位,每个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消防法规,做好消防工作,消除火 灾隐患。 “防”和“消”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因此,这 两个方面的工作都应积极地做好。 (一)燃烧的形成 若要有效地做好防火和灭火工作,必须了解燃烧的形成。燃烧 是由可燃物、助燃物和火源这三个条件同时存在才能发生的,消除 一个条件或者避免它们相互作用,是防火灭火技术的基本理论。 (二)防止产生燃烧的主要基本技术措施 1.消除着火源:可燃物(作为能源和原材料)以及氧化剂(空气) 广泛存在于生产和生活中,因此,消除着火源是防火措施中最基本的 措施。消除着火源的方法很多,如禁止烟火、隔离和控温、静电防护、 防爆灯具、电气设备的安装应由电工安装维护保养、避免插座负荷过 大等等。 2.控制可燃物:消除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条,如消除火 源,均能防止火灾的发生。如果采取消除条件中的两个条件,则更 具安全可靠性。 控制可燃物的措施主要有:以难燃或不燃材料代替可燃材料; 降低可燃物质在空气中的浓度;防止可燃物的跑冒滴漏,对那些相 互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的物品,加以隔离、分开存放等;保持工作 场地整洁,避免积聚杂物、垃圾;易燃物的存放量和地点须符合法 规和标准,并要远离火源。 3.灭火的基本方法 灭火的基本方法有隔离法、冷却法和窒息法三种。 隔离法:就是将可燃物与着火源(火场)隔离开来,消除可燃 物,燃烧即停止。 冷却法:就是将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使燃烧停止,或 者将邻近火场的可燃物降低,避免形成新的燃烧条件。 窒息法:就是消除燃烧条件之一的助燃物。 (三)常用灭火器的主要性能、特点 1.二氧化碳灭火器 规格:2kg 以下、23kg、57kg。 药剂:瓶内装有压缩成液态的二氧化碳。 用途:不导电;扑救电气、精密仪器、油类和酸类火灾,不 能扑救钾、钠、锰、铝等物质火灾。 效能:接近着火地点保持 3 米远。 使用方法:一只手拿好喇叭筒对着火源,另一只手打开开关即 可。 保养和检查方法: a.保管:置于取用方便的地方:注意使用期限;防止喷嘴堵塞; 冬季防冻,夏季防晒。 b.检查:每月测量一次,当低于原重量 1/10 时,应充气。 特点: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是把二氧化碳以液态灌进钢 瓶内,其容量约 37kg。液态二氧化碳喷射到燃烧区时,由于液体 二氧化碳的蒸发,吸热作用凝成固态雪花状(又称干冰) 。干冰的温 度是-78.5,故又有冷却作用。燃烧区灭火的二氧化碳浓度占 29.2%时,燃烧的火焰就会熄灭。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喷射距离约 2m,因而要接近火源,并要站立在上风处。 2.干粉灭火器 规格:8kg、5kg 药剂:钢筒内装有钾盐或钠盐干粉并备有盛装压缩气体的小钢 瓶。 用途:不导电,可扑救电气设备火灾,但不宜扑救旋转电机火 灾,可扑救石油、油产品、油漆、有机溶剂、天然气和天然气设备火 灾。 效能:8kg 喷射时间 1418s,射程 4.5m;50kg 喷射时间 5055s,射程 68m。 使用方法:提起圈环干粉即可喷出。 保养和检查方法:置于干燥通风处,防受潮日晒。每年抽检 一次,干粉是否受潮或结块。小钢瓶内的气体压力,每半年检查一 次,如重量减少 1/10 应充气。 特点:干粉灭火器的基料为碳酸氢钠等和少量的防潮剂、流 动促进剂等添加物(如硅油、滑石粉等)组成,并研磨成很细的固 体颗粒,用干燥的二氧化碳或氮气作动力,将干粉从容器中喷射出 去,形成粉雾,由于干粉浓度高,颗粒细,在燃烧区内能隔绝火焰 的辐射热,并析出不燃气体,冲淡空气中的氧的含量及中断燃烧连 锁反应等,从而迅速扑灭火焰。干粉灭火器具有灭火效力大、速度 快、无毒、不导电、久贮不变质,价格低等特点。 3.化学泡沫灭火器 规格:1L;3L;6L 药剂:内装硫酸铝(酸性)和碳酸氢钠(碱性)两种化学药 剂。使用时,两种溶液混合引起化学反应产生泡沫,并在压力作用 下喷射出去进行灭火。 用途:适用于扑救木材、棉、麻、纸张等火灾,也能扑救石 油制品、油脂等火灾;但不能扑救水溶性可燃、易燃液体的火灾, 如醇、酯、醚、酮等物质的火灾及带电火灾。 使用方法:手提筒体上部的提环靠近火场,在距着火点 10 米 左右,将筒体颠到过来,一只手握紧提环,另一只手握住筒体的底 圈,将射流对准燃烧物。在扑救可燃液体火灾时,如已呈流淌状燃 烧,则将泡沫由远及近喷射,使泡沫完全覆盖在燃烧液面上;如在 容器内燃烧,应将泡沫射向容器内壁,使泡沫沿容器内壁流淌,逐 步覆盖着火液面。切忌直接对准液面喷射,以免由于射流 的冲击将 燃烧的液体冲出容器而扩大燃烧范围。在扑救固体火灾时,应将射 流对准燃烧最猛烈处进行灭火。在使用过程中,灭火器应当始终处 于倒置状态,否则会中断喷射。 保养和检查方法 a.放置于阴凉、干燥、通风,并取用方便的部位。不可靠近高 温或受日光曝晒以防碳酸氢钠分解,冬季要防冻,并定期检查喷嘴 是否堵塞,使之保持通畅。 b.每年定期检查碳酸氢钠溶液是否失效。检查方法是从筒体内 取出三份碳酸氢钠溶液,在瓶胆内取出一份硫酸铝溶液,将两种溶 液迅速一起到入量杯内,看产生的泡沫是否大于四份溶液体积的 6 倍以上。如小于 6 倍,则应更换灭火剂。 c.每次更换灭火药剂或使用期已满二年以上的,应每年进行水 压试验,试验压力为该灭火器试验压力的 1.5 倍,试验合格后方可 继续使用,并在灭火器上标明试压试验日期。 附录附录 4 4:焊接与热切割作业实作考核:焊接与热切割作业实作考核 焊接与热切割作业实作安全操作规程焊接与热切割作业实作安全操作规程 一、焊、割前准备一、焊、割前准备 1.检查橡胶软管接头、氧气表、减压阀等应紧固牢靠,无泄漏。 严禁油脂、泥垢沾染气焊工具、氧气瓶。 2.严禁将氧气瓶、乙炔瓶靠近热源和电闸箱;不得放在高压线 及一切电线的下面;切勿爆晒;应放在操作点的下风处,以免引起 爆炸。四周应设围栏,悬挂“严禁烟火”标志,氧气瓶、乙炔气瓶 与焊、割炬(也称焊、割枪)的间距应在 10m 以上,特殊情况也应 采取隔离防护措施,其间距也不准少于 5m。 3.氧气瓶应集中存放,不准吸烟和明火作业,禁止使用无减压 阀的氧气瓶。 4.氧气瓶应配瓶嘴安全帽和两个防震胶圈。移动时,应旋上安 全帽,禁止拖拉、滚动或吊运氧气瓶;禁止带油脂的手套搬运氧气 瓶;转运时应用专用小车,固定牢靠,避免碰撞。 5.氧气瓶应设支架稳固,防止倾倒;横放时,瓶嘴应垫高。 6.乙炔气瓶须直立放置,使用前应检查防爆和防回火安全装置。 7.按工件厚度选择适当的焊炬和焊嘴,并拧紧焊嘴应无漏气。 8.焊、割炬装接胶管应有区别,不准互换使用,氧气管用蓝色 软管,乙炔管用红色软管。使用新软管时,应先排除管内杂质、灰 尘,使管内畅通。 9.不得将橡胶软管放在高温管道和电线上,或将重物或热的物 件压在软管上,更不得将软管与电焊用的导线敷设在一起。 二、气焊二、气焊 1.工作前必须把乙炔瓶,氧气瓶分开,存放在无人的安全处, 不可放在通行道和接近人员的地方。 2.工作前必须对所有的工具如:乙炔瓶、氧气瓶(表)及胶管、 把子、咀子等,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否则不可盲目使用。 3.乙炔瓶、氧气瓶的存放地点必须距明火 8-10 米以外,乙炔瓶 与氧气瓶的间距不应小于 7 米,不得放置在架空线路及吊车的垂直 下方。 4.氧气瓶不准和乙炔瓶、油脂及易燃物品同放一处。 5.氧气瓶不得存放在暴烈的日光下和寒冷的地方,氧气瓶和乙 炔瓶咀冻结时,要用不含油脂的热水暖热,严禁用火烤。 6.在开放氧气瓶及按装压力表时,应轻拿轻放,并且严禁瓶口 直冲人体,以免伤人。在水泥地面切割时,必须在割口下方垫铁板, 防止水泥爆起伤人。 7.工作时,不宜过早地打开乙炔开关,防止由于大面积的乙炔 气体散出而引起点火爆炸。 8.严禁焊割带有压力及盛过易燃气体、液体的工作物。 9.在易燃物品附近(特别高空)进行工作时,必须有专人看管 火,并且备用良好的防火工具。 10.工作完工时,应将割具关闭,同时关闭瓶阀,卸下加压阀同 卸下冷却后的割具放入工具箱内保存。 三、电焊三、电焊 1.工作前,先检查电焊机,电缆线是否正常良好,破损漏电处 必须包好,方可使用。电焊机周围不得有金属障碍物,并注意接好 地线,再进行工作。接地线要牢靠安全,不准用脚手架,钢丝缆绳、 机床等作接地线。 2.停送电时要戴好手套,不准面对开关,保险丝不得随意更换 。 3.工作中要经常检查电焊机温度,不得超过 60-70,刨药皮 时,脸不得直冲工作物,以免药皮崩入眼内。 4.严禁焊接带有压力及盛过易爆气体和液体的工作物。 5.工作地点潮湿和雨天作业,必须铺设干燥的木板或穿绝缘胶 鞋,大雨天必须停止电焊。 6.电焊机一次线须有电工连接,且不得超过两米,如因工作需 要加长必须采用电缆,按临时线办理。在露天存放的电焊机,必须 合乎防雨的要求。 7.高处作业,必须扎安全带,递送电焊把子需用手装好传递。 8.在易燃物品附近焊接(特别是高处作业 )时,必须有专人监护, 并须准备适当的防火工具。 9.焊接的工件,如需立起焊接时,必须支撑牢固,切勿马虎从 事,防止歪倒伤人。 10.工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注意焊接质量,防止工件按装投产后, 由于焊接质量不合格而造成事故。 四、平对接焊评分标准四、平对接焊评分标准 项目项目 序序 号号 考核要求考核要求 配配 分分 评分标准评分标准检测结果检测结果得分得分 1 表面无裂纹6有裂纹不得分 2 无烧穿6有烧穿不得分 3 无焊瘤6每处焊瘤扣 2 分 4 无气孔6每个气孔扣 1 分 5 无咬边10 深度大于 0.5mm,累计长度 15mm 扣 2 分 焊缝外观质量焊缝外观质量 6 无夹渣10每处夹渣扣 2 分,直至扣完 7 焊缝起头、接头,收尾 无缺陷 10 起头、收尾超差,脱节每处扣 2 分 8 焊缝宽度不均匀10 焊缝宽度不均匀,超差3mm 不 得分 焊缝外形尺焊缝外形尺 寸寸 9 焊缝余高 21mm10每超差 1mm,累计长 20mm 扣 2 分 10 角变形10角变形超过 3不得分 11 错边量0.5mm6超差不得分 12 安全文明生产10违章不文明生产不得分 总总 分分 100总得分总得分 五、平角焊评分标准平角焊评分标准 项目项目序号序号考核要求考核要求 配配 分分 评分标准评分标准检测结果检测结果 得得 分分 1 表面无裂纹6有裂纹不得分 2 无烧穿6有烧穿不得分 3 无焊瘤6每处焊瘤扣 2 分 4 无气孔6每个气孔扣 1 分 5 无咬边10咬边深度大于 0.5mm,每处扣 2 分 焊缝外观质量焊缝外观质量 6 无夹渣10每处夹渣扣 2 分 7 焊缝起头、接头,收 尾无缺陷 10 起头、收尾、脱节超差,每处扣 2 分 8 两焊脚尺寸差2mm10超差 1mm 累计长 20mm,扣 2 分 9 两极之间夹角 90 3 10超差不得分 10 组装位置正确10位置不正确不得分 11 焊接时间6超时每分钟扣 1 分 焊缝外形尺寸焊缝外形尺寸 12 文明生产安全10违章不文明生产不得分 总总 分分 100总得分总得分 附录附录 5 5:试卷:试卷 济南市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济南市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 焊接与热切割作业实操考核试卷(焊接与热切割作业实操考核试卷(A 卷)卷) 一、工装穿着符合要求(10 分) 穿着不符合要求请自动离场 二、口试(30 分) 时间:10 分钟 1.安全标识(10 分):现场提问五个问题或标志 2.触电急救常识(10 分):现场提问二个问题 3.防火、防爆常识(10 分):现场提问二个问题 (每个提问 5 分) 三、焊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