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PPT讲解.ppt_第1页
左传-PPT讲解.ppt_第2页
左传-PPT讲解.ppt_第3页
左传-PPT讲解.ppt_第4页
左传-PPT讲解.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选春秋左氏传,左丘明,壹、关于春秋和春秋左氏传,1、关于春秋儒家经典之一。编年体春秋史。相传由孔子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记载自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共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史事,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后代成为古代史书的通称,有时也可引申出一种文笔,即“春秋笔法”,即直陈事实的写法。,春秋形势,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实际上和一个中等诸侯国地位相近。各国之间互相攻伐,战争持续不断,小国被吞并。各国内部,卿大夫势力强大,动乱时有发生,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春秋和左传中记载的弑君事件达43起之多,主要集中在春秋前期,这也反映了西周东周交替时权力的急剧变化。,春秋时期,中国五等爵,大国称公、侯,小国称伯、子、男,而吴、越、楚、徐、巴、蜀、义渠皆蛮夷之邦,故不用中国之礼,自称王。国君之下设诸卿,二卿、三卿或六卿,其中主持政务的称正卿或上卿,楚国称令尹,亦称相,秦又曾称庶长、不更。卿出征时为三军之将佐。卿之官职,有司徒、司马、司空、司寇等,分掌民事、军事、工事、法事。春秋初期,晋、楚等国开始在新兼并的地方设县,或聚若干小邑为县,或将私家之田分置县。而在边境地区则设郡。郡县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其长官由国君直接任命,只有少数作为采邑赏给贵族。,对春秋能起到补充和说明作用的有三部书,这就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儒家把春秋看作重要的经典,而把解释经义的文字称做“传”。因此就把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称为春秋的三传。,2、关于春秋左氏传,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时间上跟春秋略有出入),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左传一书对后世的历史学,文学等都有巨大的影响。第一,左传记述了春秋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斗争和变革,保存了大量史料。第二,左传又是一部历史散文巨著,是一部杰出的文学巨著。作者有很高的语言修养和处理复杂材料的能力,文笔简练,善于叙事和刻画人物,为我们再现了那个时代生动的历史画面。作者还擅长于写战争,把纷繁的战争写得井井有条。左传的许多外交辞令也写得很好。这些使我们看到远在古代汉语就是非常富有表现力的。,“经”(春秋)与“传”(左传)原来是分开的,不编在一起的。西晋时的杜预,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把春秋和左传按年插编在一起,从此,左传与春秋就合在一起了。,贰:文选分析一、郑伯克段于鄢,1、解题。郑伯克段于鄢可称得上是春秋中首年(即鲁隐公元年)记录的列国中的第一大事。鲁隐公元年即鲁国隐公的第一年。郑伯就是郑庄公,而这个段就是他的弟弟共叔段。克,攻克。,庄公姑息养奸,纵容其弟,其弟骄纵,欲夺王位。后庄公使机打败共叔段。庄公怨其母,并将母亲迁于颖地。后来自己也后悔了,又有颖考叔规劝,母子有重归于好。古文观止收录了左传版本并加附表题为“多行不义必自毙”,标题取自于文中庄公之语也。后史记在郑亦记录了春秋中的这个事件。,2、重点词语分析,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三句话换了三个主语,且都省略不说。请京,主语是姜氏。使居之,主语是郑庄公。“谓之”逻辑主语是社会的人们,但通常不说。“谓之”式是左传中常见的句式,指社会上人们这么称说,这么认为。唐孔颖达对这句话注释是:“以宠禄过度,时呼为大叔。”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城,墙。雉,丈量城墙的单位。古城墙以长一丈高一丈为一堵,三堵为一雉。百雉,即周长三百丈的墙。,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先王,周代开国的君主周文王、周武王。制,制度,规则。先王立下的制度在当时认为是标准。“大都不过参国之一”,指大的都邑的城墙,不能超过国都城墙的三分之一。国,国都,不要理解为国家。参,同“三”。这里用为动词,指在计算的时候将国都的城墙三等分。“参国之一”指三分国都有其一,即国都城墙的三分之一。,当时最高的统治者是周王,周王在各地分封了许多诸侯国,诸侯国里又有分封,形成等级。在那个重等级的社会里,都城大小也是有等级差异的。周王的国都最大,合九里,即540雉。周的都邑,大的定制是“参国之一”,即180雉;中,“五之一”即108雉;小,“九之一”,即60雉。,郑属伯爵,国都规定为300雉,其境内的大都、中都、小都按上述比例递减,即100雉(大都)、60雉(中都)、30雉(小都)。现在京的城墙超过100雉,按大都算,也超过了定制,所以说“今京不度,非制也”。不度,不按法度办。非制,不是先王定下的制度。君将不堪,您郑君经受不了这种违法行为的冲击。意思是说先例一开,不合法度的事将接踵而来,郑君的统治权将受到挑战。,为之所“之”、“所”两个词都是“为”的宾语。用现代汉语来表示时,要将间接宾语提前:给共叔段安排一个地方。无使滋蔓“无”通“毋”。在古汉语中通假字比较多,实词中有通假字,虚词中也有通假宇。虚词的意义比较虚,通假字在辨认时难度更大些。蔓,难图也若使野草滋蔓开来,就难对付了。蔓,单词句以上是主从复句,“蔓”,从句,表示假设,“难图也”,主句表结果。“蔓”字用逗点隔开,不能连下读。,况君之宠弟乎乎,疑问语气词,在要求回答的句子里译作“吗”,在不要求回答的反问句里要译成“呢”。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子己贰属与专属是相对的。凡专属于某,后又另属于某,就叫贰。西鄙、北鄙本属于郑庄公,现叔段令其臣属于己,那么一地有二主,要两边交纳贡赋。对新臣后的就是贰。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这是两个表假设的偏正复句。前一个复句,是非真实的,实际上不存在这种可能,目的在引出下一个复句。要注意两个复句在内容上的不同。,无庸“庸”通“用”,“庸”的这种通用一般出现在否定式,如“不庸”、“勿庸”等。将自及“及”这个动词,在左传里宾语常省去不说,而“及”的对象一般指不好的,如“祸”、“难”等。如左传桓公十八年:“周公弗从,故及”。杜预的注释,:“及于难也。”可矣“矣”是表示新情况的语气词,说明变化:以前还不行,现在行了。,不义不暱,厚将崩。这是一个条件复句,“不义不暱”是条件从句,“厚将崩”后一个主句表示推出的结果。而两个分句属两个紧缩句,在紧缩句里又存在条件关系:“不义”是条件,“不暱”是结果;“厚”是条件,“崩”是结果。左传的作者很善于组织句子,象这样一层套一层的条件关系,逻辑性强,很适合用来表示对未来形势发展的预料和判断。,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具卒乘,备够战斗人员。卒,步兵。乘,兵车,这里指车兵。五句话,前三句讲战争的准备就绪,后两句讲对庄公的攻击将采取特殊的方式:外部偷袭,内部接应。两句均有一个“将”字,与前三句对照,时间的界限十分清楚。“将袭郑”后应该用逗号,这样句子间层次关系才更清楚。,遂寘姜氏于城颖遂,连词。表示事情前后的连接性。而誓之曰之,代词,指姜氏。不及泉黄,无相见也及,本义指赶上、追上。这里指“到”。,颍考叔为颍谷封人封人,管理边界的官。古代的官吏名称有的前用一个字表示工作的性质,后边再加一个“人”字,如鼓人、庖人、牛人、舍人、仓人、缝人、染入、酒人等。“封”这个字,原表示在边地树立界桩,从“寸”,寸表示手,左边从两土,表示垒土为界。由此引申指边界。封人,便是管理这种工作的官吏。未尝君之羹羹,带汁的肉;不要理解为汤。上面讲“食舍肉”,这里说“未尝君之羹”,可见肉、羹所指相同。,尔有母遗,繄我独无你有给母亲的敬奉,唯独我没有!“有”动词,直接宾语是“遗”。遗本是一个动词,这里作名词,指敬奉的东西、敬奉的义务。“母”,间接宾语,向谁敬奉。繄,语气词,表示“惟有”的意思。“无”后没有宾语,这一句话意思就不明确,是没有可敬奉的东西,还是没有可敬奉的人?因此引起颍考叔下面的发问。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外、泄二字在今天的普通话里是不押韵的,但在古代均属月部,韵部是相同的。,3、翻译,两个同学一组,轮渡口头翻译全文,指出对方在翻译中的问题。,4、作业,1、指出下列粗体字的词义。(1)初,郑武公娶于申。(2)亟请于武公。(3)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大都不过参国之一。(4)姜氏何厌之有。(5)多行不义,必自毙。(6)夫人将启之,(7)大叔完聚将袭郑公伐诸鄢。(8)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2、指出本课带双宾语的句子。3、就本课第二、第五两段,任选一段,翻译成现代汉语。,二、齐桓公伐楚,1、解题,公元前656年的春天,齐桓公在打败蔡国之后,又联合诸侯国军队大举进犯楚国。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楚成王先派使者到齐军中质问齐桓公为何要侵犯楚国,随后又派屈完到齐军中进行交涉。双方先后展开了两次针锋相对的外交斗争,最终达成妥协,订立盟约。本文用精练的语言描绘了这场外交斗争的激烈场面,将齐桓公、管仲、屈完等人的形象描绘得活灵活现。,2、重点词语分析,四年春指鲁僖公四年的春季。左传是鲁国的史书,它叙事均按鲁国国君在位的年分来记年。蔡溃,遂伐楚伐,进攻。起兵的一方往往提出某种理由,进军时有钟鼓,表示公开讨伐。上句对蔡,用“侵”字,“侵”是不宣而战,偷偷地进攻。以上几句包含好几层意思,说明齐桓公伐楚的时间,军队配置,进攻的特点。,楚子:指楚成王。与:介词,跟,和。北海、南海泛指北方、南方边远的地方,不实指大海,形容两国相距甚远。,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唯,句首语气词。是,代词,作主语,指齐楚两国的距离(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风马牛不相及”是谓语,这个谓语又是一个递系结构(又称兼语式):“风”是动词,指马牛等牲畜在发情期雌雄相诱,到处奔跑。“马牛”是“风”的宾语,又是“不相及”这个状中结构的主语。“也”,煞尾语气词,表示肯定的意味。全句的意思是说;两国相距之远,即使马牛发情到处乱跑,也跑不到对方的边境。表示两地一北一南,互不沾边。,不虞君之涉吾地也没有料到你们进入我国的领土。不直接说对方进犯是无理的,而说自己没有料到你们会这样做,是一种委婉的表示方法,而话意里暗含着对方这么做是不正确的。,东至於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北至於无棣海,今黄海和渤海。河,黄河。穆陵,齐地名,即今山东临朐县南穆陵关。无棣,齐北部边邑,在今山东无棣县北。这几句话用来夸耀齐疆域之大。有的学者认为这里讲的是指齐可征伐的范围,穆陵指今湖北麻城的穆陵关,属楚地。无棣指今河北卢龙县。以上讲齐有特殊的权力和地位。下面就历数楚的过错。,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包茅,包扎好的青茅,古人用它来缩酒。缩酒,一指用包茅虑酒去滓,一指在祭祀时将包茅立在地上,把酒浇在上边,酒一滴滴渗入地下,意味着神饮了酒,酒糟留在茅中。在当时祭祀是国家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楚国影响了周王的祭祀,所以管仲将“包茅不入”列为楚国第一条罪状。,昭王南征而不彼,寡人是问周昭王是周成王的孙子、康王的儿子,曾南巡江汉,人民为反对他,故意把一只用胶粘结的船给他渡汉水,行至江心,船破沉没,人马全淹死。这是一件丢人的事,而且距齐桓公伐楚时已二三百年了,属历史的陈年老帐。齐桓公提出这个问题完全是为自己伐楚找借口。,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復,君其问诸水滨诸,之于的合音字。“之”指昭王南征而不復这件事。水滨,水边。“贡之不入”、“昭王之不復”都是由主谓结构加“之”形成的偏正结构,作主语。其,表示委婉的语气词,或用来表必要性,或用来表示可能性。这里属前者,可译作“还是”。师进,次子陉齐进一步向楚施加军事压力,联军向前推进,临时驻扎在陉这个地方。,3、翻译第一段,两个同学一组,轮渡口头翻译全文,指出对方在翻译中的问题。请学生代表口头翻译。,第一段参考译文,鲁僖公四年的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国的军队攻打蔡国。蔡国溃败,接着又去攻打楚国。楚成王派使节到齐军对齐桓公说:“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因此牛马发情相逐也到不了双方的疆土。没想到您进入了我们的国土这是什么缘故?”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们先君大公说:五等诸侯和九州长官,你都有权征讨他们,从而共同辅佐周王室。召康公还给了我们,先君征讨的范围:东到海边,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隶。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特来征收贡物;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我特来查问这件事。”楚国使臣回答说:“贡品没有交纳,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还是请您到水边去问一问吧!”于是齐军继续前进,临时驻扎在陉。,4、自学第二段,指导:1、这一段与上段在时间上隔了多久?楚国派出的使臣是谁?齐国出场的是谁?2、齐楚双方有两段对话,每段对话的中心内容是什么?3、为什么最后提“屈完及诸侯盟”?它与本篇哪个地方是前后照应的。4,词汇方面要注意的地方:动词:如陈、徼、绥、盟、御。名词:不糓、社稷、方城、汉水,池,城。注意“池”城”二字古今义的不同。,敬词和谦词:“惠”是一个敬词,凡对方的行为有涉于自己的都可以在动词前加“惠”,实意是:您这样做对我是一种恩惠。作为敬词,意思虚化了,是表尊敬的意思。如请别人收下所送的书等,可说惠存。请对方来自己这里,可说惠临。等等。“辱”,谦词,实意是说你对我这么做,使您蒙受了耻辱。作为谦词,就是表示承蒙的意思,如“辱承指教”、“辱蒙允诺”等。,5、语法注意“不糓是为”、先君之好是继”这种宾语提前的句式,了解“是”的作用。(参看教科书上册“古代汉语常识”宾语用代词复指部分。,第二段参考译文,齐桓公让诸侯国的军队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军容。齐桓公说:“诸侯们难道是为我而来吗?他们不过是为了继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你们也同我们建立友好关系,怎么样?屈完回答说:“承蒙您惠临敝国并为我们的国家求福,忍辱接纳我们国君,这正是我们国君的心愿。”齐桓公说:“我率领这些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我让这些军队攻打城池,什么样的城攻不下?”屈完回答说:如果您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敢不顺服?如果您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众多,恐怕也没有用处!”后来,屈完代表楚国与诸侯国订立了盟约。,链接,古代汉语的语序,三、鞌之战,1、战争背景,左传成公二年记载:前589年,齐顷公攻打鲁国,卫军救援也被齐军打败。孙桓子和臧宣叔到晋国求援。晋景公派遣郤克、范燮、韩厥、栾叔等统帅八百辆战车救援鲁卫。晋军会合鲁卫两军,6月16日在卫国的莘地(山东莘县)与齐军相遇。齐顷公派人请战,表示“我军虽不强,请在明天早上决战”。齐将高固首先向联军攻击,取胜后,在齐军营垒中夸耀说,需要勇气的来买我余下的。次日两军在齐国的鞌地(济南东北)再次列阵交锋。晋军在莘地采用了故意示弱,主力迅速东移,最终把齐军引诱到了鞌地,在这里进行了著名的“鞌地之战”。,莘和鞌两地相距数百里,齐军在一天内赶到。17日清晨,齐顷公在战前还鼓励要消灭了联军再吃早饭。战斗进行的非常激烈,晋主将郤克受伤,部下解张勉其忍耐伤痛。齐军战败,韩厥追赶上齐顷公战车,逢丑父冒充齐顷公,假意让他取水,借机让齐顷公逃离。齐顷公回到军中带兵回来寻找逢丑父,三入三出。逢丑父被俘后,郤克要杀他,但听他说“以后就没有替君主承担祸患的人了!”就释放了他。战后双方议和,齐国归还了侵占的鲁卫领土,同晋国议和。次年齐顷公前往晋国朝见,晋景公举行宴会招待他,齐顷公看见了韩厥,说道:“只是衣服换了。”韩厥赶紧施礼,表示“臣拼死作战,就是为了两国君主今天的宴会。”,2、文章基本结构,本篇分三个自然段:第一段讲齐晋两国军队交锋,齐侯很骄傲,齐军攻势很猛,晋军主帅郤克负伤,但郤克仍负伤指挥,郤克的御者解张帮助击鼓,主帅战车冲在前面,晋师跟随而上,齐军溃败。第二段追叙晋大夫韩厥在战争中的一个细节。第三段讲齐侯险些被晋俘获,是他的车右逢丑父设计让他逃走的。,3、学习提示,作者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战争的政治和经济因素揭示得不够,至于韩厥做梦,梦见他父亲的告诫,居然在战争中得到验证,那是不可信的。本篇文字简练,但有些地方失之过简,句与句之间文意跳动过大,衔接性不够,加上出场的人物比较多,头绪较繁,给阅读带来困难。这是我们在学习中应注意的。,4、重点词语第一段,师陈于鞌“师陈于鞌”是指晋齐之师。“陳”就是“阵”字,在近年出土的西汉竹简孙膑兵法“阵”还写作“陈”,可见“阵”是个后起字。陈于鞌,就是说在鞌这个地方两军摆开了阵势。,余病矣病,伤势很重。病与疾,在指身体患病时,病较疾严重。病的使用范围较宽,凡极度劳累、伤势重都可称做病。郤克讲这句话表示自己难以再坚持。矣,表示新情况的语气词;“鼓音未绝”,但自己已经负重伤了。史记齐世家说:“克欲还入壁”,意思是说郤克这时想退回自己的阵地,可参考。,余折以御,左轮朱殷折,折断;将箭折断。“以”表示目的的连词,折断箭以便继续驾车。箭带在手上肘上,驾车碍事,所以张侯采取这个办法。殷(yan1),红中带黑的颜色。古代车战,尊者居车左,御者居中,骖乘居右。但君主或主帅所在的战车,御者居左,君主或主帅居中。郤克是主帅,张侯居左驾车。鲜血滴在车轮上,所以说“左轮朱殷”。苟有险苟,如果。险,不平坦的难通过的地势。,子岂识之识,知道。虽同在一车,主将竟没有注意车右下去推车,足见战争激烈的程度,也说明主将受伤重然仍专心击鼓。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殿,镇守,坐镇。集,完成。集事,使事业完成,事业成功。是说车中有三个人,假令二人战死,仅留一人坐镇,也有获胜的希望。意思说三人关系到全局胜负,除战死外决不能因其他原因离开岗位。,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若之何,奈何,如何,表示反诘。败,毁掉。其,语气词,表示可能的意思。在反诘句里,没有否定词则意在否定,有否定词则意在肯定。“如何能因负伤而使晋君的事业毁掉?”意思是不能,不能这么做。下文又从正面申说了这一点。,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及,到(什么地步)。勉:努力,为尽最大的努力。擐甲执兵:穿上铠甲,拿起武器,指到前线作战。固即死也:本就准备牺牲啊。病未及死,吾子勉之:虽负伤而一息尚存,您就应为晋君的事业尽最大的努力。齐师败绩败绩,军队溃败,失去建制行列。败绩本指车子翻倒,部件摔散。,逐之,三周华不注之,代词,指齐军。周,用为动词,指围绕。华不注,水经注济水注:“华不注山不连丘陵以自高,虎牙桀立,孤峰特拔以刺天。”孤峰突起,周围地势平坦,战马可绕行驰骋。“三”言其多,非实指。,第一段小结,这一段写了这次战役的主体部分。作者对战斗的过程采用粗线勾勒的办法,除中间一长段对话外,叙述战斗的不过几句话。对郤克与张侯等的对话,尤其是张侯讲的,采用细线精描。粗细咸宜,相得益彰。基调是三个字快、勇,韧。,第二段,故中御而从齐侯韩厥次日代御者立中央。从,跟从,这里指跟踪追击。射其御者,君子也这是邴夏讲的话。邴夏是齐侯的车右,他的话是对齐侯说的。邴夏看到韩厥仪态象个君子,不象一般的御者。“君子也”的主语承前句省略。,射其左,越於车下,射其右,毙於车中越,坠落。齐侯在答话后向韩厥车子左右连射两箭,均射中。綦毋张丧车丧(sang4),丢失。从韩厥曰:“请寓乘。”跟随韩厥的车后说:请允许我搭车。寓:寄。凡临时性的依托别人(别处)称“寄”,称“寓”。,从左右,皆肘之,使立於后三句话两个主语都省略未说。从左右,指綦毋张上车想从左右入位,以便立于车左、车右(此时位置均空着)。皆肘之,指韩厥都先后用肘推之使退,而让他立在车后。韩厥执辔紧迫齐侯,舍手而用肘推綦毋张,足见情势之急。韩厥俛定其右俛,即“俯”字。古人站立驾车,为使负伤的车右不致摔下,韩厥俯下身躯,将他扶定一处。,第二段小结,这一段写晋军追击中的两个片断,从一个侧面反映战斗的情况。韩厥的梦验,自然不能看成神灵护佑,除去这迷信的外幕,可说明他对战斗考虑很多,他不受老规矩限制,易位而居车中。相比之下,齐侯讲的“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把严酷战争当作儿戏一般,还自认为懂理守则,太迂阔了。,第三段,丑父寝於(车孱)中,蛇出於其下,以肱击之,伤而匿之,故不产能推车而及前四句是补叙战斗发生前的事:逢丑父寝于(车孱)车,用胳膊打蛇而被咬伤,他隐瞒了这件事。隐瞒的原因可能怕当不了车右。前一“之”字,指蛇,后一“之”字指被蛇咬伤这件事。为什么要补叙这件事?是为了说明“不能推车而及”的原因。及,赶上,这里指被赶上。这五句话在意义上的关系:前四句是连贯关系的联合复句,第四句与第五句构成主从复句,前一句是表示原因的从句,后一句是表示结果的主句。,韩厥执絷马前,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这几句是说韩厥追上了齐侯的车后,按古代的礼节,向齐侯行礼。絷(zhi2),绊马的绳索;古文字写作与“马”字相近,“絷”后的“马”是误增的,本应作“执絷前”。稽(qi3)首,古时礼节,跪下,拱手至地,头也至地。觞(shang1),盛酒器。璧,玉器。这是另一国臣子在战胜时见敌国君主行的通礼,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郑国子展攻入陈国,见陈侯时“执絷而见,再拜稽首承饮而进献。”与这里讲的基本相同。,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摄官承乏。韩厥的话分三层:代表晋君讲的;讲自己不能不努力作战;讲将把你齐侯俘虏走。为(wei4),介词,替。陷入,深入。即:我晋君派我们替鲁卫请求您不要进攻它们,告诉我们不要深入齐地(恐为齐败不能返晋)。属,适;正碰到。当,遇上。辟,同“避”。两君,指齐鲁二君。意思是说我韩厥不幸,正巧遇上齐的兵车行列,没有地方可回避的,而且怕因为逃避而有辱两国国君。不敏,谦词,自己才智都不行。摄,代理。承乏,在某职出缺时自己暂代。意思是说:我惭愧地当了个战士,冒昧地向您禀告,我能力不足,只因缺员暂时当了个官(言外之意,我要履行职责,执您齐侯以归)。以上皆是外交辞令,正面之意用委婉曲折的话来表示。,郤子曰:“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难,动词,把当作难事。不难不把以死来免其君当作难事,即能够用死来保君。不祥,不吉,神不佑。劝,鼓励。乃兔之乃,连词,于是。,第三段小结,本段叙述战后丑父放走了齐侯,郤子本欲杀丑父,最终免去其死罪。,5、翻译,两个同学一组,轮渡口头翻译全文,指出对方在翻译中的问题。请学生代表口头翻译。,6、作业,指出下列的字在各句子中的意义:1、及病未及死故不能推车而及而矢贯余手及肘将及华泉流血及屦,2、左右逢丑父为右左轮朱殷左并辔,右援桴而鼓旦辟左右从左右皆肘之射其左,越於车下,射其右,毙於车中,3、免载齐侯以免人不难以死免其君乃免之4、从马逸不能止,师从之故中御而从齐侯从左右,皆肘之,5、之师之耳目吾子勉之马逸不能止,师从之谓之君子而射之(之属什么宾语)6、於郤克伤於矢毙於车中,四、晏婴论季世,1、解题:本篇重在表现儒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的仁政思想和政治主张。,在这次谈话后的五十八年,即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陈恒杀死齐简公,齐国的吕氏政权就被陈氏夺得。公元前453年,晋国的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距这次谈话八十六年)。晏婴、叔向作的历史预言都兑现了。这是一篇重要的历史文献,它提出了春秋末期最重要的问题:公室衰微,政权下移。晏婴论季世,他论的是齐国,也是讲的已发展到崩溃边缘的整个奴隶制制度。,2、背景介绍:姜齐与田齐姜尚,姜子牙,辅佐周武王统一天下,始封于齐。(太公佐周,实秉阴谋。既表东海,乃居营丘。小白致霸,九合诸侯。)齐桓公十四年,陈国内乱,公子陈完为避难来到齐国,受到齐桓公重用和赏赐。(周武王时,田氏祖先始封于陈)上古陈、田同音(古无舌上音),改姓田,称田完。完卒,谥为敬仲。田完及其子孙志向远大,低调严谨,博取民心。史记:厚货轻收,以大斗出贷,以小斗收.齐人歌之曰:“妪乎采蘎(荠芑q),归乎田成子!,田氏世代执掌齐国朝政,最终取代“姜齐”而成为“田齐”。庄周及鬼谷子亦云“田成子杀齐君,十二代而有齐国”。本文时间公元前539年,田氏代齐约公元前481年,其间150余年晏子准确预见到了50多年后可能发生的事情,表现出一位大政治家、思想家见微知著,洞察世事的远见卓识。,尤为可贵的是,晏子连续辅佐齐国灵公,庄公,景供三代国君,可谓三朝老臣正是在晏子的辅佐之下,齐国出现了相对繁荣稳定的局面但是晏子没有因为炫耀自己的所谓“政绩”而掩盖繁荣之下深藏的危机表面繁荣而实已季世姜姓齐国一片繁荣兴旺之下,已是穷途末路伯、仲、叔、季排序,季在末位,季世就是末世。,田齐取代姜齐,著名战国故事邹忌讽齐王纳谏所称齐威王即为田氏后代。于是齐最强于诸侯,自称为王,以令天下约在孟子(约前372年前279年)、荀子(约前313年前238年)所处时代的前后。然而好景不长,终为秦国所灭。,3、主要人物介绍,晏婴,宇平仲,山东高密人,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是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司马迁将其比为管仲,推崇备至,用“不辱使命,雄辩四方”八个字来形容他的外交活动。,叔向(生卒年待考):姬姓,羊舌氏,名肸,字叔向。春秋后期晋国贤臣,公族大夫。政治家、外交家,历事晋悼公、平公和昭公,晋悼公时,傅太子彪,即后来的平公。他在晋国没有执掌国政,但以正直和才识见称于时。他留下了一些重要的政治见解和政治风范。,齐侯使晏婴请继室于晋齐景公派晏婴来到晋国请求晋平公仍娶齐国其他女子继承(接替)原来的少姜为妾。少姜,少、小;姜,娘家姓姜。继室,室,家室,妻室,继室,现代单指元配死后续娶的妻子,但这里并不意味晋平公已没有其他的妻妾。所以这里不能简单的译为“再娶其他的齐国女子为继室”。,既成昏,晏子受礼订婚的仪式完成以后,晏子接受晋的拜贺和宴请。昏:(会意.从日,从氐(d)省.氐是下的意思.合起来表示日已下沉.本义:黄昏)昏,日冥也.说文昏以为期.诗陈风东门之杨婚,因为古代婚礼是在傍晚举行,故引申为婚礼婚之于婚,在于昏媾,婚配更古老的时候,尚不在于黄昏举行婚礼,而是黄昏时青年男女野外交和.,婚,妇家也.礼,娶妇以昏时.妇人阴也,故曰婚.婚,妇家也.说文.王筠句读:下文:姻,婿家也.妇之父曰婚,言婿亲迎用昏,又恒以昏夜成礼也.尔雅释名释亲属宴尔新昏.诗邶风谷风,叔向従之宴,相与语。语,(形声.从言,吾声.本义:谈论;议论;辩论)语:论也.说文旦日,卒中往往语.史记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语,言也.广雅语使能也.礼记文王世子.注:语,言也.,叔向曰:“齐其何如?”晏子曰:“此季世也,吾弗知。齐其为陈氏矣!公弃其民,而归于陈氏。其:注意区别语气词和代词的意义和功能,齐其何如?齐其为陈氏矣!其相胡公,大姬,已在齐矣。其,表揣测语气,大概,恐怕。公弃其民各自其四民参其力,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其爱之如父母。其,代词作定语。,齐旧四量,豆du、区u、釜、钟。四升为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釜十则钟。齐国原有四种量器,分别是豆,区,釜,钟.四升为一豆,豆和区各以它们的四倍递增,从而达到一釜.釜的十倍就是一钟。豆豆:象形.甲骨文字形,形似高脚盘,或有盖.汉字部首之一,从豆的字或与食器有关.或与豆类有关.本义: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盛行于商周时,多陶制,也有青铜制或木制涂漆的.后世也作礼器.,豆,古食肉器也.说文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登.尔雅食一豆肉,中人之食也。四升为豆(左传昭公三年)“豆”假借为“菽”,豆类植物的总称。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区: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品在匚中.“品”表示许多物品;匚(fng),盛物的器具.本义:收藏),釜:形声.从金省,父声.本义:古炊器.敛口圜底,或有二耳.其用于鬲,置于灶,上置甑以蒸煮,盛行于汉代。有铁制的,也有铜或陶制的。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曹植七步诗又如成语:釜底抽薪,破釜沉舟釜钟:釜和钟,皆古量器名,亦指数量不多。,陈氏三量,皆登一焉,钟乃大矣。以家量贷,而以公量收之。陈氏家族的前三种量器,都在原来容量的基础上增加一倍,那么钟的容量就更大了。陈氏以私家的量器向外借贷,却以齐国公用的量器收回借贷。登dng:本义:上车登,上车也。说文登,升也。尔雅登轼而望之。左传庄公十年进献。农乃登黍。吕氏春秋增加:皆登一焉。成熟;丰收。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孟子滕文公风雨时节,五谷登熟。淮南子览冥,山木如市,弗加于山。鱼盐蜃蛤,弗加于海。山中的木材运到市场上,出售时不在山中的价格上加价;鱼盐等海鲜货物,出售时不在海里的价格上加价。注意联系上下文:公弃其民,而归于陈氏。田陈家族与齐国朝廷对比论证,前者为获取民心而让利于民,即所谓仁政,得道;后者横征暴敛,民心丧尽,即所谓苛政,暴政,失道。,民参其力,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公聚朽蠹,而三老冻馁。老百姓把他们下气力获得的收成分为三份,其中的二份交给官府,而一家人吃饭穿衣只占其中的一份。国家聚集的钱粮财物都已经腐朽,虫蛀,而连三老这样的基层官员也都遭受寒冷和饥饿。参:通三,数词活用为动词,分成三份。二,其二,其中的二份,名词作主语。其一,其中的一份,充当谓语,居其一,占其一,为其一。,国之诸市,屦j贱踊yng贵。屦屦j:形声。从履(鞋子)省,娄声。本义:用麻,葛等制成的单底鞋)。后泛指鞋。屦,履也。说文。段注:“今时所谓履者,自汉以前皆名屦。”纠纠葛屦,可以履霜。诗魏风葛屦屦贱踊贵因受刖刑而断足的人多,鞋没有了,售价低贱;然而购踊(假脚)的人多,踊价一时暴涨。,踊yng:形声。从足,勇声。从足,表示脚的动作行为。本义:往上跳。踊,跳也。说文踊,上也。广雅古代受过刖刑的人的鞋:履贱贵(形容刑罚宽猛失调,失之严酷,受刑人多)。由泛指而专指,词义范围缩小。,民人痛疾,而或燠y休x之,其爱之如父母,而归之如流水,欲无获民,将焉辟之老百姓有疾苦,而如果有人关切慰问他们,那么他们就会爱戴关切他们的人如同爱戴自己的父母,归附关切他们的人如同大水流向低处,即使陈氏想不获得百姓的爱戴,将怎能避开百姓呢。民心得失,势所必然。燠y休x:通连绵词噢咻xi,慰问病痛的声音,这里是慰问关切的意思。,箕伯,直柄,虞遂,伯戏,其相胡公,大姬,已在齐矣。陈氏的历代祖先要帮助他们的后代获得齐国,大概已经先在齐国了吧!暗示“田齐”取代“姜齐”已经不可避免。其:表示委婉的推测语气,大概恐怕。,第二段,叔向曰:“然。虽吾公室,今亦季世也。”叔向说:“对。即使我们晋国朝廷,现在也是末世了。”然代词引申,表示肯定的应答,是这样,对,好,善,诺。虽:1,虽然;2,即使。,戎马不驾,卿无军行,公乘无人,卒列无长。国君所乘戎车的战马不能驾车,统领军政的国卿不能掌握军队,陪侍国君戎车左右的没有好的人才,军队没有好的长官。戎车,战车,代指国君。军行hng,行,行伍;军行,军队。乘,陪侍国君乘车的人,受到信任重用的人。无人,无可用之人。无长,无胜任,能干的长官。,庶民罢p敝b,而宫室滋侈。道堇jn相望,而女富溢尤。民闻公命,如逃寇仇。平民百姓疲劳困苦,而朝廷贵族更加奢侈。道路上饿死的人随处都可以看到,而受到宠幸的女子的娘家却更加富裕优厚。老百姓听到官府的命令,都如同逃避强盗和仇敌。罢,同疲。敝,破败。罢敝,老百姓人力物力耗尽而困苦不堪。堇,殣,道路上饿死的人。,庶庻sh:众多。庶,屋下众也。说文既庶且多。诗大雅卷阿庶众也。尔雅寒暑不时,以伤庶物。庄子渔夫寇:(会意。从宀(min),表示与室家房屋有关,从元(人),从攴(p),表示持械击打。意思是手持器械的人,侵犯到房子里来打人。本义:入侵;侵犯)寇,暴也。说文寇贼奸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