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5).ppt_第1页
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5).ppt_第2页
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5).ppt_第3页
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5).ppt_第4页
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5).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与今天,【一】语音,1、声调的变化。2、韵母的变化。,【二】词汇,1、词形的变化。单音节向多音节(主要为双音节)转变2、词义的变化:,1.词义扩大。文言文中,某些词的原有意义比较小,后来它的意义有了发展,应用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如“哭”,古义指“悲痛出声”,“大声曰哭,细声有涕曰泣”,大声而无泪的叫“嚎”。菜原专指蔬菜,今包括肉类。,2、词义缩小,丈夫,子,臭,劝,迁,古义,今义,男子的通称,女子的配偶,孩子的总称,儿子,泛指气味,难闻的气味。,鼓励、劝说、规劝,劝说、规劝”,迁移、变换、调任、升职、贬谪、流放,迁移、变换”,另:山东、妻子、学者宫:古为“房屋”,今为“宫殿”。“丈人”,古义指“老人之通称”.肉原指禽兽的肉,今专指猪肉。谷原指谷类的总称,今北方指小米,南方指稻谷。金原指金属的总称,今专指黄金。亲戚原包括内亲外戚,今只指外戚。禽原是鸟兽的总称,今专指鸟类。,3、词义的转移。古汉语中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表示的对象,转移为表示另外一种对象,这就叫词义的转移。即词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物。如“牺牲”古代指为祭祀宰杀的牲畜。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现在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泛指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耳闻不如目见”、“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等等,“闻”都是“听”的意思。现在,“闻”是指用鼻子嗅,它的词义内涵发生了变化。,“走”,古义为“跑”、“逃跑”。“窃计欲亡走燕”。今义的走是“步行”的意思。,币”,古义指礼物。“置币遗单于”。今义已转移为“钱”的意思,“涕”,古义指眼泪。促织:“儿涕而去。”今义一般作“鼻涕”解。,另:假、行李、颜色信,送信的人书信偷,偷懒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恨,遗憾怨恨、仇恨,4、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古今词义在演变的历史过程中,褒贬意义相互转化的现象,叫做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谤”古代指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是中性词。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现在“谤”用于“诽谤”,指无中生有地说人例如:坏话,是个贬义词。,“卑鄙”一词,古义表示出身低微,见识浅陋,是一个表谦虚的中性词;今义指品质恶劣。,“明哲保身”,源出诗经:“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赞扬一个人聪明有智慧,善于适应环境。今义指不坚持原则,只顾自己的处世态度。词义由“褒”变“贬”。“衣冠禽兽”,原指官司服上绣的禽和兽的图案,现在指穿着衣服戴帽子的畜牲。比喻道德败坏、行为像畜牲一样的人。贬义词变化为褒义词。例如:“乖”。古义指偏执、不驯服。林黛玉进贾府:“行为偏僻性乖张。”即是古义。今义是“听话、安顺”的意思。如“这孩子真乖。”.“爪牙”,古代是褒义词,指勇士、武将,现指坏人的党羽,“走狗、帮凶”;,汉语词语的演变之四、词语的替换变化,现实中某类现象本身没有发生变化,而表达这种现象的词语发生了变化。观念的改变:车夫司机,戏子演员,残废残疾语言表达(语言系统内部调整)(名称说法的改变):足-脚、面-脸、,“甘“改称“甜”,“日”改称“太阳”,“寡”改称“少”,目-眼、口-嘴、赤-红、嗅-闻等由于避讳:世-代、民-人等,层出不穷的新词,外来词:开司米(英语cassimere)雪碧(英语sprite)表示“一种饮料”坦克、曲奇、沙拉、白脱、巧克力、萨其马、摩托、沙发、可乐、马甲、马扎、马路、交椅、裤子、香宾、玉米、蒙太奇,与时具进的词语现象,纳米、电脑、数码、克隆、黄金周、严管街、商品房、民工潮、模仿秀、回头看、无车日、零首付、新世纪、克隆羊、空调车、绿卡热、钟点工、人气旺、新千年、大抽奖、会员卡、电子书、三错层、双错层、一错层、太空水、纯净水、追星族、双休日、跨世纪、动情点、实名制、贺岁片、太空船、格格热、,“买办、土豪、知青、人民公社、大跃进、解放军、”,网络语言,数字类:1414意思意思4242是啊是啊9494就是就是56去吧去吧3166谢谢8147不要生气748去死吧555呜呜呜XJM兄弟姐妹,字母类BXCM冰雪聪明JJWW唧唧歪歪PPMM婆婆妈妈,文字类超弓虽超强恐龙长相不好有米有有没有兴混兴奋蛋白质笨蛋、白痴、神经质我闪人我先走了,【三】语法篇,1、语序的变化(文言特殊句式)2、句式的变化(判断句、把字句)3、词类的变化(词类活用),【三】语法篇,3、词类的变化(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动词、使动、意动形容词:作名词、动词、使动、意动动词:作名词、使动、意动、为动数词:活用作动词(六王毕,四海一),如何判别词类活用?,1、划分句子成份,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状语、定语。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形容词、代词充当状语大多是由副词、形容词充当2、分辨各个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语法规则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如:左右欲刃相如名词占住了谓语的位置,可断定它活用为动词,语法的演变,1、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2、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6、大行不顾细谨,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形容词跑到了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包括介词的宾语)。可观察其是否被定语修饰。,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在句子中常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前边可以附加数量词、指示代词和形容词。不能带宾语、补语,不受能愿动词或副词的修饰。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词,它大部分能带宾语,它经常受能愿动词或副词的修饰。如果一个句子中的名词并不具备以上所说的名词的语法特点,反而具备动词的语法特点,那么这个名词就转用作动词了。,名词用作动词,1、名词后面紧跟代词,(1)驴不胜怒,蹄之。(3)左右欲刃相如,2、名词后面紧跟名词,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便是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其中一个活用为动词。,(2)面山而居(3)范增数目项王,3.名词用“而”同动词或动宾词组连接时,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冯婉贞)驰而前,4.名词放在副词后面,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二月草已芽。,5.名词后面带介词结构,晋师军庐柳。秦伐韩,军于阏与。,6.名词用在“所”“者”结构中,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1.在“所”字之后,便活用为动词。世之所高,莫若黄帝2.在能愿动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3.放在“之”“我”等代词前面,便活用为动词。稍出近之4.带了介词结构,这个形容词便活用为动词。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形容词用作动词,谓语动词“使宾语怎么样”,1、动词的使动用法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3、名词的使动用法,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使动用法,2、形容词使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就是用作动词形容词表示主语“使”宾语具有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即用作使动,表示“使宾语怎么样”。,4、欲洁其身,而乱大伦。6、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7、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2、形容词使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就是用作动词形容词表示主语“使”宾语具有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即用作使动,表示“使宾语怎么样”。,4、欲洁其身,而乱大伦。6、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7、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筑室百堵,西南其户。,3、名词的使动用法1.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2.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便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向某一方向行动。,意动用法的概念: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区别: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种动作行为;意动用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或以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示的内容,是存于意念的想法或看法,客观上不一定如此。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等。,意动用法的种类:(1)形容词的活用(2)名词的活用,意动用法,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2、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2、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3、成以其小,劣之。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1、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4、同志者或不远千里而致。甘薯疏序6、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觉得奇特,认为漂亮,看作羞耻,以为远,认为可耻,1、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病梅馆记3、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使早死使病残,使复生使重新长肉,5、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让做王,状语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起修饰、限制作用的。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能作状语,而是常用副词充当。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可以作状语,起到副词的作用。有的翻译时需要加上适当的介词。,返回,名词用作状语,名词活用作状语的类型:,一、普通名词作状语1.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2.表示动作行为凭借的工具3.表示动作行为方式4.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二、时间名词作状语三、方位名词作状语,1、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名词活用,2、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5)速去,不然,将杖杀汝,“用”,比喻形式,“像”,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1)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当作一样”“当”,名词活用,4、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5)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在”,名词活用,三、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1)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2)西望夏口,东望武昌(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4)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5)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名词活用,(译为:从往),词类活用特殊的是A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褒禅山)B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C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促织)D谨食之,时而献焉。(捕蛇),综合练习,C,A的名是名词,这里带宾语之,活用为动词了。B的师原本是名词,这里带了宾语,活用为动词从师。C的日意思是每日,名词做了状语。D的食之的食本来是名词食物,这里带了宾语,当作喂养,活用成了动词。只有C的活用特殊,答案便上C。,名词活用,二、时间名词“日”“月”“岁”作状语1.表示每一。例: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2、表示渐进。例: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应考策略,积累一定的量的文言词汇,特别是新大纲规定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掌握、理解和推断常见的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1.联想推断。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以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课文中有关语句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2.语言结构推断。有些文言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常采用互文的修辞修辞形式,可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属对仗,“忠”与“贤”相对,“用”与“以”相对,应为同义,所以,“以”的意义就是“重用、任用”的意思。,3.辨析词性推断。根据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如“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为对仗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