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 (参见教务系统)课程名称: 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Microbiology and Examination technology)课程类型:必修课程属类: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学分: 7计划课时:159学时适用专业: 医学检验制订时间:2016年1月 职业资格: 开课部门: 医学院基础部制 订: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课程组批 准 人: 课程负责人: 一、课程概述(黑体四号加粗)(一)课程性质(宋体小四号加粗)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主要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必修的核心能力课程,是培养医院等企业微生物检验能力的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技术、临床微生物学导论、临床细菌学、临床真菌学、临床病毒学、各种临床标本的微生物检验、医院感染及其监测、药物敏感试验、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等。该课程主要介绍从事微生物检验工作必备的理论知识、专业能力。能够正确采集各种临床标本,能运用微生物检验中常用的技术,选择正确检验方法,做出方法学评价,及时、准确地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能在各级医疗卫生单位检验科胜任微生物检验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该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常用理论和方法,并通过实践技能训练及实验课,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基本上独立完成传染性疾病的诊断工作。(二)课程定位1、课程地位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课程是是高等医学检验专业的重点课程之一,通过对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以及对人类的致病性、用药及预后观察,细菌的分离鉴定等。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适合医学检验科、卫生防疫机构和血站等方向职业岗位需要的应用型、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该课程的内容也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的主要内容。2、课程任务 课程以培养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微生物检验职业能力为目标,按照医学检验技术领域相关职业岗位(微生物标本采集、选择正确检验方法,做出方法学评价等)的任职要求,以国家相关职业标准为依据,将传统的医学微生物学、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等学科型课程,按照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进行课程重构,强化微生物检验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对学生完成医学检验技术职业资格考试或从事相关工作起主要支撑作用,同时也为今后的持续发展奠定“必需、够用”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3、前后续课程本课程前导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后续课程:仪器分析、顶岗(跟岗)实习。(三)课程设计思路1、以就业为导向,医学微生物检验技能为载体,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学校与医院合作开发的课程。我们依据医学检验专业的发展与职业岗位需求,针对课程目标与特点,从专业规划、课程设置开始,全程学院附属医院及各教学医院检验科微生物检验室以及检验检疫等单位密切合作,与临床一线技术人员、检验专家反复研讨确定设计理念,以检验能力为主线,以检验项目为载体,以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以真实环境为依托,认真细致地分析、归纳医学微生物检验岗位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分析了在不同微生物检验岗位的工作任务,确立典型工作任务。将传统的医学微生物学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学科性课程内容进行梳理,选择医学微生物检验“基本技能/工作任务”作为课程的载体,以项目来构建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课程。(1)首先进行医学检验的工作岗位分析和各岗位实际工作任务分析将工作任务进行整合,形成整合后的工作任务即学习项目按照病人准备与标本采集、标本处理、标本检测、结果分析与报告序化为四大项目;每项目依据实际工作情景和实践特性,设计典型的学习任务,按照从单项到综合检测排序。(2)分析微生物检验工作岗位需要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确定具体的学习任务编写教材、学习指南、实训项目指导教学图片、技术视频、操作流程等学习资源。将医院真实检验项目、真实典型案例作为实训项目内容,实训教学流程对应医院工作流程,体现工学结合的深度融合。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四位一体”技能综合训练体系,充分体现项目化,凸显职业技能培养。在学生职业能力训练中,灵活采用教学资源中的技术示范、网上虚拟训练及校内仿真训练、微生物检验岗位真实训练等形式多样的综合训练方式。(3)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对课程的内容、形式、教学方法等均进行颠覆性重构,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4)选择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综合评价方法: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结合,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结合,学校考核与实习医院考核结合。2、以国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职业标准为依据体现课程的职业性。我们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国家职业标准”(中级、高级)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职业能力”中各项“工作内容”所要求的“技能要求”及“相关知识”要求为依据,以医学检验技术方法国家标准等法规为准则,按检验的工作过程、项目和任务设计了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课程。本课程与传统医学微生物学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最大区别是坚固以研究为目标的学科型体系的同时,着重培养微生物检验、实验基本技能,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可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企业检验岗位要求实现零距离的对接。二、课程目标(一)课程工作任务目标1.能力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正确选择微生物检验技术,并作出方法学评价。能运用血液、粪便、尿标本等进行常规传染病及临床常见疾病的检验;会采取严密质量管理措施以确保检验质量;会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常见问题;会自主学习,有良好的迁移能力。2.知识目标:微生物检验基础知识。会常规染色、培养基配制、试剂配制、各种生化试验。常见病原性球菌的微生物检验方法、结果解释。常见肠道杆菌微生物检验方法和结果分析。常见非发酵细菌的微生物检验方法和结果分析。3.素质目标: 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懂得一定的临床知识;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具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具有甘于奉献、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沟通能力。(二)职业能力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采集各种临床标本,能运用微生物检验中常用的技术,选择正确检验方法,做出方法学评价,及时、准确地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能在各级医疗卫生单位检验科胜任微生物检验工作,会采取严密质量管理措施以确保检验质量,会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常见问题,会自主学习,有良好的迁移能力。(三)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在毕业一年后及时取得医学检验技术或微生物检验技术初级师的职业资格证书。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专业教育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参考:(以实训项目或任务为模块,详细介绍课程的教学内容,明确学习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说明学生应完成的工作项目或任务,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态度。建议:主要采用“能或会+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表述技能和能力要求,具有可操作性;同时提出对必备理论知识和情感态度的基本要求。)(一)课程教学内容模块/章节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目的学时分配理论实践绪 论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微生物与人类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发展史理论讲授掌握微生物的基本概念、种类和分布;熟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发展史;了解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的定义、任务、进展。2细菌学的总论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细菌生理、噬菌体、细菌的遗传变异、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理论讲授了解细菌的大小、形态和排列;熟悉细菌的各种结构、化学组成和功能;熟悉细菌形态与结构的检查法;掌握细菌细胞壁和细菌特殊结构的生物学特性及与医学的关系;掌握革兰染色的步骤、结果及意义。了解细菌的理化性状、营养和营养类型;熟悉细菌的分类、命名、常见的生化反应、生长繁殖的规律和人工培养;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及与医学有关的合成代谢产物。熟悉消毒、灭菌、防腐和无菌的概念;熟悉热力灭菌、紫外线杀菌、滤过除菌各自的应用范围及注意点;了解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作用原理、使用对象和影响因素。熟悉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熟悉毒性噬菌体的复制周期;掌握温和噬菌体的特性、与宿主的关系;了解噬菌体在医学实践中的意义。熟悉细菌变异现象;熟悉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掌握细菌基因的转移和重组;了解细菌变异的实际意义。了解细菌感染的来源、传播方式与途径、环境因素对感染的影响;熟悉感染、致病菌、非致病菌、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医院获得性感染、微生态学的含义;条件致病菌形成的特定条件;掌握细菌致病性的物质基础、抗感染免疫的种类及机制、感染的类型。10病毒学总论病毒的基本性状、病毒的感染与免疫理论讲授了解病毒的生物学地位、分类、命名及遗传变异;熟悉病毒的大小、形态;掌握病毒的结构、组成及其功能、病毒的培养与增殖;熟悉病毒的传播方式,病毒感染的类型,病毒的致病机制,宿主的抗感染免疫。掌握病毒的垂直传播和持续性感染,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4真菌学总论真菌的形态结构、真菌的培养特性、真菌的致病性理论讲授了解真菌的生物学地位;种类;熟悉真菌感染的临床类型;掌握真菌的形态结构、培养特性、抵抗力和致病性。2细菌检验的基本技术细菌形态检验技术、细菌的培养与分离技术、细菌的生物化学鉴定技术、细菌的其他鉴定技术、细菌检验的自动化理论讲授、实验实践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油镜的使用;熟悉细菌不染色标本的检验技术;了解其他显微镜检查技术。掌握细菌培养基的制备方法;掌握细菌工人培养方法,掌握细菌在液体、半固态、斜面、平板培养基的生长现象;熟悉细菌培养基的分类;了解培养箱的种类和接种工具。掌握细菌生化鉴定技术的原理和各类鉴定技术的结果判断;熟悉细菌生化鉴定技术的操作流程。掌握血清学鉴定技术;掌握细菌的药敏鉴定方法;掌握细菌的毒力鉴定技术;掌握细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了解毒力鉴定的原理。了解降钙素原检验的意义和方法。了解实验动物的分类、实验动物的选择、动物的接种途径和方法、接种后的观察与解剖、常见细菌感染性疾病动物接种的鉴别诊断、动物采血方法。熟悉微生物的培养、鉴定、药敏试验的自动化和微型化原理和流程。了解以上体系基本结构和配套试剂。了解以上体系注意事项及影响因素。624真菌检验基本技术真菌的基本特性、临床标本的采集及检验程序理论讲授、实验实践掌握真菌的基本特性,临床标本的采集及检验程序,真菌检验要点。12病毒检验基本技术标本的采集与运送、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理论讲授了解标本的采集与运送。掌握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程序。熟悉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方法(形态学检查、病毒抗原检测、早期抗体检测、病毒核酸检测)。1细菌耐药性检测抗菌药物的种类、细菌耐药机制、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细菌耐药性检测理论讲授、实验实践掌握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纸片扩散法和肉汤试管稀释法)的意义、方法类型、技术要点、原理和结果判断,MRS、VRE、ESBL的含义;了解抗菌药物的种类,细菌耐药机制,厌氧菌及分支杆菌体外药敏试验。44医院内感染概念、流行病学特点、常见微生物、监测与控制理论讲授掌握医院感染的概念。熟悉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常见微生物。了解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1质量保证检验前质量保证、检验中质量保证、检验后质量保证理论讲授了解检验前、中、后的质量保证。1实验室安全防护及菌种保存技术概念、微生物危害的评估,生物安全实验室与设备要求,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菌种保存技术及管理理论讲授熟悉实验室生物安全与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的概念;熟悉病原微生物的分类管理;熟悉一、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了解微生物危害的评估及生物安全实验室与设备要求。掌握菌种保存的常用方法;了解菌种的类别及保存管理制度。2临床细菌学检验病原性球菌检验,肠杆菌科,弧菌属检验、气单胞菌属检验,弯曲菌属检验、螺杆菌属检验,非发酵菌检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检验,需氧革兰阳性杆菌检验,分枝杆菌属检验,放线菌检验,厌氧性细菌检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的检验理论讲授、实验实践掌握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奈瑟菌属、布兰汉菌属、埃希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变形杆菌属耶尔森菌属、枸橼酸杆菌属、沙雷菌属、弧菌属、气单胞菌属、邻单胞菌属、弯曲菌属、螺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嗜血杆菌属、鲍特菌属、布鲁菌属、巴斯德菌属、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孢杆菌、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蜡样芽胞杆菌、红斑丹毒丝菌、阴道加德纳菌、结核分枝杆菌、非典型分枝杆菌、放线菌属、诺卡菌属、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艰难梭菌、其他厌氧性细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的分类、临床意义、微生物特性和微生物检验。3024临床真菌学检验真菌学概论、常见感染性真菌检验理论讲授、实验实践掌握真菌的生物学特性、标本采集和真菌实验的注意事项。熟悉真菌的分离培养和血清学鉴定技术。了解真菌的分类和命名。掌握临床常见深部感染真菌的种类、微生物学特性和微生物检验方法。熟悉浅部感染真菌标本取材、微生物学特性和微生物检验方法。熟悉条件致病性真菌的微生物特性、临床意义和微生物学检测方法。了解真菌体外药敏试验和监测真菌耐药的发展。34临床病毒性检验呼吸道病毒检验、肠道病毒、肝炎病毒、反转录病毒、疱疹病毒、其他病毒理论讲授掌握呼吸道病毒、肠道病毒、肝炎病毒、反转录病毒、疱疹病毒、其他病毒的微生物特性和微生物检验。16临床标本的细菌性检验血液、尿液、穿刺液、粪便、痰液、脑脊液、生殖道分泌物、和眼、耳、口腔分泌物标本的细菌学检验理论讲授、实验实践掌握血液、尿液、穿刺液、粪便、痰液、脑脊液、生殖道分泌物、和眼、耳、口腔分泌物标本的检测流程及临床意义。414合计8772总学时:159学时(二)实验(训)项目学时安排表实训项目编号实验(训)项目名称项目内容及要求项目实验(训)设计学时安排1显微镜油镜使用及细菌形态结构观察介绍微生物学实验室规则;显微镜的使用和保护;细菌基本形态观察;细菌特殊结构观察演示性实验22细菌革兰染色法正确配制革兰染液;练习接种环的制作和使用;学会细菌染色标本的制作;练习细菌革兰染色法并正确判断染色结果演示性/验证性实验23常用玻璃器皿的准备了解常用玻璃器皿的种类与用途;进行玻璃器皿清洁;进行常用玻璃器皿灭菌前的准备演示性实验24培养基制备进行肉高汤和普通琼脂等常用培养基的制备;学会培养基 pH 矫正演示性/验证性实验45细菌接种技术与细菌培养细菌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接种及其无菌操作;细菌常规培养;观察并记录细菌在不同培养基的生长现象演示性/验证性实验46细菌生化反应试验进行糖发酵试验、甲基红试验、靛基质试验、肠道选择平板细菌接种;详细记录各项生化反应的步骤。演示性/验证性实验27细菌生化反应结果观察正确判断上述生化反应试验结果。观察并记录上述细菌生化反应试验结果;分析上述细菌生化反应演示性/验证性实验28细菌检验的自动化、微型化参观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细菌室;了解临床细菌检验的自动化鉴定系统演示性实验29细菌药敏试验练习纸片法药敏试验;记录并判断药敏试验结果;分析药敏试验的影响因素演示性/验证性实验410葡萄球菌、链球菌的检验辨认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形态、染色特征;进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接种、菌落特征的观察;进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鉴定并记录试验结果综合性实验611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的检验进行大肠埃希菌生化反应操作;判断并记录生化反应试验结果。进行沙门菌的生化反应操作判断并记录生化反应试验结果;进行沙门菌的血清学试验操作判断并记录试验结果。综合性实验412志贺菌和变形杆菌的检验进行志贺菌生化反应操作;判断并记录生化反应试验结果。进行变形杆菌的培养并观察在普通平板上的生长现象;进行变形杆菌的生化反应操作判断并记录生化反应试验结果。综合性实验413非发酵菌检验的检验铜绿假单胞菌菌落涂片染色镜检;铜绿假单胞菌鞭毛染色结果观察;进行铜绿假单胞菌生化反应实验。综合性实验414分枝杆菌检验观察结核杆菌抗酸染色特性;练习痰标本直接厚涂片法;进行痰标本抗酸染色; 演示性/验证性实验215螺旋体、支原体检验镜下观察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形态;进行支原体培养和鉴定综合性实验416浅部真菌检验真菌皮屑标本镜检;浅部真菌菌落特征观察验证性实验217白色念珠菌检验观察白假丝酵母菌、新型隐球菌形态染色特征综合性实验418临床标本检验(1)根据标本制定临床标本检验计划;进行血标本、设计性实验619临床标本检验(2)脓标本、粪便标本、尿标本、痰标本的细菌和检验并作出正确报告。设计性实验420临床标本检验(3)临床标本实验操作考试设计性实验4总学时72四、课程实施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实训项目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通过典型的实训项目,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注重“教”与“学”的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责任意识,提高操作技能,掌握本课程的职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应用多媒体、投影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微生物的形态、大小核结构等要点。为了不断改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根据项目课程不同教学单元的内容与特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养成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科学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与工作能力和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技能培训规范化(标准化)的四步(阶段)教学法、分项技能单独完成与检验项目分组实训结合的项目教学法、理论教学的讨论启发式教学法、网络课堂的自主学习法。五、教学评价、考核要求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评价过程遵循理论与实践综合评价、突出能力评价优先地位、重点过程评价等原则,采取多元化、全程化的评价方式进行课程评价。结合督导组、学生信息员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本课程教学工作结束后,授课教师应当综合课堂教学日志、期中教学检查、学生评教和成绩分析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本课程标准在学生成绩考核评价中注重考核学生的能力与素质。一是考核学生自主学习、参与性学习与在实践中学习的状况。根据学生出勤情况、学习笔记、完成作业情况、课堂讨论活动的参与程度及表现情况、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评定学生成绩。二是考核学生获取信息、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提交论文或 口试、笔试等方式进行。三是考核学生团队合作、社会交往、自律、吃苦耐劳等职业素养,将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团队协作情况、情感态度及学生在实践中遵纪守法的情况作为评定成绩的参考。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一)硬件条件学院高度重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设立以来,为满足基本的实践教学需要,本着资源的共享的原则,优化校内教学资源,积极建设完善医学检验技术实训基地。已建成的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实验室,除了有高压消毒锅、光学显微镜、培养箱等微生物检验常规仪器设备外,还有生物安全柜、超净工作台、生化培养箱、倒置显微镜、酶标仪等一大批高值实训仪器。此外,我们还建设了无菌室、微生物准备室、物品洗刷室、仪器室,同时可满足70人实训需求。课程实验、实训项目开出率达100,可满足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等课程教学专业实训的需求。在教学资源方面上,首先是对课程教学环境如多媒体教室、微生物实训室、教学器具、实验设施以及校外实训基地等进行开发构建;其次是课程教学资料的开发和利用,包括教材、教参、专业网站等。涵盖了校内外实训基地 、网络教学资源 (包括课件和电子教案、思考题库、习题库、试卷等)和教学资源库 (包括授课教材和相关的参考文献、学习资料等)。(二)师资条件学院重视对任课教师职业能力和知识结构的培养,对任课教师的职业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我们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及自身师资的特点,优化了师资队伍。在师资队伍方面,课程组教师由具有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背景的教师组成。在教学安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石家庄二手房买卖合同(物业费结算)
- 2025大连市生态农业园土地租赁合同
- 2025房地产团购合作开发协议范本
- 2025年度古建筑砌砖修复施工合同
- 2025年度时尚珠宝设计咨询及制作合同
- 2025年食品安全监管员专业知识强化训练试题含答案
- 新药毒性预测-洞察及研究
- 2025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小学二年级英语节水节电演讲稿范文
- 副主任医师学术交流职责
- 六年级家长会课件
- 2025年党建党史知识竞赛测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教科版新教材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GB/T 45859-2025耐磨铸铁分类
- 临床基于ERAS理念下医护患一体化疼痛管理实践探索
- 2025年河北交警三力测试题及答案
- 2025贵州贵阳供销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人教版(2024)新教材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1.2 观察物体(2)课件
- GB/T 19519-2014架空线路绝缘子标称电压高于1 000 V交流系统用悬垂和耐张复合绝缘子定义、试验方法及接收准则
- 计算机网络技术论文(优秀6篇)
- 化学史课件讲课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