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总结(12)_第1页
免疫学总结(12)_第2页
免疫学总结(12)_第3页
免疫学总结(12)_第4页
免疫学总结(1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免疫学总结(12)第12章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一:基本概念概念:外来抗原进入机体后,诱导抗原特异性抗体产生的过程称为体液免疫应答。B细胞应答的过程随刺激机体的抗原种类不同而各异。在TD抗原刺激下,B细胞应答依赖Th细胞辅助(通常为Th2细胞);在TI抗原刺激下,B细胞可直接产生应答。参与细胞: 抗体产生细胞:B1, B2; 多数情况下需要Th细胞辅助。发生部位:淋巴结、脾脏、粘膜下淋巴组织。TI抗原和TD抗原TI Antigen and TD AntigenTI 抗原:不依赖Th细胞即产生抗体 ;TI1:高浓度时,同时与BCR和丝裂原受体结合;TI2:适当间隔、高度重复的B细胞表位,造成BCR交联。TD抗原:产生抗体时,依赖Th细胞帮助。 第一节B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一、B细胞应答的诱导1. 特异性B细胞对TD抗原的识别 B细胞针对TD抗原的应答需抗原特异性T细胞辅助 (1)BCR识别抗原的特点 与TCR不同,BCR分子可变区识别天然抗原表位,无需APC对抗原的处理和递呈,亦无MHC限制性。虽然抗原特异性B细胞与Th细胞识别所识别的表位不同,但二者需识别同一抗原分子的不同表位,才能相互作用。BCR识别抗原对B细胞激活的生物学意义: BCR特异性结合抗原,向B细胞内传递抗原刺激信号,启动细胞激活的第一信号; BCR特异性结合抗原,通过内化作用将其摄入胞内,并将抗原降解为肽段,形成抗原肽-MHC-类分子复合物,供抗原特异性Th细胞识别,由此获得Th细胞辅助。(2)B细胞和Th细胞的联合识别 Th细胞辅助B细胞产生体液免疫应答的前题是:Th细胞所识别的抗原肽须来自被B细胞识别并内化和提呈的抗原,亦即二者须同时识别同一抗原的B细胞表位和T细胞表位,此现象被称为“联合识别”。二、 特异性B细胞的活化、增殖 B细胞活化也需要双信号的刺激,也需要细胞因子的参与 1. B细胞活化的双信号 (1)B细胞激活的第一信号BCR与特异性抗原表位结合,启动第一信号,并由Iga/Igb将信号传入B细胞内。 由CD21、CD19和CD18组成B细胞表面共受体,参与第一信号的形成。补体受体CD21与附着于抗原(或抗原-抗体复合体)的C3d结合,而BCR与抗原结合,借此介导BCR供受体复合物与BCR交联,增强BCR识别抗原的信号转导。(2)B细胞激活的共刺激信号(第二信号) B细胞激活依赖Th细胞辅助,通过B细胞与Th细胞间的相互作用,B细胞获得活化必需的共刺激信号。效应Th细胞识别B细胞递呈的特异性抗原,诱导表达多种膜分子,其中最重要者为CD40L。Th细胞表面CD40L可与B细胞表面CD40结合,向B细胞提供共刺激信号,促进B细胞进入增殖周期;上调B细胞表达B7分子,以增强B细胞对Th细胞的激活作用;促进生发中心发育及抗体类别转换。2细胞因子参与B细胞活化与增殖 活化B细胞表面-多种细胞因子受体,接受Th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刺激。如:IL-1、IL-4可促进B细胞活化;Th细胞的IL-2、IL-4和IL-5促进B细胞增殖;IL-4、IL-5、IL-6等促进B细胞分化为产生抗体的浆细胞。 Th细胞分泌非特异性细胞因子仅选择性作用于与Th细胞接触的特异性B细胞,机制为:Th细胞骨架系统和分泌装置向细胞接触部位发生极化;Th和B细胞接触处也形成免疫突触,使Th细胞所分泌的细胞因子被限制在狭小空间;活化的B细胞高表达相应细胞因子受体,可接受细胞因子刺激。巨噬细胞分泌的IL-1和Th2细胞分泌的IL-4等细胞因子也参与B细胞活化,诱导B细胞依次表达IL-2R及其他细胞因子受体,与Th细胞分泌的相应细胞因子发生反应。细胞因子的参与是B细胞充分活化和增殖的必要条件。3活化B细胞的转归 一部分活化的B细胞迁移至淋巴组织髓质,继续增殖、分化为浆细胞(pIasma ceII,PC)(多在2周内凋亡),通过产生特异性抗体而发挥即刻防御作用; 另一部分活化的B细胞迁移至附近的B细胞区(即初级淋巴滤泡),继续增殖并形成生发中心(次级淋巴滤泡),在初次应答后期、慢性感染或再次感染中发挥作用。B细胞在生发中心经历上述增殖、突变过程,可分化为两类细胞: (1)浆细胞(plasma cell,PC):可高效合成、分泌抗体,成为长时间、持续性提供高亲和力抗体的来源。 (2)记忆性B细胞(memory B cell) : 生发中心的部分B细胞可分化为记忆性B细胞,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第2节 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产生抗体的特征初次应答:机体初次接受适量抗原刺激后,经过一段相对较长的潜伏期后产生抗体,在血清中出现含量较低、持续时间较短、以IgM为主、亲和力较低的抗体。再次应答:初次应答后,当抗体下降并恢复正常时,再用相同的抗原进行免疫,则抗体产生的潜伏期明显缩短,抗体含量明显上升,且维持时间更为长久,以IgG为主、抗体的亲和力较高,也叫回忆应答。一、初次免疫应答产生抗体的特征 机体初次接触适量Ag刺激,需7-10天出现血清Ab。特点:潜伏期长(12周),Ab产生慢 IgM为主 亲和力低 产量低,维持时间短二、再次免疫应答产生抗体的特征 初次应答后,数日至数年,机体再次接触相同Ag所出现的抗体应答。一特异性回忆反应特点:潜伏期短(23天),Ab产生快 IgG为主,亲和力高 产量高,维持时间长第3节 、B细胞对TI抗原的应答 此类抗原(如细菌荚膜多糖)含高密度重复性表位,可与成熟的特异性B细胞BCR广泛交联。主要包含细菌多糖、脂多糖。 特点:不易降解、激活初始B细胞无需T细胞辅助。根据激活B细胞方式的不同,可将TI抗原分为TI-1和TI-2。TI-1型抗原: 含有两种分子结构,即特异性抗原决定基部分和B细胞有丝分裂原两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同BCR结合产生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第二部分同B细胞上的丝裂原受体结合提供第二信号;TI-2型抗原: 表面具有众多重复排列的相同抗原决定基,没有有丝分裂原部分,但它在体内不易降解,因此呈线性排列的结构可同BCR持久交联并长期提供B细胞的活化信号,最终使B细胞活化。第4节 B细胞应答的效应 1. 中和作用 (1)中和毒素 具有此中和作用的抗体称为中和抗体。(2)中和病原体 2. 免疫调理作用 IgG、IgA抗体借助其Fab段与病原体结合,借助其Fc段与吞噬细胞表面FcR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此效应即抗体介导的调理作用。 3. 激活补体 IgG和IgM类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从而发挥补体介导的杀菌、溶菌作用。 补体激活所产生的C3b结合在病原体表面,可与吞噬细胞表面C3bR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此为补体介导的调理作用。 4. 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抗体IgG的Fab段与抗原结合,Fc段与NK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粒细胞的FcgRIII结合,介导效应细胞杀伤携带特异性抗原的靶细胞,此为ADCC作用。 5. 分泌型IgA的局部抗感染作用6. 免疫损伤作用 (1)超敏反应与自身免疫病:由抗体引起的免疫损伤可见于、型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型超敏反应由IgE介导,、型超敏反应由IgG、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