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带星号)_第1页
19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带星号)_第2页
19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带星号)_第3页
19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带星号)_第4页
19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带星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A卷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1、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选自 作者是 朝著名 家、 家,为“ ”之一。因其号为 ,所以世间多称其为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 (2) 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3)愈研愈入(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4、节选文字中作者反对 的读书方法,他认为匆匆而读只会无所收获,只有 才是正确的读书方法。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A卷答案参考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1、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选自板桥家书。作者是清朝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之一。因其号为板桥,所以世间多称其为郑板桥。2、解释(1)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有利,有益) (2)愈往而不知其所穷(尽头) (3)愈研愈入(深入)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精微的语言、深刻的道理,愈探索愈明白,愈钻研愈深入,愈是前行就愈不知它的尽头。4、节选文字中作者反对匆匆而读的读书方法,他认为匆匆而读只会无所收获,只 深入研读才是正确的读书方法。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B 卷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1、解释(1)读易至韦编三绝 ( )( ) (2)臭油坏酱悉贮其中(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 3、文中提到的“韦编三绝”,说的是 (人物)读 (书名)的故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4、项羽本纪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中的一篇。其作者为 朝的 (人名)。5、从文中可以看出“过目成诵”的两大弊端分别是 和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B 卷答案参考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1、解释(1)读易至韦编三绝 (皮革)(断) (2)臭油坏酱悉贮其中(都)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反复诵读观赏,值得欣喜、值得悲泣的,只在这几个片段罢了。3、文中提到的“韦编三绝”,说的是孔子(人物)读周易(书名)的故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读书勤奋4、项羽本纪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中的一篇。其作者为汉朝的司马迁(人名)。5、从文中可以看出“过目成诵”的两大弊端分别是匆匆而读,什么收获也没有 和不辨真伪粗细,无所不诵。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C 卷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1、解释(1)眼中了了( ) (2)往来应接不暇 ( ) (3)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 (4)迄无佳文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1)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2)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 3、这封家书实际上是对 的批驳,作者先指出匆匆而读只会造成 的后果,又进一步论述这种读书方法的另一弊端 ,从而引导家中子弟与读者应采用 的正确读书方法。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C 卷答案参考、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1、解释(1)眼中了了(明白) (2)往来应接不暇 (空闲) (3)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停止) (4)迄无佳文(终)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1)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即使是生而知之、安而行之的圣人,也不会停止刻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