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知识点_第1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知识点_第2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知识点_第3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知识点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作品简介: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在先秦古籍中, 被称 为诗、或诗三百。相 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 弟子,所以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 经”之一,称为诗经。四书:孟子中庸大学论语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2.诗经地位: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是屈原的离骚3.诗经六艺指三大基本内容:风(又称风土之音)、雅(朝廷之音)、颂(宗庙之音)和三大表现手法:赋、比、兴4.这是一首爱情诗,为什么开头要写“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关关雎鸠,河之洲”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1)这是运用了“比兴”手法。 (2)描绘了成双成对的雎鸠鸟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发出悦耳的和鸣,来比喻夫妻间和谐恩爱。 (3)渲染了和谐悠扬的气氛,写出了男子对意中人的向往,使得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契相合,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5.赏析“参 差 荇 菜 , 左 右 流 之 。窈 窕 淑 女 , 寤 寐 求 之 。” 艺术手法角度 :(1)运用比兴手法(2)以水中左右飘摇荡动的荇菜为比,兴起君子求淑女的渴慕之心。以水草难以捞取比喻淑女难求(3)生动地写出男主人公追求的艰辛。 炼字角度 :流”/“菜“/”芼“(1)描写出女子采摘荇菜的忙碌和姿态的优美 (2)使作品充满动感和生机,突出了女子的勤劳能干, (3)更增加了男子对女子的思慕和爱恋 6.任选角度“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描写角度:(心、动、情)(1)“悠哉悠哉”写其思念之情,绵绵不绝,运用了心理描写。 (2)“辗转反侧”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难以入眠,运用了动作描写。 (3)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主人公深深的思念之情修辞角度:(反双叠韵)(1)“悠哉悠哉”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男子对意中人的思念之情。 (2)“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体现了诗经的韵律美。 炼字角度:“悠”字形容夜长不寐时绵绵不断的忧思,两个“悠”字加重了感情色彩,把长夜无眠,思绪万千的相思之苦表现了出来炼字“友”: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她,把她当成知音、知己,和她相亲相爱7.中心思想:通过写一个男子思念、追求一个女子的过程,写了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幻想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表达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8.运用双声(参差)、叠韵(窈窕)的作用/好处:增强音调的和谐美和景物描写、人物刻画的生动性 。9.关雎中巧妙地运用了重章叠句,分析这种手法的作用。 这首诗的后两节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分别写主人公艰难执着追求的过程和想象中愿望实现的欢乐之情。 回旋反复,增添诗歌的音乐感和节奏感,更充分地抒发主人公追求美好婚姻的愿望, 重章复唱,使诗歌内容更丰富,逐步展示主人公炽热的情怀,起到加重感情,增强节奏感的艺术效果。10.出自关雎的成语:梦寐以求、琴瑟和鸣11.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请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1)这首诗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相思的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即所谓“乐而不淫“。(2)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同时有想象求而得知的热闹场景,即所谓“哀而不伤蒹葭知识点1.诗歌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有什么作用? 秋季(深秋)的清晨(拂晓),从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可以看出。 (1)以景起兴,交代时令 (2)描绘了一幅萧瑟凄清的晚秋图画,渲染了一种萧瑟凄迷的气氛 (3)为主人公的活动提供特定背景,烘托了所思不见的怅惘心情。 (4)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追求者的深情执着。2.诗歌中的地点有什么变化?地点的变化有什么作用?从上游到下游,从此岸到彼岸。(1)反复吟咏,渲染道路的遥远、艰险与曲折。侧面写出主人公不畏险阻,对“伊人”几度求索的惆怅之情。(2)也暗示了“伊人”踪迹飘忽,难以寻觅。(3)增添了诗歌的含蓄美,朦胧美。3.“宛在水中央/坻/沚”“伊人”身影忽远忽近,时隐时现,无处不在却又可望而不可即。炼字:“宛” “宛”(1)是宛如、仿佛的意思。 (2)这个词把实景、实情与幻觉、想象相结合,创设了一个如梦如幻、 朦胧迷离的情景。 (3)突出主人公的深情执着和不懈追求的精神,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5.诗中的“伊人”究竟为何人? 不仅指所爱的女子。而是我们苦苦追寻、渴望拥有的某种美好的东西。如:“伊人”是意中人、贤者、目标、理想等 6.诗的主人公是怎样一个形象? 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上下求索,不怕艰难险阻,矢志不渝的青年。7.从主人公身上你领悟到了什么?为自己的理想,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的探索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生活中不要忽视求索本身!人生哲理:美好的事物总是可望而不可即,不管最后主人公是否寻得“伊人”,追寻过程的本身就有极大的意义。中心思想:蒹葭通过描绘一幅露浓霜重的深秋水景图,渲染了萧瑟凄迷的氛围,衬托了主人公对“伊人”可望不可即的向往、追求之情。全诗伤感惆怅,情深景真,朦胧含蓄。8.这首诗各章的基本内容是相同的,仅仅是换了几个词语,你认为这样写是否重复?为什么?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不重复 本诗语言特点:重章叠唱 作用:(1)一唱三叹,回环往复,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和感染力 (2)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带给人一种或委婉深长或 激越澎湃的表达效果。 9.比较关雎和蒹葭的异同点相同点:1.都是当时的民歌 2.都运用了“兴”的手法,借景抒情,托物寄意 3.都大量使用重章叠句的艺术形式,反复咏唱 4.语言上:大多四言一句,二二拍,隔句用韵,富于变化 5.都用了双声叠韵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