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王何必曰利,注音1、宋牼将之楚2、然而不王者3、孳孳为善者4、蹠之徒也5、利与善之间也,kng,wng,z,zh,jin,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叟: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远:意动,以为远有以:有用来办法利:使动,使获利何必:为什么一定要亦:只是已矣:罢了何以:以何,用什么家:卿大夫的采地食邑士:古介于大夫和士民之间的一个阶层庶人:没有官爵的平民、百姓。交:互相征:索取,求取而:表承接,就,译文: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怕路途遥远前来,将有使我的国家获得利益的的方法吧?”孟子回答说:“大王为什么一定要说利呢?(只讲仁义就行了)(如果)大王说用什么使我的国家获利?大夫说,用什么使我的封地获利?士人和平民百姓说,用什么使我自己获利?上层下层互相谋求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乘:兵车弑:子杀父,臣杀君家:卿大夫苟:如果后、先:意动,以为后,以为先餍(yn):满足仁:名作动,有仁德而:却遗:遗弃,抛弃义:名作动,讲道义后:意动亦:只是,译文: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杀害国家君主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卿大夫;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杀害国家君主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卿大夫。国家拥有一万而大夫就拥有其中的一千,国家拥有一千而大臣就拥有其中的一百,(他们的拥有)不是不多啊。(可是)如果把道义放在后却把利放在先,(那么)大臣不杀死国君而全部夺取他的财利就不会感到满足。没有一个有仁德却抛弃父母的人,没有一个讲道义却把国君摆在次要位置的人。(所以)大王只说仁义就行了,为什么一开口定要说利呢?”,“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在文中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的?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找出文段中孟子表达的中心论点,1、面对梁惠王关于利的问题,首先亮出自己的观点: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2、通过反面分析“利”的坏处,国危矣,举例论证:不夺不餍,3、通过正面阐述“义”的好处:推行仁义才是大利所在。,4、再次强调论点,首尾呼应,突出自己鲜明的立场:义先于利。,举例论证仁不遗其亲义不后其君,正反对比论证,王何必曰利,2、宋牼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曰:“先生将何之?”曰:“吾闻秦楚构兵,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曰:“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说之将何如?”曰:“我将言其不利也。”,将:将要之:动词,到,到去遇:遇到,碰到,相逢何之:之何,到什么地方去,宾语前置构兵:交战。构,交结,连接说(shu):劝说罢:使停止遇:投合,符合请:表敬副词详:形作名,详细的情况指:通“旨”意旨,意向言:讲述,译文:宋牼将要到楚国去,孟子在石丘遇上了他。孟子问道:“先生将要到什么地方去?”宋牼说:“我听说秦、楚两国交战,我将去谒见楚王,劝说他使他停止战争,(如果)楚王不高兴,我将去谒见秦王,劝说他使他停止战争。楚王、秦王两人当中,我将有投合的。”孟子说:“我不敢问(你去劝说的)详细的情况,希望能听听你做这事的大致意向。先生将怎样去游说他们呢?”宋牼说:“我将(向他们)说明两国交兵是不利的。”,“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志:志向号:指所用的提法悦:意动,感到高兴以:因而罢:使停止乐:意动,以为乐,乐意。乐罢而悦于利,乐于休兵而喜欢利怀:心里想着以:来事:侍奉去:离开,舍去以:相当于“而”,表修饰相接:交接,交往然而:这样却未之有:宾语前置,译文:孟子说:“先生的志向是远大的,但是先生打着利这一名号却不行。先生用利益去劝说秦国、楚国的国王,秦王楚王因为有利高兴,而撤回军队(停止军事行动),这会使军队的士兵乐于休战却喜欢利益啊。做臣下的存有追逐私利的念头来侍奉自己的国君,做儿子的心里存有追逐私利的念头来侍奉自己的父亲,做弟弟的存有追逐私利的念头来侍奉自己的哥哥,这样君和臣、父和子、兄和弟最终舍弃仁义,怀着私利的目的来互相交往,这样却不亡国的,还从未有过。,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仁义也。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末之有也。何必曰利?”,是:这去:舍去以:表目的,来王:(wng)动词,成王业,做王,译文:先生拿仁义来劝说秦楚两国的国君,秦王楚王因为仁义高兴,而撤回军队,这会使三军的士兵乐于休兵,因之喜欢仁义啊。做臣子的存着仁义之心来侍奉自己的国君,做儿子的存着仁义之心来侍奉自己的父亲,做弟弟存着仁义之心来侍奉自己的哥哥,这样君和臣、父和子,兄和弟舍弃私利,怀着仁义之心来互相交往,这样却不能成就王业的,还没从未过。为什么一定要说利呢?”,学习选文第二则宋牼将之楚,1、探讨选文论证方法“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反面:人与人沦为利益关系,“以市道交”,会破坏社会和谐,丧失对仁义价值的关怀,最终导致国家的覆亡。“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正面:舍弃私利,用仁义来打动人,则能成就王业。,结论:何必曰利,正反对比论证,3、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蹠之徒也。欲知舜与蹠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而:就孳孳:勤勉、努力不懈的样子为善:行善徒:类分:区分间:距离,差别,译文:盂子说:“鸡叫就起来,勤勉地做善事的人,是舜这一类的人;鸡叫就起来,勤勉地谋求利益的人,是跖这一类的人。要想知道舜这一类人和跖这一类的人的区别,没有别的,只是求利和为善的差别啊。”,学习选文第三则“鸡鸣而起”,分析利与善对人的发展倾向所产生的不同影响:扬善逐利“鸡鸣而起”一章也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可由此分析利与善对人的发展倾向所产生的不同影响。,圣贤之君,杀人魔王,整体感知孟子见梁惠王一文分析急功近利就会弑君杀父,躬行仁义则会忠君孝父,“先义后利”,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宋牼将之楚一文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逐利与行义的不同结果:逐利能使兄弟割袍、父子反目、君臣成仇,兄弟割袍则恩断义绝,父子反目则家将不家,君臣成仇就会国将不国;行义能使兄弟手足情深、父子共享天伦、君臣同心同德,自然也就称霸天下。第三篇短文则说明舜蹠之分在于善利之间:扬善成为圣贤之君,逐利则成为杀人魔王。,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1、上下交征利2、苟为后义而先利3、吾闻秦、楚构兵4、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5、愿闻其指6、然而不亡者7、孳孳为善者8、舜之徒也9、利与善之间也10、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相互,如果,交战,使停止,意向,这样而,勤勉、努力不懈的样子,类,差别,背离,指明下列句子中加红词语的特殊用法。1、苟为后义而先利_2、未有义而后其君者_,(提示:1、2均意动用法),指明下列句子的句式1、先生将何之_2、未之有也_,(提示:1、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2、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字词梳理,一通假字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指”通“旨”,意旨,意图二一词多义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留待作遗施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因利乘便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吏士喜,大呼乘之,遗,遗弃,遗,丢失的东西,遗,丢失,遗,赠给,乘,一车四马,乘,趁着,乘,乘坐,乘,追逐,遗,乘,三、虚词,而不远千里而来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以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将有以利吾国乎何以利吾国,连词,表修饰关系,连词,表假设关系,连词,表转折关系,连词,表承接关系,连词,表转折关系,介词,用,连词,表因果关系,连词,表修饰,亦,介词,用来,介词,凭借,四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形容词意动用法不远千里而来名词意动用法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事,侍奉,王,称王,利,对有利,远,意动用法,以为远,后,意动用法,以为后,五文言句式,1.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者,也,表判断2.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必”表判断3.先生将何之?宾语前置,应为“先生将之何”4.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应为“未有之也”5.何以利吾国宾语前置,应为“以何利吾国”,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不吾知也。毋吾以也。、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宋何罪之有?何以战?先生将何之?、由“之”“是”“焉”帮助构成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惑之而不解惟令是听,深度探究,1、儒家义利观A、孔子最早提出义和利的对立,“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B、孟子答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也把义和利看作是矛盾的,强调要“先义后利”C、后世儒者主张存义去利、讳言财利2、诸子义利观A、道家倡“无为”、“寡欲”,主张“绝仁弃义”,“绝巧弃利”。B、商鞅,一反儒家义本利末思想,提出:“利者,义之本也。”C、韩非则强调政治强制与强烈的“计算之心”,完全否定道德规范对利的制约。,我们如何看待“利”和“义”。,话题交流,讨论,1、孟子是否要人们完全不考虑“利”,放弃“利”呢?请说说你对孟子的义利观的理解。2、唯利是图这种价值观会造成什么样的社会弊端?谈谈你的看法。并讨论孟子义利观的现实意义。,孟子的义利观,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孟子一书中“义”字共出现108次,有两种基本意思。其一是合乎某种道或理谓之“义”,作名词或动词。,“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离娄上),其二是道理、正理,作名词。“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梁惠王上)“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滕文公上),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仁学思想,常把“义”与“仁”、“礼”等字合成一词使用,谓之“仁义”、“礼义”等。,“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告子上),孟子主要把“仁”看作是人心理上一种应有的“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尽心下)的道德品性,而“义”,孟子主要把它看作是人在生活中应遵循的,应内化于心的一种行为标准,一种道德规定。,孟子一书中“利”字共出现38次,主要有三种意思。其一是指利益,作名词。其二是有利于、利用、以为利的意思,作动词。其三是锐利或利害的意思,作形容词。,“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梁惠王上“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梁惠王上)“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灾,乐其所以亡者。”(尽心上)“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公孙丑下),“利”在孟子的思想学说中主要指实实在在的利益、好处,可以说相当于我们现在通用的“利益”。,孟子的义利观:首先,孟子积极肯定了人皆有物利需求,认为这种物利需求从根本上说是必然的,合理的。对于生存着和需要生存着的人来说,有些需求是不可或缺的,他认识到人活着就有需求,人的需求是开放的,而且一些需求必须不断地得到满足。因而当政者要顺着民众的需求,使他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公孙丑)“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梁惠王上),孟子的义利观:其次,孟子认为,物利和道德是相关相联的、相生相长的。孟子指出,在尽量使物质享受达到一定水平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的同时,务必加强教育,加强人伦道德观念的培养。,“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梁惠王上),义利并重、以义为先的政治观合乎礼义、以义待利的生活观崇义尚道、舍生取义的人生观,纵观孟子全书,我们可以看到它洋溢着孟子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渝的救世情怀:以民为本,以利为本,崇古尚贤,崇义尚道,自承先圣,身任天下。正因为那个变革性、过渡性时代的礼乐崩坏、诸侯恣行、政由强国、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孟子以天下苍生黎民为念,高举仁义的思想大旗四处游说,奔走呼号。表达了渴望丰衣足食,渴望安居乐业,渴望和平、统一、稳定的心声。,孟子义利观的局限性,从理论上说,孟子的学说是很有道理的,也是能够自圆其说的。但是从历史和现实的实践来看,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既然有军事行动发生,就不可能没有利害关系在内,也不可能有纯粹为抽象的仁义道德而战的战争和纯粹为抽象的仁义道德而罢兵停战的和平出现,在孟子所处的战国时代,尤其没有这种可能。,2、唯利是图这种价值观会造成什么样的社会弊端?谈谈你的看法。并讨论孟子义利观的现实意义。,点拨:唯利是图会使人丧失对道义的关怀,不体恤关爱他人,损人利己,危害社会。例如:贩毒,走私等,孟子的“义利观”,到今天还有没有现实意义?,明确:在孟子看来,只追求利益,会使人忽略对道德的完善和培养,使行动失去合宜的准绳。“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由此可见,利对人的诱惑是十分巨大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个人的“利”,只要不损害别人的利益,并且和集体、国家的“利”在大方向上一致,追求它就是合理的,并且对社会也是有好处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多指的是“权力”和“金钱”等,很多人获取了很多物质财富,但是精神空虚,忽略精神层面的追求。对这样的人而言,孔子、孟子的话,无疑是一味“清醒剂”。孟夫子的“义利观”对我们今天公民的道德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城市住宅房屋买卖合同范本
- 2025年关于合同终止的明确规定
- 跨境物流生产计划考试题
- 2025餐饮服务外包合同协议范本
- 百丽员工试题及答案
- 安全知识考试题(矿山开采安全)
- 舞蹈民族舞初赛试题
- 2025房产销售代理合同新范本
- 建筑施工塔吊安全考试题
- 塑料产品加工合同(标准版)
- 2025年西藏司法考试真题及答案
- 民族团结一家亲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运动跑步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禁塑知识培训课件
- 学堂在线 运动与健康 章节测试答案
- 无人机作业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 愿友谊地久天长课件
- 2023版《中国慢性肾脏病患者高血压管理指南》解读课件
- 2025质量月质量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和答案
- 智能硬件装调员职业技能竞赛初赛理论知识题(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