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CC污水处理及深度净化技术_第1页
STCC污水处理及深度净化技术_第2页
STCC污水处理及深度净化技术_第3页
STCC污水处理及深度净化技术_第4页
STCC污水处理及深度净化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TCC污水处理及深度净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多种介质填料的“曝气生物滤池技术”,是我公司在消化吸收日本“四万十川方式”水处理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武汉市外专局引进日本原创发明人和相关日本研究学者,经过应用实践和总结,根据我国国情开发研究的成果(已取得国家发明专利)。 该技术在“土壤净化法”的长期实践经验基础上,采用本地天然材料和废弃材料,研发出具有自净功能的“不饱和炭”、“脱氮材料”和“除磷材料”等多种介质的填料,组成复合填料床。通过特殊的曝气系统在填料床中形成好氧缺氧和厌氧交替的环境,达到脱氮和除磷的目的。处理城镇污水后的出水优于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可以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 技术名称STCC寓意:ST代表standard(标准),第一个C代表 combination(组合),第二个C代表carbon(碳) ,STCC意即“标准化组合的、以碳系材料生物滤池为核心的污水处理及深度净化技术”。 STCC技术工艺流程图技术说明1、自然流动式运行,正常运行中仅用一台污水泵和一台鼓风机,动力设备极少运行成本低廉。省去了常规污水处理技术使用的刮泥机、吸泥机、滗水器等操作复杂的大型耗电设备,大大节约了能耗。 2、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折回式流动,让净化填料与污水充分接触,既提高了单位面积的净化效率,又大大节省了占地面积。3、厌氧生物高效脱氮除磷,避免了常规化学脱氮除磷的二次污染和高运行费用问题。 4、特殊的填料“架空式”结构,保证了水流的畅通和污泥的聚集、沉淀,有利于剩余污泥的提取。 5、池体结构可根据来水浓度和出水要求的不同,自由拆分组合。 6、结构紧凑,全封闭式运行,没有臭气和噪声的二次污染,便于屏蔽或埋入地下,完全改善了现行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观瞻。 7、结构形式灵活,根据水量大小可采用钢砼、也可采用“一体化”处理装置,针对不同污染源,就近因地制宜进行治理,节省大规模管网建设费用。 8、全自动电脑中心控制系统,“无人值守式”运行,操作简便。 技术特点经济1、“自然流动式”生物滤池组合,不需多级提升泵站,全程采用淹没式折回“曝气生物滤池”结构,大大缩小了设施占地面积,也大大节省了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 2、独特的“不饱和炭”、“脱氮材料”和“除磷材料”这三种专利净化材料构建了自然完整的微生物食物链,将食物链低层对有机物的分解吸收和食物链高层对低层的摄食作用结合在一起,同一时间完成了水质的净化和污泥的聚集、消解。因此污泥量极少,大大缩减了污泥浓缩池的体积和污泥压滤设备,同时操作间面积也相应减少,也大大节省了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 3、不投加任何除磷剂或甲醇类药剂,节省药剂费。 高效1、采用污水“自培菌功能”,无需引入外来菌种,保证了“本土菌”强劲的自我繁殖生存能力、自我修复能力。 2、独特的“不饱和炭”、“脱氮材料”和“除磷材料”这三种净化材料创造了“微生物的极曝效应”,大大提高了污水净化效率。 3、“无人值守式”全自动运行,管理维护方便。 稳定1、污水“自培菌”增强了菌种的自我修复和抗冲击负荷能力。 2、在充分尊重微生物生长规律的前提下,分池布置反冲提泥系统,完全解决了堵塞和动力消耗的问题。 3、精细的设计保证了运行管理 的简便,减少了故障的发生和人为操作的不稳定。 生态1、污水“自培菌”避免了外加菌种带来的受纳水体生物变异,有利于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 2、不投加任何药剂,出水生物活性高。 3、全封闭式运行,没有臭气和噪声的二次污染。 景观封闭式地埋,与周围景观融为一体,完全改善了常规污水处理厂的观瞻。根据进水浓度和出水指标不同,可合理分配水量,按标准模块设计 组合和复制,从日处理15吨到日处理3.6万吨都有成功的经验。 技术应用实例 城镇污水处理上的应用湖北中医学院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出水主要指标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V标准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的应用青菱乡红霞村还建新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出水主要指标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深度净化及水体修复上的应用武汉东湖宾馆百花湖活水净化处理工程,出水主要指标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V标准东湖截污工程上的应用碧波宾馆污水处理工程,出水主要指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 技术综合比较以日处理100010000吨规模的生活污水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含氮磷)为例,与常规技术比较如下: 项目使用技术建设费用 (元/T) 吨水面积 (m2/T) 直接运行费用 元/T) 污泥量 活性污泥法(A2/O、SBR、Unitank、Biolack等)1300 0.60 0.50 1 % 改良型氧化沟法120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