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心理学情境分析题_第1页
中学教育心理学情境分析题_第2页
中学教育心理学情境分析题_第3页
中学教育心理学情境分析题_第4页
中学教育心理学情境分析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教育心理学情境分析题(一)(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请问:1这种做法是否符合记忆规律?【B】单选题A符合B不符合2这种做法有何弊端?【ABCD】不定项选择题A容易引起学生记忆疲劳B降低学生记忆的效果C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主动性D使学生对学习造成心理障碍(二)(本大题共2小题,第1小题6分,第2小题7分。共13分)以下是教师用“一起”造句的设计:设计:(1)出示范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独立准备。(3)小组长组织交流人的句子,选出最佳句子。(4)小组内修改,练说最佳句子,准备参加班级交流。(5)各小组汇报交流,评出最佳句子。请问:1上述设计属于【B】。单选题A传统学习方式B合作式学习方式C探究性学习方式D自主性学习方式2该学习方式的目的是【AB】。不定项选择题A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B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C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D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一)(本大题共2小题,第1小题6分。第2小题7分,共13分)在教学生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讲授如下:连接AC,因为三角形ABC与三角形CDA的三边分别相等,所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ABC的面积等于12底乘高,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命题得到证明。然后,教师列举了很多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求出它们的面积,结果每个问题都正确解决了。下课前,教师又布置了十几个类似的问题作为家庭作业。1你认为该老师的作法【B】。单选题A正确B不正确2你认为这种教学有何弊端?【ABC】不定项选择题A抑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B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被扼杀C导致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缺失D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二)(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总是默默无言,老师为他写到:“在老师的眼里,你是一个聪明文静的孩子,每一次作业,你总是那么认真,每一节课上,你是那么专心,什么时候,能让老师听到你甜美的声音。”亲切的语言像漫漫春风,不仅让老师和学生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消失了,而且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良好的心理体验之中。1该老师的做法有何成功之处?【ABCD】不定项选择题A尊重和鼓励学生B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闪光之处C充分发挥质性评价的作用D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该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新课改的【ACD】。不定项选择题A关注学生全面发展B关注学生创新C把学生看做自主的学习者D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一)(本大题共3小题,第1、2小题每小题各4分,第3小题5分。共13分)读者薛女士反映,转学还不到一学期的12岁儿子小雷(化名)跟过去比好像换了个人。以往由于喜欢做小动作,小雷没少挨老师的骂,结果看到老师就害怕,不得不转学。到新学校后不久,小雷在上课时又忍不住做起了小动作,被老师发现了。新老师什么也没说,只是微笑着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背,便继续上课了。以后,每次新老师走过小雷身边,如果小雷没做小动作,老师就会对他微笑并点头表示赞许。很快,小雷改掉了坏习惯,还爱上了学习,自信心大增。1你认同该老师的做法吗?【A】单选题A认同B反对2教师在这过程中主要采用了【A】。单选题A正强化B惩罚C负强化D替代强化3该案例说明少年期学生心理发展具有以下哪些特点?【ABC】不定项选择题A有意注意已开始发展B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C情感不稳定性以及不善于控制D独立意识增强(二)(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王林平时成绩一般,但总想找个机会一鸣惊人。期末考试前的一个月突击复习,找老师画重点。若考试成绩不错,就会取笑那些平日里努力学习的同学,认为“聪明的人不努力也会学得很好”。1根据你所学的心理学知识,王林把成功归因于【ABD】。不定项选择题A内部因素B不可控因素C可控因素D稳定因素2他的这种归因方式,可能会导致【ABC】。不定项选择题A成败经验会严重影响将来的学习行为B产生积极的自我价值感或形成消极自我意象C因成败经验而产生感激心情或仇视情绪D对自己充满信心或产生罪恶感(一)(本大题共l题,共9分)从去年秋季开始,某省的中学生们告别了一贯的百分制,实行新型的成绩考核评价机制“等级特长评语”。目前,该省中学已经取消各种形式的统考,废除了“百分制”,代之以“等级特长评语”的新的评价标准,严禁以升学率作为考核、评价学校和教师的唯一标准。请问,该省做法有何成功之处?【ABCD】不定项选择题A符合当代素质教育的要求B使学生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C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D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二)(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在一次语文课上,教师让学生探究“菜”字,学生说“菜”字是上下结构,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彩”色的彩去掉三撇,老师说很好,还有其他方法吗?学生说上面是辛苦的“苦”字去掉“古”,下面是“彩”色的彩去掉三撇;老师说很好,还有其他方法吗?学生说上面是“花”字去掉“化”,下面是“彩”色的彩去掉三撇1这则材料反映了新课改的什么学习方式?【C】单选题A传统学习方式B合作式学习方式C探究性学习方式D自主性学习方式2在这种学习方式转变中,核心因素是【A】。单选题A教师B学生C学校D家长(一)(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小王任教于某市重点中学,他性格孤僻,不喜欢与人交往。他一直认为作为教师把课讲好就可以了,因此平时很少与人交往,经常独来独往,我行我素,难于和同事搞好关系。你认为小王老师应该如何改进?【B】不定项选择题A教师之间要团结合作B要以积极的心态融入集体当中C多与学生交流D更多的进行人际关系的交往(二)(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课堂上老师在介绍木星时,按照教材指出它有13颗卫星,突然,有个学生否定了老师的说法:“不,应该是15颗。”另一个学生马上补充:“不,它有16颗。”老师亲切的问第一个学生:“你怎么知道是15颗?学生答:“我在一本科普读物上看到的。”老师接着又问第二个学生,他回答:“最近一本杂志上说是16颗。”这位老师乐了,高兴地说:“你们真了不起!课本上有些知识确实陈旧过时了,老师也落后了。木星的卫星究竟有多少颗,课后我们再研究核实,好吗?”1你赞同这位老师的教学方法吗?【C】单选题A赞同B不赞同2根据材料,下列哪选项是合理的?【D】不定项选择题A当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日益多样化B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学习意识不断增强C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D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一)(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某初中三年级一女生把一男同学向其表达“爱慕之意”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认为,要严肃处理,“杀一儆百”,于是在班会上把这封“情书”公之于众,结果导致了该男生的休学。1这位班主任的做法违背了什么规律和原则?【AB】不定项选择题A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B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C顿悟说D效果律2你认为这位班主任应当如何处理这件事?【ABCD】不定项选择题A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B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C考虑学生原有态度,进行有效说服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二)(本大题共2小题,第1小题6分,第2小题7分。共13分)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盖房子、造仓库、建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修花坛、打狗、敲钉、压纸”,学生小希的回答是:“作画写字、磨红粉当颜料、练功、垫东西、吸水”1三名学生中小方的思维具有一定的【B】。单选题A流畅性B定向性C独创性D变通性2三名学生中小希的的思维就有更高的【ACD】。不定项选择题A流畅性B定向性C独创性D变通性(一)(本大题共2小题。第1小题7分。第2小题6分。共13分)白老师是高三(一)班和高三(二)的语文老师。他在开始学习新的阅读课时,对高三(一)班的学生宣布两点:第一,学完后测验,以了解其阅读成绩;第二,两周后要参加知识竞赛,考查这个内容。而在高三(二)班忘记了提示这一点。结果发现,虽然第一次测验的成绩两班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知识竞赛的时候,(一)班的成绩显著优于(二)班的成绩。1该案例中体现了【B】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单选题A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B学习者的主动性C学生的学习策略D练习2该案例给我们的提示是【BD】。不定项选择题A教师应提供现行组织者w.Ko8.CcB教师应要求学生为长远目标而掌握材料C教师应组织学生及时复习D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二)(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小军和小丽是同班同学。小丽的学习成绩相-5稳定,一般都在前十名内。而小军的成绩忽高忽低,有时在前十名,偶尔也会落后。班主任李老师和他俩谈起报考志愿的时候,发现小丽倾向于选择非常好的学校或者非常差的学校,但是小军则喜欢选择这二者中间的学校。1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小军和小丽分别是【C】。单选题A避免失败者,力求成功者B避免失败者,避免失败者C力求成功者,避免失败者D力求成功者,力求成功者2成功动机理论的提出者是【D】。单选题A维纳B班杜拉C奥斯本D阿特金森(一)(本大题共3小题,第1、2小题4分,第3小题5分。共13分)学生A和学生B是班里学习成绩最好的两个学生。但是,他俩的个性完全不同。比如,老师还没有读完题目的时候,学生A就迫不及待地举手要回答,但是往往会答错。学生B则安静地坐在那里,只有老师点名提问的时候才会回答,有时候站立起后也迟迟不作答,但往往能作出正确答案。1你认为学生A的认知风格是【A】单选题A冲动型B沉思型C场独立型D场依存型2学生B的认知风格是【B】。单选题A冲动型B沉思型C场独立型D场依存型3这种分类方法是根据【B】。单选题A根据信息加工所依据的信息B根据反应的时间和精确性C根据思维的方向D根据创新性(二)(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6分。共12分)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通常其试卷不单纯选用选择题和判断题,而常常借助于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1教师采用的这种方法是否符合记忆规律?【B】单选题A符合B不符合2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BCD】不定项选择题A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B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C教学过程中,相关题型应恰当灵活地结合使用,以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D再认是一种高水平的回忆过程,能再认的不一定能重现(一)(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一位语文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了以下造句:想我想听到花开的声音。活泼河里的水很活泼。丢上街时,我把爸爸丢了。爬牵牛花像个小弟弟,爬在树上。老师不假思索的就把这些句子都打上了,理由是不符合人们的表达习惯。1这位老师的做法是否符合新课改倡导的教学理念?【B】单选题A符合B不符合2新课改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特征有哪些?【ABCD】不定项选择题A多元性B主体性C过程性D激励性(二)(本大题共2小题,第l小题7分,第2小题6分,共13分)小明转学到A学校,刚来时学习成绩不好。进校后学习成绩由中下一直往下掉,常不交作业、上课打瞌睡,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都不高。他的父母都从商,家境比较富裕,父母并不溺爱孩子,同时对学习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求有进步。小明腼腆,不爱参加文体活动;很想有一个好的人际关系,但因为一开始给周围同学的印象不好,因此得不到同学们的认可,导致人际关系不好;有时被欺负,因为比较胆小,所以也不敢说。1该同学哪些基本需要没有得到满足?【AB】不定项选择题A归属与爱的需要B尊重的需要C安全的需要D审美的需要2需要层次论是以【B】心理学为基础。单选题A官能主义B人本主义C行为主义D认知主义(一)(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扇动一张纸,一个孩子感到空气在脸上拂过。过了一段时间,在有风的一天,他感到了风。因此他觉得风的形成是由于树的晃动。 1你认为这种因果表征处于思维发展的哪一阶段?【C】单选题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儿童心理认知四个阶段的发展论,其提出者是【B】。单选题A洛克 B皮亚杰 C孟子 D荀子 3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具有以下哪些特征?【CD】不定项选择题A反射 B客体永恒性 C能运用语言或较为抽象的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 D据一种事物的表象推出另一种事物的表象 (二)(本大题共2小题。第1题6分,第2题7分,共13分)一位热情的教师为给学生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时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放了花草、植物,使教室充满了生机。 1这位教师的做法会产生什么后果?【A】单选题A分散学生注意力 B使学生集中精力学习 2根据心理学,这位教师的做法违背了哪一个规律?【C】单选题A强度对比规律 B差异律 C注意的规律 D蝴蝶效应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学生走进教室时,黄老师正在准备演示,在教室的前面有一块金属板,正在加热一个铝制的罐头盒,热金属板的旁边有一盆冰水。上课铃响了,学生们还在讲话,这时候黄老师用钳子夹起罐头盒将其倒置于冰水中。突然砰的一声巨响,盒子在顷刻间变得粉碎,学生们停止了讲话,开始注视教室的前面,并立即开始提问。1、黄老师使用了什么方式来使学生的注意力从讲话中回到课堂?【AD】不定项选择题A、激发求知欲B、制造突发事件C、利用变化律D、利用学生的好奇心2、引起学生注意是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事件,教师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ABC】不定项选择题A、教师提出问题,引发求知欲B、通过教学媒体,提高教学的直观形象性C、结合学生日常经验引入教学主题D、向学生提示教学目标3、就上述材料而言,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用了下列哪些措施?【ABC】不定项选择题A、实施启发式教学B、唤起学生的恰当的动机水平C、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D、妥善进行奖惩4、心理学研究表明,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下列哪些途径来形成?【AD】不定项选择题A、直接发生途径B、间接发生途径C、直接转化途径D、间接转化途径(二)(本大题共2小题,第1小题6分,第2小题7分,共13分)小明的智力发育和学习十分正常,课间同学们都到室外活动去了,可他却一个人坐在教室里发呆。他不愿和同学们一起玩,渐渐地对周围环境没了兴趣,对周围的人和事不予理睬,大家都说他是不合群的学生。1、小明的这种现象,属于下列哪种心理状况?【A】1单选题jA、学生对与人交往根本不感兴趣,或因焦虑、担忧而不能与人交往B、学生不被同伴所喜爱,与他人交往时遭到拒绝C、家长过分保护,不让孩子与他人交往D、学生本身患有孤独症、精神分裂症2、作为教师,你认为应该怎样帮助小明克服这种心理障碍?【ABCD】不定项选择题A、查找原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鼓励学生主动交往,并给予相应的强化措施C、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树立信心D、多组织集体活动,创造交往的机会(一)(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l2分)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请问:1、你是否赞成这种做法?【A】单选题A、赞成B、不赞成2、依据心理学相关知识,教师这种做法符合什么规律?【AB】不定项选择题A、知觉选择规律B、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对比规律C、刺激泛化与分化规律D、练习律(二)(本大题共3小题。第l、2小题每题4分。第3小题5分。共13分)某初一班级是全校闻名的“乱班”,其原因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厌学现象严重,有的学生人到学校,心在校外,上课思想不集中,不能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也有的学生根本就不愿上学,个别学生甚至经常逃学在外。请分析:1、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CD】。不定项选择题A、是集权式管理方式引起的B、群体凝聚力不足C、没有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