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诊断之常见症状鉴别发热 发热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古代医家认为发热是指病人自觉有发热感,或医生在诊察病人过程中觉察有发热,现在还包括指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不管外感热病,还是内伤杂病,均可出现发热。 发热热型及伴有的其他临床表现,可以反映不同的病证。 【发热恶寒】 是指发热同时伴有恶寒,即发热恶寒同时并见(恶寒与恶风都是怕冷的症状,性质相同,只是程度有轻重之分,恶寒重,恶风轻),它是诊断表证的主要依据之一。发热恶寒常见于外感热病中,凡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侵袭体表,人体卫气受邪,卫气被遏,温煦功能减弱则恶寒或恶风,卫气抗邪,邪正相争则发热。根据发热恶寒这一热型伴有的不同临床表现,可诊察辨别不同的表证。 发热恶寒伴头痛,自汗,脉浮缓者,是太阳中风证,八纲辨证属表寒证。为风寒袭表,营卫不和所致。 发热恶寒伴头痛,身痛,骨节疼痛.无汗,脉浮紧者,是太阳伤寒证,八纲辨证亦属表寒证。为风寒袭表,营阴郁滞所致。 发热恶寒或微恶风寒,伴头痛,口渴,咳嗽,咽红肿痛,舌边尖红,脉浮数者,是卫分证。八纲辨证属表热证。为温热之邪袭表,肺卫受邪所致。 发热恶寒伴身热不扬,午后热甚,头痛,身重,胸闷不舒,苔白腻,脉儒缓者,是湿遏卫分证。为湿邪侵袭,卫气受邪所致。 发热恶寒作头痛,少汗,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鼻燥,口渴,咽干,舌红苔白,脉数,发于秋季者,是燥邪犯表证。为燥邪侵袭,肺卫受邪所致,有温燥与凉燥之区别。 发热恶寒或微恶风寒,伴身重,疼痛,汗出,口渴,脉弦细芤迟,发于夏季者,是暑邪犯表证。为暑邪侵袭,卫气受邪所致。 【壮热】 又称高热。是指发热较高,热势较甚.常不伴恶寒而反恶热,又称“但热不寒”,或“身热,不恶寒反恶热”。是里实热证的主要症状之一,为邪正斗争激烈所致,常见于外感热病的中、后期。 壮热伴汗多,面赤,口渴喜冷饮,舌红苔黄,M,rN.9P7脉洪大或滑数者,是阳明经证及气分证。为阳明气分热盛所致。 一壮热伴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蹇肢厥者,是心包证。为热陷心包,心神被扰所致。 壮热伴头痛头胀,手足躁动,口干唇燥,甚则抽搐神昏,舌红苔黄燥,脉弦数者,是热盛动风证。 为热盛心神被扰,津伤筋脉失养所致。 壮热夜甚,伴头痛,口渴,肌肤斑疹隐隐或显露,或吐血便血,舌绛,苔黄,脉数者,是气血两燔证。为里热炽盛,营血被扰,血热妄行所致。 壮热伴胸痛,胸闷,咳嗽,痰多色黄或粘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是邪热壅肺证。为邪热壅肺,肺失宣肃所致。 【潮热】 是指发热有定时现象,或发热的病人,到了一定的时间其热势升高。为邪正斗争所致,既可见于外感热病,又可见于内伤杂病。 潮热日前而发,伴有腹胀腹痛,便秘,或下利,心烦,谵语,舌红,苔黄燥,脉沉实有力者,是阳明腑证。为阳明热盛,肠胃有实热之邪结聚所致。 午后潮热,身热不扬,伴头身困重,胸脘痞满,腹胀便溏,口渴不欲饮,泛恶,舌苔厚腻,脉濡数者,是湿热留恋气分证。为湿热留恋气分,湿遏热伏所致。 午后潮热,伴颧红,咽干口燥,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神疲乏力,心烦,舌红少津,脉细数者,是阴虚内热证。为余热未尽,阴虚内热所致。 午后潮热,伴干咳少痰,失眠,盗汗,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苔少,脉细数者,是肺肾阴虚证。为肺肾阴虚,津液亏损所致。 【往来寒热】 是指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即发热时不觉恶寒,恶寒时不觉发热,两者交替出现。为邪正斗争所致,常见于外感热病中。 往来寒热,伴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细者,是少阳病证。为邪人少阳,正邪分争所致。 往来寒热,甚则高热寒战,休作有时,肢体酸痛,周身乏力,头痛,口渴引饮,汗后热退身凉,反复发作,脉弦者,是疟疾病证。为疟邪侵入,邪正相争所致。 【烦热】 是指发热伴有烦躁不安等症状。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均可出现。 烦热伴胸膈灼热,心中懊(忄农),烦躁不安,口干欲饮,舌红苔黄燥,脉数者,是热扰胸膈证。为热邪留扰胸隔所致。 烦热伴身热不得卧,心烦,失眠,舌红,苔黄,脉细数者,是阴虚火旺证。为肾阴虚,心火亢所致。 【微热】 是指发热不高,热势不甚。常见于外感热病恢复期或内伤杂病。 身有微热,伴干咳少痰,口干舌燥,舌红少津,脉虚者,是外感病恢复期,肺胃阴伤证。为邪热未.尽,肺胃阴伤所致。 身有微热,长期不退,手足心热,口干咽燥,神疲乏力,舌红绛,少苔,脉虚数者,是外感热病后期,肝肾阴伤证。为余邪未尽,肝肾阴伤所致。 身有微热,常在劳累后发生,或劳累后加剧,反复发作,伴神疲乏力,心烦,少气懒言,自汗,食少,舌淡,脉虚者,是气虚发热证。为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所致。 其它常见症状鉴别:出汗 咳嗽 气喘 出血 疼痛 呕吐 泄泻与便秘小便不利与水肿黄疸眩晕心悸不寐抽搐昏迷噎膈与积聚臌胀痿躄 十二经脉名称分类及人体分布规律表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十二经脉对称分布于人体的两侧,分别循行于上肢或下肢的内侧或外侧,每一经脉分别属于一个脏或一个腑,因此,十二经脉中每一经脉的名称,都包括手足、阴阳、脏腑三个部分。内为阴,外为阳:分布于肢体内侧面的经脉为阴经,分布于肢体外侧的经脉为阳经。脏为阴,腑为阳:五脏“藏精气而不泻”,为阴,六腑“传化物而不藏”,为阳。每一阴经分别隶属于一脏,每一阳经分别隶属于一腑,各经均以脏腑命名。上为手,下为足:分布于上肢的经脉,在经脉之前冠以“手”字,分布于下肢的经脉,在经脉之前冠以“足”字。一、十二经脉名称分类及其在四肢分布规律表二、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规律表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规律为:头面部:手三阳经止于头面部,足三阳经起于头面部,手足三阳经在头面部相交接,所以说“头为诸阳之会”。其分布特点是:阳明经分布于面部、额部;太阳经分布于面颊、头顶及枕项部;少阳经分布于耳颞部。另外,足厥阴经也循行至巅顶部。其分布规律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厥阴在巅顶。三、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分布规律表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分布规律为:躯干部:手三阳经行于肩胛部;手三阴经均从腋下走出;足三阳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预测题及答题技巧
- 2025年中央空调系统中级操作员考试模拟试题大全
- 抢救车核对课件
- 抢救药物速记讲解课件
- 2025年城市管道天然气项目建议书
- 抗震安全培训通知课件
- 2025年检重秤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坦克玻璃系列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抗重症肌无力药项目建议书
- 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县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
- 2025医院防控试题及答案
- 物业收费知识培训
- 专题22.6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2025~2026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 2025年秋季学期幼儿园园务工作计划
- 计算机操作员中级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校园“1530”安全教育记录表
-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课件
- 2024年合肥演艺集团有限公司社会招聘4人笔试备考试题带答案详解
- 厨房用火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N1叉车司机模拟考试1000题及答案
- 微循环障碍与健康讲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