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崇明区高三二模语文_第1页
2018届崇明区高三二模语文_第2页
2018届崇明区高三二模语文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崇明区2018届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参考答案一、积累应用(10分)1.(1)落花水香茅舍晚 寿阳曲(2)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3)朱弦已为佳人绝 青眼聊因美酒横2.(1)B(2)D二、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8题。(16分)3.“壁”在某些特有的情境里,是话语和情感流泻的媒介。评分说明:“在某些特有的情境”“话语和情感流泻的媒介”各1分。4.作画者完成对“壁”的时空层面的延长,实现人的精神上的解放和自由以及对生命的特有的感知和开拓。评分说明:“完成对壁的时空层面的延长”“实现人的精神上的解放和自由”“对生命的特有的感知和开拓”各1分。5.D6. 答案示例:承接上文壁画有别于架上作画的局限,进一步阐释作画者“笔随心走”“象随意生”的自我传播特点,探讨壁画时空拓展深化的深层原因。为下文进一步阐述壁画是人的精神的物化形态铺垫。评分说明:“承接上文壁画有别于架上作画的局限”“进一步阐释作画者“笔随心走”“象随意生”的自我传播特点”“探讨壁画时空拓展深化的深层原因”“为下文进一步阐述壁画是人的精神的物化形态铺垫”为4个点,答对1点给1分,给满3分为止。7.B8.答案示例一:作者认为壁画脱离宗教,可以获得更加自由和广阔的空间,想象力恢复到原本依据的人性、社会性、时代性、物质性。(2分)我认为壁画要获得更加自由和广阔的空间,还需要摆脱诸如传统话题、历史空间的限制,当然,立足现实,表达现代人心灵所需是根本。在此基础上,还需要不断汲取现代科技手法来促进壁画的发展。(2分)答案示例二:作者认为壁画脱离宗教,可以获得更加自由和广阔的空间,想象力恢复到原本依据的人性、社会性、时代性、物质性。(2分)我认为壁画恰恰是因为有了宗教背景,才能够形成其自由和广阔的想象空间。宗教使得壁画打通生界、死界、此岸、彼岸,构建超越现实生活的世界。脱离了宗教可能导致壁画在理性与现实中受到限制。(2分)评分说明:文本相关观点2分;自主探究形成观点2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912题。(15分)9.答案示例:由“那条鱼”偶然流进稻田,因此与大河中的一群鱼有了不一样的命运,与农民别于城里人而扎根农村命运形成类比,传达了农民内心的困惑与无奈,同时也为下文叙述农民进程经历以及女儿走出农村等内容作铺垫。评分说明:“那条鱼相关内容概括”“农民别于城里人而扎根农村命运”“形成类比”“传达了农民内心的困惑与无奈”“为下文叙述农民进程经历以及女儿走出农村等内容作铺垫”为5点,答对1点1分,给满4分为止。10.答案示例:把农民遭受城里人冷漠与蛮横对待时的状态,比作一棵草独自站在一片庄稼地,这一比喻契合农民身份。草长在地里,人在城市里,本无可厚非,但因身份不同,却遭受不同的待遇,形象而深刻地传达了农民内心的孤独与耻辱,对城市、农村的不同态度、情感,同时也传达出作者对其的同情。评分说明:“把农民遭受城里人冷漠与蛮横对待时的状态,比作一棵草独自站在一片庄稼地”“契合农民身份”“草长在地里,人在城市里,本无可厚非,但因身份不同,却遭受不同的待遇”“形象而深刻地传达了农民内心的孤独与耻辱,对城市、农村的不同态度、情感”“传达出作者对其的同情” 为5点,答对1点1分,给满4分为止。11.答案示例:形成一条线索,贯穿农民劳作的过程;展现了农民劳作的辛劳与坚持;同时,一直向前,也暗含着农民对其选择命运的坚守。评分说明:“形成一条线索,贯穿农民劳作的过程”“展现了农民劳作的辛劳与坚持”“ 暗含着农民对其选择命运的坚守”各1分。12.答案示例:文章刻画了一位扎根农村,淳朴勤劳的农民形象,他深爱自己的土地,与城市格格不入,但是,面对孩子走出农村,走向城市,却欣然接受。借由这一想象,巧妙地传达了一个时代农民的心理转变,认识到命运的不同,但是,并不因此鄙薄自己的命运,同时,又乐见后代的命运改变,表达了作者对其选择的尊敬与理解。形象刻画为主旨表达服务,是情感抒发的对象。评分说明:农民形象分析2分;与主旨情感关系分析2分。(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8分)13.B14.A15.答案示例:诗歌前部分刻画了青春将暮、繁华飘落的时节,及时行乐的情景:美酒、佳肴、歌舞,极力呈现了人间乐事,结尾两句则猛作翻转,出现了“死”的意念和“坟上土”惨淡的形象,由此,以人间乐事衬托死之可悲,同时,终日醉酒和暮春之愁思,又反过来表露了生的无聊。由此,有力地表现了作者内心深处隐藏的死既可悲而生亦无聊的矛盾和苦闷。评分说明:“前部分刻画了青春将暮、繁华飘落的时节”“及时行乐的情景:美酒、佳肴、歌舞,极力呈现了人间乐事”“ 结尾两句则猛作翻转,出现了“死”的意念和“坟上土”惨淡的形象”“以人间乐事衬托死之可悲”“终日醉酒和暮春之愁思,又反过来表露了生的无聊”“有力地表现了作者内心深处隐藏的死既可悲而生亦无聊的矛盾和苦闷”为6点,答对1点1分,给满5分为止。(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621题。(18分)16.(1)通“嘱”,嘱托 (2)因为17.(1)B(2)D18.C19. 范仲淹因公举荐我,我的愚钝陛下您是知道的;(范仲淹)因私举荐我,那么我自从做官以来,从未曾有意结交托请别人。评分说明:“仲淹举臣以公”“ 臣之愚陛下所知”“ 举臣以私”“ 则臣委质以来”“ 未尝”“ 交托于人”为6个点,1点有错扣1分,扣到0分为止。20.D21.明辨是非 忠直爱民评分说明:两空分别评分,每空2分(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22.D23.C24.引用孙武、子夏的话阐释观点“道可致而不可求”中关键词“致”的内涵,善战者之所以用兵如神,因久经沙场,熟识了战争规律;百工之所以能成其事,因日居其肆,熟悉技艺。这与“君子学以至其道”形成类比,使抽象的“致”形象具体地表达出来,道只能在亲自实践中领会和把握。评分说明:“阐释致的内涵”、“善战者”分析、“百工”分析、形成类比、抽象道理形象化。答对1点1分,给满4分为止。25.B26.作者首先以“眇人”设喻,引出求“道”之过:没有直接体验、认识,难以认识客观事物。进而提出“道可致不可求”的观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证“学以致其道”的道理。评分说明:“以眇人设喻”“求道之过:没有直接体验、认识,难以认识客观事物”“提出道可致不可求”“论证学以致其道”1点1分。三、写 作(70分)(70分)评分标准一类卷 (6370分) 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恰当,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有文采。二类卷 (5262分) 符合题意,立意较深刻,选材较恰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三类卷 (3951分) 基本符合题意,立意一般,选材尚恰当,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四类卷 (2138分) 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