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的临床合理使用_第1页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使用_第2页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使用_第3页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使用_第4页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使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成药2、3、4、5临床合理应用,方便急危重症患者的治疗和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的使用。6,7,巴布剂:能快速持久地通过皮肤释放有效成分,剂量准确,吸收面积小,血药浓度稳定,使用舒适方便。药丸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膏丸、蜡丸、浓缩丸等类型。水蜜丸含蜂蜜较少。水丸比蜜丸崩解更快,更容易吸收。该糊状丸剂具有缓慢的药物释放,适用于含有毒性成分或具有严重药物特性的成分的处方。蜡丸缓释、长效,可达到肠溶效果,适用于毒性和刺激性较高的药物的处方。浓缩丸剂量小。混合物:酊剂,易吸收,储存时间长:活性成分含量高,用量小,不易发霉。儿童、孕妇和对酒精过敏的人不应服用。糖浆:适合儿童,糖尿病患者慎用。注射:药效快,对昏迷、急症、重病、吞咽困难或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方便。气雾剂:可用于呼吸道吸入、皮肤、粘膜或体腔给药,煎膏剂:适用于慢性疾病或需要长期连续给药的疾病凝胶;适用于皮肤粘膜和口腔给药。半固体剂型、液体剂型、9、基本原则、药物组合原则、辨证与辨证辨病、剂型选择、中美结合、中西结合、剂量确定、给药途径选择、特殊人群用药、孕妇用药、儿童用药、中成药安全性、10、辨证用药、根据中医理论进行疾病证候的识别与分析、根据证候确定具体治疗方法、根据治疗方法选择合适的中成药。辨病用药可以将中医辨病与中医辨病相结合,西医辨病与中医辨病相结合,但中成药不能只根据西医诊断来选择。11.剂型选择、剂量确定、三效:速效、高效、长效三效:小剂量、小副作用、小毒性。五方便:方便生产、运输、储存、携带和使用。对于有明确剂量的患者,要小心用药过量。老年人使用的剂量应小,应确定给药途径,可口服的不应注射。可以肌肉注射,而不是静脉注射或滴注。1.当疾病复杂,一种中成药不能满足所有症状时,2 .联合用药应遵循药效互补原则和增效减毒原则。3.应避免重复使用药性强或含有毒性成分的药物。例如,附子理中丸和金匮肾气丸都含有乌头(主要成分是乌头碱)。两者结合使用相当于增加乌头的用量,可能会产生毒副作用。4.当一起使用药物时,注意各种中成药和成分的配伍禁忌。5.有些疾病和症状可以结合口服和外用中成药。(2)中成药与西药结合1。应尽可能避免兼容性。如有必要,建议间隔使用。2.同时,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3)组合使用中药注射剂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1 .遵循主要功能互补、增效减毒的原则;2.联合用药要小心。如果联合用药确有必要,则应仔细考虑中药注射与药物相互作用之间的间隔时间。3.两种以上中药注射剂应同时使用。严禁混合和配伍。除非另有说明,否则不适用于3.怀孕期间不得使用违禁药物。这些药物大多为毒性强或药性强的药物成分,如砷、雄黄、轻粉、斑蝥、蟾酥、麝香、马钱子、附子、附子、土鳖虫、水蛭、虻虫、三棱、莪术、商陆、甘遂、大戟、芫花、巴豆等。4.根据孕妇的体质和情况,可以谨慎使用药物。这些药物大多含有桃仁、红花、牛膝等。疏通经络,祛瘀生新,枳实,大黄等。能行气解郁,干姜肉桂等。又辣又干,还有锦葵种子和石竹等。促进利尿和复苏。孕妇使用中成药的原则是17.1。儿童特殊药物应优先考虑2。一般来说,成人剂量的1/4应在3岁时口服,成人剂量的1/3应在3-5岁时服用,成人剂量的1/2应在5-10岁时服用。成人剂量和10岁以上儿童的剂量几乎没有差别。3.应充分衡量具有较大毒副作用的中成药的风险/益处,并且不应在其他情况下使用,除非没有其他必须使用的治疗药物或方法。4.种类不应该太多。应尽可能采用口服或外用,中药注射剂应慎用。儿童使用中成药的原则,18。2009年,中国公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其中包括8种中药注射剂,包括柴胡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生脉饮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血栓通冻干粉针剂)、血塞通注射液(血塞通冻干粉针剂)、丹参注射液和脉络宁注射液。目前,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使用主要表现为:1、不同证型用药不当和滥用药物。例如,几天前出生的婴儿大量使用茵栀黄注射液。第二,与西药的不合理结合,如中药和抗生素都容易出现不良反应;例如,在含有双黄连注射液的葡萄糖或氯化钠注射液中加入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和硫酸庆大霉素会导致棕黑色沉淀。为了避免事故,当不清楚是否会出现不相容性时,应使用单独的注射。三、药物剂量过大、滴速过快等非标准药物。注意中药注射剂的使用(1)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的患者应慎用。(2)禁止使用超功能适应症的药物。(3)不要超过剂量,滴速过快,长时间连续用药。(4)应单独使用,严禁混用,谨慎组合药物。(5)加强药物监测。特别是对老年人、儿童、肝肾功能障碍等特殊人群和首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应慎重使用,加强监测。为预防中成药临床不良反应,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的观察和监测,完善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制度。(2)注意药物过敏史。(3)辩证用药,采用合理的剂量和疗程。特别是对于特殊人群,如婴儿、老年人、孕妇和原发性器官功能障碍患者,更应重视用药方案。(4)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注意中西药物的结合。(5)需要长期用药的患者应加强安全指标的监测。(对于每一个厌恶寒冷的点,都有一个表证的点。恶寒:自觉寒冷加上衣服和床上用品不能缓解),25,(1)服用解表剂后,建议避寒。(2)不要流汗太多。“血、汗、血同源”,防止殷死亡。(3)疏风清热剂不宜与滋补品同用症状包括心脏下部胀满、恶心和呕吐、腹胀和疼痛、肠鸣和胀气。廖峰卫昌康片等。注意事项:(1)本方主要用于祛邪,不适用于纯虚。(2)临床应用时,应区分表里、上下、气血、寒热虚实。28.它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清热等功能。用于治疗热证、发热、舌红苔黄、脉数等。作为差异化的关键点。西医诊断:可用于治疗各种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炎症性疾病,如流行性感冒、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牙龈炎、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腮腺炎、各种肺炎、肝炎、肠胃炎、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等。有上述症状。清热剂,心经热盛症状包括心烦、口唇肿痛或小便不利,以及脉数。肝胆火旺的症状包括头痛、红眼、胁痛、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肺热症状包括咳嗽、哮喘、发热、舌红苔黄、脉细数。脾胃积热的症状有牙龈肿痛、口腔溃疡、口臭便秘、舌红苔黄、脉滑、腹痛腹泻、脓血便、内急背重、舌苔黄腻、脉弦。清肝泻火:适用于热毒引起的脏腑热证。(1)如果疾病停止,不应长期服用。(2)注意热证的部位;(3)辨别热证的真伪;(4)对于杨琪正常、脾胃虚弱者,可配伍健脾和胃之品。(5)服药呕吐时,可使用感冒药和热药。注:藿香正气水是一种消暑剂,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邪引起的感冒,或夏季外伤引起的暑湿。症状包括头痛、沉重、胸部和膈肌胀满和紧绷、腹胀和疼痛、呕吐和腹泻。胃肠型感冒有上述症状。注意事项:1。夏热常伴有湿气,夏季消暑剂大多与祛湿产品配伍,但不宜过温、过干,以免消耗气血津液;2、避免冷、油腻的食物。33、34为中成药,具有滋补人体气血阴阳的功能,用于治疗各种虚证。气、血、阴、阳虚证是辨证要点。西医诊断: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贫血、休克、衰老、退行性疾病、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气血阴阳不足。益气复脉参麦注射液由红参和麦冬组成,组方为35、36、37、38。临床应用:1。因元气不足而失格。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可与上述综合征一起出现。2.心气阴两虚引起的胸痹。冠心病和心绞痛伴有上述综合征。3.心气亏损、心阴受损引起的心悸。由病毒性心肌炎和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见上述综合征。4.气阴两虚型哮喘。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上述综合征。气阴两虚引起的血液疲劳。慢性粒细胞减少症以上述综合征为特征。此外,该产品还可用于心力衰竭,肿瘤患者化疗和放疗后的辅助治疗属于上述证候。39、益气复脉生脉饮(颗粒剂、胶囊剂、注射剂)药物组合物:红参、麦冬、五味子殷琦虚证胸痹、心悸。注意:1 .脾胃虚弱、呕吐腹泻、腹胀便溏、咳嗽痰多者慎用。2.感冒患者不应使用它。3.服用本品时不宜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生脉注射液:不适合休息安宫牛黄丸(含朱砂)和清开灵注射液(胶囊、片剂和颗粒剂)已证实清开灵注射液不能与硫酸庆大霉素、青霉素G钾、肾上腺素、白杨素、乳糖酸红霉素、多巴胺、洛贝林、硫酸甲芬胺等合用。注意:收敛剂是为那些积极、虚无和邪恶的人设计的。因此,如果外在的邪恶没有被消除,涩味被滥用,它将导致闭门造车的劣势。42,43,理气类:以脘腹胀痛、嗳气吞酸、恶心呕吐、大便不畅、胸胁胀痛、精神恍惚、情绪抑郁、月经不调或气喘咳嗽为辨证要点。临床上可用于治疗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胃肠功能障碍、慢性肝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等症状。气滞证:见腹胀、嗳气、反酸、呕吐、恶食、大便不调、胸胁胀痛、疝气痛、月经不调或痛经。44,1。疏肝和胃:气滞胃痛颗粒(片)和苏伟颗粒2。理气止痛:三九胃泰颗粒和胃乃安胶囊的注意事项:(1)大部分理气药物辛、温、香、燥,易耗气伤津,有助于清热生火。当疾病停止时,小心不要过度;对年老体弱、阴虚火旺、孕妇或崩漏、呕吐、出血者要小心。45,具有活血化瘀或止血的作用,用于治疗各种血瘀或出血性疾病,以刺痛、舌质紫暗、瘀斑、痛经、闭经、病理性肿块、各种出血性疾病(吐血、鼻出血、咯血、血尿、便血、崩漏、外伤)为辨证要点。西医诊断:可用于治疗各种骨折、软组织损伤、疼痛、缺血性疾病(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疾病、血液病、风湿病、肿瘤等血瘀症表现,以及各种出血性疾病如外伤性出血、月经过多、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上述表现。调血药、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范畴。其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常分为气滞血瘀证:痛如刺,痛有定处,舌质暗红,有瘀斑,苔薄,脉弦涩或生。常用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片)等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的药物。瘀血阻络证:心痛如刺,痛有定处,舌质暗红,有瘀斑,苔薄,脉弦涩或停滞。可采用活血康胶囊、丹参颗粒(片剂)、银杏叶胶囊(口服液、片剂)等活血化瘀通络的药物治疗。心脉寒凝证:寒时疼痛加剧,甚至伴有手脚不温、冷汗、心悸气短、心痛背痛、苔白、脉紧。冠心苏合滴丸常用于治疗杨壹童、散寒、活血通脉。心气虚证:心痛伴胸闷气短,心悸乏力,舌淡脉细。常用舒心口服液、通心络胶囊和补心气口服液。气阴两虚:心痛、头晕、心烦失眠、口干盗汗、舌红少液、脉细数等症状。常用黄芪生脉饮和馨子饮口服液(颗粒)。(1)三七总皂苷,用于1)因眼静脉淤血、失明症状、眼尾好、视力突然下降、双眼疼痛或失明、舌紫暗所致的失明;伴有上述综合征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2.瘀血阻络型中风。中风后遗症是指具有上述症状的人。急性期禁止脑出血。禁止f益气活血麝香保心丸:治疗气滞血瘀型胸痹的临床应用: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见上述综合征。孕妇是被禁止的。本品舌下给药有麻木。注意事项:1。本品含有蟾酥,不宜使用太久。2.本品具有强心作用,不应与洋地黄类药物一起使用。3.如果心绞痛持续发作,服药后不能缓解,应加服硝酸甘油等药物。如遇严重心绞痛和心肌梗塞,应及时进行急救。4.饮食应清淡,低盐,低脂肪,避免冷,辣,油腻的产品,避免酒精和烟草。用于理气活血的复方丹参片(胶囊、颗粒剂、滴丸)的药物组合物:丹参、三七、冰片。临床应用:气滞血瘀型胸痹及心脑血管阻塞;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有此综合征。孕妇注意事项:1。不适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